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体裁作文>心得体会>

《暂行办法》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阅读(1.47W)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暂行办法》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暂行办法》心得体会

《暂行办法》心得体会1

“客观看待和正确处理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出现的问题,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本月初,济南市委审议通过的《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提出了上述“兜底”构想。(来源于《新京报》)

《办法》提出的“兜底”构想的确刷新了公众的认知,在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高压态势之下,“容错机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容错机制”具有不可忽视的正面激励作用。在动辄得咎的高压态势之下,风气日益严肃的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也变得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为了不犯错,为了免受追责问责,变得明哲保身,过于保守,失去了干事创业的勇气和改革进取的锐气,在经济社会处于全面深刻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这将极大的阻碍党和国家的事业进步和各项改革举措的有效推进。而《意见》从制度上为敢想者、敢为者打开一扇窗,看见不曾想、不敢想的诸多可能,最大化的激发了干部在干事创业和改革的推进中的思维和观念创新潜能。

“容错机制”有“底线”,确保“容错”不“纵容”。一些干部担心即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抓实每一项工作,也可能因为“摸着石头过河”或客观上不可抗力的因素而出现施政或决策上的失误,进而导致触及各种群体利益的恶果,届时所引发的反应恐怕不只是上级机关和领导的问责、点名批评、处分、政治前途被划上大大的问号,还可能面临公众的口诛笔伐和道德审判。敢想、敢为的确可能开创出一篇新局面,但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一但出现失误,这个责任谁能承受?是否被现实所容许?事实上,这也要辩证的看。哪些能“容”?哪些错不可“容”?《意见》已经明确的给出了答案:容错免责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违反政策规定,并列出了可以免责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为“容错机制”明确了边界、标准、范围和最终裁定、认定的权威机构,即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严格依照规定调查、认定、解释。

“容错机制”不是“纵容错误”。实干才能兴邦,敢拼才能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身处全面深刻转型期的大时代,正需敢干的勇气和敢拼的锐气,需要各级干部摈弃思想和行动上的束缚,拿出共产党人创业创新的豪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畏困境,不惧失败。但“容错”不是“纵容”,容许不是放纵,《意见》已经明确的指出的哪些错能“容”,哪些错不能“容”,“错”须在一定范围,且不违反政策法规规定的,可以免责或减责。但如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事故等具有“一票否决”性则排除在外。这确保了“容错”不“纵容”,让“容错”起到最大的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最大程度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暂行办法》心得体会2

激励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支持创新、宽容失误,不是简单地容错免责、包庇纵容,而是要在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宽严相济的原则下,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容错,及时果断地纠错,最大限度地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敢担当中创造新业绩,在善担当中展现新作为,在遵纪守法中作出新表率。

监督纠错。坚持抓早抓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监督管理。要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主动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对信访反映、网络舆情、问题线索处置、纪律审查、监督检查情况以及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的综合分析,定期进行排查梳理、分析研判。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督,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推进行权监察平台监督管理工作,着力从制度机制上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防止小错误酿成大错误、局部问题变成大面积问题。

提醒纠错。落实领导干部廉情预警办法和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纪委主要负责人约谈制度。认真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反映党员干部的问题,采取约谈、函询等方式予以处置,既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及时触动警醒党员干部,又为其提供向党组织说明情况的机会。对问题复杂、存在较大风险的改革创新项目,主责部门发现问题后,应当及时提醒并纠错。对轻微违规违纪,不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可采取在民主生活会上说明相关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式,促使其知止杜渐。

整改纠错。运用监督检查、纪律审查、社会评价等工作成果,建立“三本台账”,采取巡视巡察反馈整改、专项督查整改等多种方式,及时进行纠偏纠错,避免放任错误造成更大损失。督促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深入进行问题研判和原因剖析,有针对性地“堵漏”“补缺”,避免类似错误再犯。同时,要抓好惩防衔接,做好查办案件的'后续利用,通过出具监察建议书、预防腐败建议书等,推进系统治理。采取蹲点督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强对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没有整改或整改效果不明显,以及同一错误再次发生的,进行严肃处理。

容错是手段,纠错是目的。健全完善配套的纠错机制,才能促使干部在“犯错”后,认真查找症结所在,及时发现错误、中止错误;才能发挥引导干部既勇于担当、大胆创新,又注意改正错误、少走弯路的预期作用。

