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教师之家>教育随笔>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面包》赏析

教育随笔 阅读(1.85W)

波谢特是德国废墟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用词极其简洁,常用短句;但在最质朴的词句和最普通的场景中,蕴含着发人深思的力量。短篇小说《面包》就是这样一篇耐人寻味的佳作。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面包》赏析

该短篇只有两个人物:一对老年夫妇,叙事者从老妇人的角度展开叙述。故事情节十分简单:第一个晚上,老妇人发现丈夫偷吃面包;第二个晚上,老妇人谎称自己吃面包不易消化,让出了一片面包。故事围绕着面包展开,这一对夫妇的其他生活状况都被排除出去,从而造成了强烈的聚光效应。

第一个场面发生在深夜两点半。夜的黑暗使人什么也看不见,夜的寂静却使听觉异常敏锐。故事从老妇人的惊醒开始:她听到厨房里椅子被撞了一下。醒后首先察觉到的却是异样的静:身旁没有丈夫的呼吸声。这由听觉捕捉到的不寻常的动与静,促使她下床去探明缘由。

在厨房,她拧亮了灯。视觉解答了听觉所引起的疑问:她看到了厨桌上的面包盘、刀子和面包渣。视觉提供了她没有料到、不愿看到的真相;丈夫的谎言使她震惊。在这个场面中,视觉昭明了一切,而这一切偏偏是她宁愿忽视的。所以,她装作视而不见,不再看面包盘,不再注视丈夫,尽快关掉了灯。视觉受黑暗的阻碍,听觉却绝不受光线的`干扰。拧灭灯,并未使她摆脱真实与谎言的纠缠。她觉得,丈夫撒谎时,声音是那么假。在卧室里,听觉让她再次面对她已经从视觉获得的真相:丈夫在偷吃面包。她故意发出深沉、均匀的呼吸声,让丈夫以为睡眠已麻钝她的听觉。

在第一个夜晚,灯光下,这对夫妇突然发现对方已十分苍老。

在这一时刻,他们像两个陌生人一样,四目相对,互相注视着。

在第二个夜晚,他们却都在努力避开看见对方和被对方看到:妻子从灯光下走开,“过了许久,她才又坐回灯下”;丈夫头也不抬地吃着饭,说话时也只看着盘子。这一对已结婚三十九年的夫妇,在饭桌旁突然都没法显得自然;谎言在他们的心间设了一道屏障。老头子试图以听觉作为搪塞的借口,用视觉掩饰自己的慌乱。他说自己也是听到有动静,所以前来察看。他“环视着厨房”,“目光毫无意义地从一个墙角转向另一个墙角”,“望着窗外”。他下意识地企图将妻子的注意力从厨桌引开,拉扯到角落,又延伸出窗户。不过,他只是掩耳盗铃而已。他可以左顾右盼,言及其他,却无法阻止妻子看到厨桌上留下的痕迹。因此,他的谎言在说出之前,就已经破产,因为唯一的听者(妻子)已看出了真相。谎言是对事实的掩盖或歪曲。

老头子由于饥饿难耐,半夜偷吃面包;羞耻心使他在被妻子撞见的狼狈处境下,只有笨拙地撒谎。他初次撒谎,头脑混乱,不自觉地从妻子的话中寻找谎言的内容。他的第一句话:“我以为这儿有动静”,用的是虚拟语气,表现了他的紧张和不安;第二句是完全的重复,仿佛要抓牢一根救命稻草;第三句是附和妻子的推测:“看来并没出什么事”;从妻子的话中得到启发,他在第四句话中断定是外面有动静,这个肯定判断恰恰与第三句相矛盾。老头子的谎言纯粹是自欺欺人。三十九年的共同生活使他们对彼此已熟悉得像自己一样,因此,向对方撒谎,正像对自己撒谎一样徒劳。

老妇人看穿了丈夫的谎言,却不忍心戳破它。丈夫撒谎,这是三十九年来头一遭,这令她感到震惊和痛心。但是,她不仅尽量掩饰自己的心情,还努力显出相信丈夫的样子,甚至暗暗替丈夫想出自圆其说的办法。这样,她自己也成了撒谎者,而且她的假话比丈夫的高明得多。第一个晚上,她的话实际上肯定并充实了丈夫的谎言。谎言损害了丈夫在她心中的一贯形象,但她要尽力使这个谎言立得起来。为了保全丈夫的一个谎言,她得编造好几个假话;为了使丈夫不必再撒谎,她谎称自己吃面包不太好消化。丈夫的谎言在说出之前就已被看穿,而她的谎话和隐瞒却颇有成效。丈夫是否相信她让出面包的借口,不得而知;但在第一个夜晚,她的假话巧妙地消除了丈夫的不安,她装睡,成功地瞒过了丈夫。

按照马斯洛对人类需求所划分的层次,满足饥饿属于最基本的一层。在饥馑时期,人们连最低层次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可见生活的极端困窘;老头子偷吃面包,撒谎,还构成了品格上的瑕疵。妻子看到丈夫闷头吃饭的样子,不禁感到心疼。

这个短篇反映的是家庭琐事,没有战火硝烟,也没有颠沛流离,但从中可以看出,战争所带来的贫困、饥饿波及到了远离战场的普通人。一对恩爱的夫妇也会因此而顿时感到陌生,他们和谐的生活也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