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其他话题作文写作>习惯作文>

精选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集合10篇

习惯作文 阅读(1.5W)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集合10篇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篇1

春节快到了,春节有许多习俗: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习俗就是吃完年夜饭放鞭炮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放鞭炮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兽常常到村子里来吃人,年每次都在大年初一来吃人,人们十分怕它,有一天,一位白胡子老人对村民们说年很怕红色和声音,村民知道对付年的办法了,又到了大年初一,人们在门上贴“福”字,开始放鞭炮,年看到了红色的福字,听到了劈里啪啦的鞭炮声,害怕得马上跑回了深山,再也没出来吃过人了。

每到吃完年夜饭时,我和小伙伴们便来到楼下开始放鞭炮,我们每个人拿着一个鞭炮,我小心翼翼地点燃了鞭炮,生怕烧了我自己的手,点好了鞭炮我马上把手收了回来。

只听见“嘭”的一声一颗好似流星的东西飞上了天,“嘭”的一声开出了一个个图案有花形的,有心形的,还有许多不知道的形状,我入了迷的看着天空,大家也都跟我一样入神的看着,那声音好像地动山摇,像千军万马在奔跑似的。顿时天空变得五彩缤纷、炫丽多彩。

这就是春节放鞭炮的由来,我喜欢春节放鞭炮的传统习俗,因为放鞭炮既热闹又喜庆。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篇2

“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

随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我们兴高采烈地迎来了20xx年的春节。过春节,也就是过年。在大年初一的这一天,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

从我记事儿开始,在除夕的晚上,爸爸会在我们家门上,贴上红色的、非常喜庆的春联。妈妈会给我们做一大桌子可口饭菜,我们一家开开心心地围坐在一起,一边吃年夜饭,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吃着、看着、说着、笑着、高兴着,时不时还会对节目或者演员品头论足一下。一直到很晚很晚,直到我瞌睡的熬不住了,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才回去睡觉。爸爸妈妈他们到凌晨才回睡觉,人们称之为“守岁”。

大年初一早晨,妈妈给我穿上颜色鲜艳的新衣服,全家人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奶奶家,给奶奶爷爷拜年。每年春节,我们一家、姑姑一家和大伯一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奶奶家,一起过一个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新年!进门先是给奶奶爷爷、姑姑姑父、大伯大妈等长辈磕头拜年,他们会高兴地给我发压岁钱。

我特别喜欢过春节。因为,这几天我不用写作业,不用弹琴,什么事都不用干,可以完完全全地放松,就只剩下开心地玩儿了。不管去哪一个亲戚家拜年,都可以得到红包,还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零食,再餐上一顿丰盛的美味佳肴。真可谓是美哉!美哉!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春节的习俗。总之,一个春节下来,我的肚子圆了,腰包鼓了,人也玩儿“疯”了。啊!真“爽”!过年真好,过年真幸福!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篇3

大年初一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一天。我不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和新年礼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了。我一睁开眼,就往枕头下面摸,哇!我摸到了两个红包。原来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我打开一看,啊,里面有这么多压岁钱呀!我高兴极了,大声喊道:“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永远幸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全家人都高兴地笑了。

吃完早饭,我就和爸爸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们来到了大伯伯大妈妈家,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伯伯在一旁和爸爸说话,而我就和大妈妈在一起看看电视,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妈妈起身走进书房里去了,我正感到纳闷。不一会儿,大妈妈出来了,原来大妈妈是去拿送给我的新年礼物和压岁钱了呢!我打开礼物一看,原来是一只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长着一头柔美的秀发,身穿一件洁白的粉色纱裙,真是漂亮极了!我非常高兴,连声说:“谢谢大妈妈。”……

离开了大伯伯大妈妈家,我又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当然我又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喽!

