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实用范文>论文>

化静为动的语文教学论文

论文 阅读(3.03W)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中创新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的语文新教材的更新,有力地证明了一点,如何使语文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给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身负的重任,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成功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教学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化静为动的语文教学论文

一、激发兴趣,做好课前预习指导

兴趣是学习语文的最好老师。只有对课文产生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从而大大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每当新学开始,学生们拿着新发的课本时,他们就表现出兴奋的神情,在好奇的驱使下,他们迫不急待地翻阅着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读得津津有味。即使是在课堂上,他们也会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把书页翻到他们感兴趣的地方。通过多次观察,我决定改变以往课文顺序讲课的老办法,而是抓住学生正对新书感兴趣的这一有利时机,打破常规,及时调查摸清每一位学生所感兴趣的课文,并立即作详细地记录,然后设计一些有趣、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课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前预习效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预习,单凭学生的自觉参与,没有老师的科学指导,还是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为此我借助学生对课文感兴趣的有利时机,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合理设计针对性强的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跳入老师布置的“圈套”,积极主动地探讨、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很好地完成课余预习。当然,学生的程度不同,在设计课前的预习的问题时,我还依照“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

这样,打乱课文讲授顺序,抓住学生兴趣正浓的有利时机,精心设计问题,科学指导课前预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越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高质量和学习的高效率。

二、转变角色,搞活课堂教学

课堂数学是教师传授知识自的主要途径,课堂是培养、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展示学习预习、学习成果的舞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控制课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能力的机会,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反映当的问题给予指导。

所以,在课堂上,我改变了过去老教师是演员、是主角;学生是听众,是配角。改变了过去老师在弹堂上,千篇一律的满堂灌的现象。现在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是学习的主

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展他们的智力。在课堂上,我用很短的时间,向学生讲清文章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以及知识问的联系,剩下的时间全部留给学生。在我的课

堂上,如今的三尺讲台,不只是老师的阵地,更是学生示展才华的表演舞台;粉笔、黑板也不再只是老师的专利,他们在学生手中成了工具,成了武器。学生们用它们把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对问题的看法,告诉老师,告诉其它同学。这样的结果,不仅充分凋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现欲,锻练了他们的胆量,也使那些平时胆小、内向的同学逐渐变得胆大、开朗起来,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另外,我还根据学生争胜心强的这一特点,把电视里举办的诸如“相声”、“小品”、“幸运52”、“动感100”等的节目形式灵活地搬到课堂教学中来、我把学生按组分成A、B、C、D,然后把已经设计好的问题。通过一定的形式交给学生、根据各组答题的数量、人数、准确率,给每组打分,谁得的分高,谁那一组的同学就能够得到小小的纪念奖。当然,哪一个组的同学都不愿落后。于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沸腾了,各组的同学都在紧张地行动起来,他们通过讨论、筛选、归纳,然后派代表及时抢答。每一节课都是在轻松愉快、乱而有序中结束、这样上课,大大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同学间的团结,杜绝了课堂上同学们昏昏欲睡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对语文为学习兴趣,融洽了师生关系,减少了授课的时间。但学生的成绩却提高了,我所教的学生在学校、地区举行的比赛中每次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改变教法,把好的学法教给学生

为了改变过去串讲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捏,我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适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学习方法的传授。

为此,我除了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总结经验外,还注意从电视里汲取精华,例如,中央一台播放的“第二起跑线”、中央七台播放的“快乐击点”等节目,都成了我得力的助手、我把这些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加工,最后形成文本教给学生.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对所学课文的讲解方法进行总结、寻找各种文体的规律,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渐养成“多发言,多提问,多质疑”的好习惯。不但如此,还注意让学生把运些学习的方法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学以致用,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除了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外,还教会学生怎样读好书,读活书,通过这些读书方法的传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从此再也没有“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恼了。我根据不同的文体,制定不同的读法:

读诗和散文,要满怀感情,边抑扬顿挫地朗读,边想象诗文的意境。如讲《天上的街市》,如果简单地串讲一遍、学生干巴巴记几条分析,过不了两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我让学生配乐反复诵读,我也带头满怀激情朗读,学生被诗中那旷远的意境,丰富的想象,巧妙的联想,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本深深感染,不少学生在学习小结中提到这堂课,令其久久难忘。

读童话和小说,我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书中的环境,人物的肖像,然后写出人物分析。如读《皇帝的新装》,我让学生把文中的主要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找出来,然后进 行分角色演读比赛。演出后还要让演员写出体会,让当观众的同学写出观众评价,这样,文章的人物形象、时代背景就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成为永久的记忆、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读说明文和议论文,我常常限定五、六分钟让学生快速阅读,然后合上书写出书中的六七个要点,训练学生快速捕捉要点的能力。

四、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关键。

对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的最大难点莫过于写作了。针对这种现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鼓励学生留心生活、对于身边的事敢说真话,诉真情

学生的活动范围很大,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还有现代传媒里的外面世界。每天,在他们身边,在他们周围许多事都在发生着,但他们却视而不见。因此,一开始,我先用强制的手段,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慢慢地,写日记、注意观察生活成了学生们的习惯。他们的话题多了,发现的问题多了,发表的看法多了,写的多了,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使他们明白了写作的内涵,克服了畏惧作文的心理。

2、多读、多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语言枯燥的问题,这主要和他们读书少有关,特别是农村的学生,读书面更狭窄。为此,我要求学生多订报、多买书,我还给学生推荐好的书本和作品,帮他们借书,以此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扩大他们读书范围的目的。只读不背、不记、不练,照样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就特意给学生布置背诵的内容,抄录的数量,仿写的专题。同时,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写读书笔记等。这样,通过“读、背、仿、”还注意培养锻炼学生写读后感,用、写”这一系列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开展活动,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俗语说得好:“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在于让学生觉得有事可记,有情可叙。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我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活动的方式,活动的内容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学校,我充分利用课堂、课余,开展诸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诗歌朗颂、文艺表演,拨河比赛等活动;在周末,我给学生布置一些如:“做饭、洗衣、植树、种花、劳动”等家务话,让学生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并以这些活动为写作内容,写作素材,记下他们的参与过程,和他们的真情实感。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也丰富了学生的人生。

五、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发

创造从问题开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发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由于经常让学生边读书、边提问题,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有时他们会指出书中的一些错误。2002年4月的某一天,当讲《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时,有个叫关克磊的同学提出:“植物合成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身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这句话有三处语病,“合成了有机物质”而不是“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应改为“大部分”,“都”应去掉,躯体和贮藏,应把“和”改为“或”,我立即表扬了他。

学生有时对我讲的内容提出不同意见,或对于讲错的地方及时指出来,对于这些,如果不是明显的是非对错问题,我总是鼓励学生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争取找到更多理由,把老师和同学说服,对于自己出现的错误,一定在同学面前勇于承认,并对这些同学表示感谢。因为如此,这些学生往往跃跃欲试,表现出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我十分高兴,因为新的时代正需要这种锐气啊。

总之,这种化静为动的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素质教育为主的今天,这种方法无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