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教师之家>教育随笔>

《笔算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教育随笔 阅读(3.1W)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笔算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笔算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笔算除法》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部分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这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本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后面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及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算理,并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一般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起点: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和估算。

2.学生的能力结构:通过三年级笔算除法的学习,已熟练掌握了估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了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已学习了三年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容易接受新知,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和时间。

4.学生学习时的困难: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但本单元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对学生而言,则是一次认知上较大的飞跃。因为,一个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学生可以借助直观的想象,运用平均分的思路分析商的定位问题,而除以整十数的除法,则往往难以借助直观的学具进行分析,这时,商的定位则完全需要对算式各位数字意义理解的基础,才能进行确定。如“92÷30”的计算,如果不用竖式计算,他们知道90里面有3个30,所以商是3余2。但在竖式计算时,他们可能会把这个“3”定位在十位上,出现十分明显的错误。为此,教学这一内容时,重点应突出商的定位问题。它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确商的位置,为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2、正确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四、教学环节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建构问题模式。

1、出示主题图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讲明理由。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解决问题有一个完整的建构。根据信息可以提相应的问题,并会列式,但是我没有停留在只会列式上,还要求学生讲明为什么这样列。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第一层次:突破算理-商的位置。

1、独立尝试计算。92÷30等于多少?你会算吗?

对于自学习惯的要求:在这儿,我重点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内交流想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导学单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于小棒来解决。

这样先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学生的方法不一,所以用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见识了不同的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合作交流展示。

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肯定想法很多,会想到估算的,估算我也并不是估了就过去,也把它作为笔算的一个验算的方法之一。

笔算的汇报中,我有选择地将学生尝试的两种不同竖式放在投影仪上展示,如下:

看看这两种做法,你有不同意见吗?组织学生讨论:商应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对比,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在不断的讨论和辨析中,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商的书写位置”这一教学难点。

第二层次:提升算法-试商的方法。

1、探索140÷30的算法。

提出问题:

1、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2、商应写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掌握试商的方法。在讨论中,利用迁移的思想,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要看前三位。)

这样的教学设计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理解,突出了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要看前三位。而教师则在整个尝试、讨论过程中适时点拨、追问,既突破了试商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又保证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第三层次:对比,感悟笔算的方法。

在比较两个笔算的过程,感悟到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为了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我精心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题目。具体设计如下:

1、小练笔:64÷3090÷40280÷50565÷80

通过再次计算让学生思考:

⑴用整十数除,要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⑵商要写在什么位置?

⑶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歌谣的形式总结出来: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小了商才对。”

⑵数学小诊所:(课件展示学生在“计算小神童”里出现的错误)

《笔算除法》说课稿2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笔算除法》。下面,我将重点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呈现图书室的情景,并借此场景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别通过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及意义。之后,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其意图在于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算理,并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本节课试商的难度加大,计算的过程更加复杂;另一方面,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意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商的位置确定。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加上谈话引导、讲练结合等多种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优化组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法为学法导航,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掌握尝试计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情境

师:(课件出示)今天是学校每周一次的“阅读日”,四一班的图书管理员来到图书室,告诉他:

“这里新进了92本连环画,每班可以分30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假设你就是图书管理员,你会提什么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可以分成几个班?”这一问题,问:你会解答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2÷30.)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你能尝试计算吗?

本环节复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新试商做了铺垫。

教师创设的阅读日的情境是学生很熟悉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第二个环节是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计算交流:

(1)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学生能口算出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

(2)有的同学可能用估算法,92≈90,92÷30≈3,即可以分给3个班。

(3)如果有同学用笔算,则让他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如果没有,可以告诉学生这题可以用笔算,同时列出除法竖式,师:请同学们想一想,92除以30应该商几?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使学生明确,92里面有3个30,所以3要写在个位上。正好分完吗?使学生明确每班分30本,分给3个班,只分了90本,还剩2本。(讲解的同时板书竖式计算过程。)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笔算这道题的,强调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最后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3.师:看到同学们这么顺利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图书室的老师又说了:“这里还有140本故事书,每班分30本。你能提出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在订正笔算时,师问:“商是几?为什么商4?”让学生巩固试商的过程:

30×4=120﹤140,

30×5=150﹥140,

所以商4.师继续问:“你把4写在什么位置的?为什么写在个位上?”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除,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最后要提醒学生把题做完整。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大胆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互动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试商及商的书写位置,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学生学会例1后,尝试解决例2,既活用了教材,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个环节是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360÷90420÷60

351÷70632÷90

(四)、第四环节是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多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题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笔算除法》说课稿3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二课时笔算除法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课本教材采用情景导入,使用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多种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最终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后续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及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算估算方法,为本节课试商打下了基础,但是试商的过程相对复杂;另一方面,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的基础也存在个体差异。

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

笔算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思考动手和小组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

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商的位置确定。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样的理念,依据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和变教为导、以导促学的教育思想,同时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这节课我以自学导纲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同桌互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多种互动方式,实现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最后又设计导学归纳和反馈训练两个环节,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学流程以及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首先我来说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1.复习旧知

课件展示三个练习题,复习刚学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知识,为接下来学习试商打下基础。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答案,最后汇报。在汇报时即时反馈,给予肯定评价,为学生学习本课树立信心。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提问,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喜欢连环画和故事书吗?(课件出示)我们学校每周一次阅读日,图书管理员来到图书室后,老师告诉了你这样的信息。

如果每个班分30本,你知道能分给几个班吗?你会解答吗?应该怎样列式?

