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事务文书>工作总结>

大学生毕业一年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阅读(2.11W)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毕业一年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毕业一年工作总结

20xx年7月7日,获着对未来的憧憬从学校来到深圳。

深圳,一踏进这片土地,我就告诉我,一定在这座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然而,一切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简单,报到之日,我和我一同来的同学就遇到了小挫折,关于住宿问题,我们折腾了两天,终于,在第二天我们勉强把自己的家安顿了,那个,我们知道,是一种无奈,因为在没走出校门之前,我们活在梦中,而当走出校门之后,我们是在现实中,第一次尝到了现实的残酷。

室友,没来之前,她就打算积累一段时间工作经验就走了。而我,看到现实的落差,我的那些高昂的激情也慢慢下线,我们俩就以这样的状态住下的,所以我们的宿舍直到我室友离职,我才重新收拾,才有一种长期住下去的家的状态,可惜,在我整理之后,公司出了新的政策,当时也考虑到与妹妹住在一起,所以就决定搬出公司,在外面租房子,也就是这一搬出去,彻底让我感受到在南下的那种紧张生活。

报到的第一天,我们就算正式上班,报名完,就要呆在教室里,等待培训,突然间感受到校园的那种自由生活的爽快,现实工作中的束缚的无奈和困苦。

接下来的培训,是人资培训开发部请了各部门的技术或管理水平,亦或是比较有威望的人为我们刚来的大学生讲解各个部门的情况。因为先前的一些落差,让我对这些培训丝毫没有兴趣,所以就恍恍然,就过去了。

正因为一开始就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以一种近似无知的态度对待工作,所以就会让自己陷入不停的抱怨当中。从那个时候起,我越发对未来的工作迷茫,也许本身来公司就是一种错误,在学校的时候,就没有定位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不用说自己的职业规划了。其实,刚开始我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一味地想把第一份工作当作一种平台。所以,就惶惶然,没有一点目的性,按照公司的安排一步步地走。

培训完,我们就被分到工厂实习了,在工厂实习十天,让我真切感受到工人们的艰辛,刚开始在备料组折叠盒子还没深刻体会,特别是被分到流水线的时候,从早上八点一直站到晚上七八点,有的时候还要站到晚上十一点,一天下来,腿已经不是人腿,第二天很艰难爬起来,这对于研究生阶段懒散的我们,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恰好,线上的拉长也是毫不客气,本来说在工厂实习就是为了熟悉产品,而我十天下来就一直在流水线的谋一个位置站着,根本就无法达到培训学习的目的,所以不曾一次地想放弃。

不过还好,在工厂的日子没有多长时间,我就被调到部门实习了。

从工厂出来,我就被调入人资实习,实习一周就定岗在培训开发部的内刊编辑岗位。按照我学的专业,做这个也算是对口,所以交接工作还算比较快,一周以后我就开始独立做工作了,开始真正地自己的职业生涯了。从那时开始,一直做到现在,到目前为止,已经做了差不多十期了吧,有时候会感叹这一年自己的进步太小,不过回望一年前的我,现在的我不管在心态上还是对工作的理解上和以前都有很大的不同。刚开始做杂志的时候,总有一种胆怯,因为总会对自己缺乏一种信任,虽然我学中文,但是我不懂编辑软件,图片处理软件。刚开始,当听说一个人负责内刊的所有程序的时候,总会有些担心,害怕到期期刊做不出来。记得去年10月刊时,刚好又碰上迎新活动,公司的产品发布会活动等,需要大力报道,广泛宣传,我不但要设计刊物栏目,而且还要设置专栏,然后约稿,改稿,文本编辑,图片处理,版面编辑,虽然一本月刊60多页,但是做起来确实很难,大到整理的版面设计,小到一个标点符号,不但需要掌握内刊大的政治方向,而且还要仔细到标点。这对于我这个粗枝大叶的人来说,何其的困难,第一个月,记得每天我就加班到九点,甚至十一点。那个时候,我只害怕做不出来,不过还好,虽然第一期总体不尽人意,但还算过得去,还算圆满成功。这对于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这方面的我来说,也算是一种挑战。

接下来的时间,我慢慢上手了,在后来的几期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都一一克服了,也许在这个克服的过程中,我也得了某种程度的提高,只是有时候没有发现吧。不管怎么说,这一年,我学会了正确对待工作。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再抱怨,更多的时候主动工作,在工作中多学习,也许会得到一些新的知识。

我是职业人导读:

我基本上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因为每一章节都有挑动我神经的“名言”,都有让我反思的例子。曾有人说,中国的人才专业水平很高,但职业化素养却与国外人才存在差距。那么职业化具体到行为上,我们该怎么做呢?这本书向我们提供了很清楚的思路。

