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看名著>红楼梦>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选30篇)

红楼梦 阅读(5.22K)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红楼梦读书笔记(精选3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选30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

我对《红楼梦》的理解,完全都是靠初中语文老师的讲解与自己在网上看到的评论。以我这样,是看不懂《红楼梦》,这是我对林黛玉这个人物的理解。可能与别人不一样。

首先,她作为一个投奔亲戚的孤儿,本身就有一种寄人篱下的自卑感,虽有外祖母的疼爱,但毕竟不是亲生的。因此,从她进入贾府至死去,她只认为自己是一个客人,而非这里的一个主子,即不在自己的家里,凡事就要多加注意了,林小姐也正是处处留意,步步小心,生活凄惶与否暂且不论。其用心可堪苦矣,在这种情况,她心神极其敏感也就正常了。每有疑惑,又没有人给她解说自己低苦,发泄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不过这种孤苦达到心境,也确实令人同情。

这种心情,也融入了她与宝中玉之间的感情之中。所谓事不关己,心神俱明,关己则乱,林黛玉也不例外。她对宝玉太爱了,她关心宝玉的一举一动,对宝玉与异性的交往,更是百般的诘难,耍性。她怕失去他。这是爱之深,情之切呀!假若她对宝玉这个人一点情意也没有,那么宝玉这个人的事于她有什么关系。她更用不着耍性生气了。正有了她的小性,才突现她的深情,我才觉得她才有些真实可爱。

但最终她们没有结合。此时,爱情对于林黛玉来说已是她的全部。她不能舍弃,也无法舍弃。但她又深封建的道德观念,强大的家族教育影响又使她不能勇敢的吐露真情,只能像雪日下的野草,积聚了多少煎熬,苦苦的在内心翻腾,心中尚存一丝希望有朝一日破土萌芽,但这只是奢望她知道她不敢抱太多的幻想。因此,当她看到满地的落花,自然的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花岁虽无雨道真情。她也预想到了自己的结局,也可能与此花同,同病相连,林黛玉拖着孱弱之躯,进行了凄美的葬花之行,“葬花词”如述,字字血泪,句句关情,最后唱出“汝死我埋,我死谁埋?”哀苦之情,溢于言表,闻之谁不消魂,悲悯顿生,此哀怨俱全的吟唱,即是对愁苦身世无所萍依的感叹,又是对紧紧束缚她的黑暗的礼教无奈山东抗争,绝望达到申诉。我除了掬一把清泪,深深的怜悯这弱小的女子,我还能为她作些什么呢?

能男女相悦,人之常情,然做到有情人终成心愿,怎如此艰难?许志摩曾言:“我欲茫茫人海中得一红尘知己。得之,不得,我命。”可这位大师一生却有四位佳人相伴。不知他是幸也,不幸,吾却困惑了,在这思潮滚滚的21世纪,我是否有足够的幸运,得到一位红颜知己?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2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我早就心向往之,尤其是耳畔响起“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佛柳”那悠扬的越剧时,我更是读之入神。

《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终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最终繁华成空的杯具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而我也是众多痴人中的一个,也曾偷偷地为宝黛抹了不少眼泪,暗恨自我不在小说的章节中,不能帮他们一把。有时会为了它坐在角落里暗自伤神,因为,大观园里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迹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灵气,下世为人,故,她是有灵性的,她的诗也是有灵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却让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颇,旁人叹她尖刻,而我却觉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诗风玉琢,因为敏感是诗人的神经。“质本洁来还洁去”道尽心中无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纤尘不染的仙子。

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以往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仅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可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我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我的泪、自我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看完书,掩卷思考。我觉得宝玉和黛玉杯具式的结果,让我感怀不已。一部红楼梦,它是声声控诉,封建思想毁了多少有情之人。可冷静思考,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他们,结果自然是注定的。想到自我,成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完美新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和谐大家庭里,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放飞自我的梦想。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3

记得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在小学一年级,拼音版,很精致的插图。上五年级的时候开始读原著,直到现在,已经读了多遍。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解,新的体会。在我的心目中,它始终是四大名著之首。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书中对人物、环境、语言,以及对服饰、食物、陈设、古代建筑、琴棋书画等的描写,都是十分细腻的。贯穿全书的线索也是非常多的,所有人物的命运都在文中有过许多暗示。文中还有许多诗词,不但美,还能体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当然也预示了人物的命运。书中还对当时官场的黑暗,封建家庭的腐朽以及各种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曹雪琴毕生心血倾注到了这本书上,可以说是用泪哭出了这本旷世奇书。

在这本书中,每个人的性格都十分鲜明。就拿林黛玉来说吧,她小心眼,见不得贾宝玉和别人好。她多愁善感,虽然有贾母的万般疼爱,但她认为自己寄人篱下、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因此养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格,这一点从她的诗中可见一斑。从“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到“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再到“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都是缠绵悲戚的诗句。她抵触封建科举制度,淡泊名利,从不规劝宝玉读书考学、立身扬名、光宗耀祖,这是她和宝玉的相同之处。

薛宝钗就截然不同了,她大度豁达,面对林黛玉的讽刺挖苦,她从不计较。她知道黛玉体弱多病,就经常拿着补品来看望她。她善解人意,捡到了邢岫烟的当票,知道她生活拮据,就悄悄地把她当的衣服拿回来。她作的诗从没有轻浮之语,全都含蓄浑厚,温雅沉着。写螃蟹诗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更是以小题寓大意,讽刺了世人。她贤德,始终规劝宝玉读书,考取功名利禄。她圆滑、世故,不肯得罪一个人,大事小事都做得很好。这应该就是王夫人选她而不选林黛玉作儿媳妇的原因吧。在现代社会,恐怕宝钗比直率的黛玉更讨人喜欢。

