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体裁作文>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 阅读(1.9W)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资本论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资本论读后感(通用5篇)

资本论读后感1

我今天下午看了《资本论》,感触也是比较多的,他主要的特点是汇集了各家之所长,再加上他理解的东西,通过学习,给我的理解带来了帮助。

一、劳动价值论

(1)价值: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量决定的。作者从商品入手,阐述了价值,他认为商品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为交换商品的筹码,等价交换其他所需要的东西。他还分析了价值的形式和货币,认为从他的交换形式是从个别的偶然现象到一般的价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货币,货币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表明社会生产的不同阶段。

(2)剩余价值

随着技术、劳动力和工具的发展人们制造商品已经满足自己的生活,还有剩余的商品可以换成货币,货币积蓄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形成了资本。资本是从劳动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等来的,他说增加剩余价值可以有两种方法,就是延长工作时间和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已经不适合了,现在国家的劳动时间已经规范化,但是我们资本家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效率,来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还可以用工具革新,新的生产方式、管理组织形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等来提高工人们的劳动效率。

(3)资本的积累

资本积累就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它不是满足资本家自己的嗜欲,他是为了投入资本来赚更多的钱,投入新的生产,剩余价值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不是像《国富论》把剩余价值都可以转化为可变的资本。

资本的积累造成阶级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一方造成生产过剩,另一方则造成生存的压力,他说: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疯狂的贪欲的趋势下完成的。可见他对资本家深恶痛绝,但是我们为这本书是为资本家写的,对资本家怎样剥削工人有指导作用。

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学说

他主要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进行分析,将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和消费品的生产,他认为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同价格总量相符的,然后价值(社会的)可以变为价格(个别的),这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三、关于地租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大多数土地由少部分人占有,所以土地资源面对工业化浪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现在农民把一部分工资交给资产阶级,自己却当一个田户,这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的谷物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所造成的,在资产阶级社会制度下,小块土地所有制,不断的衰退,它排斥了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社会的积聚和大规模的畜牧和科学的不断扩大等等。

他的著作指导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也为我们公民指导着我们自我价值实现的目的。

资本论读后感2

《资本论》写于1868年3月,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德国工人报纸《民主周报》所写。一直到今天,《资本论》仍有其理论和实践价值。《资本论》的研究已经引起世界范围专家与学者的广泛关注。马克思通过市场诸要素的观察,分析了剩余价值及其相关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发展规律,对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抓住重点。

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当属资本和劳动,恩格斯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可以见得,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成为关注的重要方面。

通俗易懂。

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了深刻的道理,例如书中对利润的描述:“存在着一种积蓄的劳动,它把这种劳动叫作资本;它认为,资本这种东西,由于里面包含有辅助的资源,可以使活劳动的生产率增加几百倍、几千倍,因此要求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叫作利润……积蓄的死劳动的利润,变得越来越大,资本家的资本也变得越来越大,而活劳动的工资,却越来越少,只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大众越来越多,越来越穷。”

勾画出《资本论》的脉络。

这就是:劳动力→工资→必要劳动→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利润,指出在现代社会关系中,资本家在市场上找出了一种商品——劳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言:“假设一个工人一周的工资代表三个工作日,那么,这个工人从星期一开始工作,到星期三晚上,就把资本家所付的工资的全部价值偿还了。他就在这个时候停止他的工作吗?不,绝不是的。资本家已经购买了工人一周的劳动,所以工人在剩下的三天中也必须继续工作。工人这种超出补偿工资所必要的时间以外的剩余劳动,便是剩余价值的、利润的泉源,是资本继续不断增大的泉源。”恩格斯仅以三言两语便解释清楚了《资本论》。

小开口,大视野。

一针见血地指出劳动、工资、资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阐明必要劳动产生工资,生产的是工人的生活资料;剩余劳动产生的是利润,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资本的积累恰恰就是无产阶级的增加,揭示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恩格斯的书评赏心悦目,教人看一遍就记得清清楚楚,经常会不断地进行回味。大家都知道《资本论》,然而真正懂得《资本论》的人却并不多。

想起历届历史老师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尤其是他们其中的许多数对《资本论》赞口不绝。在大多数人关注经济发展、享受现代生活的情境下,仍然有很多人不为名利所动,仍然执着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我为这一类人的品格而敬仰。

每一个被资本家雇佣的工人都在做双重劳动。他的工作时间的一部分用来偿还资本家所预付给他的工资,这一部分劳动,马克思称之为必要劳动。但在此之后,他必须继续劳动,在这段时间内,他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利润便是它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部分劳动,叫作剩余劳动。

