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体裁作文>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读后感 阅读(9.1K)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昆虫记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虫记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昆虫记读后感1

科学是宇宙的放大镜。

凄凄一方荒石园,煌煌十卷《昆虫记》。 《昆虫记》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科学界,它让人们震惊的目光聚焦在这方小小的荒石园,聚焦在这位平日“毫不起眼”,甚至有些“卑微”的人身上。

“他们探究已死的虫子,而我研究活着的生命。”这句话或许就是《昆虫记》与其他死板生物书籍的最大不同所在。法布尔书中的昆虫不是躺在实验室里冷光灯下被开膛破肚的“微小而恐怖的东西”,而是在蔚蓝的天空下,鸟语花香中自由的生命。如果说《昆虫记》是为了和那些学者和哲学家们写出的作品一决高下而诞生,那么法布尔则更愿意说这本书是为了年轻人而写。

“我希望使年轻人热爱这门已经被弄的令人憎恶的生物学。”这是法布尔的愿望,而且他做到了。 法布尔用生动的文笔和呼之欲出的生命虏获了孩子们的心。可以这么说,《昆虫记》是一扇窗,让久困书房的孩子们看见了大自然的光;《昆虫记》是一扇门,连接着繁华的都市与魅力的自然,孩子则是这扇门的主人,他们可以上一秒还沉醉在乡村夏夜螽斯的情歌,下一秒就漫步在灯火缭乱的都市街头。它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人类对昆虫的偏见之门,让人类真正看清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它就像是一块放大镜,让人们清楚看见昆虫并不只是那些“讨厌的东西”,“哦,原来昆虫的生活也可以那么细腻!”所有看过《昆虫记》的人都会发出这样一声惊叹。

“这种昆虫仪态万方地半立在那里,庄严而肃穆。它那宽大的绿色薄翼像亚麻布裙一样长长地拖曳在地上,前腿伸向天空,俨然一位身着绿衣的修女在向上天祷告。”在《昆虫记》之前,从来没有一位学者在有关螳螂的论文中这样描述过它,在他们看来,这是“不严肃的”,但是在孩子们看来,这是美的。在《昆虫记》之前,“生物”与“美”总是有一层隔膜,而法布尔就是第一个打破常规的人,他抛开了那些僵硬的学究,用生动平和的文本描绘出了真正的昆虫,真正的大自然。 法布尔是一块放大镜,他向全世界展现了生物的细腻,他不用那些让人头疼的所谓专业术语让人感到生物的遥远,而是那用平和的文本让人感受到触手可及的生物,触手可及的'科学。 科学是美的。

科学的方阵中法布尔从不是孤身一人,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和《我们身边的事物》同样用平凡创造了不朽。 科学的诞生,是从人类提出第一个“为什么”开始,科学的初衷是探索,探索我们身边的事物,探索我们周围的事物,探索我们的世界,探索我们的宇宙。宇宙好像是一本书,我们所有“为什么”的答案都在书中,但是“为什么”太多了,答案也太多了,书页的大小却是有限的,那么答案的字就不得不小些,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科学”这个放大镜,随着科学的探索,我们将一点点摘下无知的眼罩,用科学看清世界。 “宇宙是怎样形成的?”“生命的源头是哪里?”“为什么会有四季交替?”一个个的问号就是科学的基石,一次次的探索便是进步的阶梯。宇宙无穷尽,科学无穷尽,探索的脚步无穷尽! 让我们都做一个“法布尔”,发现在生活中的科学,探索在生活中的科学!

昆虫记读后感2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法布尔用了人生大部分时间来观察千奇百怪昆虫,写出了十卷观察后的感言,这本书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法布尔(1823——1915年)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整本书介绍了不同昆虫的不同习性和各自捕捉猎物的方法,勤劳的蜜蜂,愚笨的毛虫,漂亮的飞蛾,凶恶的蜘蛛,它们可称得上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刚翻开这本书,我认为它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可读着读着,我就发觉这本书比无聊的小说有意义、有趣味多了。其中,我对《螳螂》这一篇最感兴趣。

螳螂不但不丑陋,而且还算是个漂亮的昆虫。他有钱希尔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它的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向任何角度扭转,真可谓是眼观六路。不仅如此它还有另外一个独特的武器,它长在前足上,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武器。它小腿上长有许多锯齿,像是两排刀口的锯子,所以又是一种异常凶猛的,又是凶狠恶毒的小动物。雌螳螂甚至还具有食用它丈夫的习性。这真让我吃惊,原来昆虫中有这么多的秘密!

