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教师之家>教育随笔>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教育随笔 阅读(4.86K)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

本学期,时间较短,按照教学计划,开学第一天,我就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新课《有余数的除法》。

由于是第一次学习新课,孩子们还没有从寒假的状态中转换过来,所以,反应有点慢,具体问题如下:

1、旧知的遗忘;很多孩子忘记了上学期学习的除法相关知识,乘法口诀、平均分等都有遗忘;

2、余数的不适应;第一次接触有余数的除法,是平均分有剩余的一种情况,很多孩子不理解,尤其是遇到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更是不知所措;

3、“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结论的不理解;这一结论,他们不会应用,不会拿来检验;

4、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单位的错写;很多孩子写算式单位都会出错,究其原因就是不理解算式的含义;

5、有余数除法运算的出错,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算有余数的除法,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

为了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

1、借助直观操作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教学中,对余数概念的理解、对有余数的除法含义的理解,都是借助直观操作来进行的,由直观操作到符号表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

2、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首先是6根小棒摆三角形、正方形过程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恰好分完没有剩余和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其次是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接着动手摆正方形,创造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研究发现:在除法算式中余数小于除数,突破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思维表达能力。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

1、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3、但是这节课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课后的一些习题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

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向改进:

1、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

2、要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数学。

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

3、在教学中要合理把握生成资源。

教学时要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可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在互相帮助中,达到纠正错误,巩固新知的目的。

4、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教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5、在教学过程中,既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经过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一定的想法之后的合作探究才能更加有效。

6、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优化算法、把握实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知识。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4

1、目标定位是让学生直观认识余数和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新课引入设计了猜气球颜色和摆草莓两个活动,是为了顺利引入新课并激发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课结束之前,破解开课留下的悬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

3、重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余数的意义和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其它活动和练习都是围绕这两个内容展开。

4、引导学生全面经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加强直观教学,摆草莓、小棒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余数的产生,学生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巩固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懂得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并让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了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

5、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强化余数要比除数小。

(1)判断,填空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开发的练习都在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及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2)回忆开课留下猜气球颜色的悬念,破解猜气球颜色的秘密,强化有余数除法知识的运用价值,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5

本课教学内容的选定是为了更好地探究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突破重难点的研究》,本节课的教学是《有余数的除法》第一次教学方案的实施。教学设计立足于传统教学模式,没有采用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只使用黑板,粉笔,学具结合板书来实施教学,目的是为了观察传统教学环境下重难点的突破情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

(2)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教学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难点是理解“余数”的含义和实际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我结合学生学情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学具操作、对比观察、自我探究等形式,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教学环节主要体现如下:

(1)让学生在“分卡片”的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分物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2)根据题目条件要学生动手画一画,通过画的结果观察比较,发现分草莓出现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在对比中进一步感知“剩余”的产生和意义。

(3)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结合6÷2=3(盘)探究7个草莓每2个分一盘,可以分3盘,还剩1个。该怎么列式。

(4)利用课堂练习反馈教学实效。

(5)让学生谈谈本课收获,梳理所学内容。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课堂上主要通过让学生在 “分、摆、比、练”操作中观察对比感受知识的产生,在探究中进行归纳总结。但由于传统教学环境条件有限,未能呈现本单元主题图,忽略了单元主题图在本单元知识体系的主旨作用和首节课的重要性。新旧知识间衔接没能完全呈现,只能教师引导理解新知定义,学生再在内化吸收。以至于学生课堂练习中仍有问题存在,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在最后6、7、8、9个草莓,每2个装一盘,能装几盘?的环节中,只追求正确列式,忽略了算式产生的过程交流,学习互动性不够。需要在下一次教学实施中加强互动交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本课所学内容还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知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