说起红楼梦。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王熙凤。她性格泼辣、口蜜腹剑、心狠手辣,害了很多无辜的人。但也有她的优点﹕做事果断、奖罚分明、有领导才能,把一个大家庭管理的井井有条,是古代版的女强人。

除了这几位之外,还有大大咧咧的史湘云、懦弱的迎春、以及多情,生性钟爱女子的贾宝玉等众多人物形象。

《红楼梦》,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是一本值得我们研究一辈子的巨著。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4

都说:“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是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推开案前的《红楼梦》,心思神涌,至夜不平。《红楼梦》把我领进了一个流淌着晚清寂寥之歌的地方:繁华酥骨,香车宝马……但逝去的又是那样彻底,那样残酷。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恰是一朵清云刚出轴。说道《红楼梦》,必说林黛玉了。林黛玉的生命是毋庸置疑的短暂与脆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潇竹疏动湘帘垂地的潇湘馆,墨香盈室琴声泛耳的闺房里,渗透着一腔彻骨的幽怨和苍凉。世间知己本难求,而怡红公子亦只识得半个她。比别人要多一些,比她期许的要少一些。她有一脉心香拈花烛的诗情,她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画意,她有纤手描绘素低浅书的淡愁……倾城倾国的佳人,却再也难得。

从古自今的红楼看客也始终未曾忘记潇湘妃子的葬花悲情。质去洁来还洁去是她的心愿,于是她把落花葬了。而如今,花还在谢,可再没有为它们收葬的黛玉了。她流尽了泪,流尽了希望,流尽了短暂的生命。落花是她的归宿,流水是她的闲愁。

黛玉让我想到了秋,而妙玉当之无愧属于冬天,如云中仙子般美丽,又如冬日冰雪般寒冷;似梅花般傲骨,遗世独立;真真一朵冰做的梅花。史湘云就像贾府的一把火,身世坎坷,性格却直率、活泼。醉眠芍药茵,怕也只有她才做的出。我最喜欢她和颦儿在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的对联了。而其中“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却又是最好的了。“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而又何等新鲜。枕霞旧友就如夏日般耀眼、火热。

封建历史的洪流中,衰草枯肠、白骨拢头最终取代了红窗好梦、白玉龙床。好一出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真真可叹,可悲。

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炧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阆苑仙葩,美玉无瑕,有奇缘,却也成虚话!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5

我怀着辛酸泪把《红楼梦》读完,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为贾宝玉的命运而诉苦;为林黛玉的短命而叹惋。这本千古绝唱的《红楼梦》却从一块灵石而引发出来的。

灵石为了让自己成为奇物,被仙道刻上了一些字,并带到了荣国府贾宝玉的身上。这块石头经历了风风雨雨,从荣国府的繁荣昌盛到后来的败落;从贾宝玉每天无所事事到剃发还僧,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我赞叹不已,并为荣国府的悲剧而感到叹惋。

我特别喜欢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曹雪芹把人物的动态、语言、神情及场面描写都描写得面面俱到,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向着贾宝玉,看他每日无所事事的样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务正业,命运注定他一定没有什么好下场。

那些整天吃喝玩乐的大小姐,每天都要作诗、饮酒。在一起玩乐,到头来死的死;卖的卖;亡的亡,不经鼻子一酸,替他们感到可惜,这种封建社会制度对人的不公平。

我要学习曹雪芹能把红楼梦写的这么好,许多地方都能用上诗、词和歌曲串联在一起,配合得十分恰当,让《红楼梦》锦上添花,更加完美了。其中我最喜欢“护管符”上赞美金陵四个大家的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景象,形象生动,总会让人历历在目:贾不假,白玉当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容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但想到贾家、史家、王家薛家都落到穷苦之地,都免不了默默地流下了眼泪。从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的样子,到关在监狱里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真是一落千丈。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我还要学习曹雪芹一波三折的写法,能把人物写得形象生动,好像我已经置身于荣国府中,体会荣国府的兴亡与衰落。

合上书,我看完了《红楼梦》便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6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面的任务各有个的特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可是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是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贾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可是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

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是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是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可是她不过是假慈悲罢了。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7

一二年级,我就开始阅读了《红楼梦》少儿版,那时我对这本书并没有深刻的印象。在四年级时,我开始阅读了《红楼梦》原著。捧起《红楼梦》,我不仅被《红楼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且被《梦》中那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而不能自拔,同时又被《红楼梦》中抑扬顿挫的诗词曲赋所迷恋,更被《梦》那清香的茶那沉醉的酒而神采飞扬……于是,多次阅读了《红楼梦》,我一次又一次地在《梦》追寻那清香的茶,那沉醉的酒。

《红楼梦》讲述了一个大家庭从兴盛到衰败的一个过程。这个故事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主线作为方向,写出了这个大家庭中的各个故事,种种繁华。有宝哥哥爱林妹妹惊天动地,也有林妹妹葬花辞世驾鹤西去;有晴雯撕扇,也有宝玉挨打。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栩栩如生。曹雪芹可是在这部文学宝典上费了多少心血啊!他造就了《红楼梦》中官场与现实的美梦,他叙述了《红楼梦》的封建贵族阶级婚姻的幻梦,他说明了《红楼梦》只是一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噩梦……但是,透过《红楼梦》,风中飘来了浓浓的酒香,雨中飘来清清的茶香,让人不禁精神一振!曹雪芹不但在情节和人物上画下了大功夫,而且还在“茶”和“酒”这两个字上费尽心思。有一位红学家说,在《红楼梦》中就这个“酒”字出现67次,就这个“茶”字出现91次。浓浓的酒在《梦》中,清香的茶也在《梦》中。《红楼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一扇让我们集中认识中国古代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窗。悠悠的茶香和醇醇的酒香定会从《红楼梦》中缓缓飘出,这味道会引着你一遍又一遍地品读着这本茶与酒的混合品。