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多勇敢的探索者:居里夫人,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我们要像他们一样,要拥有无限的探索精神,努力攀登科学的高峰,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就是我读昆虫记的感想。

昆虫记读后感3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也是我的“好朋友”,让我能尽情的在书的海洋中遨游。所以在学习之余,我最喜欢的就是拿出一本自己喜欢看的书来静静坐在沙发上阅读,最近,我就读完了一本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

法布尔因为想更好的探索昆虫,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经常去野外观察昆虫。书上详细介绍了一些昆虫的本能、劳动、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其中还讲到了一种叫大孔雀蛾的昆虫,大孔雀蛾是欧洲最大的夜蛾,穿着栗色天鹅绒外衣,系着白色皮毛领带。有一天,法布尔把刚破茧而出的大孔雀蛾用金属网罩起来。这天晚上大孔雀蛾飞满了房间、厨房,法布尔就在想它们是靠什么来吸引另外的蛾呢?是光、声音还是气味?他做了三次实验,前两次都失败了,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第三次实验,他把几只大孔雀蛾的触角剪掉,这时他发现被剪了触角的大孔雀蛾在家里乱飞乱撞的,直到精疲力竭,不久就奄奄一息。这时他发现原来大孔雀蛾是通过触角发出的一种超声波来吸引了他们的同伴。

我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数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细致地了解了昆虫。法布尔不仅为我开启了昆虫世界的大门,还让我学习到了法布尔这种不怕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如果我在学习上也能像法布尔这样努力,坚持不懈的话,那我一定也会取得更好成绩的。

昆虫记读后感4

这个暑假,我看了《法布尔昆虫记》。书里面写了很多奇特的昆虫,比如说:泥蜂、精灵蝉、卷象、螳螂和菜粉蝶。这里面还写了一个泡泡里的住户,它就是沫蝉。它住在泡泡里,是因为胆子很小;但是,当它长大了,有了翅膀和机灵的眼睛,就不用住在泡泡里了。你们知道吗?把一根树枝插在什么颜色的水里,在树枝上放一只沫蝉,泡泡就会变成什么颜色。

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能写出《昆虫记》吗?是因为法布尔观察到了昆虫的特点和大自然的奇妙。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找到更多的奇妙昆虫。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公园玩。我突然发现了一只奇妙的蝴蝶,就叫爸爸过来看,爸爸却一直没有看见。然后,我一靠近,这只蝴蝶就飞走了;爸爸这才发现,这是一只枯叶蝶。枯叶蝶一直在树枝上,就像一只干枯的树叶。如果你不认真去发现,就永远看不到这个奇妙的秘密。

以后,我们到大自然中玩,就赶快像法布尔一样去观察更多奇特的昆虫吧!

昆虫记读后感5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名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读过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白蝎自杀之谜”这一节。这节大意是这样的:有人说蝎子遇到危险就会自杀。于是,作者就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烧红的木炭围成一圈火墙,然后把一只白蝎子放进火墙里。热浪烤在蝎子身上,它倒退着把自己身上的钩子一会儿伸直,一会儿弯曲,动作快极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阵抽搐,接着,就一动不动了。作者用镊子把白蝎夹到一块凉沙土上,过了一个多小时,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蝎子竟然奇迹般地活过来啦,和以前一样变得生气勃勃了!这个实验证明,根本就没有蝎子自杀这种事情,无非是人们乱猜测而已!

读了这一节,我不禁思绪万千:世界上大概除了人以外,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不会自己结束生命。其实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杀都是一种怯懦的表现。大家都认为生命是一种很宝贵、美好的东西,既然上天赐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那我们就应该勇敢地面对苦难,珍惜生命,也回报他人!由此,我还联想到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就拿我说吧,我经常会因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就生气、苦恼,有时候甚至干脆不做,去问同学答案,这应该也是一种怯懦的表现吧!

啊!真没想到,我竟然被一本科普系列的书给吸引了。读这本《昆虫记》远比读好几本童话书和小说还要强。以后,我要多读一些科普、历史类的丛书,不能讨厌它们。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多看课外书,这样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给予我们快乐和感悟,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呢!

