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实用范文>论文>

关于情感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7篇)

论文 阅读(1.92W)

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贯穿和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部分及始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情感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情感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7篇)

情感教育教学论文 篇1

《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

美术教育属于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途径,也能够充分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对于初中美术教育来说,除了看重学生的审美素质,也看重学生的美术能力。在当前社会,积极改革美术的教育方式是教育工作者们所关注的重点。所以,美术素质教育需要加入新型教学方式,这是我国美术教育未来发展方向之一。融入情感教育的美术教学一直是初中美术老师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情感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初中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内容,情感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这需要教师们的重视,需要老师要意识到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坚持把不同方面的情感教育内容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借助情感教育的方式也能够促使学生们积累一定的人生感悟以及社会经验,这也体现出了情感教育的核心价值。本文对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能够提高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措施,主要目的在于丰富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使得教学过程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美术情感教育工作的内容与意义

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把情感教育渗透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初中整个美术体系的教学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从实际上来说,是指老师要通过借助美术课堂这一平台,有一定目的性及计划性,并系统地把所传授的美术内容与一定思想、美感以及道德等多个方面的教育融合在一起。将情感方面的内容渗透在美术课堂里面,而且做到尊重以及培养学生们的情感品质,促使他们养成一定的品德。这种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式有利于学生们收获到对于周围事物美好积极的体验,这就是初中美术课程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基本目的。除了能够借助情感教育结合于美术知识来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得学生们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外,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将情感教育融入美术教学中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培养他们逐步地成为有觉悟、文化以及素养的人。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一)培养素质高尚的美术教师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书育人,所以老师必须要做到素质高尚这一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们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而是否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也能够直接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总之教师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感染力很大,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教学风格,还需要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而情感教育恰恰就是这种教学要求。所以在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把情感教育的工作充分地融进美术教学中能够使得学生感受到美,才能够促使学生培养一种科学的求学态度,培养他们的美好品德,进而可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着学生。例如,美术教师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带有情感教育的多媒体课件,这有利于学生在无形之中养成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人生观。

(二)推进课本教材的改革

对于初中美术教材来说,也要求其必须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也就是在美术课本当中要适当地引入一些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素材,用教材当中的内容来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思想意识。例如在初中美术教材中,我们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具有爱国情感方面的内容,这样能够引导学生们除了学习美术知识,还促使他们关注国家大事,激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达到美育与德育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除了美术教材需要改革,引入情感教育的素材外,初中美术教师也要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挖掘这些情感教育的素材,并积极地在美术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

(三)加强初中校园的情感教育氛围

初中美术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育外,也需要在校园氛围上进行强化,初中校园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条件。当前,初中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也是价值观完善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需要初中师生们要注意协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情感教育的氛围,努力的宣传科学健康的情感教育信息。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氛围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进而提高初中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及时地关心他们的思想行为,化解他们内心的思想纠结矛盾,能够充分地指导和引导初中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开展情感教育,形成一种以情感为核心主题的和谐校园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结合目前网络时代的特点,通过网络媒质来开展情感教育,努力使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网络上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例如在各大学的学生论坛建设专门的情感教育网页,不断地开拓情感教育论坛,引导广大的初中学生们学习美术时接受情感教育。这样能够不断地充实初中美术教学的丰富度。

三、结语

初中是培养中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而初中生美术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初中学生的美感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初中学校在美术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初中学生的美感,不断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陈莹.运用情感教育,提高学困生学习素质[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2]孙宝贵.初中美术课堂情感教育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3]陈锦洞.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大众文艺,2010(15).

