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体裁作文>读后感>

《一生国家》读后感

读后感 阅读(1.48W)

这是一本人物传记的书,主要讲述了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先生的一生。客观地说,文笔一般,但是对新加坡历史或者对李光耀先生本人还不算了解但感兴趣的话,不妨来读一下。

《一生国家》读后感

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出生于新加披,那时的新加坡还属于英国殖民地,受祖父的影响,对英国人的绅士作风和贵族气质备有好感。

中学时就读于莱佛士书院,是英国的一所殖民教育学校。在父母的建议下,李光耀以优异的成绩准备考取法律专业。但在这时,日军侵略了新加披,开始了为期四年的严酷统治。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在李光耀心目中对英国人强大优越的认知被打破了,感受到当灾难来临时这些白人殖民地官员和上层人士的自私、胆怯,完全没有和当地人同舟共济。

日本战败后,李光耀以优异的成绩留学英国,就读剑桥大学法律系。在这里,他认识了以后在政坛上的盟友吴庆瑞、杜进才等人,也和中学时的同学柯玉芝走向了婚姻的殿堂。但在英国居住的这四年里,李光耀很明显察觉到,来自英殖民地的人受到了与本土公民不平等的待遇。

实际上,英国人历来优先考虑的是自己本土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对于殖民地只是利用那里的资源、劳动力来创造财富,从而维持英国本土人的优裕生活。换句话说,殖民地只能是大英帝国的二等公民。

这更让李光耀坚定地去维护殖民地底层人民的利益,回新加坡后,开始了律师生涯。首先,他帮助邮电工人打赢了加薪的官司,这让他在基层群众的影响力得以扩大,人们开始熟悉李光耀这个名字。通过这次抗争,李光耀和他以后的政治盟友取得了号召政治力量,动员群众支持的经验,为日后的踏入政坛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我打算组织一个政党,代表工人和权利被剥夺的人,尤其是受中文教育的人,目的不是为了夺权,而是为了暴露殖民地政权的腐朽,暴露当前宪政的缺陷,打垮台上的政党。”

这是1954年秋,人民行动党正式成立,李光耀当选秘书长。随后,他又进入新加坡立法议院,并三次率领代表团去伦敦谈判,对成立新加坡自治邦的宪法达成协议。

1959年,人民行动党在参加新宪制下举行的第一次自治邦议会大选中大获全胜,开始成为执政党,年方35岁的李光耀当选新加披自治邦首任总理。

作为英国自治邦的新加坡,如果完全独立成为一个国家,将在经济、国防安全等诸多方面面临很多困境。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一直希望可以与马来亚合并。1963年,一直不愿接受新加坡的马来亚领袖东古拉赫曼,态度突然来了180度的大转弯,这一年,马来亚、新加坡、沙巴、沙捞越统一成立了马来西亚。

由于印尼对刚成立的这个强大的近邻不满,开始了禁止商业贸易,断绝外交关系的政治打压。以及新加坡爆发了两次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种族骚乱,使得马来西亚政府和新加坡地方政府的关系日趋紧张。

“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却是强加在头上的。对于新加坡来说,这一天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

1965年8月9日,这一天李光耀万分的难过,留下了悲伤的眼泪。加上之后母亲病逝时的落泪,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两次公开落泪。

不过两年的光景,新加坡便被马来西亚逐出了联邦,宣告脱离马来西亚成立独立的共和国。同年9月,加入联合国。10月,加入了英联邦。

建国后的新加坡,像一个断奶的婴儿,举步蹒跚,四面危机。没有多少年执政经验的李光耀,开始像一个家长一样费心操持着这个国家几百万人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怎么使新加坡走向国富民强的路子,成了他心头的头庄大事。

1968年,李光耀访问美国,开始研究美国的社会和政治体制,并在温哥华和哈佛大学进修了三个月,并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扮演了新加坡推销员的角色,不断的招商引资。之后,出台了一系列诸如取消贸易保护,不搞施舍等政策,加速了外资企业的投资建厂,发展本土产业经济的步伐。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光耀决心改善城市面貌,建设花园城市的举措。当草坪上种植后的绿草并没有在新西兰或爱尔兰访问时看到的那般青翠茂盛时,李光耀特意请来了澳大利亚的植物专家来新加坡研究了一番,根据专家的建议,在总统府草坪上试验,并最终将成功的方法推广全国范围。新加坡自此也被冠以了花园城市的荣称,美丽绿化成为了城市的对外名片。

1990年11月,李光耀卸任总理职务。1992年11月,辞去了人民行动党秘书长的职务。2011年5月,宣布从内阁退休。2015年3月23日,光辉一生的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