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教师之家>教育随笔>

花瓣飘香优秀说教案

教育随笔 阅读(2.78W)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花瓣飘香优秀说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花瓣飘香优秀说教案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懂事的孩子。本文寓意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细小事情的叙述之中,是对于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深情的文章,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本教学设计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精神,以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函。通过学习,懂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现小女孩的一片爱心,从而受到教育。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师:你们喜欢月季花吗?(端出一盆月季花,展示在讲台)

生:喜欢(齐声)

师:板书课题(花瓣飘香),说说课文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小女孩、作者、小女孩摘花瓣送给妈妈。(举手)

师:小女孩怎么摘花瓣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俯在花前,小心地摘了一片(举手)

生:双手捧着、飞快(举手)

师: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生:因为她爱惜花,舍不得都摘了。

生:因为她喜欢花,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怕影响别人观赏,自己又想送花给妈妈,只好小心地摘了一片花瓣。

师:品读摘花瓣(学生第2节)

师:指名读,交流摘花瓣的动作。(课件显示词句)

师:抽生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进行评价。

师:采访小演员a:你俯在花前面闻到了什么?b、心理怎么想的?c、你摘花瓣时的动作那么轻,为什么?d、你摘下花瓣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e、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师:再读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的语句。

师:品读“只摘花瓣”的内容(学习第3—5小节)。

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师:课件显示,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再读课文中小女孩的话,我理解她吗?(显示句子比较:①“为什么摘花瓣?”我问。②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生:小女孩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举手)

生:第一句带有质问的语气,有责怪意思。

第二句有亲切感,说明作者和蔼可亲。

师:分角色朗读第3—5小节。

师:品读摘花瓣做什么?(学习和6—9小节)

生:妈妈生病,我摘花瓣送给她。(指名答)

师:端月季花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月季花,谈谈心里有什么感觉?

生:①像绒布一样。②有淡淡的清香。

生;把散发着清香的月季花送给妈妈,妈妈一定很高兴。

师:再读读还有原因吗?

生:“爸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生:小女孩在回信中会说些什么呢?

生:听妈妈的话,不惹妈妈生气,照顾妈妈,孝敬妈妈,有……。

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女孩?

生:懂事的小女孩,对父母孝敬的小女孩。

师:分角色朗读好第6—9小节,板书: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

生:齐读这一句。

师:想一想小女孩把花瓣送到母亲身边会怎么做?

生:轻轻地走到母亲床前,把花放在枕边。

生:让妈妈闻花瓣淡淡的清香。

生:让妈妈抚摸像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

生:送花瓣祝福妈妈……

师:你们喜欢这位小姑娘吗?为什么?

生:喜欢(异口同声),小姑娘心地善良,她就像那片飘香的花瓣。

师:是啊!那片花瓣飘出的淡淡的幽香,不正像敬爱父母的美德在人间传播扩散吗?齐读第10段。

师生互动表演:a、我把一盆带露水的月季花放在阳台上,母亲会怎么问“我”?我又会怎么回答?b、我把一盆带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小女孩又是怎么说?

师:再读课文,说说你们自己是怎样孝敬父母的?(随机送出月季花)愿你们就像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怀着敬爱父母的一片深情,飘向各自的家。

[教学反思]

情感是人的精神内核。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体验作者的情感,品赏作者表达情意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言语水平,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需要。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孩子们的心灵恰如一泓清澈的池水,需要我们一颗激起的石子,以荡起他们感情的波浪,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这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虽然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所以我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去体验作者寓于字里行间的情感,本教案教学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在师生互动上,巧妙地使学生们进入了特点的情境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兴趣盎然去读书、表达,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语文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内化为自己的感受。以“与小女孩相比,自己对妈妈怎样?”的话题展开去,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谈话之间,逐渐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一步感受到了母爱的魅力,从而感悟到爱自己的妈妈不是挂在口头上,而应该像课文中的小女孩那样,为妈妈做点什么。这样一来,一方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语文培养,积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母亲之间的距离,把母爱的种子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生动地亲情教育在语文的课堂上活泼起来。所以整个教学我因为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渗透,让学生精读感悟显性的语言文本,更让学生领会到文本中隐性存在的情感精神,所以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