看,她正在拿取树枝上的雪块,用雪水煮出了一碗浓浓的香茶;瞧,那小厮正在偷偷潜入厨房,正在自个儿为自个儿倒酒呢;哟,有个客人来访,这个贵族之家的老祖宗正在为客人摆上各色各样的茶具;喔,大家喝多了酒,正拿甘蔗汁醒酒呢……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8

《红楼梦》虽已读过好几遍了,但是很难以让我忘怀。每一次读到佳句的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的笑起来,每每读到悲哀的故事,我总是泪流满面。

《红楼梦》以石头转世而引起下文,小说由始至终都以贾府为核心,描绘了上至朝廷、官场,下至街市及乡下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和风尚习俗,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存在的一种“百科全书”。我认为《红楼梦》这本名著很感人。看了它,我还真懂得了不少道理,也时常投入不已。我觉得,当时的贾府很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掌上明珠。虽然贾母非常疼爱贾宝玉,但我并不是十分喜欢他。

我觉得贾宝玉这个人物有点“玩世不恭”的意味。轻佻,顽劣,屡教不改,这些词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当然,最后他也在离开黛玉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过来,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为的作风我倒是喜欢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她虽然爱哭,但很却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两人是青梅竹马,十分要好。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小女孩,爱好很广泛,读书、画画,弹钢琴、办小报。我也有些爱哭,有时家人说说我的不是,呵!我的“金豆豆”就咕噜噜地滚了一地。不过,这些应该改正,作为现代的孩子,我觉得我们要坚强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自垂泪。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就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说明他的写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个个好像就站在我面前,同我说话似的。我要向他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写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9

黛玉,我读懂了你的哀愁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题记

手捧一本书,在午后的阳光照耀下,独自坐在阳台上,听着音乐,忽然一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丽无瑕”飞入了我的耳朵,思绪随着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红楼梦》,在我的印象中《红楼梦》是一本十分让人为之掉泪的书籍。儿时总想读完这本书,了解它的魅力。但我总是为自己找借口,也总是不读完。至今,却也只是看了一小部分,了解个大概。但,宝玉黛玉之间的感情却又让我感到太过悲哀。

这句诗是“黛玉葬花”时的句子。乍看时,心中就不免感觉有一丝悲哀。葬花时的伤感又有谁人知?黛玉竟由花想到了自己的命运。今日是她葬花,明日又是谁看她呢?我想在那个封建的社会,黛玉的哀愁恐怕只有与她相通的宝玉明白吧。你的哀愁恰似一朵莲花,层层叠叠,相互交错,最终凄美得却又那样动人。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黛玉的哀愁显而易见,她的感伤是可以被任何东西所感染。我能领会她在那个时代的悲哀与无奈。有人说:是她的自卑让她纠结一生。我想,这也正是上天赐予她的。正是她的多愁伤感才会有《红楼梦》的感人。使人同情与愤慨。你的哀愁好比一江春水,流流停停,或急或慢,最终流过之处却又感人肺腑。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其中,黛玉的死最让我无法释怀,不过到最后,又只是感到悲哀罢了。在本应是最开心的时候,却是最悲哀的时候。在那个当天,黛玉因伤心过度而无法自拔,最后遗憾.伤心而死了。宝玉却又因此绝望了。你的哀愁正如昙花初现,悄悄绽放,不俗于世,最终让人惊叹凄美却又过目难忘。

有人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丽无瑕。但,在我看来。黛玉,你的哀愁,一定会有人懂得。《红楼梦》,你的魅力,也一定会有人欣赏来懂得你的哀愁。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黛玉,我读懂了你的哀愁!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0

小时我看不懂《红楼梦》,到如今我终于理解了《红楼梦》这本书中的意思,至今已经看完了,在曹雪芹的笔下出现了一个富豪家族,和各种各样的事、人物。

人们最记得的人,就属林黛玉了。因为在众多人眼里她是性格最单一的人,人们只认为她很爱哭,心事很重,有忧郁症,很爱吃醋。但人们错了,殊不知她是最爱笑,也是最想笑的人。她经常和姐妹们开玩笑,逗得大家笑得肚疼。可无奈,在荣国府中她没有一个真正爱她的人,都是些外姓亲戚,只将她放在眼里嘴上,从不放在心里。好点的嘴上好妹妹的叫着,坏点的从不接近他。她只能将自己的委屈憋在心里,表现的刁蛮一些以防别人不欺负她。如果你一个人在没有亲人的外姓亲戚家,看到别人在亲人怀里撒娇,不也得哭泣半天么?而宝玉和黛玉的情缘也真应了“一个阆苑仙芭,一个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心事虚化,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使最后贾母为了宝玉的未来,宁可牺牲黛玉,显出了黛玉临死都无依无靠。

那边不懂人情事故的宝玉在举新婚礼,人们齐聚一堂,热闹非凡。那边多愁善感的黛玉在一个人寂寞的等待死亡。这段乱世情缘也就此结束了。断送了宝玉和黛玉的一生。要说黛玉不在乎,又怎会因宝玉而死。要说宝玉不在乎,又怎会出家了尘缘?其实,在好多人眼里,宝玉天真,不懂什么是爱。黛玉顽固,不承认她的爱。但既是如此。宝玉为何会在被骗婚后宁死不屈,希望人们能把他和黛玉两个快死的人放在一起,可他并不知道黛玉已因他而死。

