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国小优秀作文>六年级作文>

有关六年级小学作文1300字三篇

六年级作文 阅读(3.12W)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小学作文1300字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六年级小学作文1300字三篇

六年级小学作文1300字 篇1

教学要点

1、得感谢信的特点、用途和格式。

2、开始写感谢信。

课前准备

范文投影片、空白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写过哪些不同类型的信?(给同辈写信、给长辈写信、给老师写回信)

(2)今天老师却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这既不是给同辈的信,也不是给长辈的信,更不是给老师的回信,这是一封什么信呢?大家看了投影之后就知道了。(投影出示范文)

2、对比讨论,学习“习作提示”。

(1)讨论感谢信的特点和用途。

A、边听老师念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呢?(光明小学六(2)班学生陈强拾到公文包主动归还失主市机床厂的李叔叔,李叔叔为了表示对拾金不昧的陈强同学的感谢而写的)

B、用来向别人表达感谢而写的信我们称之为什么信呢?(板书:感谢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写感谢信。

c、请同学们联系信的用途和写这封感谢信的原因,思考讨论:感谢信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d、讨论并归纳。

特点:一种专用书信,用它来表达对关心帮助过自己的部门和个人的感谢之情。

用途:可以抄在纸张上贴在对方单位或邮寄给对方领导。

(2)讨论感谢信的格式。

A、以前给同辈、长辈、老师写信的格式有哪些要求?

B、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再次读读这封感谢信,并且与以前学过的信的格式作对比,然后讨论:感谢信的格式是怎样的?在写法上更要注意哪些问题?

(3)学习“习作提示”,归纳总结。

A、到底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学习提示”,再次讨论归纳。

B、由各四人小组分别推荐一名学生汇报交流。

C、师生共同归纳。

感谢信是一种专用书信,格式与一般书信相同。第一行顶格写称呼,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末尾写祝颂语,右下方写署名和日期。(板书:称呼、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

写感谢信时要注意:

1、第一行中间稍大字体写“感谢信”;

2、开头的称呼一定要把对方单位名称或姓名写全;

3、正文部分要写明感谢原因,叙事要简洁明白;

4、祝颂语必须紧扣感谢来写;

5、署名也要写清单位名称或姓名。

(板书:写全、写明感谢原因,叙事简洁明白,紧扣感谢写清楚)

3、明确习作要求”。

(1)引入:我们了解了感谢信的特点、用途以及格式和注意点,学了新知识会运用。

(2)指名读“习作要求”,思考:课文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根据内容代六(1)班全体同学写一封“格式正确、内容真实、情感真切”的感谢信)

4、指导试写。

A、六(1)班同学请我们代他们写一封感谢信,根据课文提供的内容,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容真实、情感真切”呢?

B、同桌相互讨论。

C、指名汇报交流。

D、教师归纳小结:“内容真实”是指感谢信里写到的事情一定要符合事实,不能脱离实际,胡编乱造,感谢的原因也要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心中的真情实感,不要夸大其词。(板书:感情表达真切)

5、学生试写。

指导名优等生、中等生、差生各一名分别在空白投影片上试写,其余自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写感谢信,并对部分感谢信进行评议和修改。

课前准备

学生习作投影片三框。

教学过程

1、继续试写。

学生继续写感谢信,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评议并修改习作。

(1)确定评议重点。

A、思考:针对感谢信的格式和注意点,评议本次习作除了常规要求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评?

B、指名回答并归纳。

评议重点:

a、格式是否正确?

B、感谢原因是否写清楚、合理?

C、感谢之情是否表达真切充分?

