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教师之家>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教学设计 阅读(1.83W)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化教学设计(通用5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电气专业教学部的朱先威,今天我参赛的课题是城市轨道交通售检票作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大中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至今日,地铁,已为生活增添了一份律动,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陪伴。

因此,我本次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的课题是城市轨道交通售检票作业。我将从教学设计依据,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活动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教学设计依据分析之一:课程标准。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熟练掌握岗位技能知识,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我将在教学中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热心,细心,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收货乘客的放心,安心和开心,用心服务,一路心随行。

教学设计依据分析之二:教材分析

我所采用的教材是全国职业教育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规划教材《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第一版,我所授课的章节是7、1节售检票作业。用时4课时,2节web教室理论课,2节实训室实操课。本章节是该教材的重点教学项目,是学生应掌握的重要岗位技能。主要由以下学习内容组成:售检票作业内容,售检票作业标准及程序。

教学设计依据分析之三: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的班级是13运管1班,通过我的观察了解,这是一群活泼开朗,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孩子们。我将从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媒体操作能力,知识结构进行分析。

个性心理特征:学生具有自己的头脑,性格和行为认知规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我会尊重其个性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其自主探究学习。

媒体操作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媒体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搜索,下载,讨论等功能。但他们在有用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整理加工方面仍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知识结构:学生已经学习了《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等专业课程。这些背景知识结构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依据分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及素材:图片视频展示: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网络探究学习:采用wps轻办公功能,提前将学习资源传输到网络,供学生下载学习。

PPT课件:清晰、直观。

仿真软件:由于学生人数及设备耗资等问题,无法保证学生一人一套,硬件实训也会造成设备的损耗,仿真软件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是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情景模拟:模仿售检票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的理解与应用。在相应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自主探究学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自我评价,仿真操作等

教与学是相互的,总的来说:做中教,做中学的职教理念贯穿其中教学设计依据,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分析与确定之后,我的教学活动过程如下。正式授课之前,我会将相关知识使用Wps轻办公平台传输给学生,供学生下载学习。设计意图:学生以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进行积极主动和协作式的学习,并可在wps设置讨论组,可进行提问并答疑。教学活动过程第一环节:

一、新课导入

通过播放《北京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乘客使用指南》的视频导入新课视频采用的是卡通人物的设计为乘客介绍了设备的操作,使用及单程票储值票的购买发售,形象直观,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为本章节重难点的学习奠下一定基础。视频的观摩学习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是学生可以避免直接接触设备因失误造成设备的损耗。复习回顾:

1、请说出车票哪些类型?

2、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的终端设备有哪些?

信息技术的运用:视频。

设计意图:利用播放视频,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呈现学习任务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我将分为以下两个任务:

任务一:售检票作业内容。

任务二:售检票作业的标准及程序。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设计意图:在"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的主线下,使学生能够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学习策略与技能。

(二)任务完成过程

1、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

2、小组讨论。

学生以小组形式对问题进行提问,讨论并总结。教师予以引导。

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师生交互学习,协作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交换想法,意见,实现协作学习,避免了受单一思维的限制。

3、讲授(PPT课件展示)

(1)售检票作业内容

(2)图片教学。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图片。

设计意图:解决了传统理论课上无实物设备的问题。使学生对设备及操作步骤有了相对直观的感受,为实际操作提供了基础。

(三)效果检测(实践操作)

地点:AFC系统实训室。

方式:教师先示范,学生观摩学习后实际操作。

设备: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半自动售票机及仿真软件形式:两人一组(一人乘客,一人站务员),情景模拟。

任务:

1、自动售票机作业:单程票购买,储值票充值。

2、半自动售检票机票务作业办理:

单程票发售。

储值票发售,充值,退卡。

车票分析。

车票抵消。

测评:测评表(自评和互评)。

教学总结及评价。

信息化教学运用技术:仿真软件及终端设备。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网络传输评价。

设计意图:师生通过评价表可以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以及综合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2