这大观园就像社会一样,有各种人,而巧姐是最后一个活下来的人,凤姐也遭到了报应。大观园也走向败落,最后家破人亡,这场梦就如同过眼烟云在悲痛与家破人亡中结束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1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着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2

我读了《红楼梦》一书,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贾府的兴衰作为背景,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腐朽封建社会,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生来嘴衔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虽然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像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她诗情画意,聪慧灵秀。黛玉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居于首位。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唯一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在一个封建社会里,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称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也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是因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独守空房,误了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却嫁给孙绍祖,被丈夫折磨而死。我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与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他们心中,一边是封建社会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终不弃。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3

前些天,我读了红楼梦的前十回,感触很深。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历史意义与价值就不用提了。其作者曹雪芹更是一位杂家,这些在书中各种细节中都透露了出来。而在前十回最令我赞赏的便是第一回中一个跛足道人吟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好了歌》。细细品味其中的歌词,不禁感触很深。“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仅从字面来看,我们便不难看出这句话其实是揭示了当时人们追逐名利的现象。

人们为过上流社会的生活,便拼命地追逐功名利禄,此乃人之常情。别说那个时代的人了,在当今社会,人们又何尝不是呢?物质化的逐流已“深入人心。在那些芸芸众生眼中,有钱有地位才能幸福。但殊不知再高的地位也终有消逝的时候;再令人羡慕的英雄也会成为过眼烟云。所以我们没必要太过追求功名利禄,做好本分的事也能快乐一辈子。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此句和上一句要表达的语意差不多。训戒人们不要太过看重金钱。俗话说;“钱乃身外之物”、“人赤裸裸地来,也得赤裸裸地走”。没错钱并不是万能的。它既不能衡量生命也不能衡量感情。不管生前聚集多少财富,死后都无法带走它们。况且你在生前过于吝啬,拼命积累财富,到死后这些财富不都白白浪费了吗?正如小品《不差钱》里所说;“世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句反映的现实问题就更熟悉了。“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如今,这一美德有多少人能继续将它发扬光大下去?关爱孩子的父母处处都是,而孝顺父母的子女却有几个呢?每当在新闻中看到那些因不孝顺父母的子女被告上法庭,我不禁在心里默念这句歌词。

以上所述只是《红楼梦》前十回中一首歌谣而已,我相信通过仔细阅读我会体会更多的意境。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4

《红楼梦》然而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刻画了两百多个人物,他们各具特色。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然而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然而心灵肮脏,但然而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但然而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林黛玉也然而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但然而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然而最有心机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

王熙凤然而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但然而早逝的命运。

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但然而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但然而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然而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

贾母可算然而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我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但然而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然而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然而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但然而她但然而然而假慈悲罢了。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完美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5

花了60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把红楼梦完整的读了一遍,一直都以为这样舞文弄墨的文学著作不适合自己读,但是越读越被其所吸引。原来一切都是自己以为,很庆幸,能在这个年龄读了一遍红楼梦。手指从书中一页页翻过,潇湘馆的竹林便在我指下长出,蘅芜苑的奇草仙藤也爬满了玲珑石,换了冠带的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刚开始读时,真的被乱到了,各种人物关系,各种姑表亲姨,各种丫鬟小妾,导致每读到一个新的人物都要在人物关系图上去找。最佩服的是曹公,究竟要怎样的生活经历和才思敏捷才能将丰富的中华文化融入到一本书中,全书几百个人物,要根据几十个不同的人物背景和性格分别作诗,同时要求诗作出来让人能一眼分辨得出层次的高低。

读红楼梦,就是读人物关系,黛玉之清高,宝钗之贤淑,湘云之豪爽,熙凤之精明,丫鬟们也是各显异彩,温柔如袭人,率真如晴雯,知心如紫鹃,刚烈如鸳鸯,‘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的平儿,叛逆而又疯癫的宝玉。

黛玉如初恋,是刻骨铭心,是单纯的,是美好的,但是和黛玉这样的女孩子在一起应该会比较累吧,结婚还是应该像宝钗这样的,贤淑,面面俱到,平平淡淡。

最喜欢的还是晴雯,娇好的面容高挑的身材,性格率真而不做作。晴雯并非不爱宝玉。病晴雯勇补金雀裘一回,便把晴雯爱之深描写的淋漓尽致。晴雯的死,宝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在这样封建礼制下,虽说有贾母疼爱,然终是一个弱柔公子,平日里都没几分阳刚,又能做些什么呢?宝玉终究去看了晴雯,又做了诔文。

越读到后面,越觉得凄凉,金钏儿被冤枉投井而死,元春暴毙,迎春,被夫家折磨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和紫鹃出家,晴雯被驱除病死,贾母王熙凤病死,黛玉在宝玉和宝钗大婚之日伤心而死,何等凄凉。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读红楼梦,真的可以让我们读懂人生,读懂里面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6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

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7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话出自林黛玉的口中。是啊,林黛玉就宛如春花,她纵然芳香红艳,但春色退去后,她将被突如其来的春风吹入到尘土中,谁还有心去珍惜这落英缤纷的美景,也无人体察林黛玉心中的寂寞与悲苦。

