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体裁作文>心得体会>

关于语文教学心得体会4篇

心得体会 阅读(6.89K)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语文教学心得体会4篇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

时光流逝,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五年级一班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加上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求实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务本、求实、创新”,一方面积极地参加各类学习,领悟其中新的理念、好的方法,结合自己班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努力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本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

二、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过程中。

本学期,我十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思想倾向,我把握其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先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同位或小组合作自己试着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使朗读和理解紧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指导,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学生已进入高年级自然而然的开始沉默寡言,变得保守起来。我尽量的鼓励学生,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语言的肯定、赞许的眼神、表扬的手势甚至是一朵小红花。

四、立足身边、有效整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还记得三年级第一次将孩子的作文本收上来时的惊讶:这些孩子好像都不会写作文,怎么办?对,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写作。于是尽量创造轻松的习作氛围,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语等。这学期,我发现身边的优秀更有激励性,于是我经常让学生欣赏班内的优秀习作,并将一些好的习作进行整理修改,然后让孩子们轮流阅读。有时我把孩子们的习作发到网上。有时我会将每一个学生的习作精心挑选,有的学生是整篇文章、有的学生只有只言片语,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习作方面很有成就感,从而更加的喜欢习作,习作水平也相应的提高很快。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能力,不断丰富自己,更好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

语文教学应倡导“大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否则学不好语文。传统教育方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做人,学会适应多变的社会。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例如我教周国平的《直面苦难》这课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设想自己处于逆境,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艰难和逆境面前,你可以屈服,也可以使自己变的更坚强——甚至,你可以改变环境!你就是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这样学生对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教庄子的《逍遥游》时,要求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庄子的逍遥理解为自由,精神上的自由,那么在平凡考试的压力下,我们怎样才能达到逍遥呢?从而揭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他们的心灵是自由的。这样联系生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难为易,而且便于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二,积极互动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 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 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而不是机械记忆)。因此我在教《背影》一文中,引导学生由课文选材联系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自己去认知“背影”。

全文记父亲说的话只有五处,都十分简单。按理说,在“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的境遇里,在父子难分难舍的离情中,交谈、告诫、嘱咐,自是不少,为何作者只记了这极普通极简短的几句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可以看出文章在这里选材的标准是:只记叙可以表现“里头含蓄着多少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的话语,使读者“读到这几句话,不但感到了这些意思,还仿佛听见了那位父亲当时的声音”。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为抚育子女成人、成才,历尽艰辛,可谓呕心沥血;而学生身受父母慈爱,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并适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父母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广泛应用

学以致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语文课外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写字活动、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智力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旅游采风、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改编排练课本剧等等。

四,拓宽知识

拓宽知识在于使学生更加了解课文的年代背景,注重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不会产生时间上的代沟。通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读者们读了本文,多会产生共鸣,并想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亲情和作者的父亲并没有两样。“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列强势力明争暗斗,混战不休,百姓生活日益艰难。作者的家庭,因社会的黑暗也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在这一背景下,课文通过临别前父亲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从家庭的境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景气;父亲的关切使作者感激,父亲的艰难挣扎令作者感动,这一切都显示出父子亲情的纯挚与可贵。”

经过此番介绍后可让学生更加容够融入课文,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产生实际感,让学生不至于有不着边际的感觉,对于让学生联系实际有着良性的辅助效果。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十一个年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探索,不能说形成了一套理论,但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供大家商榷。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二⑴班的胡丙方和二⑴班的田秀红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女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年的每次考试中,她们都能考出好分、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3、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二⑴班有个叫范济民的同学,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用电脑,因此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穿插信息技术知识,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田伟同学,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情倾入每一个学生

1、对好生注入严厉的情感而非宠爱

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我对学生要求严格,愈是好生,我更是当面说坏话,背后说好话。在我的班上,优生没有趾高气扬的神态和养尊处优的病态,因为他们跟所有同学是同等的,有时甚至更苛刻些。占伟同学曾因少做一道阅读题在全班同学面前作检讨,田红宁同学因写错一个字而被罚写一百遍,罗清同学因重理轻文被罚向全班同学做思想剖析等,这些同学因为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而改正了自己的坏习惯,经过努力在本次语文测试中都取得了90多分的高分。

2、对中等生关爱非慢怠

在我所带的二⑴班中,有这样一类女生,语文成绩较好,但理科成绩弱,总名次总是上不去,因而也没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找她们谈心,肯定她们的长处,教会她们协调各科的关系,树立她们单科精品意识。我常常拿巴东的名人、著名文艺导演周龙然的事例开导启发她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不放弃自己,因此,这类同学的语文成绩也上升极快。

3、对差生包容而非放弃

二⑴班的徐鹏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对他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允许他课堂上犯一点点小错误,如听课走神,作业做不完等,但我并没放弃他的求知,上课要求他抄课文、练字,45分钟并不白白浪费。这个孩子尽管成绩差,但初中两年来从没拖欠过作业,其实也是一个可爱的学生。

三、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在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低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填充他们课堂上的饥饿感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低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

什么是好老师?放在过去,板书漂亮,口齿清楚,课时紧凑,是判定老师能力水平的硬指标。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好老师的标准也在跟着变化,我有时甚至觉得,忽然间自己变得不会教书了。某种意义上,课改真正冲击到了深层次的教育观念。

过去上低年级语文课,我按拼音、字、词、句、文的顺序教学,辅以大量的听写练习,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现在进入一年级实验课改教材,“教材是全新的,过去从未接触过,没有辅导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甚至没有写字本与练习册。课改提出的一些新理念,让我有些无所适从。”二期课改在语文教学策略上要求做到:

①适当降低识字难度。

②且慢学拼音,提高识字量。

③推迟学习写字时间。

④两年完成五年的识字量。

按照课改要求,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不再强调拼音。课堂上教授生字时,甚至答应学生去“蒙”字、去“猜”字。那么,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多认字多识字呢?

