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文学教育>诗句>

清明节古诗句

诗句 阅读(3.17W)

清明将至,心又开始隐隐作痛,这种痛不曾消失过。只是在无人的时候,更显得真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古诗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清明节古诗句

清明节古诗句1

1)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出处: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 梨花榆火催寒食。 ——出处: 周邦彦《兰陵王柳》

3)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出处: 高翥《清明日对酒》

4)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出处: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5)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出处: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6)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出处: 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7)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出处: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8) 清明时节雨声哗。 ——出处: 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9)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出处: 杨万里《寒食上冢》

10)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出处: 杨万里《寒食上冢》

11)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出处: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2)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出处: 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13)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出处: 李冠《蝶恋花春暮》

14)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出处: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5)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出处: 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16)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出处: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7)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出处: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8)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出处: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19)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出处: 杨万里《寒食上冢》

20)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出处: 王安石《壬辰寒食》

21)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出处: 孟浩然《清明即事》

22)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出处: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23)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出处: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4)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出处: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5)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出处: 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6)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出处: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7)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出处: 王安石《壬辰寒食》

28) 舞烟眠雨过清明。 ——出处: 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9)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出处: 韩偓《夜深 》

30)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出处: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31)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出处: 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32)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出处: 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33) 绿柳朱轮走钿车。 ——出处: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4) 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出处: 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35)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出处: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36)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出处: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7)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出处: 沈佺期《寒食》

38) 笋柱秋千游女并。 ——出处: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39)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出处: 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清明节古诗句2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