在第一章节“结果证实价值”中,直接抛出一个问题“职场中的我是谁?”。我在读书的时候曾想过“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我该怎样活着?”,可是很多时候我想不明白,我是父母的孩子,是社会的一分子,我是我自己;为父母活着吗?为自己活着吗?那我该怎样活着呢?…而今天一个“职场中的我是谁?”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我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或许也是领导的好下属,老板的好员工。可是那种主人翁意识却让我豁然开朗,是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这种意识,我们就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管老板在不在,不管主管在不在,不管公司碰到什么样的挫折,我们都愿意去全力以赴,愿意帮助公司去创造更多财富,这就是主人翁意识。假如有为自己工作的心态,也就具备做老板的素质。假如你的心态是在为别人工作,必须靠别人的`监管控制才肯努力工作,那你注定一辈子是个打工者。

假如你有主人翁意识,要先具备做主人应该具备的一个心态:只要我在做,我就要做到全力以赴。抛开任何借口,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将身心彻底融入到公司中去,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那么这里折射出一个责任心的问题。责任感是核心的工作原则。一旦你踏上了任何一个岗位,你就选择了一份责任、拥有了一份使命,承担职位赋予你的责任。按时按质完成负责的工作。对所做工作的结果负责,尽量避免让上司修改作业或收拾烂摊子。不轻易向上提矛盾和问题。记得曾经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切的根源”,说这句话是想提醒每一个人:碰到任何问题,首先想我应该怎么办,而不是别人应该怎么办!说得通俗些,就是想让大家人人负起责任来!

多数人都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和追求,都有做好本职工作的愿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而且会有天天都要重复进行的工作,看起来的确单调。大家在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事情,可为什么有人就能出类拔萃,而有些人却在走下坡路呢?之所以结果各不相同,是因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些相似的工作松懈了,忘却了负责任地做好工作中每一件事是成就事业的基本前提。出类拔萃者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认真对待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勤勤恳恳的做事,并能够在工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进取。而走下坡路者则要么是觉得天天重复的劳动很无聊,没有耐心,失去了对工作的爱好;要么是工作起来杂乱无章,虎头蛇尾,该注重到的细节都给漏掉了,致使工作一团糟,想再抓都找不到头绪。

涓涓细流方能成就大海,假如不注重每日工作的积累,便会积重难返,使小事变成大事,使工作中正常的运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日清日结,看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做起来似乎就没那么轻易,人类的惰性使得很多小事都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最后滚雪球般的越滚越大,而这恰恰就是普遍出现在人群中的症候。其实,所有的大事、大项目都是要从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诞生的。

其次,我们身边天天都会有一些细锁的事,不属于天天必做的事情之内,但只要稍加留心,便会发现做与不做得到的结果真的是大不相同。很多事情虽小,不去做可能也没什么大的影响,但只要想到并且实行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现在很多人往往出于一种无所谓的心理,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不做也没人能挑出理来,时间长了则会引发自身对工作的倦怠,积极性下降,天天工作得过且过,最终导致一事无成。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蝴蝶效应”这个词,它来源于科学家洛伦兹,它形象地比喻了事物之间微妙的联系,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然扇动几下翅膀,就有可能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事物之间的联系往往都是这样的,一个微小的情况发生都有可能造成全局的转变。在我们的工作中,一定不要“以事小而不专心为之”。

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有付出才能有收获。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创造。只要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就应该安下心来,认真负责地完成这项工作。从工作中吸取经验,为企业也为自己创造价值;对于责任而言,工作中没有小事。任何一件小事情,都可能关系全局的成败。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聪明。正如书中所说“只有做好小事,职业人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对于我们做技术工作的人来讲,关注细节,不放过实验过程中的任何疑问,才能使得到的结果准确可靠,做出来的产品有质量保证。

在“行为始终如一”这个章节里让我想起了许三多这个人物,钢七连的建制取消时,只剩许三多和连长没有安排,他跟以往一样坚持站岗、整理内务,打扫卫生,高唱连歌,昂首阔步行进在军营中,这一点连长都不理解,集体都没了,个人做这些有何意义。甚至当连长转任其他部队营长后,连里剩他一人时,仍严格按作息时间出操、学习、体能练习。至此,观众对他的行为感到滑稽和不可理喻。但当我们看到,无论演习还是实战,在与战友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许三多依据军人的历练和判定,都尽最大的可能坚守着他的职责和使命,如驾驶随时可能爆炸的炸药车转移、与握手榴弹劫持人质的毒犯对峙并从容拿下、摔伤后在没有救助没人联系时,仍坚持深入“敌后”,直到与战友意外会合完成任务……此时,对于观众来说不仅仅是感动,更有一种沉甸甸的震撼。

对职责使命要坚守到底。从职业道德意义上对于工作责任的坚守,一般人都能做到。但是当外在的环境条件约束消除后,仍能对职责的坚守、甚至是生命的坚守,就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有人说,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地讨厌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因为你的生活当中,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工作。这个时候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的职业人生真正要得到的是什么,将它与公司想要的结果相结合起来,达到一个平衡,只有这样我们工作才能持续创造良好的业绩,公司也能更好发展,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