(板书:92÷30.)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你能尝试计算吗?

这里采用了学生熟悉的读书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第二个环节是出示导纲,自学探究。

导学互动课堂的宗旨强调“变教为导,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根据这样的课程理念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在第二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1.自学课本81页内容,根据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知识性问题一:

a.可以分几个班,你有什么办法解答?说说你的方法。这样设计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思考解决方法,如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多数学生能口算出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还有的同学可能用估算法,92≈90,92÷30≈3,即可以分给3个班。如果有同学用笔算,则让他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如果没有,可以告诉学生这题可以用笔算,同时引出下一个问题

b.如果要精确计算,需要用竖式计算,你会吗?强调商的位置,并说明为什么。

c.在课本上将横式补充完整。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及时订正和评价,在评讲的同时给予激励,进行情感教育。

2.练习

根据大纲,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和强化新知,据此我设计该环节。练习我最棒,大家敢挑战下面的题目吗?(多媒体出示)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分小组订正,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并对小组成果即时评价,激励学生探究热情。

3.(还有140本故事书,如果也是每班分30本,又能分几个班呢?)

自学课本82页内容,然后思考完成以下问题。完成之后小组之间议一议,小组长总结。

知识性问题二:

a.你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想一想,说一说怎么做。学生通过思考30×4=120﹤140,30×5=150﹥140,所以商4体验试商的过程。同时提醒也可以根据乘法找最大数的方法找到最大商。

b.你会列竖式精确计算吗?写一写。在精评的时候使学生明确商的位置以及为什么这样写,最后提示商太大会出现什么情况,探究试商时出现的几种情况。

c.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前2位不够除时,怎么办?议一议。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除,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体验试商的过程中学会试商,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第三环节是归纳整理,总结梳理

提问: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既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点评后出示本节课要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四)第四个环节是反馈练习,巩固提升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练习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练习的难度应当适中,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同时考虑我班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练习反馈(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笔算练习

2、能力提升

第1题是基础题,巩固本课知识,同时可以有效检测学生新知的掌握情况,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矫正。第2题是能力提升题,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最后布置作业题,目的是及时督促复习,深化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30)9292÷30=3(个)…2(本)2

140÷30=4(个)…20(本)14020

板书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帮助学生明确本节知识重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指导!

《笔算除法》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笔算除法是三年级下册第19、20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本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已具备同化新知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了这一内容后,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3、教学目标:

通过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使学生认识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和书写格式,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自己教授的方法主要有:

①情境教学法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正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在本课时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图中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

②媒体演示法把操作和计算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中建立表象,理解算理。

2、说学法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本课时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蠃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吗?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与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学生发表意见:抵御风沙,绿化,提供新鲜氧气……

2、引出实际问题。

(1)呈现植树画面。(教材第19页主题图)

“这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景,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①对学生提出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随时解决。

②对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说出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二)、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方法。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每个学生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为学生创造交流、展示、探索成果的机会。

请小组推荐代表,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师生交流笔算过程。

(1)谈话。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小棒的过程);还有一些同学用除法竖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2)借助分小棒的过程,探究42÷2的试商方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再现42÷2的笔算过程,学生口述算理。

3、试一试

48÷4=96÷3=。

4、放手让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

(1)先谈话:我们已经解决了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该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告诉学生: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出竖式。)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全班交流。

(3)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5、在试一试。

58÷3=51÷3=

三、实践与应用

1、帮小兔拔萝卜。(课件出示)

先请学生完成计算,在小组内相互检查。

然后,课件显示“拔萝卜”的收获,使学生体尝成功的快乐。

2、帮小动物检查对错。(课件出示)

我们班小朋友真棒!不但自己学会了用竖式计算除法,还帮助小动物解决了问题,检查出了错误。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笔算除法》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9~21页的内容。

2、学情与教材分析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

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习除法笔算方法。

3、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⑵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⑶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而我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引导探究法、动手操作法、尝试法、练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操作法、比较法等。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前谈话: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植树有什么好处?

【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2、出示教材上的主题图。(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

(1)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3)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4)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列式写在黑板上,(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42÷2;52÷2。)

计算“42÷2”可不象上面的加减法那么简单,也比前面学过的除法难一些。请同学先独立思考一下解决的方法,并把想法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

【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方法。

2.师生交流笔算过程。

(1)用口算(40÷2=20,2÷2=1,20+l=21。)

(2)用摆小棒的方法得到结果的(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

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3)尝试着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的。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指出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展现42÷2笔算过程。

教师边讲解边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完成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师生共同完成竖式。理顺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过程。】

3.放手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2)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3)52÷2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放手让学生进一步探索,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任务”。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竖式。接着,师生共同梳理笔算过程。最后,与42÷2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这样学生是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之中。】

(三)实践与应用

1.基础练习

2.检查对错。

3.设计活动(教材练习四第3题)

【练习设计目的性强,富有层次性,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结合、自主设计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画、认真计算,在设计中感受图形的变换美。体验图形、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总结

谈收获与体会

总之,整节课,从植树节、植树活动开始,到布置学校的设计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探索,运用除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