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体裁作文>读后感>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读后感 阅读(2.2W)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1

最近读了一本书,《安妮日记》,它是一本世界名著。虽然作者只是和我年纪差不了多少的女孩,但我读过之后,思绪万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小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安妮的勇敢让我非常敬佩,在死亡面前,人们都表现出畏惧的情感。而她,却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书中,安妮多次提到,在那样的环境下,学习是最好的状态。啊,我们真的应该效仿她思想。

想一想,被困在灰暗、狭窄的小屋里,看不到光明、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你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呢?能做到安妮那样吗?

1944年8月,因为有人告密,隐匿的8个人被捕并关进了集中营。到战争结束,只有安妮的父亲费兰克一人得以还生。为此,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费兰克先生曾经十分消沉。后在周围友人的帮助下,他最终鼓起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他后半生致力于宣传安妮的日记,希望能完成女儿“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对世界作出贡献的人”的愿望。也就是现在我看到的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战争的残酷,它简直是一轮太阳,灿烂千阳,照耀我们的成长。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2

这几天终于把《安妮日记》这本书看完了,我被安妮的一则则日记所震撼,无法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折磨。

因为战争,原本过着富裕、安逸生活的一家人和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杜瑟尔医生,这八个人在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胆颤心惊地生活了两年多。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他们每天还要忍受着恐惧、饥饿、病痛,这让我们想都不敢想。

我们是幸福的,生在一个和平远离战争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玩电脑、看电视、画画……在学校里,也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书、跳绳、踢毽子……双休日还可以约上小伙伴一起溜冰,看电影、打羽毛球……可是我们却经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时间玩,晚饭一吃好就要写作业。有时多做几道课外题,就会一百个不愿意。想想真是不应该。

《安妮日记》中我还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许多孩子的肚子空空,啃着一根胡萝卜,从冰冷的家里跑出来,跑到风吹雨淋的街上,进到一间潮湿的、没有生火的教室里。孩子们为了一块面包,向街上的行人乞讨。多么令人心痛的画面。想想这些孩子,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感到羞愧。每天我们不是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就是嫌爸爸做的菜不合胃口,还挑肥拣瘦。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安妮日记》让我反省了自己,让我学会了思考。它像一盏明灯,将指引着我们前进。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3

《安妮日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犹太人安妮一家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安妮十三岁生日时,她收到了一本硬皮日记本,随后开始写日记。这本日记陪伴了她人生最后自由的2年1个月零21天,最终她在集中营因斑疹伤寒而去世。

日记的开头和结局气氛截然不同。开头写了她收到日记本的喜悦以及她和朋友们之间的交往,写出她自由、快乐的心。结尾是他们听到了好消息。但结局是在3天后,他们躲藏的秘密被告发,8人均被送往集中营。有两个保护人也受到了连累。8人中,唯一的幸存者就是安妮的父亲,他帮安妮发表了这本日记,同时告诉全世界:他、安妮和所有人都渴望和平!

安妮在日记中,多次写出她对和平的渴望,当好消息传来,她表现了她的激动,当坏消息传来,她表现了她的恐惧,也痛恨那些残忍的德国兵。德国军队伤害了无数无辜的犹太人,用残忍的手段拆散了美好的家庭,剥夺了别人生活的权利。

安妮的性格也很引人注意。她的姐姐马戈和凡·丹先生家的儿子彼得都比较内向,大人们都比较喜欢他们。但安妮的性格活泼,不是很细腻,所以总被大人们指责。但她内心很懂事,为了密室的平静和安全,她不发泄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让大人们因她而伤心。她感受到了不公,却会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大局为重。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她好的一面。我们应该学习她的性格,忍住自己的小性子,学会理解别人。

战争的结局是死亡,和平的意义是美好。为什么要选择战争呢?那么多犹太人就因为自己是犹太人而死亡,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让他们没有生活的权利。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为了达成我们共同的宿愿,停止战争吧!和平!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4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本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5

放寒假的时候,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

通过安妮写日记,我觉得安妮应该是一个善良、活泼、坚强而且漂亮的犹太少女。她把日记当做自己的一位朋友并常常写信给日记(日记的名子叫基蒂)。

安妮很不幸,国为是犹太人而被希特勒捕杀,没有办法,安妮一家中口只好离开温暖的家,搬到爸爸公司的一间秘密小屋,同时小屋里又搬来了4个人,他们8个人每天都不能发出声音,以免被别人发现。小屋里的8个人的性格不同,之间总会发生有趣的小事。

读完《安妮日记》我感到无比敬佩安妮,安妮16岁,却可以写出这样的言语,可以看出安妮的潜质和知慧啊!可到最后,密室的8个人被别人出卖,全部被送往集中营。多么可惜啊!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希特勒,如果安妮一家没有被出卖,那安妮一定是个天才!也许她长大了还会成为著名的作家,或者思想家。

