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体裁作文>读后感>

《除夕的故事》读后感

读后感 阅读(6.73K)

阅读完一篇好文章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除夕的故事》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除夕的故事》读后感

《除夕的故事》读后感篇1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我最忠实的朋友。前段时间,妈妈买了一本南方分级阅读的《年除夕的故事》。回到家,我便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年除夕的故事》是赵镇琬写的。他是《幼学启蒙丛书》的其中一本,丛书介绍我们所熟悉的民俗故事、神话故事、节日故事等,让我们了解祖先们的活动的广阔天地和历代的政治变迁、科学发展与文学艺术上的成就。

《年除夕的故事》主要写了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夕的怪兽。他一到阴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就出来找吃的。猪、羊、马、牛,就连人也不放过,都成了它的食物。人们很想把夕制服,可是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济于事。玉帝听了,就把这件事交给了神农。神农又把这件事交给了年。于是,年来到人间,燃烧了鞭炮,终于把夕赶走了。

其中,书中年赶走夕的那个地方最令我难忘:年一边躲闪着夕的进攻,一边悄悄摸出红绫子,用劲抖着。红绫子放射出一束束耀眼的红光,刺得夕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慌忙逃去……

“年”一来,草木凋敝,天地一片萧条;“年”一“过”,万物更生,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要轰走“年”,就要燃鞭炮,燃鞭炮的习俗因此而来。我们现在过年放鞭炮是为了感谢“年”,感谢它为民除害,我最喜欢过年了,小朋友可以拿红包,而上班的人可以放假,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团圆,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除夕的故事》读后感篇2

周末,我的好朋友张卉媛送给我一本《除夕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关于我们中国过年的`故事,当时我还不知道过年是怎么来的呢?对这本书很感兴趣,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为什么中国有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为什么要贴春联?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从前,有个叫夕的怪物,它经常伤害百姓,所以,灶王爷要去天上找神仙来帮助除掉夕。灶王爷在天上找啊找啊,正好,碰上了一个叫年的小朋友,年说:“灶王爷爷爷,灶王爷爷爷,您给我讲讲人间发生的事情,好吗?”灶王爷要急着办事,所以他和年说:“我要有事。”说完他就向前走了。正在这时,年的师父神农出来了,灶王爷连忙对神农说:“人间有难,来了一个怪兽,把老百姓害苦了,请您快派天神把他除掉吧。”师父说:“就让我这徒弟去吧!”那小孩刚转头要走,师父就叫住他说:“你带这个红丝绸去吧!打年的时候会用到!”他高兴谢过师父,向人间飞去。

一天,夕来了,人们早早地躲进了屋子里,它“砰”的一声撞开一户人家的大门,然后张开大嘴,把一桌子的鸡、鸭、鱼、鹅、肉连盘子、碗一起吃了下去。这时,年来打夕,年从口袋里掏出红丝绸,甩来甩去。夕一看到红色的东西就难受,它四处乱蹿,年在天上挥舞红丝绸,到处闪着红光,夕就装死,年看到夕一动不动,真的以为夕死了,高兴地喊道:“夕死了,夕死了!”这时,夕找到了机会一下子扑了上去声,年又舞起红比绸,夕一下子退了回去。年找来小竹筒“噼呖啪啦”几声巨响,夕被烧伤了,他就喊来乡亲们一起放竹筒,一团熊熊大火在年的身上烧起来了,夕被烧死了,老百姓们开心极了!村民们看着年手中的红绸,说:“年啊,假如我们家家都有一块红绸,那可就再也不怕怪兽了!”年眨眨眼,说“好办,那就让家家都有。”说着,他将红绸向天空扔去。只见红绸一下变成了千条万条,挂到了家家户户的门上。

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人们从此就把腊月三十儿晚上叫做“除夕”。为了纪念年的功绩,就把正月初一叫“年”。不过,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不再烧竹竿,而是变成了放鞭炮,门上也不再挂红绸,而是贴上了红春联。这些风俗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这就是我国传统的“除夕”和“过年”,这本书让我懂得为什么要贴春联,为什么要放鞭炮的道理。

《除夕的故事》读后感篇3

除夕,传统的年三十,中国人团圆的日子,这一天在外的游子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大包小包的行李后是一张张喜悦的笑颜。

儿时的除夕总是最快乐的日子,每每这一天,总是迫不及待的穿上新衣到外面炫耀,一个农村小丫头的心思也不过如此,想让更多的人看见自己的美丽。但是总是没到一个小时,衣服就弄的脏兮兮、灰头土脸的回家了。爸爸对我是哭笑不得,只得赶快换洗我的衣服,家人都说我是土匪转世,小我四岁的妹妹也总是偷偷的笑我。过了许多年依然记得那时妹妹小小的得意的样子。

每年的除夕早上,爸爸总是早早的起床开始清扫院子,垒旺火。家乡的旺火类似于蒙古族的篝火,寓意家业兴旺、年年好运。所以年三十的晚上十二点,在迎接农历新年的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开门迎财神。传说新年的时候,财神会光顾人间,这一传统在本地保留了许多年。点燃的旺火,绚烂的烟花将整个村庄印染的别样美丽,每每这一时候家人都会转旺火,围着旺火转圈,许愿新年的祝愿。燃放完烟花后,妈妈总是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虽然不爱饺子,但是在爸妈的逼迫下总是吃上几个。因为一大锅的饺子里面,有一个是妈妈特意准备的包了硬币的饺子。家乡有个习俗叫“揣元宝”,个个饱满的饺子形似元宝,而吃到硬币饺子的人在新的一年里总是好运连连,虽然是一个习俗,但是爸妈总是希望我和妹妹能够吃到,保佑我们新一年里万事如意。

除夕夜守岁基本是所有中国人的习俗,但细数下来,每到夜晚就发困的我基本都没有熬到天亮,反而是妹妹年年都要熬到很晚,甚至是直接到了早晨,这一点我一直佩服到现在。

家家户户院里的红灯笼一直到亮到初七过完小年,这个习俗虽然有违于低碳环保,但也是乡情浓浓年味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