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实用范文>导游词>

介绍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导游词

导游词 阅读(3.06W)

动物园里有许多的动物值得我们去欣赏,去认识。yuwenm小编整理了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导游词,欢迎欣赏与借鉴。

介绍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导游词

介绍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导游词【篇一】

各位女士、先生:

你们好!欢迎各位来米库米Mikumi旅游观光。下面我简要介绍米库米Mikumi旅游概况:

米库米在塞卢斯以北,距离达雷斯萨拉姆仅283公里。这个公园是为了保护环境和动物而建立的,它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教育基地。与山脉平行的米库米冲积平原是公园的主要特色。这里常见的动物有:狮子,羚羊,野牛,长颈鹿,斑马,河马,大象等。米库米大象主要吃草并不危害树木。狮子在米库米草原悠闲的散步或在树枝间休憩。成群的野狗随处可见。米库米的植被包括:林地,沼泽,草地等等。除了鹳,翠鸟等鸟类外,你还会看到蜥蜴和栖息在水塘中的巨蟒。

位于坦桑尼亚的莫罗戈罗区,鲁伏河西南,距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300公里的乌卢古鲁山一带。海拔750米,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它是坦桑尼亚十大国家野生动物园之一,以动物品种众多著称,几乎保存有全国所有的兽类。1964年国家正式命名它为米库米国家公园。

园内群山叠翠,灌木丛生,牧草丰盛,溪水池塘遍布。非洲许多珍稀的野生动物,就生活在这公园内。这里有悠闲的长颈鹿、凶猛的花豹、其貌不扬的角马、善跑的斑马、小巧的羚羊和300多种飞禽。象、狮、河马、犀牛等也不时在草丛林间出没。非洲马猴更是成群结队奔跃嬉戏,遇见游人也毫不畏惧。园内游览设施齐备,游览车、帐篷营地、旅馆等为游人提供了方便。

坦桑尼亚最大天然动物园是北部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最为集中,西距维多利亚湖8千米,面积达1.48万平方千米,比两个上海市还大。坦桑尼亚的国家公园,实际上是天然野生动物园。为保护园内的自然环境,国家公园内可分为五个区:特别保护区、原野区、自然环境区、娱乐区和服务区。

该公园建立于1921年,野生兽类达170多种,共有300多万头,鸟类有1500种。有珍贵的黑犀牛,以及野牛、大象、河马、斑马、长颈鹿、狮子、猎豹等。最著名的是角马,多达150万头,如蚁群般密集。

角马大迁徙的景象最为壮观,每年当干、雨季变换时向北移动或向南返回,它们的“大军”浩浩荡荡,绵延10几千米,长途跋涉500千米,历时1个月。

贡贝国家公园内森林密布,特别适宜灵长类动物的生存,最著名的是黑猩猩。从1960年起,英国女科学家古多尔在这里与黑猩猩共同生活了5年,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观察和研究材料。1974年,坦桑尼亚在此成立黑猩猩研究中心。

桑给巴尔岛的乔扎尼自然保护区内,群居着世界珍奇动物髯猴,它全身披着红毛,体重不足10公斤,身长30~80厘米,在其他地区都已绝迹,所以格外珍贵,备受保护。

肯尼亚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堪称“百兽天堂,世外桃源”,位于东非大裂谷马拉的茫茫草原上,占地1800平方千米。这里栖息着130多万头食草动物,主要是大象、斑马、羚羊、长颈鹿、河马等,还有狮子、猎豹、鳄鱼、秃鹫等猛兽猛禽出没。

肯尼亚首都市郊的内罗毕国家公园,也是很著名的野生动物园,有种类繁多的羚羊和无数的鸵鸟、狒狒、犀 .