[4]沈毅勇.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情感教育教学论文 篇2

一、环境情感教育的过程

基础环境教育的过程:

1、首先是了解环境教育,具体包括深化对个人和社会总体环境问题的关心,并对其具有一定的感受。

2、掌握一定的环境知识。

3、明确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具有保护和改变环境的坚强意志。

4、能为解决社会环境问题而采取适当行动,以此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环境情感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地理学科是开展环境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地理学科与环境学科有较多的相似性和交叉性。地理教学中强调人的关系与环境教育中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其次,环境教育是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及地域系统的科学,是解释地区特征、人与环境在地球上出现、变化和分布规律以及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所以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理教学是环境教育的主阵地。

三、中学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情感教育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与能力,不能只靠一两次宣传教育、单纯的说教、提一些保护环境的要求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及反复参与实践活动等才能内化为自身的环保意识,外化为环保行动。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道德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进行教育,正反推进,螺旋上升。课堂教学是环境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利用教材中所包含的环保教育题材,有意识地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能起到深化环保教育的作用。在此方面,我们在认真抓教学的基础上,认真学习环境教育的有关精神,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环境教育因素,凡是能涉及环境教育的渗透点都要挖掘出来,将环保教育渗透其中,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找准切入点,力求渗得透、渗得巧,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深化、扩充,做到有机结合适时适度,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具体的途径有:

1.理论联系实际,融入环境情感教育

地理科学与环境科学有较多相似性和交叉性,地理教学内容多涉及地理环境的内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可理论联系实际,自然融入环境教育。例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可渗透环境教育思想,培养惜水、节水美德,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紧迫感;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人类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等。地理课堂渗透环境教育的优势之一:便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无需专门的环境教育师资和教学时间。

2.开展丰富的活动,渗透环境情感教育

2.1环保知识讲座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强调教育必须重新定向:应该把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支持环境发展的态度、价值观,树立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的。然而,这一目的实现需要我们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地球日、植树节、爱鸟周、环境日开展专题讲座,专题教育活动。结合3.12植树节、3.22世界水日、4.22地球日、6.5环境日等环保日和资源日,我们开展了《土地沙漠化与气候环境》《水土流失与植树造林》《环境与健康》《环保从我们身边做起》《为了美好的明天》等环保讲座,将环保知识和相关理念渗透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写出体会。

2.2班团队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利用班会,教育学生环保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求学生把自己近期查阅的环保案例通过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自发提出倡议:“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要自觉与破坏生态环境的思想和行为做斗争。”通过活动,要求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组织成立班级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利用节假日时间参加社区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等。

情感教育教学论文 篇3

一、情感教育应用在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钢琴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采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探索与研究,为学生发现音乐美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对学生还是钢琴教师而言,获取成功的过程不单单只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标准,而却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模式。在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对知识进行讲解与传授,而是一种师生之间共同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探究其意义,发展审美的一个过程。通过对学生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逐步使学生形成了审美意识,使学生把音乐作品视作为了一种凝聚着美感的事物,并且能够用美学的角度来对音乐作品或者个人感受来进行分析与诠释,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就能力。

二、钢琴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选择不同音乐作品,加强情感教育为了使情感教育在钢琴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选取不同种类且具有重要意义的音乐作品,使其钢琴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种类音乐作品的感染与熏陶,增强感染力。对于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而言,其中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以及丰富的美感都会吸引着学生。而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上,教师也要合理选择,选取那些具有感召力、充满正能量的钢琴乐曲作用,通过各具特色音乐作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由于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都注重对学生弹奏技巧的培养,因而在选择作品内容时,技巧性和技能性较强,却忽略了美感,使钢琴乐曲演奏显得枯燥、空洞,缺少了情感色彩。因而,在情感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提高学生演奏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对具有深刻内容音乐作品的选取,比如《雨的印记》,通过对淅沥小雨的幻想,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比如《爱的协奏曲》,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真谛;比如《给母亲的信》,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赞美母爱的伟大;比如《我的祖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等等。通过选取这些不同风格特色的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情操,并能够体现出时代特色,展现出音乐艺术的时代风采。

