当前位置:才华都>教师之家>教学设计>

三年级《瀑布》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阅读(1.78W)

教学目标

三年级《瀑布》的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背诗歌,积累优美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瀑布的美丽、壮观。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受景色之感染,学语言之优美,并写出节意。

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的确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忆读,调动表象

1、揭题板书。

2、瀑布是一种很美妙的自然景观,相信很多同学都亲眼见到过瀑布,有的同学可能是在电视或其他画面上见过。说一说,在你的印象里瀑布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3、从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墨客对绮丽无比的瀑布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你读过哪些描写瀑布的诗文?给大家读读、背背。

4、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瀑布》这首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作品。那么,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又是怎样一幅画卷呢?

二、范读,感受氛围

1、听清每一个字的读音。

2、作者描写的瀑布是怎样的?

三、初读,读通诗文

1、多读几遍诗歌,解决不认识的字,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生词。

3、检查读书情况,纠正:转等字的读音。

四、精读,体会意蕴

1、再认真地读读这首诗,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地读,边读边想象其中的情景,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2、检查汇报。

第一节

(1)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指导说出理由)

(2)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怎样的呢?(先让学生想象、模仿,再听课件声音)

(3)出示句子比较读。

好像浪涌上岸滩。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风吹过松林。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读后有什么感觉?

像浪涌岸滩之声,惊天动地;像风吹松林之响,震撼人心。(看课件读整节诗)

第二节

(1)读了这一节诗,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2)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指导说学生自己的想象)(对衬的理解:换词读;看看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是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

(3)看课件读整节诗。

作者描绘瀑布的声音,连用了两个表示打比方的句子: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在描写从远处看到的'瀑布的样子时,又把瀑布比成了一道白银。打比方,是这首诗表达方法的一个主要特点。来到瀑布的脚下,作者眼中的瀑布又像什么呢?

第三节

(1)说说作者又把瀑布比成了什么。读了这一节有什么感觉?

(2)第1、2行:读、看课件、做动作、再读。

(3)第3、4行:读、课件欣赏、再读、比较读(去掉逗号有什么感觉)。

(4)男、女生比赛读整节诗。

五、诵读,积累语言

1、远看瀑布,好似白银青山挂;近临瀑布,又似珍珠连玉屏。听其声,浪涌风吹响山谷;观其形,如烟似雾胜仙境。读了这首诗,我们不由自主地要说一声:好美呀!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瀑布的赞美之情,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

2、教师引读,指导背诵。

3、抄写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要求抄正确。

4、图片欣赏。

贵州省境内的黄果树大瀑布,气势磅礴,雄奇壮丽,天下闻名,是我国第一大瀑布。

位于陕西省和山西省之间的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它好似一把利剑,把秦晋高原一分为二,豁开一道深邃的大峡谷,250米宽的河谷变成了只有30余米宽,犹如一个水壶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