愿您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介绍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导游词【篇二】

游客们,欢迎来到米库米动物园参观。接下来将由我带大家游览全园,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带来收获。鉴于本园采取的是散放形式,有一点必须提请大家注意,我们将要观赏的许多动物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太过接近为妙。

我们现在到达的是我们的第一站——鸟区。这里的主要景点是孔雀园。大家来的正是时候,现在正是动物们的繁殖季节,所以它们显得特别兴奋,纷纷竞相亮出它们美丽的羽饰。我们随时可以看到不同颜色在四处飞舞。看,这里是一只绿色的,那里还有一只红的。对了,那边的是花的,它们正在开屏,瞧那尾屏还抖得那么厉害,可以说明它们在这个季节里有多激动。如果有游客觉得太吵不能适应的话,请到我们的服务人员处领取耳塞,也请谅解这些动物们过于神经质的个性。那边的先生,请赶紧让开一些,我们得特别小心,因为这些动物在这时是很有攻击性的,它们有一个特别恶劣的嗜好就是喜欢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乘人不备撕别人衣裳。请不要随便靠近它们,或者在没有隔离设备的情况下背对它们,否则我们说不定会连衣服的下摆都保不住。

第二站是食肉动物区。塞着耳塞的朋友们现在可以把耳塞取下来稍稍听一下这里的咆哮声。这是多么有魄力的声音!虽然不是很标准的虎啸狮吼——那可能是因为它们发音器官上问题——但是不可否认,就它们来说,它们的确已经模仿得尽心尽力了。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动物界是罕见的,应该得到我们的认同。当然在这里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安全问题,所以很遗憾我们不允许游客在这里下车,不仅如此,我们希望游客能尽量待在车子中央以减少可能受到的伤害。相信大家对食肉动物的凶残本性早有耳闻。这里的动物有时甚至会把棍子或者凶器捅进我们的参观车中,所以一定要特别当心不要受伤。如果谁被水泼到可以向我们索要毛巾。向对方泼水是一种渴望引起对方注意的方式。我们认为它们因为没有像其他动物那样类似于相互理毛这样表示友好的举动,所以缺乏情感上足够的交流,才会演化出这样一种形式来。

接下来就是食草动物区了。不用担心,这里与食肉区不同,大家可以下车仔细观赏,也可以和动物做一定量的接触,当然仍然需要存有一定的警戒。食草动物一般比较胆怯,而越是胆怯的动物越是反而具有攻击性,这是动物学上的一个原理。在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发现,为它们特意准备的草地被破坏得非常厉害,和一些人的想象不同,这种破坏多数不是由于啃食所引起的,而是主要是践踏引起的草皮破坏。鲁迅先生的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成了路”说的大概就是这个。在自然界中这种习性当然会导致严重的破坏,但是别担心,一般目光短浅的动物都会迁徙,至于后来才到达的个体或者种群也只能活该倒霉了。这就是它们生存竞争。当然我们不能就此论定这种动物一无是处,它们尤其热情的一面,比如我们有时也可以收到它们交给我们的青草,这是它们表示友好的方式。您可以收下以稍稍表示对它的尊重。但也请留意有是其中会夹带一些不可降解的垃圾像塑料袋什么的。很对不起我们仍希望大家对此保持自己的涵养,不要生气。想一想它们毕竟是动物,可能分不清食物和非食物的区别。它们的本能退化得非常厉害,又不想我们这样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做什么事都是情有可原的。

最后则是灵长动物区。这里可以说是一些动物的老家,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这里的动物极其具有表现欲,手舞足蹈做鬼脸,可说是样样精通。研究表明这些动物颇有些智商。这些动物热情好客、极其慷慨,常常把自己的食物交给游客分享。由于我们和这些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近,这些食物我们其实也是可以吃的,当然营养价值不是很高,带有较多的化学添加剂,对我们的健康没有什么好处。从它们手中接过食物是无所谓的,因为它们的审美观决定了它们自己也不希望把自己喂得太肥。哪怕是从一只骨瘦如柴的动物手中接过食物也不用觉得愧疚,多数情况下,这表示它更希望自己变成骷髅。你问我为什么它们要摆出某种姿势发出“茄子”的声音?有关这一点我们正在研究当中。就目前来说,我们估计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它们社群的仪式,其目的可以确定不是为联络同类感情,而是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就如同我们所说过的,这是一种表现欲非常强的动物。至于茄子,可能是由于它们无法露出自然笑容之故。动物界、特别是灵长动物里面,有许多仪式都具有特定的意义,非常值得探讨,可能对了解我们自身有一定的帮助。

好了,今天的游览就到这里,相信大家在今天的活动之后,一定都对这些动物有了比较概括的了解。由于这些动物在世界上有日趋泛滥之势,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对它们有所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