说到此,我们也就理解了《资本论》。有人说《资本论》难懂,实际上寥寥数语,恩格斯作了最通俗易懂的、高度的概括。

资本论读后感3

一次偶然,我发现了《资本论》这本书,于是我便把它买了回来。我喜欢读着实体书的感觉,多读点书总没有什么坏处。

两周之后,我把它大致读完了,感觉这本书不适合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研读。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让人不寒而栗。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知道了,原来钱可以是那么复杂的东西!以后的几天,我一直试图把我从它那里得到的知识整理出来,好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个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便于记忆和思考。我不打算专业研究资本和经济,所以只要有个印象就足够了。从《资本论》里,我似乎可以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来。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通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

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通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不可能像植物那样安静地生长。社会要发展,方向是平等,但照这种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怎么办?不知道。

资本论读后感4

记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够增加人的修养。我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今天我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

《资本论》全书一共有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伟大先驱,我记得有老师说过“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本以为这仅是马克思个人仇资的心理表示,毕竟在当时,我只认为马克思是站在资本主义对立面的人。但是事实却不一样。

《资本论》第一卷通过对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一般基础、剩余价值、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因而从根本上的层次上阐明了资本主义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问题。

第二卷是对广义资本流通过程的分析,这一卷主要分析单个资本的再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过程。这些分析,一方面是对《资本论的》补充和展开,由此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不仅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且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他只有在这种连续运动中才能实现增值;另一方面是向《资本论》第三卷的过渡,或者说是第三卷的引言。

第三卷对资本运动的总过程的缝隙,既是理论分析的高潮,又是理论分析的完成。因为这里的分析不再停留在本质层面上而是上升到社会的表面。由此,把资本主义这个庞然大物从里到外清楚地再现在人们的面前。

读完《资本论》我知道我们需要提高对时间的感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绝对时间的,没有一定的投入量是不可能的。《资本论》对时间再劳动生产上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绝对劳动时间和相对劳动时间,通过对时间的压榨,资本家获得了额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一天就24小时,出了日常的学习之外,我们应当适当的做一些时间管理。

另外我需要更加认真的学习,学习更多的知识,在知识中得到成长。

资本论读后感5

许多年前,我们在高中时代听老师讲过剩余价值学说,但从没读过《资本论》的原著。我想即便那时读,也不会理解的,因为我们没见过或者说没有亲身体验过资本主义社会。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直都是西方资本主义不欢迎的人物。在中国,近三十年也倍受冷落,《资本论》很少有人去读了。

我以前一直以为《资本论》是纯经济学著作,光那么厚,就让人望而却步。不久前,从新闻得知,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许多人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人们当中,掀起了一股重读《资本论》的小热潮。我很好奇,为什么那么多长期接收西方教育的人们会重新审视这部革命著作?我顺手拿起那本静躺在我书柜上许久的《资本论》,随便打开一页翻看,第一眼,就深深吸引了我。《资本论》并不是深奥难懂的经济理论,是平常易懂的,更是无比贴近现实社会的,书中引用的事件,无不在真实生活中得到应验。于是,我立马沏茶,在新居的书房里匆匆读了起来。

《资本论》在我心中掀起巨大波澜,他真的是一部底层工农群众的《圣经》。他带给我的第一感受是:毛泽东是对的!我明白了他为什么坚决不让走资本主义道路,把资本主义消灭在萌芽状态。《资本论》不仅总结了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和一般规律,而且揭露了许多血淋淋的事实。读着那一件件具体的事件,我在想,这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吗?这分明就是近30年的中国。马克思写《资本论》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后的国家避免那样血腥的事情发生。我现在把我感受最深的几段话抄在这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引起社会的对抗。这种对抗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更高或更低,就它本身来说,并不是我们这里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是这各种规律本身,是这各种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贯彻下去的趋势。工业比较发展的国家,不过为那些更不发展的国家,显示出它们自己未来的形象。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揭露近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一个社会即便已经发现它的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一个法令来废除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够把生育的痛苦缩短并且减轻。

类似的章句还有许多,一下子不能如数摘抄,我会在回帖中贴出那些振聋发聩的语句和结合现实社会的感想。

如今,资本家们在惶惶不可终日,疯狗般反对国进民退之时。猛然想起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一个叫马克思的德国犹太人预言了他们的埋骨之所!

于是,政要显贵们也纷纷捧起《资本论》,迎接革命导师在当今世代的华丽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