第一、记字形。

在教学象形字前,我不急于让学生学习书中的偏旁、生字、词语。而是先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他们知道的一些字早先的写法。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致,在黑板上画出了“竹”“日”“山”“水”“田”等字,接着我便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汉字最早是画出来的。然后给学生介绍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被中国悠久的文本发展史深深地吸引住了。有些字形相似,看起来差不多。要引导学生留意找特点,区别它们不同的地方,如“毛”和“手”这两个字。我引导学生观察两字的不同,学生观察的结果是:“毛”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手”最后一笔是竖钩,我再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记忆的好方法,编成小儿歌:“毛毛,尾巴弯弯翘翘”;“小手小手,拉拉勾勾”……是字形不同,字音也不同。再如,“向”、“问”形近字,学生结合“问”字门字框左上角有点、不封口的特点,自编出小儿歌:“门里有张嘴,开口问一问。”结合“向”字把“”想象成小眼睛,编出小儿歌:“眼睛睁大,辨别方向,方向的向。”

第二、记字义。

汉字中的许多字都是由一个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的。如,学生在学习“清”字时,把“清”与“青”字混淆。我启发学生根据“清”的形旁“三点水”和声旁“青”编成小儿歌:“青青叶儿清水洗。”这样学生通过儿歌理解了字义,分清了“清”、“青”。这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发现的记字形的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在识字过程中,学生看到生字,马上就会将生字与熟字进行比较。比较后,他们会发现,在基本字的基础上,加加、减减、换换就可以记住许多字的字形。教学时我告诉学生:“许多字是由它原来的形象演变而来的。字的偏旁部首往往能表明这个字所指的意思。如言字旁的字往往与说话有关;女字旁的字往往与女人有关;竖心旁的字往往与心情有关;形声字中一般右边是字声;左边是字义。“菜”“踩”“睬”“彩”、这些字,有些读音虽然变了,但字义往往离不开偏旁所说的意思。”教学中我们把用基本字带出的数个音、形相近的合体字称为“字族”。假如在识字的过程中出现了某个字族中的字,在学习这个字的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尽量多的运用他们发明的加、减、换的识字方法找出自己熟悉的这个字族中的字,比一比谁是识字小博士。

第三、记字音。

有些同学时常把同音字、音近字用混了。要留意辨记这些字的用法。如,“对”、“队”二字学生也轻易混淆,两字音同字不同,学生易写成“排对”、“写队”面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讲解:“对,是针对,是与错意思相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结合字的形、义想象,自己动脑筋来区分记忆。最后,学生编出了形象生动的小儿歌:“小裁缝,真细心,又量对了一寸”;“小人排队,耳朵听好”在语文活动课中,我再把这些小儿歌变成“它是谁”、“找朋友”等猜字游戏。学生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边说边猜,兴致勃勃,整堂课趣味盎然。课虽终,兴犹存。学生们不自觉的在学中玩、玩中学,错别字问题迎刃而解。

学生的识字天地十分广阔,不局限于一、二册课本,也不局限于小小一堂课,生活是最好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好的识字课堂,把大小课堂结合起来,更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充分利用社会这一识字大课堂,营造氛围,组织开展了各种识字活动,不失为一种极佳的识字途径:识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四周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对生字的熟悉大有帮助;从课文的内容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我们利用晨会,午休时间等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如上《比尾巴》这一课,举行《我对动物知多少》主题活动,学生在了解动物的特点的同时,熟悉了各种动物的名称……每次活动一个主题,一个中心,学生在识字活动中轻松愉快地熟悉了汉字;自作“识字课本”,引导学生自己制作“识字课本”,是一件十分有趣的活动,如在教学《自选商场》时后,让家长带学生逛超市后,把所买东西的包装袋:如食品中“盼盼法式小面包”等;饮料的包装:如“汇源果汁”等;保健品中的包装:如“脑白金”“黄金搭档”;还有各种报纸杂志的刊头字等等,这些都是儿童识字的最好资源,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非常精美的“识字课本”这种“识字课本”定期拿到班上交流,分享成果,平时闲暇拿出来读读,看看,对识字来说,真是实用、有效。

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留意力不易持久,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们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这样可以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人生识字聪明始。”学生的创造性很强,特殊是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当学生出现错别字时,作为老师对待学生不要一棒子打死或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应告诉学生,写字不要有差不多的想法,还要养成多动脑、多记、多分析的习惯,避免错别字再次出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自己出现的问题。刚开始可以师生共议找方法,逐步的放手,最后学生可自己创编、总结出儿歌或小故事。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授之以渔”,使他们把握正确的,良好的学习方法,自己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的目的,学生的能动性才能真正得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