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文学教育>散文>

唐城印象散文

散文 阅读(2.35W)

背着行囊,怀着期待,我们又出发了。

唐城印象散文

“一枕春梦,浪漫唐城”,初遇唐城,在那秋高气爽的季节,重门院墙,默然无声,飞檐流阁青砖黛瓦,弥漫着淡淡的烟火味。长巷与石阶,遗落在时光里的是恍惚而甜美的记忆。把一壶酒,忘了自己其实只是一个过客,清风徐来,酒醉花自醒。

避开国庆小长假的出行高峰,我们选择在中秋相约,天公作美,温度适宜。唐城的外围有一条唐人街,是进唐城的必经之地,走了许久的路,我们终于到了那藏青色的建筑面前。穿过重重叠叠的故事,恋恋风尘,皓月千山,一场柔情愿意在此托付。闻着风,做着梦,登高远望,大好河山尽收眼底,轮回在芸芸众生之中,不同的模样,不同的誓言,刻于这雕梁画栋之上,赠予后人无限遐想。我的脑海中好像飘出了一幅画:

“多少个黑夜,我独坐在灯下,挑针引线,等着归来的马蹄声声,可等来的只有无尽的失落。那无止境的夜,吞噬我的灵魂,惊扰我的梦境,将痛苦的往事撕裂开来,鲜血淋漓。手指被刺破,滴在锦布上的血凝成了狰狞的伤疤,摇晃在微弱的烛光下,淹没在滚烫的烛泪里,留下叹息。”

仿古的建筑,瞥见风花雪月的往事,踏进恢弘壮阔的长安城,踏进熙熙攘攘的东西市,耳边似乎还能听见昔日的叫卖吆喝。可容我做这人间惆怅客,就将那份眷恋深深埋葬,荒草覆没,风声疏狂,寂寞多情的唐皇宫,成为最美的缩影。

须臾回眸,为了那“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邂逅。

一阕别离,为了那“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的牵挂。

写下支言片语,灯火葳蕤,窗外的'长廊落下一地花瓣。帘卷细雨,他年词笔,穿着汉服唐装的人儿从身旁轻盈走过,竹伞微斜,遮住半面涟漪,置身于此,仿佛梦回前世那段辉煌。

这里有现代化与古风的结合、碰撞。爬上高高的楼梯来到青龙寺时,已是腿脚酸痛,却仍然满心欢喜地拍照合影,这是一次难忘过程,更是一次人生体验。这里东连汉水,南眺鹿门,西依岘山,北接古城,曾经的风雨烟云被不动声色地嵌入字里行间,临风开卷,引人入胜。

襄阳城建城至今有着2800年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古城就是一本古书,记载着说书人的素材,无论是悲与欢,还是血与泪,千百年后,纵然百般寻回,也终不过是幽梦惆怅。

漫步于御花园内,花和人相宜,正如李白《清平调》诗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绝妙好诗。前朝的大唐,应该是古城巍峨,砖墙蜿蜒,街巷纵横,木屋错落,绿树参差,难言的悸动,脚步声清晰而陌生。今日的唐城,游客并不多,未免添了几许荒凉与残破,总是感觉它缺了点什么,也许是商业化的味道太过浓郁,也许是生活的节奏太过急功近利,唐城里依旧是少了一丝魂和灵性。失陷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之中,沾染了世俗与铜臭,风声路过回廊,凝成诗行,牵绊痴缠,唯万般无奈。

起承转合,低声吟咏,情节被墨色缓缓晕开,披在肩上的暖阳指引着我们迷失在亭台阁谢的阴影下,小坐休憩,兴奋到不觉胃已饥肠辘辘。气息徜徉在唐城的一花一草里,车辙、河水对这座城的雕琢谱写经年的风华,虽是仿古,仍有着诗意的传说,依稀隐着历史的波澜痕迹。

一盏清茗,一捧馨香,用望穿秋水的眼眸,追忆梦中繁华的灯火,把唐城的印象,写在旅行的心得里,几张照片,几行文本,将初见的激动慢慢铭记。正因如此,我才爱上了旅行,见识大千世界锦绣风光,从横店、杭州、绍兴到深圳、香港到长沙再到襄阳、唐城……青春有限,爱青春的心不会衰老,旅途漫漫,我们下一站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