教学主题:行进间直线运球(复习)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一、教材分析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体育与健康》中确定的篮球教材的教学内容之一。这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而且常见的一种突破技术,它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的特点。在高中年级学生已能较自如地在移动中控制好球的基础上,尝试安排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把其作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可提高学生控制球能力和手脚的协调配合,对于其它技战术的学习与掌握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该项篮球技术学习,让学生在学练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生分析

参加篮球选项教学班的学生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对篮球的兴趣也较浓厚,学生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模仿、自学以及自控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班级的体育骨干能力较强,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原理及其实用价值。

2、通过学习初步掌握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过3个连续的障碍。

3、在游戏中体验成功感,并能在游戏中尝试运用所学技能,增强学好篮球的自信心。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通过播放比较精彩的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受到启发。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三步上篮的基础动作留在学生的脑海里。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动作。

课前:在多媒体的支持下观看——NBA比赛,将比赛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与自己掌握的技术对比,通过对比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课中:抓住特点,图文互补,以视频中的正确动作为根本形成主观映像,贯穿行进间运球和换手的时机的教学。首先由前面设置的障碍为原因引出问题,“我该怎么办?”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让学生试着找出解决的方法,并结合视频中的`动作设计自己的动作,从而体会到遇到有障碍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同时,根据正确的技术动作修正自己设计的动作,引导学生找出本技术中的关键点,“换手的时机”。以彻底的了解和掌握直线运球过障碍变向换手的基本技术。课后:主题升华。用精彩的比赛让学生体会期中的快乐。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开始上课→讲述篮球→幻灯片的播放→篮球视频的播放→共享文件给学生→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学生阐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学生点评→教师点评→下课。

引出主题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讲述篮球。

幻灯片和篮球视频的播放。

共享文件。

教师示范动作。

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下课。

全体起立,全体坐下。

思考与学习。

学生示范动作。

学生阐述思路和想法。

学生间相互点评。

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本单元的知识。

ppt和视频播放。

欣赏作品。

观察、欣赏优秀的学生动作。

观看多媒体。

幻灯片和篮球视频的讲解。

1、〖导入〗同学们想不想学习篮球技能,让自己在球场上可以叱咤风雨?那么下面我就带领你们走进篮球是世界。

2、任务一:教师讲解篮球的基本知识,篮球的基本技能。

3、任务二:通过幻灯片和篮球视频讲述三步上篮的知识。

4、任务三:教师示范正确的技能动作。

5、任务四:学生们自己练习。

观看幻灯片和视频。

实践练习。

ppt的播放。

设计评价。

1、请动作好的同学说出想法,动作的变化?

2、要求其他同学从思考、观察、示范等不同角度进行简单的评价,表达动作的思路,相互评价。

3、课堂小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了那些知识,有没有在脑海中掌握了这个技能?

4、总结本课的收获。

5、布置作业。

思考:如果障碍很灵活,我们该如何办?

考虑用一些假动作来“欺骗”障碍,以达到自己过障碍的目的。

七、教学特色

本课我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方法,通过分组比赛——发现问题—完整动作—分解动作—慢速训练—快速练习的教学步骤,启发学生思维,在知其然之前先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如“遇到当对手堵截前进路线时,无法突破并丢了球,造成这些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这一技术?“变向时与换手后拍球的部位相同吗?“这一连贯动作有何目的?“怎样才能做到“突破时隐蔽、快速、连贯?”“除了今天学的变向运球,还知道哪些变向运球。从而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让学生借助已知去探索未知,达成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3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导向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2010年7月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独列为一个章节,针对基础设施、教育资源、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做出具体的要求。在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针对信息化教育印发一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的颁布,可以说将信息化教育推到一个时代的浪尖,成为信息化教育的纲领性文件。2012年的5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的目的,即落实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提升职业教育的电子政务能力、数字化校园以及人才信息素质的培养。通过国家相关文件的出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于职业教育信息化设计的重视,教育部也不断出台新的文件对于信息化职业教育进行革新和保障。对于我国而言,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推广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需要国家、各相关教育部门、职业院校、教师等多方联手,共同开启我国教育事业的信息化时代。