《暂行办法》心得体会3

养老并轨又有新动作!据报道,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终于解决,《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将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意味着横亘在这两种养老体系中的制度高墙终被打破,任由2亿多农民工自由穿梭。

“接续”之所以如此重要,盖因“流动”是这样迫切。在一个人口大挪移的流动时代,多少农民工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摇摆不定:今年在大城市挥汗如雨,明年则打算回到农村创业,后年又可能重返城市,这是流动时代的“新常态”。然而,人在城乡穿行,养老保险是否也能游刃有余?很多农民工不愿意交养老保险,正是因为这个顾忌。

身体可以漂泊不定,但是关爱不应流离失所,对流动大军的关爱,不能被城乡二元所割裂,更不能被制度壁垒所阻断。制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就是在回应农民工兄弟的利益诉求,在回答困扰社会流动的深层问题。无论在城乡之间摆动多少次,只要到60岁就能办理接续,那么农民工对养老保险还能有何顾虑?因为带不回农村所以不上保险,再也不是农民工内心的痛。

细审之后就会发现,制度创新不仅体现在城乡接续的物理变化,更体现在民生增量的化学反应。如果参保者到达退休年龄时,累加起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时间超过15年,就有可能在职工养老保险里面领取待遇,把新农保里的权益累加到职工养老保险里面。换句话说,当一个人参加过多种养老保险制度时,尽可能将其引导到能够领取到较高待遇的制度。

城市和乡村,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接续”需要穿过多少山山水水,跨越多少障碍藩篱,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这正是改革勇气的生动呈现。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人们期盼更多改革能像养老体系接续一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千百年来,安土重迁、民德归厚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当乡土中国进入流动时代,人口迁徙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人们的内心仍然渴望安宁与稳定。希望更多政策像《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那样,给“流动时代”稳稳的关怀。

《暂行办法》心得体会4

最近学习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职工违规违纪处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面对对象为全体职工,从“处分的分类和运用规则”和“违规违纪行为分则”两大方面系统全面规定了处分的分类及流程和那些属于违规违纪行为,特别违规违纪行为全面系统的从各细节做了详细的规定:合同管理、物资设备采购、废旧物资设备处置、经营招投标、工程项目管理、技术引进及改造、各类报表数据统计,投资、财务、资产管理,组织、人事及监督管理,外事、信访、保密管理,廉洁从业管理规定等方面规定了哪些属于违规违纪行为,并逐条违规违纪行为做了详实的处理规定。

该暂行办法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人事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廉洁从业管理等各工作环节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合规管理。做到合规管理宏观意义上讲就是:加强合规管理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客观要求。加强合规管理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打造“法治国企”的必然要求。加强合规管理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廉洁从业的有效手段。加强合规管理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必然选择。做到合规管理从企业管理意义上讲就是: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中做到严守劳动纪律,严守政治纪律,时刻做到自警、自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执行纪律、执行相关管理规则制度无条件服从,坚决不触碰纪律红线,不触碰法律红线,远离廉洁从业管理规定的“底线”,广大干部职工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推转型升级。

做为有优秀历史传统的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二队,广大干部职工,应充分面对二队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更得从八个意识即“改革意识、转型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识、风险意识、团队意识”为抓手,着力解决当前的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工作思路问题、开拓创新问题、工作作风问题,树立主人翁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在二队“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严守廉洁从业的“底线”,在生产经营、人事管理、后勤服务、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做到合规管理;项目管理上,在项目施工前做好技术分析、成本预算、人员管理全面分析,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做好技术交底及变更、做好成本控制、做好安全文明施工、根据合同条款做好签证等工作,在项目结束做好项目决算、资金回笼、项目成本分析等工作;为江苏二队的转型升级、长久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暂行办法》心得体会5

“照临有度,纪律无亏。”纪律建设是治国理政的一大要务,也是现代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要明确纪律的定义,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纪律是一种规则,是维持人们一定关系的规则,要求一定集体成员必须执行,是必然具有强制性的,是实现集体目标的保证,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而存在的。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甚至一个企业、一个团队,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纪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有人人都遵守纪律,才能实现组织确定的目标。