(2)评议习作。

A、分别投影出示中等生和差生的习作,请作者口述习作。

B、教师提出评议要求:评议时要围绕评议重点,先肯定优点,再指出较大的`错误,然后提出该如何修改,但更要注意保护习作者的自尊心。

C、指生评议习作。

D、投影出示优等生的习作,让学生评议,学习优点,修改缺点。

(3)针对以上习作中的通病提出本次训练要注意的问题。

(4)四人小组互相评议修改习作。

(5)各自修改习作。

3、誉抄作文。

六年级小学作文1300字 篇2

如果人世间真有生死轮回,那么我愿祈祷上苍:来世还让我们重结师生情缘。——题记

老师,我知道您没有走,您只是在天堂的某个角落静静的望着我们,你想你曾经精心守护过的花朵……

还是小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差生,成绩很不理想,许多老师都对我失去了信心。四年级上学期时,学校来了一位实习的女大学生,她长得很漂亮,她的音容笑貌我至今还历历在目。她皮肤白皙,举止端庄,一副金边眼镜后面是一双温柔善睐的眼眸。她的到来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纷纷议论着这位漂亮的老师会任教哪个班级。而我当时并没有在意这些,因为我那时已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奇妙的是,这位漂亮的女老师竟然任教我们班的英语课。记得上第一堂课时,她先用流利的英语介绍了自己,然后用很慢的语调用中文翻译了一遍,转身在黑板上潇洒地写下了她的名字——“杨艳艳”。以前我一直觉得英语课枯燥无味,比不上语文中的小故事,但杨老师的第一堂课彻底的征夫了我们,让我对英语课有了新的认识。老师讲课的方式与其他英语老师不同,不是古板的教授我们,而是把一个死的单词变活了,变得生动有趣,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记得有一次老师在听写英语单“teacher”时,我由于粗心大意,把“a”写成字母“o”了,我以为老师会把我狠狠地责骂一顿,但老师没有,而是幽默说道:“我们的小蝌蚪怎么没有尾巴那?难到被你割掉了吗?”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并把单词改正过来,老师和蔼的对我笑着说:“下次再不许这么粗心了哦。”我点了点头,心想下次一定认真的拼写单词。

老师还给我们讲些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信口开河;要真诚,对待每个人;要爱护花草树木,因为不管是一颗树,还是一棵小草,都有生命,都会痛。所以,我们也要像对待人一样对待一草一木。

自从杨老师教我们班英语以后,我对英语感兴趣了,学习也上升了,老师同学都说我变了。班级风气也好多了。以前班里常是说话大于读书声,而现在是读书声大于说话声了。那些说话的同学看别人都在努力读书,便也顾不得说话了,也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中,班里顿时充满琅琅读书声。

春阳光明媚,课余时间,她带领我们到田间地头,教我们认识各种闲花野草,花鸟鱼虫。

就这样,我们与杨老师快乐的度过一年。

忽然有一天,杨老师像是从我们中间蒸发般的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教我们的英语老师换成一位胖胖的男老师,这位男老师讲课风格迥异,不像杨老师,讲故事似地讲给我们听。我们许多同学又不喜欢英语课了,因为我们的心已被杨老师牵走了。

我原以为,杨老师只是被调到别的学校去了,没想到,她竟竟然是得了白血病!

那天,我们班主任走进教室,语气沉重的告诉我们,我们敬爱的杨老师得了白血病,生命垂危。班里的同学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哭了,我只是觉得胸口被狠狠的刺了一下,很痛很痛……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心痛的感觉。我知道这这是源于对老师刻骨铭心的爱。

第二天,全校师生自发为老师捐了款,每位同学都献出了爱心,虽然钱不是特别多,但都包含着小小的心灵对老师的爱。我们都在心里千万遍默默祈祷:杨老师,你一定要坚强,度过此劫。

然而,事与愿违,三天后一个我们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传来,老师去世了……

我嚎啕大哭……

杨老师我再也看不见您对我笑了,再也听不到您的声音了,再也不能感受到您对我的抚摸了,再也见不到您了!

连日的雨下个不停,老师,你可知道,那是我思念之泪。

漫漫夏夜,每当我一个人孤独地仰望星空时,夜空中就好像浮起您那和蔼的脸庞。

朗朗晴空,我相信,那刺眼的太阳的光只为您闪耀!

