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实用范文>论文>

芭芭拉约翰逊的阅读批评探讨论文

论文 阅读(2.37W)

芭芭拉 · 约翰逊(Barbara Johnson, 1947-2009),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最先将德里达解构主义译介到美国的学者之一。约翰逊为著名文学理论家保罗·德曼(Paulde Man)的学生,因而思想深受解构主义尤其为“耶鲁学派”(Yale School)影响。与语言关联最为密切的阅读批评为约翰逊全部理论建树的基底。她通过阅读批评所展现的推演过程也在后来的多学科理论建设中不断重现并日臻完善。

芭芭拉约翰逊的阅读批评探讨论文

芭芭拉 · 约翰逊的阅读批评有一个核心概念 :“不同(difference)”。她认为解构并不能通过消灭二元来取得,因为试图超越二元的做法本身就摆脱不了二元的禁锢,便又陷入了企图摒弃与达成的新一轮对立。“(解构)是尽力在二元对立的假象中跟随那些微妙的、强有力的、并且已然在起作用的不同。”她将理论放诸文本阅读范畴则认为,文本当中的“不同”是绝对的 :“阅读通过辨识和瓦解(字与字之间的)‘不同’而行进,这种不同必须通过不能被充分辨识和瓦解的其他‘不同’(来自其他文本的)来获得。”阅读行为因而是不断辨识“不同”却又必须同时忽略“绝对不同”的复合过程。

在此理解之上,约翰逊对阅读提出了新的评价标准。她引用罗兰 · 巴特(Roland Barthes)的理论指出,阅读如果不涉及重读,就只是重复在读者已知范围内的信息,算不上真正的阅读。一个文本只有与读者的已知范围重叠才变得“可读”。因此首次阅读某个文本时,“我们只能看到自己已经看到的内容。”为了避免重复无意义的信息匹配,读者必须重读文本,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约翰逊指明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出色地表达了文本延迤的不确定性——诗歌。她引证马拉美指出,文本中的意义含混是超越明确意义的形式,是促使读者不满足自己的解读而进行重读的动力。诗人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故意书写无法确定意义的诗句,而是把句法无法达到中性、透明的特性展现出来。句法中呈现的意义不明说明语言并不是完美的意义载体,它仅作为一个结构而起作用。

由此可见,约翰逊的阅读批评虽然角度多样,但都“为展示文本无法叙说它们的所指或指意它们的叙说而设计”,结果都指向一个相似的观点 :任何声称诉说了真相的阅读都以不同程度的重复告终,是阅读行为与阅读动机的断裂。既然文本无法诉说明确意义,那么怎样阅读才是约翰逊推崇的理想模式呢?

约翰逊标榜并历时十年为之实践的,正是一种抛却了以追逐意义为中心的、单纯“为艺术而艺术”的精神。她说今日的读者羞于承认自己在阅读中获得了乐趣,一种纯粹由文学结构自身带来的愉悦。约翰逊把自己的求学经历与为师经历相较,学生时代的自己“为了研究一个比喻而怀着惊奇和兴奋的心情去分析”;“然而现在当我准备一个课程纲要的时候,想尽可能多地塞东西进去,结果学生们感受的.文学就是快速阅读‘慢读’的必要性。”“当我回首自己受训的年代,我记得那是个允许花一个星期来研究一个句子的时代。”

当然约翰逊几乎与世隔绝的为学态度遭到了许多人的抨击。她被指责为“不能面对解构式阅读带来的问题”;“没有询问使用解构主义分析文本的意义何在”;“长久以来与现实脱节,毫无用处。”对此约翰逊的回答是,有关“真实”世界的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幻觉,是蔓延在文化中的另一版本的一元论。

辩解之余,约翰逊在 1987 年出版的《不同的世界》里展现了向现实靠拢的努力。在其后的论文和论文集里,她进一步完善阅读批评,同时将文本批评放到更为广阔的领域,探讨阅读为现实世界带来的意义。她认为文本的多义性也为女性读者和弱势群体的读者提供了有力的战略位置,能够帮助他们实现对作家及主流语言主导地位的反抗,从而在阅读行为中重塑自我。同样的思路也适用于少数族裔研究。约翰逊认为不同的文学体裁反映了不同种族的地位。她指出,美国文学中的黑人并不需要建立文学文化来取得社会的认同,恰恰相反,是黑人艺术成就了美国文化。

在这些专著里,我们也看到了约翰逊对待解构思维的转变。在不遗余力阐释解构主义论证逻辑近十年以后,约翰逊先锐地预言了解构主义的衰落。“对于任何一种极端的革新思想来说,一旦成为‘主义’,其破冰之力也瞬间消解,其历史恶名也逐步增加,其追随者变得愈来愈简单、陈旧,乃至保守,这也就是它的力量变为纯学术性而无分析价值的时候了。”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 · 卡勒(Jonathan Culler)曾经称赞道 :“芭芭拉 · 约翰逊使一堂理论课不同于我之处在于,她把理论变得非常平易近人。她的论文告诉学生们,做理论你不需要一个很宏大的理论什么的,或者非常博学,或者懂得许多深奥的句子 :你只需要做一些阅读,读一些短小精悍、集概念清晰与构想大胆于一体的文章。你不必通过成为拉康或德里达来做理论。”

芭芭拉 · 约翰逊在有限的生命里将解构方法实施于文本分析,创造出独特的文学阅读理论。她由流动的文本推演流动的语义,进而开创流动的文学思维,为文学批评注入了新的生命。阅读约翰逊的文章可以发觉,她书写理论时非常善解人意,尽量用简单的词汇叙述抽象而复杂的逻辑,并不像有些理论家那么晦涩难解。她的论述中“换句话说”这样反复解释的语句很多,直到把一个有可能引起歧义的概念完全讲通顺为止。约翰逊通过耐心的推理和简朴的诠释,又毫无疑问为我们告诫了理论研究的终极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