《总局职工违规违纪处分暂行办法》就是我们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这个大集体的纪律,是实现总局“11463”发展战略、江苏局“14166”发展新思路和我们长江生物“15511”工作目标的根本保证。自总局《暂行办法》实施以来,我们集体就有了清晰的行为准则,我们每个人就有了明确的行为规范,这既是《暂行办法》的约束,也需要我们体现社会主义纪律的自觉性,更需要我们明白其重要性。

如果一个工厂如果没有劳动纪律,工人们各行其是,这个工厂就会乱乱糟糟,生产陷于瘫痪,经营入不敷出;如果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交通纪律,居民们随心所欲横穿马路,汽车横冲直撞随意飙车,那么城市的交通状况必然是一片混乱,事故频发,不幸遭遇就会降临在许多人的头上。如果有了纪律,以上一切就不会发生,工厂、城市秩序井然,人们就会生产创造出先进的物质文化成果,就会有美好的社会生存体验,就会充满幸福感。所以说,纪律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实现美好理想的必要途径。这样说来纪律也是一种美。

我们一定看过国庆阅兵,整齐的方阵,横纵斜皆一条线,多少个人多少双脚,都是一个步伐,一个足音,威武雄壮,气势磅礴,我们会油然感受到一种崇高的美,深为叹服;我也可看到规模宏大的建设工地,建高楼大厦,建交通要道,一片繁忙的景象,穿梭不息的各种车辆,各司其职的诸多工人,堆积如山的各种材料,一切眼花缭乱,一切又是那么井然有序,我们感叹着这繁而不乱的组织调度,也感受着这创造生活的美好场景。这一切一切,就体现了与之相应的纪律的美,井然的美。

纪律是一种美,就像古诗的格律,就像现代诗的韵味。闻一多曾说,“文学创作应该像是戴着镣铐跳舞,镣铐是格律,我们要跟着格律走,却不受其拘束,要戴着镣铐舞出自己的舞步。”由此,我们感受过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美,感受过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热血美,也感受过陈毅“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革命美,还感受过汪国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生命美。这些美陶冶了我们,洗礼了我们,让我们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这正体现了诗的纪律美,正说明了了纪律的美。

当前,我们正迈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先辈一代又一代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和美好理想正在一步步实现,看高铁纵横、大桥跨海,天堑变通途;看大客飞天、蛟龙入海,上天入地;看天眼射电、量子传输,光阴倏忽;看绿水青山、小桥流水,风光无限,我们正处在最好的时代,最美的未来。这些都离不开国家纲常有道,离不开社会团体的制度完备,也离不开我们每个人各司其职遵章守纪,这是纪律让我们凝聚如一,让我们众志成城,让我们闪耀光芒,让我们充满幸福,这就是纪律的美。

《暂行办法》心得体会6

容错纠错机制解除了广大想干事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只要是愿意为群众办事,能够为群众办好事的干部,因客观条件导致改革创新失败的,可以免予追责。必须肯定,容错纠错机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也有人担心,这一机制在执行中是否会出现错误的标准因人而异?是否会成为某些人逃避责任的“保护伞”?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好容错纠错机制的作用,重点应该做到三点。

第一,容错纠错机制的内容要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首先要明晰内容。一是明确“错误”内容。要明确规定可以免予追责的错误是哪些,把因独断专行、违背程序和规律、违背科学而作出的决策排除在免责范围之外。“错误”内容要细化,可操作。二是明确“错误”界限。要明确“错误”级别,不能把重大错误、政治错误等也包容进去。三是明确容错对象,避免一些干部钻制度的漏洞。

第二,容错纠错机制的执行要严。容错纠错机制是为了给勇于改革创新的干部提供保障,不能沦为部分党员干部犯了错误就躲进去的“保护伞”。在执行容错纠错机制时,应该先由干部个人申请,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出具调查报告,进行认定,并向上级部门报告,同级部门备案。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在调查时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查清错误原因、不良影响,只有查明行为确属可免予追责的范畴才下定论。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在调查时不能卖人情、讲关系,要以公平的心态来调查处理。

第三,容错纠错机制要敢于公开。政府举措要敢于公开,努力打造“阳光政务”。一是公开制定。容错纠错机制虽然是针对干部的,但是在制定具体细则和操作准则时,要邀请专家和群众参与,听听他们的心声,看看在他们心中哪些错误可以被包容,提高机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二是公开内容。容错纠错机制的细则出台后,要及时在政府公众信息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公开,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知情。三是公开运用。当启动了容错纠错机制后,政府要公开容错纠错对象、事件、原因等,给干部和群众一个交代,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暂行办法》心得体会7