有情人却无法终成眷属,读了红楼梦一书后,我悲愤交加,悲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在家族阻挠下无法圆满,愤的是世态炎凉,封建社会的腐败及世人迂腐的封建观念。这本书主要记叙了体弱多病的林黛玉在荣国府与性情顽劣的贾宝玉相恋,但后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因此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看破红尘,并随僧远去。每当看到《红楼梦》的结局,我就不禁思绪万千,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是悲惨的,但也同样是命中注定的,因为"玉"与"金"本就不是同类物种,尽管"玉"再美,"金"再珍贵,但因所处环境的缘故,他们终究不会在一起。而林黛玉与贾宝玉,永远不敢坦露自己对对方的爱意,只是将彼此之间的爱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虽说他们有情,但是在我看来是无缘的,就是因为旧时期年代,老百姓都崇尚封建理念,导致一对情人在爱河中苦苦挣扎啊,并最终陷入苦海。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当黛玉泪尽归天时,我心中感到十分的难过。黛玉气绝之时,正是宝玉娶宝钗之时。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叹宝玉,无缘娶黛玉为妻,惜黛玉,无力挽宝玉为夫。两人之情只怪世人破坏。佳人笑之,且俏且无奈,公子叹之,且俊且悲伤。笑宝玉太痴,为情痴,为爱痴;哭黛玉太惨,无情惨,无缘惨。黛玉化清风归天,宝玉随僧侣而去。日日想,泪泪尽,母丧情人散痛之谁知晓。红楼啊,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思红楼,梦黛玉。看了巜红楼梦》一书,我又怒又悲。曹雪芹通过黛玉的生平,讽刺旧社会的封建迂腐,也让我深深体会到黛玉与宝玉有爱却无缘的悲痛。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8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纯洁的爱情。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恶如仇,真乃一女中豪杰,但却因此引起贾府主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黯然泪下。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惨故事,尤三姐为了爱情,情愿献出宝贵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尤二姐贪慕虚荣嫁与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迎春大丫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爱恋,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宝贵的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黛玉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壮的爱情悲剧,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分明的人物,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情是不分贫富贵贱的。不能让世俗影响纯洁的爱情,虽然现在社会的拜金主义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抛出没房、没车,就不结婚的言论。在婚姻上更讲究门当湖对,我不禁慨叹古人的爱情,他们为了敢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爱敢于抛弃自己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难道真的是没有钱就没有爱情吗?相信读过红楼梦的您一定也会有您自己的答案,愿世俗少一些烦扰,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9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里,宝玉挨打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又怕黛玉跟着担心,于是派晴雯送了两条半新的帕子过去,黛玉收到帕子后,明白了宝玉的用心良苦大受感动,当即动情写

下了题帕三绝,其一正是——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

这首诗短短二十八字却道出了黛玉心里藏了多年的秘密,道出了黛玉一生还泪的本质使命,更道出了从古至今无数如这般才子佳人的共同心声。

稍加注意,我们会发现从这次“题帕”事件后,黛玉和宝玉之间也再没像先前那样吵架怄气。黛玉和宝玉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耳鬓厮磨,虽然是郎情妾意,却从来没有真正表过心迹,这也是黛玉第一次直面自己这

份早已深种心底的爱情。当爱情已不知不觉地深种心底,面对“金玉良缘”之说,情郎也无力改变长辈的安排,而自己却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敏感多愁如颦儿又怎能不暗洒闲抛泪空垂?美丽的爱情才刚刚发芽就注定要破灭

,这当中又有多少的无可奈何。于是,林妹妹带着她无限的忧愁终于泪尽人亡,留下一个宝玉也终于实了他的愿出家做和尚去了,只永远地留给世间一个落寞背影,一段填补不了的遗憾。

不禁想起唐婉和陆游,那对把臂同游情深意重的可怜夫妻。他们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拜堂成亲结为夫妻,相约要携手白头到老。可是变化来得那么突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曾经的欢乐和誓言统统成了往事,

而一场夫妻留下的却只是一纸休书,一对钗头凤留下的也只是“错错错”“莫莫莫”的无声叹息。离开后,固然思念,固然不舍,却不能不擦干眼泪放下过去重新开始,只因为,他们还要生活。后来,他又娶了,她又嫁了,

可他们的爱情被千古传诵万人瞻仰。

面对失败的感情,我们有权利悲伤,我们也可以选择放下重新开始。

人生哪得不伤悲,或喜或悲,却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20

每每掀开《红楼梦》,一股股清香拂面而来,眼前似乎会浮现出一群花一般美丽的女子。有一朵百花之魁的牡丹花,有一朵“莫怨东风当自嗟”的芙蓉花……其实,除了宝钗和黛玉等,还有一些美丽的花儿也静静地绽放着。

还记得紫鹃吗?那是一朵温柔的紫色杜鹃花。与其说紫鹃与黛玉是主仆关系,不如说紫鹃是黛玉的姐姐,是黛玉的父母。紫鹃无微不至地关心着黛玉。紫鹃为黛玉的婚事着急着。还记得薛姨妈开玩笑说要将黛玉许给宝玉,紫鹃就上前让薛姨妈向王夫人提议。薛姨妈吹嘘着“金玉良缘”,这不过是她的玩笑话罢子!可紫鹃她也要为黛玉争取这一机会,哪怕毫无可能。正因为紫鹃对黛玉的真情实意,这才有了她情辞试莽玉的故事。紫鹃的情,紫鹃的真,不会亚于宝玉对黛玉的情。

好一朵美丽的杜鹃花,愿她的“真”永远温暖我们的心。

还记得香菱吗?那是一朵淡雅清芬的菱花。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学诗吧。她废寝忘食地钻研王维等诗人的诗,又是一字一句地认真作诗,终于在梦中偶得一妙诗。宝钗等人都戏称她为“诗呆子”。她好学的精神令人敬佩。