昆虫记读后感6

我对昆虫的了解并不多,拿起这本书,不过是对昆虫有些好奇,这里面记录的昆虫与我所认识的昆虫有何不同。

《昆虫记》里有介绍到——黄蜂,赤条蜂,狼蛛,蝉,萤火虫,螳螂等昆虫。

有一回,我刚好看到狼蛛这一章。一看到这个标题,就不禁觉得有点渗人,蜘蛛对我来说已经很可怕了,还有个“狼”,实在是有点渗人。这一原因还是因为儿时一次回老家,在院子里玩耍,突然瞧见一直比我的手掌大几倍的张牙舞爪的蜘蛛朝我走来,我被吓到,“怦”的一下,撒腿跑了。从此,我心里被留下了阴影。

狼蛛也没有让我失望,他的杀虫手段可不一般。

文中描写的狼蛛,有一则小故事——狼蛛与木匠蜂作战。木匠蜂在狼蛛洞外发出“嗡嗡”的声音,将一只狼蛛引了出来,那只狼蛛猛的冲了过来,眨眼间,那只木匠蜂便死了。想必狼蛛是一击致命,可见他的毒素很强。后来作者介绍说狼蛛刚好刺在木匠蜂的神经中枢上。狼蛛真是聪明。

不过,狼蛛怎么能那么准确无误刺到那?这也许是他的一项本能。这是大自然赐予狼蛛的一项技能。

狼蛛虽然杀虫于无形,但他不贪婪,而且还很有爱。

母亲对幼儿的卵的孵化可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整天背着卵。这让我不禁想到人类母亲的十月怀胎,母爱总是如此伟大。

一只狼主可以诞下很多只小狼蛛,致使狼蛛妈妈不能每个都照顾到,小狼蛛也不会让他的妈妈担心,照顾好自己,十分乖巧。啊!我想我还得跟他们学习呢!不让妈妈操心。

《昆虫记》这一本书让我认识到了很多昆虫,也对以前认识的昆虫有了新的认识。这都要归功于那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昆虫记读后感7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作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这本书很有趣,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多奇怪而又有趣的昆虫,而且得到了许多写作与捕昆虫的方法,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昆虫记》许多类动物,例如树上的爬行动物,像蝉、松毛虫等,还有陆地昆虫:蚱蜢、蟋蟀、金步甲。同样也有一些蛛类和飞行昆虫。

在这所有的昆虫中最令我震惊的就要数朗格多克蝎子和蜂类之中的黄蜂一族了。首先来讲一讲朗格多克蝎子。朗格多克蝎子最大的特点要属它的毒液了。作家法布尔为了想知道朗格多克蝎子毒液有多厉害,进行了多次实验。同时,作家在描写昆虫时,也写得非常细致。先把每一部分,再把动作都一一列举出来,常常一写就是一个段落。写实验时更是认真,读者在读的时候,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文章的结构也很有趣。例如,这章先写蝎子对战狼蛛,未发生任何打斗,蝎子的蝎尾上的刺就一下子扎中了狼蛛,一会儿狼蛛就死去了。然后又尝试各种蜘蛛与朗格多克蝎子对战,结果还是蜘蛛全部战死。之后又找来螳螂、蝼蛄、灰蝗、蝴蝶等等。然后结尾总结出,所有昆虫被蝎子扎后都不能逃脱死亡的怀抱,只不过死亡时间不同,同时在在文章的结尾还会有一系列提问,留作下一章回答。而下一章则写了幼虫可以免疫朗格多克蝎子的毒,因为幼虫没有感知力,而成虫有强大的感知力,所以蝎子即使扎了幼虫,幼虫也不会死。但是,即使把幼虫的血液输送到成虫的身体里,成虫被扎后照样得死亡。

除了朗格多克蝎子,这本书所写的黄蜂一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想征服黄蜂窝,就要用九寸的空芦管插入蜂窝出口,倒上石油,再用硬粘土填上。大家可能觉得这非常简单,但有没有想过,守卫家园的黄蜂士兵突然袭击,那可就要毁容了。黄蜂窝像个南瓜,四处悬空,这都是勤劳的黄蜂用双手挖的。养育员用嘴巴把蜜传送给小幼蜂,但冬天却把它们无情地杀死,自行了断。蜂后就会再次出行,到春天再次繁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昆虫记》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作者毕生的研究和对人生的感悟都溶于这部著作中,因此这本书也被称为"昆虫的史诗"。读完这部著作后,我也要像法布尔作家一样,做任何事认真、仔细、有耐心,善于观察、发现身边的事物,这样我做任何事都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