通过出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为担当者担当,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勇谋善为。但“容错”不是“纵错”,不等于豁免一切责任,更不是党员干部逃避追责处罚的借口和避风港,为担当者担当也绝不是草率担当、盲目担当,纪律和规矩仍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贯彻落实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各地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刻拧紧纪律规矩这根弦。要正确把握好“宽”“严”的关系,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要客观看待和正确处理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出现的问题,为干事创业者担当,决不能让干事者受委屈、背包袱。

另一方面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挺纪在前体现在日常监督管理之中,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使纪律和规矩成为党员干部的内在信念、行为自觉。坚决不让容错成为“不作为、不担当”干部的“护官符”,不给违法乱纪者可乘之机,切实防止变容错为纵容、变减责免责为庇护。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一定要客观理性看待容错机制,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既要看到其中的“绿灯”,也要看到其中的“红灯”,时刻牢记越过底线的严重后果!

《暂行办法》心得体会8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三五”规划战役部署,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都要靠基层干部去贯彻落实。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最后五年倒计时,各项改革事业进入攻坚期,任务重、难度大,风险也随之加大。

于此背景下,基层干部要干事就免不了出错。更何况,一些探索的对错,要由实践、时间去检验。不允许犯错,或一有小错,就被揪住不放,那么只会阻止探索创新。建立容错机制,就是要给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以“试错权”,旗帜鲜明地鼓励和保护改革创新的干部,使他们成为勇于拼搏的实干者。

容许犯错一直在说,为何仍有极少数基层干部怕干事、怕出事?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容错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哪些错容许,容许到什么程度,上下都不明确;一些错以前容许,后来又不容许了;甲地容许,乙地又不容许……难免让人无所适从。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将容错形成机制,明确容许的界限、尺度、标准,以及一系列申报、受理、核实、审定、报备等程序,才能在新常态下,为基层干部敢想敢干进行制度性兜底,使其勇于上阵、大胆开拓、少些顾虑。

《暂行办法》心得体会9

有了容错机制,还要建立纠错机制。及时纠错,最大程度减少损失,这既是对社会各方包括利益受损方及舆论的交代,也能避免错上加错,从而为后来者提供镜鉴。

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日前,山东济南出台的《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对单位和个人在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中出现的工作失误或无意过失,给予减轻或免除相关责任,其中对免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不影响其提拔任用。

改革攻坚期,啃难啃的硬骨头,正需要官员愿干事、肯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但是,确有一些官员为官不为,不为不是没能力,而是瞻前顾后,害怕干得多出错多。求稳怕乱虽是人之常情,但为官者若个个怕担风险、怕担责任、怕得罪人,推进改革岂不成了空话?

济南等地试水干事创业容错机制,减少官员的后顾之忧,有积极的指向意义。一方面抽掉了一些官员不作为的借口,切断了他们怕困难不为、怕犯错不为的退路,再想混日子、做样子,撂挑子,就说不过去了。另一方面也让真正想干事的官员能闯能试,不担心出错。

当然,干部干部,干字当头,但这种干又不是蛮干、瞎干、乱干。所谓的容错机制,不等于放任官员乱来,不是说无法无天也要容忍,劳民伤财也要宽容。按照中央规定,容错机制中有三个区分: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有了这三个区分,官员在改革创新中便有了规矩可依。那些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借改革创新之名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假公济私以及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便没有了空间。

不难想象,容错机制会得到很多官员的欢迎。需要注意的是,当下民众权利意识不断迸发,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容错机制,有些人习惯于拿着放大镜和显微镜盯住官员,这当然是公民的权利,这就需要向民众解释清楚容错机制,让公众了解,请公众监督。同时,还要建立纠错机制。出错不可怕,怕的是不纠错。及时纠错,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并总结经验和教训,认真梳理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并加以弥补,这既是对社会各方包括利益受损方及舆论的交代,也能避免错上加错,从而为后来者提供镜鉴。

容错机制正在多地试水,效果如何,有待检验。要支持和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他们更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容错机制本身也需要不断试错完善,既为官员做事解除后顾之忧,又不为官员乱做事留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