好一朵清雅的菱花,让我们能从她身上汲取好学的精神。

还有那天真率直的史湘云,叛逆俏丽的晴雯,一心一意服侍贾母的鸳鸯……《红楼梦》就像一首女性的赞歌,歌颂着美丽。

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感受到了那些古代女子身上的气质与品质。现代的生活,也许有些浮躁,那么,就让我们试着用一颗真心,像紫鹃一样真心待人;就让我们试着用心,像香菱一样好学,认真对待学习吧;就让我们试着率直,像湘云一样直率……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性格,但不可否定的是,我们一定要有“真”,有“善”,有“美”。

每每掀开《红楼梦》,一股股清香拂面而来,眼前似乎会浮现出一群花一般美丽的女子。

愿花的淡淡清香永远笼罩着我们!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21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爱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无奈,它们往往全由父母包办,甚至“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源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绝。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22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红楼梦的初衷,又是作者于这悠悠岁月中发出的一声长叹。叹这世事无常,繁华易逝;叹这怀才不遇,碌碌终生。由此,一段神话,揭开了尘封的记忆;一块宝玉,勾出如烟如云的世事,如醉如痴的想念;一脉情思,让我们回味再三。

放下这本书,却放不下一腔忧愁,放不下宝黛的爱情悲剧,放不下颦儿的泪、颦儿的忧、颦儿的愁、颦儿的苦。她有闭月羞花之娇美,却“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她的弱不禁风,她的泪眼朦胧,让人魂牵梦萦。

她是冰雪聪明的奇女子。魁夺菊花诗的潇洒,庐雪庵争联即景赋诗的敏捷,与湘云月下吟诗的才情,至今还历历在目,她将无人能比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令我折服,令千万读者为之倾倒。但细细品来,纤巧感伤的字句后,又隐藏了多少眼泪,多少心酸。

宝黛的爱情,本是情投意合,两情相悦。宝玉是她唯一的知己,可天不由人,性格孤僻、身子孱弱,成为她通往幸福大道的绊脚石,使得原本疼爱她的贾母对她渐渐疏远,胜利的天平自然倾向了城府极深的宝钗这边,凤姐的一出偷梁换柱计使两人痛失所爱,黛玉含恨归去,二人从此阴阳相隔,宝玉疯疯傻傻,终看破红尘,削发为僧。可悲,奇苑仙葩早做北邙乡女!

黛玉的悲剧,始于封建社会的黑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愚蠢,曹雪芹之所以塑造这样一个悲剧典型,可能是为了告诉世人:那时还有多少才情兼备的女子被封建社会的黑暗所淹没,在苦难中挣扎。多少才子,厌恶官场,落得个一生贫困潦倒。曹雪芹是否也把自己的痛思寄托在这个奇女子身上呢?无人知晓。

放下这本书,却放不下一腔忧愁。斯人已去,悠悠岁月空留余恨。这满纸荒唐言,却注定流芳百世,付与说书人。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23

也许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崇尚圆满美好。从古至今不少人热衷于红楼的续写。最著名的就是高鹗的续写了。但是,后人对他的续褒贬不一。因为他是和书商程伟元合作的,所谓无商不奸,为了顺应当时社会市场,高氏的续写也会增加一些个人色彩。

除了前人的续写,现代的许多作家也是对红楼的续写充满热情。比如现在最热门的《刘心武续写红楼》,好不好的我还没有评论的资历。但就这个现象而言,大家很不高兴红楼的残缺,千方百计的要完善它,但又没有一人能够写出让所有人信服的结尾,所谓众口难调啊。

残缺就不好吗?断臂维纳斯,同样是不完整的`,你能说她不美吗?假如给她接上胳膊,让她拿个苹果,这样的完整美吗?因此,红楼的残缺虽为一件憾事,但是一味的追求她的完美也是不可取的。

以上种种,不能俱全,后人热衷于红楼,创造了红楼热潮,钻研红楼,很多人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我始终认为,红楼梦是不朽的著作,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究其原因,是因为一切皆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书中描写的一切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切之体肤。

《红楼梦》只是一个代表,像红楼一样的经典名著在中国有许多,但是人们逐渐的把他们遗忘在历史之中了。中国最为一个文化大亨,应将自己的财产保护好,而不是恣意的挥霍他它。

如今,在外来文化的入侵下,如何让本土文化不被动摇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当现在的年轻人在过“圣诞节”“情人节”时,中国的“端午节”“七夕”却逐渐让人遗忘。面对这种局势,咱们应该大力弘扬中国文化,首先就是从咱们青少年抓起。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只有从少年抓起。中国文化才能立于世界之巅。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24

说起中国的四大名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什么《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每一本,都让人耳熟能祥,而今天,我要讲的是《红楼梦》。

《红楼梦》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什么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等金陵十二钗,大家都知道,这本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宁,荣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可以说是一部人物众生相的小说。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贾宝玉的天真烂漫,小孩子气:林黛玉的悲观和玻璃心;薛宝钗的善解人意,沉着稳重:王熙凤的泼辣,探春的能干,迎春的软弱等等。

