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教师之家>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阅读(3.29W)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圆柱体了,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二、探求新知

(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1、引出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课件)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

质疑:①孩子堆成的沙堆是什么形状?

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

③建筑用的铅锤是什么形状?

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

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铅垂。(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

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

(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

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2、圆锥的基本特征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动态演示绕圆锥侧面转一周和圆锥侧面展开过程

学生观察发现得到: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

大家知道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它有无数条高。那么,圆锥的高呢?它几条高?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底面直径和高的产生过程

圆锥只有一条高,在圆锥的内部

5、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演示。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

测量步骤: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注意的事项: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

(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三、巩固练习

1、第24页“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纸,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练习四的第2题。

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连线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教学重点、 难点:

认识圆锥体,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准备:

圆锥体物品、生活中圆锥体的应用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形状的物体——圆锥(板书课题) 什么形状的物体是圆锥形的呢?

(实物呈现)

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二、探究体验。

1、观察圆锥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生可能提出:

a、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b、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c、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a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b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c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d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e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归纳: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2、圆锥的高

师:这个圆锥高多少?

学生就会想高在哪里??

师再说明什么是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师:圆锥的高有几条呢?(1条)

画图表示

3、测量圆锥的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那怎样来测量圆

锥的高呢?

学生自由测量??汇报

师再课件演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过程 。

三、课堂总结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后,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教学时首先列举生活中大量的圆锥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的基础上引入。再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和图形,互说圆锥的特征,加深对圆锥的认识。课后让学生创作一个圆锥的物品,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

本节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体现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知道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才能。在本课中,无论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大家积极发言,争先操作,参与率很高。

3 、加强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来看: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学生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数学家,但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也可以很好的获得数学或理解数学。在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 “看一看 ”, “摸一摸 ”, “想一想 ”,“玩一玩”, “猜一猜 ”等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 “找 ”中学,在 “测 ”中学,在 “思 ”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 “动 ”起来、 “活 ”起来,让学生在 “做 ”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 合理运用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中,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直观、形象地展示大量圆锥形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表象,以及动态演示圆锥侧面的展开过程、圆锥高的测量方法等,有效地突

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