老师,我知道,您没有走,您一直没有走,您只是在天堂的某个角落默默的守护我们,守护那份美好的记忆。我知道,您一直没有走。夜晚,天空上那颗最亮的星,便是您慈爱的眼睛……

六年级小学作文1300字 篇3

又一个端午节到了。

清晨,热闹的街市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街边热气腾腾的锅里飘出粽叶的清香,乡下的老农们担着一担担湿漉漉的艾叶走街串巷带着古朴的音腔吆喝着端午的清晨。

艾叶上颗颗露珠滚动着艾香,长长的艾香在都市的清晨缩短了都市人的梦,拉长了屈原的诗句,拉长了端午节浓郁的民间气氛,也拉长了我们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民俗走廊。

于是,满街里充溢了艾叶独特的香味。这是屈原的香味,这是端午的香味,这是我记忆的故乡山里的香味。这香味曾经带给了我一个又一个好奇的童年,也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幻想的少年。如今,虽然我年过不惑,这香味又依然一路伴我走来,深深地深深地,回荡在我的心间;长长地长长地,回荡在我的记忆之中。

时间过得很快,四十年的人生弹子一挥间。尽管如此,但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过端午的情节。似在眼前的艾香中,又似在昨日嘉陵江畔的龙船舵手的吆喝声中。

于是,我努力地向空中抛出一枚硬币,记忆的光环便随着那翻覆的银光闪闪开始翻转,翻转成端午节中我苦涩而有趣的童年,翻转成几个世纪也挥之不去的故乡的端午情节。

其实,小时候我并不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尽管依稀的记得母亲曾给我们讲过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但那时,在我幼小的年龄里端午节除了艾蒿的香味外,只有粽子的香味最好。或者说在童年的记忆里是艾叶的香味才让我有了粽子的香味,是艾叶的香味才唤醒了我对粽子的嗅觉和味觉感。

贫穷的童年,带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玩以外,莫过于对有好吃的东西最深情地记忆了。所以,我对于端午节的印象除了艾香外就是对粽子香味的印象了。就象我的童年对过年的印象除了爆竹硝烟的味儿外,只有家乡香喷喷的腊肉的味儿了,其他的却什麽也没有。

在那个特定年代的孩子,大都是饿着肚子在百无聊赖的玩耍中度过童年的。自然,能吃上一顿饱饭是最高兴不过的事了。

于是,我童年的端午节也是在盼望与守候中来临的。只不过大人们对端午节的态度是在虔诚中迎来端午的;而象我一样的孩子们呢,却是盼望端午早早的到来,我们也好好的吃上几个香喷喷的粽子了。

说实话,那时每一年除了盼望春节早早的到来外,我始终是盼望着过端午节和中秋节了。

因为在我们家里,平时初茶淡饭都有些不济,更谈不上吃山珍海味了。于是,父亲母亲平时积攒一些东西,在时逢佳节时他们才纷纷把这些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但今天看上去却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了!)拿出来招待客人或者让我们几个小孩子解馋。这,可能是一件让今天能吃好穿好的小孩子们感到非常费解的事情了。

然而,这确实是我童年的一部分真实写照。

过节,是孩子们快乐的日子。过节,却是大人们最操劳和忙碌的日子。

在端午节还没有到来之前,父亲和母亲便忙开了。母亲把珍藏的糯米从大瓷缸里倒腾出来,用米盅一盅一盅的计量,然后把盛出来的糯米倒入水中浸泡。父亲呢,父亲却到煤矿附近的农家毛竹林里去采摘新鲜的竹叶拿回家来洗净以备包粽子用。

端午节那天一早,父亲便把我从睡梦中拉起来。于是,我背上背篓跟在父亲背后朝我家屋后的那一片山坡走去。

那时候,在我家乡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在端午节的清晨去山坡摘割艾蒿的习惯。听大人们讲,端午节这天,大地上生长的百草都是药,以艾蒿最佳。特别是天刚亮的时候,有夜露滋养过的艾蒿是最好不过的了。

然而,我当时不懂得这些,就是现在也是似懂非懂。至今还疑惑,为什麽每一年只有农历五月初五的这几天的艾蒿是药呢?虽然费解,但我不得不承认端午节的艾蒿还真是好药啊!

因为天刚亮的时候,采艾蒿的人并不多。我跟随在父亲的侧面,父亲一边采艾蒿,一边教我认识艾蒿。

艾蒿高大约有三四十公分吧,细细的杆子上支撑着片片艾叶,艾叶不大,无柳叶的纤弱,却有柳叶的线条,无梧桐叶肥硕,却有梧桐的叶脉,形状独特,傲然遍野。在五月初露花绽放,气象万千的季节里,艾蒿是屈原的心,艾蒿是屈原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