其中,我印像最深的一个片段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虽然只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小角色,但却是整本书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她见证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她两次进入大观园,两次成为整个贾府的开心果,她屡招王熙凤的捉弄调戏,虽然事后王熙凤都来陪罪,但她却只是笑嘻嘻地说:“这有什么的。”不禁让人感叹,这心态,该有多好啊。其实她也知道她只是一个引人发笑的“丑角”,但是她不是傻瓜,只是为了环境的生存需要,她不得不装疯卖傻,以获得别人的同情,从而得到些恩惠。在刘姥姥第二次进入大观园的时候,贾府让人摆了桌宴席,在宴席上,刘姥姥一开口就让人乐得上气不接下气,只见凤姐把一盘鸽子蛋放到刘姥姥面前,贾母刚说:“请”,刘姥姥就站起来鼓着腮帮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逗得一大帮人笑得是前俯后仰,抱成一团,眼泪都出来了……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就是《红楼梦》,一个讲述了金陵十二钗一生的悲欢离合,讲述了贾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家族史;讲述了一个从顶端到低谷的人生故事。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25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经典的文学巨著,是曹雪芹耗尽全部心血创作的旷世杰作,对后人精神上影响巨大的伟大作品。作品通过描写贾府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结局。小说以时间,人物,四大家族为主线,以贾府十二金钗为主要人物,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生活,爱情悲剧为铺垫,揭示了那个时代官宦家族的奢华和没落。大手笔的写尽官宦家族的繁华,园林艺术,服装,美食,医药,等级尊卑,衣食住行。

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文学艺术鉴赏性是非常高的。在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进大观园里弄出许多笑话,人物形态惟妙惟肖。贾母这边说“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这桌子哎哟。宝玉早就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着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是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奶姆,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描写的活灵活现,非常生动,形象,具体。

《红楼梦》里人物众多,出场的人物就有三四百个,许多的人物性格特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刘姥姥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就说贾宝玉吧,他表面上是玩世不恭,顽劣,轻佻,内心却是非常善良纯真。他虽然出生是封建社会贵族家庭,但是他却非常厌恶自己的封建阶层,认为人只有善恶美丑之分而没有贵贱之分,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其实很聪明,却常常说自己是一个蠢物,纵观全本小说其实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他所思所想。在平常人看来他的所作所为非常乖张,不可理喻。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26

有人采访任正非,问他每天早上让他起床的动力是什么?他答我饿了,要吃早饭,仅此而已。你当真信他?

他是一个这么有目标、有激情的人,一个工作狂,他的时间这么宝贵,怎么会舍得浪费在床上?他的这个回答,就好比问开花是为了什么?你答开花当然是为了结果一样。大实话,又是大忽悠。难道开花更重要的不是为了绽放美丽,播撒芬芳吗?

最近正重读《红楼梦》。原本给自己列计划一天一回,共一百二十回,想着能在一百二十天里逐字逐句把它读完,那也算是不小的成绩。谁知,一两回读下来,根本刹不住。忍不住一直往后续,每天三四回。

二十年前我初读《红楼梦》,不管内容,只求情节,里面的诗词歌赋,繁琐的吃穿住行细节通通略过。仅仅把它当作宝玉宝钗黛玉三角恋故事来读。所以,除了认识几个主人公,几乎毫无收获。如今再读,态度完全不一样了。不仅书中所有配诗逐字逐句细读,连书下方每一个注解都不放过。碰到我喜欢的名言佳句我还会拿笔记录下来,这是我第一次读书时旁边还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一点也不觉得麻烦,相反,很是享受。

虽然网上有现成的人物关系图可以下载,但我自己根据自己掌握的进度,慢慢完成了一个人物关系思维导图。自己做的,记得更牢,有利于后面阅读。

现在再读此书,感受真的很不一样,收获太多了。要知道自己这些年来了到底有没有成长或者变化,拿起曾经读过的一本书再读,就知道了。同一本书在不同年龄段读起来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个人的经历、阅历和人生经验,还有理解能力,思想观念等等都在变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大百科全书,故事性也很强,确实名不虚传,好看至极。若要问我现在每天早上起床的动力是什么?当然是起来读书,有好书在召唤,我舍不得赖床。心理专家说,幸福要向内求,外在的东西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短暂的。

想想也有道理,难怪我从来没有因为要看一眼隔夜买的某个奢侈品牌包包而催促自己快点起床过。倒是常常为了某个约会、某本书或某次出门旅行而兴奋不已,不想睡觉。

那么,你每天早上起床的最大理由是什么呢?愿你跟我一样,有所热爱,也有所期待。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27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名为《红楼梦》的书。

《红楼梦》里有许多相貌美丽,生活却很坎坷的女孩。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感想很多的苏州女子——林黛玉。

说起林黛玉,我们都不陌生。她的一生都很坎坷。林黛玉幼年因家境贫寒,连饭都吃不起。无奈,只好到金陵去投靠自己的外祖母——贾母。小小年纪就离家,父女相隔两地,无法相见。过了不久,贾府又来了一位美丽的女子——薛宝钗。薛宝钗比林黛玉漂亮,又不似林黛玉般自命清高,深得下人喜爱。

林黛玉对薛宝钗怀有偏见,又兼薛宝钗有母有兄,更是时常落泪。这就像我们苏州女子,经常会自己一人没事落泪。

过了不久,宝玉因常近女色,被自己的二舅舅贾政毒打。自己又不敢公开看他,只好在傍晚无人时偷偷去看他,却获知宝玉极其疼痛,心里就如同刀割了一般。这就是苏州女子的多情,和自己心爱的人情牵一线。

到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林黛玉更是表现出一种苏州女子的幽默。在刘姥姥听见音乐手舞足蹈时,她戏称"舜王奏乐,百兽齐舞,如今才得一牛耳。"刘姥姥回家时想要一张大观园的图画,贾母应予,让惜春不仅画上院子,还要画上人物。在李宫裁拟定给惜春诗社休假的时候,林黛玉更是把刘姥姥比作母蝗虫,还说,这幅画的题跋是"携蝗大嚼图"。