(二)分层面教学,深化情感教育情感藏于个人内心深处,并且变化过程较为复杂。因而,在钢琴教学的情感教育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展开不同层面的情感教学。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层层深入,促进情感教育的顺利开展。1、接受层面接受层面是音乐情感教育中的基础层面,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有效方法,来提高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作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或者是增强个人语言表达等措施,增强钢琴课的趣味性,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在这个层面中,主要是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对钢琴的授课模式欣然接受,这也是学生学好钢琴音乐的基础条件。2、顺应层面在该层面上,是要使学生对教师的钢琴讲解内容和表达方式逐渐适应,并要逐步加深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喜爱程度,习惯于教师采用的情感教育模式。在教师刚刚采用情感教学模式的时候,学生们可能难以在第一时间接受,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但是教师采取有效方式,尽快使学生融入到这种教学方式中,让学生尽快顺应这种教育模式[7]。3、肯定层面在肯定层面,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内心里能建立起学习钢琴及领悟与升华音乐情感的信念,并且能够对音乐作品保持自己独到的见解,做出个性化的评价,保持钢琴音乐的特色。在这个层面,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存在价值、情感等给予肯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钢琴音乐学习的情感会逐渐形成一系列的转变,因此,这个层面是情感教育中最关键的一个层面。在这个层面,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到钢琴的演奏技巧,而且还对钢琴音乐本身的价值和情感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和领悟。4、深入层面该层面是整个情感教育中最高的一个层面。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来对学生的性格进行塑造。主要实现学生从对钢琴音乐的情感认识、对个人修养再到个人性格培养与塑造的转变。这也是钢琴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当然,要做好这个层面的情感教学,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要做好前三个层面的基础教育工作。

(三)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情感教育实践在钢琴教学中情感教育中,首要前提就是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兴趣,并能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与领悟。与此同时,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丰富教学内容,使钢琴内容动起来。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各类音乐设备,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在钢琴学习的同时能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这样就有效的丰富钢琴音乐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应该多组织一些钢琴音乐活动,比如钢琴演奏比赛、音乐知识比拼大赛等,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增强情感体验,充分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真情实感,适应不同风格的音乐,在演奏中能够正确地表现出音乐的情感、意境、风格和特点。四、结束语情感是音乐创造中的灵魂,音乐中不能没有情感的存在。在钢琴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内涵,进行感受与领悟,通过不同题材音乐作品的选取,寻找到音乐的速度、力度及音色。使学生在体验音乐作品的同时,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不断加强钢琴音乐中情感教育策略的研究,丰富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提高对音乐表演创作的感知及鉴赏水平,利用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促进钢琴教学发展。

情感教育教学论文 篇4

教学是涉及到教师、学生理性与情绪动态变化的人际过程。其本质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此过程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必须重视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认知因素通过负载教师正性情感的教学变量并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手段并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正性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目标的完善的教学行为。

一、高校教育情感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重认知教育而轻情感培养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作为主体,而学生仅作为接收者被动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老师讲,学生听。授课教师忽视互动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整个过程单向单调,没有双向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易陷入沉闷、无生气的状态。学生没能作为学习的主体,无法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

现代媒体技术的引入,在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弊端。多媒体技术下的辅助教学使得教师在课堂内能讲授更多的内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教育中教师需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也随之猛增,“满堂灌”的现象没能随着新教学手段的带来而改善,却越演越烈。教师备课做PPT,上课读PPT,下课后继续准备下次课的PPT的现象大量存在,而学生由原来的看着老师学,变为看着屏幕学,忽视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高校教育情感教学的实施

1.控制情绪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人生观的树立等,是通过情感体验而实现的,因此学生对教师情感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教师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带着正性情感进行教学,这些正能量会感染学生,使课堂气氛便会变的愉悦。相反,若教师带着负面情绪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压抑。因此,为使学生能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投入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情感交融的氛围,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

2. 倾注情感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倾注其情感,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一些问题,将情感倾注于教学过程的细节中。

(1) 尊重。教师在教学中需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正视、尊重学生由于生源地和学习能力不同而带来的学习水平差异。教师对应为学生提供求知的安全感,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2) 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来解决问题,针对具体问题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收获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产生,激发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学习才会由被动变主动。

(3) 赏识。为使学生能在心理上增强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教师应对于独立思考能力强、具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帮助分析问题。伯令纳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4) 批评。教师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应善意的指出和纠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对于屡禁不止的现象批评教育是一种必然的手段。