二、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1、符合国家教育的素质要求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模式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主”的人文精神追求是信息化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职业教育中,充分地调动各种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指导,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2、多种教学模式的配合

信息化职业教育课堂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是将教学目标分散化组合成多种活动单元,通过活动化的信息教学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以“任务”进行学习、以“目标”进行探索,形成多种信息化的职业教育模式,例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资源分享式学习等。注重因材施教,对于特殊的学生进行特殊的对待,调动学生的信息化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在信息化职业教育中,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教师要合理地转化自己的角色,由课堂的指挥者变为课堂的观察指导者,在信息化的职业教育课堂中,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应机而变,掌握好整个信息化职业教育的整体性,这个整体性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活动类型、教育评价等方方面面。教师在课堂中要协调组织,而不是一味地讲课,进行自我知识“表演”。教师还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信息化职业素质,拓展自我视野。

4、教师与学生要有一定的信息意识

在信息化职业教育的时代,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意识,能够顺应时代变化,接受新的知识革新和技术变化,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例如,Office办公室软件技术、网页IE浏览、电子邮箱的使用等。

5、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将职业教学目标与各种多媒体信息设备结合起来,进行多媒体的信息展示,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将职业教育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创新、新颖、有趣的环境中体会到知识的乐趣。对于教学目标和信息化多媒体技术而言,两种的结合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包容关系,在进行信息化环境整合时就已经将多媒体设备进行了优良整合,在这个工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了职业教学知识的传输,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活动的启发者和控制者已经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本人。学生通过自身对于信息化教学的理解,自主地选择职业教育知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职业教育的完美结合,不仅优化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而且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有着推动性的作用。

三、信息化教学和教学设计理念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通过网络和多媒体对于职业教育进行辅助化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教学,一切都是为教学服务,不论是网络化的推广还是多媒体的灵活运用,都是为教学创造便利,如果信息化教学脱离了教学本身,那么它就毫无意义可言;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来说,其重点内容就是信息化的推广,与传统的教师口教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解放教师的职业固定,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角色转变,由指挥者变为引导者,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指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采用以“探究、合作、自主”为主要的课堂学习方式。当代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平台在教育中作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教师转变了以前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充当指引者、统筹者、分析者、审阅者的角色,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探知自己喜欢的知识,教师再加以引导指挥,在无形中将知识进行内化,改变了枯燥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创新式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学习,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当然这种创新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传统的课本就是世界的弊端,使得学生有更多的精力了解课外知识,从课外汲取课本上根本学习不到的知识,也可以因材施教,因能力施教,使每个学生个体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发展策略

1、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在信息化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课堂角色已经充分地转变,学生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因此信息化教学计划应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合理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设计情景,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于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2、转变教师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将“终身教育”奉为信念这是首要的准则,其次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多下功夫、花费精力和时间,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充分活跃起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识完善,多进行职业教育专业知识的进修,开拓多元化职业教育知识角度的视野,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创新。最后,高职院校及院校老师还应该通过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展示比赛做好信息化职业教学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职业教育学习氛围,让高职学生体会到网络职业教育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3、加强学校师资力量

要使信息化更好地融入到职业教育教学构建中,高职院校就要加大对信息化设备和资源的投入,及时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的信息库和资源库,使学生能够及时地补充最新的资源和讯息,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丰富专业职业教育知识。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对于职业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只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实践素质能力增强,才能使信息化的教学更好地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之中,才能转变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

4、优化教学方案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组织多种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将学习的内容与信息化设备配合使用,通过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教学方案的优化,不仅可以改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而且还可以将学生带入信息化的课堂,通过多媒体设备了解更多的职业教育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感。

5、完善学习评价体系

信息技术设计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互评体系。在评价主体改变上进行完善,要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形成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体系。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计划的评价体系完善,不仅能够使学生和教师有阶段性的目标和总结,还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五、结束语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代教育发展的今天,将信息化教学与职业教育教学相结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和技术,将教学模式多元化,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新道路,为以后职业教育事业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当然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的构建中并不是很完善,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和高职院校多方联动共同优化和完善,尽职尽责,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信息化教学设计4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4、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总结。

