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文学教育>文言文>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 阅读(1.66W)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写),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手不释书,足跌(失足)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指代瓮),水迸(bèng,涌出),儿得活。

1.解释划线的字词,将答案写入文中括号。

①退为家人讲( )

②自是手不释书( )

③足跌(失足)没水中( )

④众皆弃去( )

⑤光持石击瓮破之( )

⑥即了其大指( )

2.从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籍中记述少年或聪明或好学的故事很多,你能写出几个有关的故事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回家;

②从此;

③没入;

④离开;

⑤拿;

⑥了解

2.闻讲《左氏春秋》,爱之。自是手不释书。

3. “略”。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dài):等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患记问不若人( ) ②众兄弟既成诵( )

③温公尝言 ( ) ④乃终身不忘也(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②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小题3:本文中能表现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 )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小题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我们学过一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请你列举一个: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①担心 ②已经 ③曾经 ④才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注意到“独、绝、迨、乃”等关键字,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即可。翻译(2)句时,注意到“或、寝”等字即可。

①(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②读书不可以不会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未睡时(或睡不着时)。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司马光读书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

D

小题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所举的例子只要能够体现“苦读”即可。

“凿壁偷光”或“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等。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计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释]①吕蒙正( 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假装(2)穷尽

2.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了他们。

3.(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4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

(2)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3)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译:

11、《伤仲永》一文运用了___ 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2分)

12、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

9、(3分)(1)以宾客之礼相待 (2)曾经(3)等到……的时候

10、更努力的人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这是一生不能忘记的(道理)。(2分)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1、对比。(2分)

12、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3分)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5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籍命光按视 按:巡查B.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报: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