有一天,薛宝钗来看她,告诉她自己给她配的新药方,还给他了燕窝。到这时候,釵玉的关系,才正式和好。

过去了不少日子。林黛玉的丫环紫鹃知道自己的主人要出嫁了,和主人青梅竹马的宝玉却迟迟没有反映,就试试宝玉,说林黛玉要回苏州。结果宝玉当时就呆了。宝玉的奶妈怎么使劲也醒不了。林黛玉听说后,身不由己,将自己所吃的药全部吐出。这就是苏州女子的痴情。

林黛玉可谓是苏州女子的代表。可惜她的结局不完美,自己心爱的宝玉娶了薛宝钗。最后死于薛宝钗过门的那个时辰。

以后放假我都要多看书,既能增长自己的见识,又能跟大家分享我的读书笔记,何乐而不为呢?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28

前世,你是天上的绛珠仙草。

你说,你若下世为人,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题记

那年,你从扬州城到了京都,偌大的荣国府成了你生命中的另一个起点。在那,有个人赠你字——颦颦。那人唤作宝玉。也许在那时,他在你眼中不过是骄横的“混世魔王”。但你可知,当你在心中默叹似曾相识,有一颗花种已埋入了你的心田。

是应了前世的话吗?你是纤弱的潇湘妃子,潇湘馆外的幽竹撒满你的泪。在你很小很小时候,就有人和你说过,你命中有劫,不可流泪。可你为什么还哭呢?是叹命,叹情,还是叹世道?

春季,落英缤纷。满地的落红甚美,你却将它们一锄一锄地埋进土里。你说,做个花冢,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可在这污浊的世界,洁净的花最后终归会毁灭。我想,你意识中所想不过给你的心中的花作冢,只是,当你发觉时,那朵花的根已深深扎入你的心,再也无法拔除了。

就如同《西厢记》里所说,你是那“倾国倾城的貌”,他是那“多愁多病的身”可,叹只叹“落花流水红,闲愁万种。”

你意识到心中的花苗露出了菡萏,应是三分欣喜,三分惧怕,你明白这份美是无法存活下去的。你极力地想在众人面前掩盖自己的情意。只是这情太深了。一番深情,两条旧帕,三首题诗。原来你只不过是一个少女,一个在大观园的囚禁中依旧有梦的少女。那一瞬,我似乎听见了,你心房中的花终究开放,开得那么热烈。我想花定如你,是一朵芙蓉,纤弱而又坚强,洁净中又有几分空灵之美。也许你在那一瞬忘记了,忘记了那个时代不容许开放出这样美的花。

贾母,凤姐,宝钗。她们终究是封建的傀儡。她们为了维护封建的礼和节,演了一出戏。正是这场可笑的戏,把所有的人逼上了绝路。宝钗凤冠霞帔的进了洞房。而你?心中的花终究是零落成泥,长出有毒的刺,刺得你遍体鳞伤。潇湘馆一片凄寒,竹林瑟瑟萧萧。你绝望了,想烧掉心中的痛,烧掉那两条旧帕,只是一切的一切,烧得掉么?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那朵美而珍贵的芙蓉终是香消玉殒。柔弱而令人怜惜。

可我永远记得,正是那朵柔弱芙蓉在一场猛烈的暴风雨下盛放。

芙蓉花开,恣意绽放,灼灼其华。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29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拥有了一本《红楼梦》。当我翻开它时,我就这样与传说中的林妹妹邂逅了。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我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30

大家可还记得林黛玉?对,正是那个花下葬花的林黛玉,曹雪芹笔下的与花有缘的林黛玉。

小时候也看过林黛玉的越剧影片。那里面的人物除了贾宝玉、林黛玉,也都想不起来了。只是记得花树下,音丽而思深的吴侬软调划过长空,仿佛枝上的一滴露,颤颤落下。

黛玉手持花锄,在树下忙碌,边葬花,边悲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突然,一声“林妹妹“叫来,竟是贾宝玉。千般柔情尽在他这一句“林妹妹”。

乍看去,黛玉多愁善感,待人遇事略显刻薄。仔细瞧,才微微想到黛玉的无奈,内心压抑而无处诉说。可她可爱的地方你瞧见了么?不只是浓郁诗情,绝色佳颜,也是那一点天真慧黠,善雅虐。这才是她内心深处最真的,远不是人们所夸大的如此多愁。

而黛玉的俏虐正如宝钗所说:“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一概是世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用”春秋“的法子,将世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人说黛玉的美式一种艺术,“呜呼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但她的人却如此的立体鲜活。她的人不只是晓风染白莲,她比大观园里任何一个女子都要美。内心犹如牡丹,姹紫嫣红开遍。可“此花有殊色,只为一人开。”

她丰富的内心,只有宝玉懂得,而宝玉的内心,她也懂得,所以他们相知相爱。

本应是一段姻缘,却因为黛玉的傲而娇,不肯说出口,错过了一生。我又想到红拂女,她只将心事表与李靖,便做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何苦藏得那么累呢?黛玉最后终是含冤而逝,犹如花儿刚开便枯萎,令人惋惜。

从黛玉身上,我总结出:人生短暂,不要忸怩而不肯放言,时间飞逝,转眼青丝成白雪,我们应该活得大胆,活出自己的人生。

恍惚中,我仿佛听到黛玉又在低唱:“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唤一声“林妹妹”,她罢唱,回眸对他盈盈一笑,只见日月失色。

黛玉是一个貌美如花,心如花静,身如花柔,命如花短,与花有着不解之缘的女子,愿她来世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