安妮的文笔很好,从她的每一个字里,我看到了密室里8个人的性格,了解了他们,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安妮的内心深处。

我们应该记住安妮,记住她的天真,和坚强!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6

我看了这《安妮日记》后才发现,原来以前的德国党卫军是那么的坏!他们为什么夺走了年仅16岁、善良可爱的安妮的生命呢?读了这本书,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可怕的年代,感受到安妮那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纯朴善良的心。

《安妮日记》是从安妮13岁生日那一天开始写到15岁,后来由于被抓到在德国军营才停笔的。

里面主要是写了安妮的爸爸奥托弗兰克,妈妈艾蒂丝弗兰克,姐姐玛弗兰克,凡丹夫妇,彼得杜瑟尔医生和安妮一起躲进了安妮爸爸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房屋里面,他们叫做“密室”。他们早上先用木板钉住,然后在用厚窗帘挡光,白天他们不能出一点声音,以免被楼下的'德国人发现,因为安妮他们全都是犹太人,德国人抓到犹太人后会把人毒死,闷死,病死和饿死。晚上才是他们的自由时间,不过所有人都要规定时间冲凉和上洗手间。“密室”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没有自由,只有伤心和恐惧。安妮在“密室”里唯一的朋友就是日记,她向日记说出了心中的苦闷,讲述了身边的故事,记录了成长中的好奇和期待,同时也控诉了法西斯的战争,还写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让人们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是危险的。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平安和幸福,不要让战争来到我们的身边。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美丽、充满生机的国家是非常幸福的,我将珍惜生活、珍惜时光,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世界更美丽。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7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时期间住在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景。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在漫长的25个月内,按你记录了每一天的成长经历,并对战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宗教等问题进行反思。但居住在密室里的人,最后还是被纳粹逮捕,被解送到波兰的奥希维兹集中营。他们八个人中,只有父亲奥托.弗兰克活着走出集中营,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人民共享。

我认为安妮是个活泼开朗、敢作敢当的女孩,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8个人居住在密室中的人每天白天提心吊胆。有一天晚上,大家都出来活动时,听见有小偷在偷东西。密室中的3个男人们立刻就去抓小偷了,而安妮在上面听着下面的动静。没想到的是,真正的小偷跑了,他们却变成了替罪羊。幸运的是,当警察赶到时,他们已经跑回密室了。

《安妮日记》是一本好书,希望大家也能去看。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8

1942年—1944年——二战时期,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邪恶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是对于安妮这样一个活泼爱动的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异的邻居、每天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心情慌乱,这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或记者,可这个美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多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安妮这样写道:“这场残酷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到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梦想。”读到此刻,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

经过密室的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懂事的小女孩儿蜕变为一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实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记》一定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邪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民!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9

最近我读了一本新书,书名叫作《安妮日记》。

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位叫安妮的女孩在1942年到1944年里写下的日记。日记里面的主要内容是:安妮一家为了躲避迫害,就和凡、达恩家族和杜塞尔医生在“密室”里生活。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费兰克在二战期间遗留下的一本个人日记。她真实地记录了为躲避迫害,安妮一家和另外两个家庭在“密室”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艰难生活,同时也记录了她对战争、人性及未来的思考……坚强、乐观的安妮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战争的胜利,但她留下的日记却成为为人们深刻反思那场人类悲剧的珍贵材料。

安妮的爸爸曾经对安妮说过去多话,最让我感动的是“只要能在世界上活一天,你就很幸福。”这句话,听了这句话后我可以感觉到安妮那时的生活十分艰难,我认为我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这些和以前的时候还相差好多呢。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10

《安妮日记》的封面上有一行字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位女孩写的。这让我更好奇了,便继续看了下去。

这本日记记叙了在种族迫害下的八个犹太人躲进了“秘密小屋”。开始了他们28个月的藏匿生活。这28可月有数不清的意外事故,食物和生活用品的稀缺……但即使是在最痛苦恐惧的时候,安妮也仍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她在日记中写道“人性本善,混战和苦难终将结束。”就是这种乐观的心态支撑着安妮面对一切困难,让她从孤独、恐惧中慢慢走出。安妮还热爱写作,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她总是认真地检讨每件事情,找出原因。这些品质都值得我去学习。

有一次,我正在做一道比较难的思考题。刚看完一遍题目,我完全蒙了!这是什么意思啊?我又看了一遍,还是没有任何头绪。我有些没耐心了:下一次再不会,我就不想了!我有马马虎虎地扫了几眼题目。哼!又不会!我不写了!可刚要放下笔的我转念一想:安妮生活在艰辛困难的环境中,她还仍然不忘写作,不玩学习,不忘读书。我怎么能不好好上学呢?我拿起笔,仔仔细细地看了即便题,认认真真地思考了一会儿……哦!我知道了!原来只有像安妮那样专心致志地思考,才能成功!

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认真思考。也让我明白了学会善于思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