有了这么多的压岁钱,今年我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元宵灯会义卖”活动,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压岁钱为学校里生病的同学献上一份爱心。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篇4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白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篇5

一眨眼,又迎来了春节。羊年,一个让人期待的年份,大家都长大了一岁,又可以收红包,可以一家人吃团圆饭,开开心心的。

32夜,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今年,我们来到了诸暨,好菜一道道上,红包一个个收大人们谈得投机,小朋友们玩的快乐。

午夜一到,鞭炮声四处响起,一朵朵鲜花在空中竞相开放,我和妹妹趴在窗前,幻想着新一年的.美好,欣赏着空中美丽的烟花。

大年初一,我们不在家,一早我们就乘车去拜访爸爸在萧山的亲戚了,午饭在萧山吃,晚饭也一样。第二天还是如此。到年初三,我一早醒来爸妈就不见了,可我并不着急,他们去菜市场了,去准备中午给亲戚们吃的饭菜去了。

照现在,接下来几天就是我们出去走南闯北的时候了,去领略祖国的文化古迹,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去国外玩玩,只要你要钱,哪儿都可以去,换在以前,这时候还在过年呢,小孩子们手中拿着鞭炮东放一个西放一个,大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聊这个,聊聊那个,还有些在看着这些小孩子们奔跑着。

过完年就到元宵了,过完元宵才算到新的一年了,元宵元宵,必然少不了主角汤圆,家家户户都飘出了汤圆的香味,这时候上街走一走肚子马上就咕咕叫了。

这些就是我们绍兴以前和现在的新年,也和我们来介绍介绍你家乡是如何过新年的吧!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篇6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篇7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非常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篇8

“扭秧歌”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妈妈经常提到他;陌生的是,我从来没见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去年春节,我有机会看到了它,那场面可真够壮观的,使我终身难忘。

正月初一的早上,妈妈带我去逛地坛庙会。庙会上,卖的东西可真不少。光是吃的就有七八十种,什么“驴打滚”,“艾窝窝”。让人看了真要垂涎三尺了。庙会里不仅东西多,尔且人也特多。远远看去,人群就像一团乱麻缠在一起似的,黑压压的一片。忽然,我发现东北角的人最多,人们紧紧挨在一起。

我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往前一看,嘿!这是什么?真棒。只见广场上几位老爷爷与老奶奶,身穿红色的服装走摆摆步。衣服上挂着一条红段子,腰上系着一只鼓。随着鼓不停的敲,翩翩起舞。脚步随着鼓点越跳越快,最后想飞起来一样。场面十分壮观。

这时,妈妈挤了进来,对我说:“佳欣,这是扭秧歌。”“是啊。孩子。”这时,一位老爷爷搭上话,“扭秧歌在你出生前就不演了,你是第一次看吧?”我轻轻点点头。老爷爷继续说:“要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我们继承民族文化,可能你们这辈人尽看不着他了。”

听着这位纯朴憨厚的北京老汉的一番话,看着扭秧歌,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中国扭秧歌与许多其他民族文艺,都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珍品,如果人们一味的去追求洋玩意尔把我们自己的艺术珍品扔掉,那多可惜啊!

“扭秧歌”不但是中国的“土产”,而且它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气魄,把奋进的精神带给我们每个人,我们一定要继承他,发扬它。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篇9

过年了,过年了,个个家里都是喜气洋洋,热热闹闹。但是,鞭炮不仅是我们小孩最受欢迎的,大人也不例外。擦炮,摔炮……种类繁多,好玩极了!

大年初一一早,“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响了起来,甭提有多热闹了!

对了,要说放鞭炮,还有一段故事传说呢!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只有让它胀满肚子,它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怕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鞭炮就代替了爆竹。

每当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散步,都会看到那美丽的烟花,都会融入那喜气的气氛当中……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篇10

春节里,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习俗比如。

压岁钱:春节,大人都要给小孩压岁钱。这不是没有由来的。相传,古时候的中国曾经有个怪兽叫“祟”,这个怪物经常在除夕夜到小孩家里吃小孩。于是家里的大人都把钱装在红色的包里,夜晚悄悄地放在小孩的枕边。等“祟”来到床边时,红色的包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将“祟”吓跑。因为“岁”与“祟”同音,后来,长辈就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送给小孩,这样小孩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了。到了现在,压岁钱已经变成了在新年的第一天,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会拿出压岁钱给晚辈。

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原本写在桃花木上,桃花木是红色的,有驱邪避难的寓意,所以选择桃花木为春联的选材。现在的春联不再用桃花木了,而是用纸来代替桃花木。并且模仿桃花木的红色。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

贴倒福:曾经有户人家,有个奴才不识字,春节把“福”字贴倒了,主人火冒三丈。但一个奴才急中生智,说:“我常听人说,这家的福到(倒)了!这不是意味着您家的福气大了、到了吗!”主人一听,转怒为喜。重重的奖赏了不识字的仆人和急中生智的那个仆人。后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家家都贴倒福。

中国的习俗真多!中国有趣的习俗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