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体裁作文>读后感>

读《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有感

读后感 阅读(1.05W)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有感1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一本内容丰富多彩、描写人物栩栩如生的好书,我才读了几行就对这本冒险小说爱不释手了,一有空就看,不到几天便读完了,于是我又读了一遍,获得的感触就又不一样了,每次读每次都不一样,让我百读不厌。

这本书讲的是白人男孩哈克为摆脱文明的教化和酒鬼父亲的纠缠弃家出走,遇上为摆脱被贩卖的命运出逃在外的黑人奴隶吉姆,于是,两人结伴乘坐木排一路漂流所经过的种种历险与奇遇。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期美国内战之前。当时,黑奴处境悲惨,可随意买卖。同时,北方废奴呼声很大,南方奴隶制度根深蒂固,所以,黑奴逃跑都是由南到北。这是阅读这本书的应该了解的背景知识。书中的哈克和吉姆由于乘坐木排,只能身不由己顺水南漂。通过哈克对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叙述,小说由此向读者展示了广阔生动的社会现实画面和形形色色的人物长廊:杀人越货的强盗,挑动族斗仇杀的地方贵族,自称国王与公爵到处招摇的骗子,以及小镇醉鬼、轮船水手等等,无不栩栩如生。小说是美国现实主义的杰作及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也非常喜欢哈克贝利·芬这个人,它曾在《汤姆·索亚》中出现过,这本小说的开头也是接着往下写,但小说的主人公由汤姆变成了哈克,叙述自始至终都是他的内心独白。哈克贝利·芬是个几乎目不识丁的'顽童,对长者的虔诚教诲无动于衷,对文明教化感到拘谨和约束,他向往自由,说话直截了当,做事讲究实效。他对经历和看到的任何事情,都要发表见解,给人以童心无忌的感觉。

我非常钦佩哈克贝利·芬勇于冒险的精神和胆量,以及他处事不慌的判断能力,就像鲁宾逊那样,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他渴望自由、具有抗争精神,无不令人敬畏钦佩。

从这本书中,我获得了许多关于冒险的知识以及美国的历史与发展。不止这样,读了这本书,我还积累了许多精妙的四字词语和成语,它对我写作文很有帮助。我真诚的把这本《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推荐给全国上下的青年和小学生们,读读这本有用的书吧,或许你的感受比我更深、更多。

读《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有感2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故事主要讲了:在贫穷的圣彼得士堡小村子里发生了一场大骚动,这场骚动是由哈克贝利。芬和汤姆。索亚引起的,因为他们发现了埋在石洞里的宝藏。天生的野性使哈克贝利。芬无法忍受长时间待在家里,于是,他离家出走,和黑奴杰姆开始了一段惊险刺激的历险之途……

这本书写得十分精彩,一次次惊险、有趣的历险情节深深吸引了我。书中讲了哈克贝利。芬与杰姆共同顺着密西西比河漂流,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书中,很吸引我的一次历险是他们遇到了两个流浪汉,可流浪汉却称自己为国王与公爵。他们与哈克贝利。芬和杰姆结识之后就与他们一起漂流,这两个流浪汉四处骗钱,甚至连死人的遗产也要骗。最后,他们俩被人抓了起来。

文章通过大篇幅的描写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态,两个流浪汉、大骗子就是其中一种,不学无术,整天游手好闲,还到处骗人,最后自食其果!

文中有很多好句,我在这里给大家讲几句生动的语句:1、当然,没过多久时间,我就知道这两个人根本不是什么国王与公爵,而是下三烂的骗子。不过我从来没有说出口,心里明白了就好了,因为我要避免争吵,也不至于招来麻烦。2、我们睡了一会儿,汤姆。索亚就叫醒了我,汤姆和我从避雷针那里滑下来了,偷偷溜进厨房,拿了一些肉,把那里的狗都引过来了,然后把狗都给通过那个地洞放进了杰姆的床底下。

这是一本十分精彩、刺激、有趣的书,喜欢惊险故事情节的朋友们一定要来看看哦!当然,不喜欢惊险故事情节的朋友也可以来试着看看,这本书肯定会改变你对惊险历险记的看法!

读《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有感3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本书是我在“五一”假期读完的。

这本书是马克吐温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写的一个发生在战前的故事。

在马克吐温写这本书的时候,美国国内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那时的人们认为黑奴是私人财产,是牲口,可以不把他们当人看。马克吐温则强烈反对这一说法。通过他在书中描写小黑奴吉姆,我感受到吉姆士一个善解人意,诚实又讲义气的人。

书中还写到了哈克在救出吉姆之后的心理斗争。在他实在不知道自己是让一个朋友获得了自由还是抢走了别人的私有财产时,哈克的良知告诉他生活中的人们教给他的东西是不对的。

我很羡慕哈克能时常用他清晰地逻辑判断对错从而解决一些成年人也觉混乱的事物。

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是冒牌爵士与冒牌国王承办演出的事。他为了金钱骗取许多有着极强虚荣心的人的钱。马克吐温用他那种带着讽刺的幽默向人们揭示了虚荣心是普遍存在的。书中描述到:看了第一场演出的人明明知道演出并不像广告上说的那么好,却因为虚荣心反而宣传这个剧目多么精彩。人们随声附和的现象随处可见。这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怪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人间百态。

我从书中得到启发:“一颗健全的心,比一颗驯化不良的心更能引你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