(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一、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二、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三、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四、教学设计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单元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中第二节课的内容。这节课紧扣“个人礼仪”为中心,主要讲了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以及怎样养成良好的个人礼仪习惯等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第一课的一个重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学好本课,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提高礼仪素养,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情感目标:尊重自己和他人,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能力目标:自觉践行礼仪规范,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个人礼仪习惯养成

教学难点: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二、【学情分析及学法】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在学校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那么,德育教育就应该放在首位。而中职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注意力较难集中,不能被动接受枯燥理论说教;再加之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现在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入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小组竞赛,合作协同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并布置任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使学生从感情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及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四、【课前准备】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我在课前做好了多媒体课件,安排了情景剧的排练,并布置每小组派代表准备作自我介绍。学生预习课文并查阅有关个人礼仪的资料,搜集有关公共场所违背文明礼仪的图片和常用文明用语等相应资源,发布到校园网上“德育之窗”。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即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引思明理、学以致用、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入

播放PPT课件,将站姿、走姿、坐姿、致意、鞠躬等标准仪态的图片展示出来,同时播放不雅姿态,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真切地了解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以加深印象,激发求知欲,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举止,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案例一多媒体展示老布什竞选演讲材料。(设计意图:我校每月举行一次演讲比赛,让学生观看了解,对自己今后参加演讲有帮助和提高。)

材料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看了这些材料,同学们有何想法?学生积极思考,发表个人意见。(设计意图:利用经典案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关于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并分析问题:为什么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并回答。

互动在线一分钟专业演讲比赛,将事先设计好的表格发放给每个同学评价打分。(设计意图:既锻炼了上台同学胆量,又对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个人礼仪问题进行分析、点评,强调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指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点评小结。)

榜样力量展示彭女士出访的部分新闻报道及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说说为什么彭女士会赢得好评如潮,这又说明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个人形象是很重要的,良好的个人形象可以提升整体素质,同时让学生明白个人礼仪的重要性。仪容之美包括仪容的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三个层次,提高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并引出本课重点和难点。)

播放材料,引导探究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列举,和老师一起归纳、概括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讲解这一内容时,注意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他们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明白行为心表,言为心声,文明无大事,细节彰显道德,从而落实到行动上,规范自己的言行。

播放课前学生收集的相关违背文明礼仪要求的图片,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让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教育学生,应学会自尊自爱、加强自律、约束自己的言行。并引发学生心灵震撼,升华感情。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组竞赛(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明用语,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检查了课前作业。)

互动在线学生表演礼貌情景剧(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既锻炼了上台同学,又加深了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运用,对其仪容、仪表、仪态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和提升。并且懂得文明礼仪习惯应从小事做起,从日常行为开始,突出本课重点。)

三、引思明理

提问:1、2、3、(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在无人监督之下,能自觉遵守行为准则的人才是真正有修养的人。只有内心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懂得尊重别人,才会自觉按社会公德行事。要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就要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就必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巩固重点和难点。)

四、学以致用

播放周思敏《现代礼仪知识》视频,让学生边看边练,相互指出每位同学在仪容仪表上的优点和不足。(设计意图: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找出自己在个人礼仪修养方面的不足,完成课后作业①。)

五、课堂小结

1、运用“盘点收获”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代表发言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又在知、信、行、三个方面进行了盘点,符合德育教育理念。)

2、课后作业

①行为训练:仪态训练、坐姿训练,走姿训练、站姿训练。

②观察学校演讲选手的仪容仪表,分别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课后讨论。(设计意图: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

板书就像是一份微型教案,应简明扼要地将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方便他们理清知识结构。

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七、【教学后记】

1、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本节内容通过让学生表演和自己收集素材等方式,把要学的东西和学生实际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知、信、行的统一。

2、在课堂上,周思敏《现代礼仪知识》视频不能全部观看完,所以由班主任老师在课后组织观看。德育教学工作应全体配合,常抓不懈,德育教师的工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