3.重视课堂外的情感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能激发学生进行合作教学的兴趣。因此,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灌注情感,在课堂外也应创造机会多和学生沟通,利用QQ、微信、E-mail等方式加强师生交流,增进了师生情感。

4.学生间互动

高校教育的特点使得学生需要大量的课余时间的学习,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也非常重要,作为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布置一些阶段性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方式协作完成,提交相应的成果或报告,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评选或答辩,给予一定的成绩或奖励。这样一种学生间相互监督、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间相互激励、相互竞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苏联教育家休金娜曾指出:“学生的认知活动不应当是枯燥的、毫无热情的和纯理性的,因为认识不仅是对现实的反应,而且也是对现实的态度,这些态度中包含着个性的情感表现,内心感受以及带有深刻个性的意向。”大学生在情感上有着很强的依赖需要、尊重需要和理解需要。

情感教育教学论文 篇5

摘要: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起着交流思想的作用,又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情感教育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能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情感及审美能力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程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其中情感教育就是要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情感教育理念,借助语文课程的优势功能,采取各种情感教育策略,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作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应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起着交流思想的作用,又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人们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仅仅将语文作为促进学生理性发展的工具,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现代情感教育的观点认为,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增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要实施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阶段,健康的情感教育对于他们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语文作为情感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学生的健康情感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需要老师们利用好。

1挖掘教材,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人文教育,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特性,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初衷。现行的语文教材挑选的都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精华内容,其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案例,每篇课文对于学生都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科学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善于进行内容挖掘,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中所表露的情感内容,让学生接受健康情感的洗礼,提升他们的健康情感素质。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材也在不断改革,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蕴涵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而陶冶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

2运用作文,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学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体会与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情感的教育的过程也是如此,单单的依靠教师的引导是不够的,而是要教师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接受到了学生的情感反馈,教师才能够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引导,提升情感教育的效率。而在这个过程在,作文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要求教师加强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情感认识水平。很多时候,学生的一些情感不会直接的表露出来,教师不能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来进行情感宣泄或者表达:让通过作文让老师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困惑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作文向教师反映。这样就能够拓展学生的情感表达途径,丰富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进行一定的引导、分析,相信就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就会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与学习认知。

3引导阅读,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有效的阅读能够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语文课本中、阅读材料中都是一些经典的文章,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状况与生活认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就能够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想的更深,提升学生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思考,更好的进行情感教育。“一切景语皆情语”,生活中万事万物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教育案例,都是情感教育的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不但蕴涵各种语文教材中,也蕴涵在所有语文学习活动中。开展广泛的大阅读活动,让学生不仅广泛阅读课内外各种书籍,也阅读生活、阅读实践。

4优化教学,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我们知道,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此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纪录片播放等途径来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让音乐、图像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运用这些情感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情感感知,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旭民.论语文情感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2]左江红,邓湖花.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20).

[3]周桃英.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8(06).

[4]朱英.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3).

[5]张孔义.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探微[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情感教育教学论文 篇6

一、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材的运用

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教学中对情感教材的反复推敲、巧妙运用。初中美术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内涵丰富的情感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有待慧眼识珠的优秀美术教师去发现和挖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情感教材的意义,并尽全力将它们吃透,然后合理有效地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去。美术教材中,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如,这些素材中有展示孝道的,有宣扬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弘扬美好的道德品质的,有激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素材展现的中的深层意义挖掘出来,讲给学生,以此来纯化学生人格,净化思想,促使学生真善美品质的形成。例如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在“劳动是创造力的源泉”这个内容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现今社会,好逸恶劳似乎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时尚,只因作为独生子或独生女的他们从未想过要自己动手解决吃喝等问题。这时,教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地劳动价值观是必要的。再如,八年级美术教材中关于居室布置与装饰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优秀品质和和良好习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美育和德育完美结合的体现。

二、教师要培养丰富情感和高尚情操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总是一味地灌输学生枯燥乏味的专业美术知识,而不重视学生情感学习的培养。教师的单一情感致使自身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因此,情感教学鼓励教师要培养自身丰富的教学情感,使美术课堂活力四射,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情感教学高效实施。另外,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形成,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这种影响是广泛、巨大和直接的。情感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超之过急。教师润物无声、和风细雨的感染有利于培养他们美好的品德和正确的审美观,拥有高尚道德的教师,总能够正确处理学生的各类问题,并及时纠正他们人生中的错误,指引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同样也有效促进情感教学的发展和前进。例如,同样的两个学生因对一幅山水画的主题有不同意见而发生口角,一般老师只会将双方全都痛斥一番,说句“无聊”然后置之不理,而有心的教师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每位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进行施教,并追根溯源,耐心讲解这幅山水画的主题,使两位学生均可从中受到知识和教育。美术教学中,教师丰富情感和高尚情操的培养对情感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

三、教师要善于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还要求美术教师要尽可能地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新课程改革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民主、和谐、友爱、宽容的新型师生系有利于美术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学生轻松、毫无警惕的心境很容易会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渗透着对学生真挚的爱意,保持友好的教学态度,努力用和蔼可亲的话语而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需要,去倾听学生的心声,敏锐地去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及学习动向,以便据其随时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调整教学策略。高尚、丰富的情感,真诚的师爱,是教师感化学生、教育学生的基本和前提。在情感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了解学生的需要,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美术教学有趣生动,富有活力,这便是情感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合理运用所带来的良好的效果。情感交流式的教育是教育中不可多得的一种艺术手段,教师同学生的和谐交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获得满足感和教师教学艺术的优化和提升。

总之,以上便是笔者基于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的现状,所谈到的几点情感教学在美术中的渗透的途径。希望不久的将来,这种渗透辐射的范围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广。

情感教育教学论文 篇7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以情优教,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增添俄语教学情趣,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厌学的心理,继而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俄语学习的潜能。

一、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学中

教师是情感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情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堂上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要想提高学生的俄语学习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情感教育中要大面积地引发学生对俄语课的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统一的,只有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才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积极引导,渗透德育,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

二、快乐教学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其效率远在那种被动、被迫的学习之上。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就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1.运用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前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积极的俄语歌曲导入课题,既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了解俄罗斯国情并渗透积极的德育思想。并且还可以通过学习俄文歌曲,以达到对俄语知识的巩固。对学生增强自信心、鼓舞学习热情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运用简笔画,增强学习的趣味

在我们的俄语教

学中,运用有趣的简笔画,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不同的课题时,请学生根据课题自己准备一副简笔画,在课堂上用俄语来描述画上的内容,或者请其他的同学来就这幅画来提问。这样的课堂既有趣味性,学生的俄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也逐渐提高。

3.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

多媒体是我们当今社会广泛使用的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中美好的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游戏教学

在职业俄语教学中,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课堂游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对于过去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快乐的学习体验。这样教学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俄语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全体学生活起来,可提高学生兴致、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活动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俄语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使俄语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

三、关注学生的成长,优化师生关系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教师富于感情的传授知识,与学生开展情感交流,让情感促进认识。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亲近并相信自己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1.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教师应该严肃地、公平地对待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并且得到学生的信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教师和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教学中,我们难免出现错漏,而当学生指出或质疑时,我们不必因爱面子而否认,教师应当承认自己的错漏,并鼓励学生今后大胆指出或质疑,以此把自己严谨的治学作风言传身教给学生,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2.教育要有艺术性

对学生的关爱,实际上都是在平常的、细小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温暖的眼神来鼓励、支持学生,甚至在批评学生时也表现出爱的艺术。对学生进行书面或口头的评价都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当教师的行为表现为 “赞扬”、“鼓励”、“关心”时,学生就开始亲近老师,从而爱其师而乐其业,该科的成绩也由此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注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充分理解他们渴望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需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当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都能体验到成功时,就会渐渐有了自信,这时老师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3.教师自身要有积极的情感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很多教师上课有时表情冷漠,有时怒气冲冲,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应该在进入课堂之前首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当你用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时,学生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你的知识。而这种愉快的氛围又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之,作为当代社会的俄语教师,我们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教学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学,以情优教,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让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跨世纪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