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语文知识>说课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九篇

说课稿 阅读(5.82K)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说课稿模板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3、我来投一票》是本单元最后一课,通过前面的集体意识学习,懂得维护集体利益的基础上,知道集体生活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民主,只有具有现代民主意识,了解民主选举的基本程序,才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尽到自己的义务。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初步感受集体中的民主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2、 了解民主选举的基本程序。

3、 感受民主选举需要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初步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以自主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为依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按“做——说——议”的环节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

直接进入民意测试:你觉得班干部选举和你有关吗?理由。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一张纸,请大家就上面的问题作无记名问答。

(二)初步感知我与选举的关系。

将孩子们的回答收上来后统计数字,抽有代表性的观点,拿出来供大家讨论。预设:与自己无关,因为我自己又不想当,也当不上。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只要是班级的活动都与自己有关,也许自己不能当上班干部,但是要懂得自己的那一票既代表了你是这个班级的一员,更代表了班级每一个人的事都与自己切切相关。从而懂得参加选举是每个同学的权利,也是作为集体成员的义务。

(三)竞选班干。

首先老师宣布选举规则与办法。

1、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报名参加竞选。

2、公布候选人名单。

3、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讲。

4、全班同学投票。

5、公布投票结果。

6、当选人宣誓就职。

这一环节意在让孩子们了解选举的基本程序。

(四)小组活动:我是学校小主人。

组织孩子们在校园分小组进行观察、访问、记录。再将各组了解的情况加以汇总。在班级共同讨论,提出大家的改进建议,并行成书面文本,向校长或老师反映。

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用拍照,访问,观察等方式进行了解。在汇总的过程中老师把握好方向,正面引导孩子们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说课稿 篇2

首先、我来谈一下课程的内容主题:

1.走和跑:30米快速跑

2.跑的综合活动:障碍接力

第二、为了能更好的在课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我尝试着从(情----思----动)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体现的是一种学生自我的尝试与体验以及同伴间的一种关爱与合作。由于面对的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直观性强。为了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去,我采用了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他们,并运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去吸引他们、感召他们。

第三、本节课的目标:

1.学练快速起动,80%的学生能对不同信号进行快速的反应。

2.体验30米快速跑全程,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

3.感知游戏中自我保护与他人保护的意识,增进彼此间的信认感。

4.敢于创想与表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四、课的流程: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喜闻乐见、并有点幽默的“欢乐操”,将与学生共舞一番。虽然他们在举手投足之间还会显得比较稚嫩,但那种学习的氛围将会非常浓厚。

在课的基本部分,我安排了两个教材。30米快速跑中,我侧重30米全程跑的一个听不同信号的出发以及各种姿势的快速起跑。目的之一(将视觉和听觉引入教学,使学生依靠感官系统对不同信号有一个快速的反应,同时在培养学生处

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上起到了一个增进的作用);目的之二(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认知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思与练的学习过程,我还在课程设计中安排了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有哪些起跑的方法?第二个问题是:哪种姿势起跑最快?我想通过设疑——来引导学生去尝试去体验并进行解疑,使学生的学练活动始终围绕着课的目标在开展。

说实话,在设计障碍接力这个游戏时,我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冒了点险。改变了游戏器材的单一性,让学生自己成为了游戏的活器材,用肢体来进行游戏,所要求的是对自我保护与保护他人的合理运用,我所要呈现的是同伴间的一种关爱和自我的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在游戏的最后,小组的各个成员还必须手拉手一起跑回终点,体现团队的一种合作精神。

在课的结束部分,教师将与学生们共同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放松着、愉悦着。。。。。。

最后,我想引用一位老师的几句结束今天的说课:

如果学生是一条小鱼,那么教育就应该就是那浩渺之水;如果学生是一只小鸟,那么教育就应该是自由的天空;如果学生是一朵蓓蕾,那么教育就应该是那吹而不寒的杨柳风。

感悟体育健身内涵,践行体育健身课堂”,这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在学生身上见其成效。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故事内容分析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并把学到的好思想见诸于行动。而我选择的《小乌鸦报答妈妈》这个故事幼儿一打开书就可以从中色彩鲜艳的图画中看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开始是妈妈找东西给小乌鸦吃,后来小乌鸦长大了就找东西给妈妈吃。这个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感人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我们不难发现,故事的主题就是-----要懂得关心、孝顺大人。故事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使幼儿受到很好的教育,生动浅显的语言,又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模仿。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具体形象思维又占优势,因此,他们对文学作品较感兴趣,也能接受和理解内容较丰富、表现手法较复杂的故事,并具有一定的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班的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故事知识和丰富的词汇,他们活泼大方、富有观察力、好奇心,探究欲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喜欢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但是,由于幼儿成长环境的影响,幼儿经常出现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不懂得关心大人,而故事是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向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我选择了故事主题明确、情节简单,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生动浅显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小乌鸦报答妈妈》。

二、说目标

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和要点提示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知道“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3、认读新字词,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

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阅读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们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感受情感和认读字词”。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活动主要采用了直观形象法、情感转移法、读书指导法(划读、点读法)和游戏法。

1、活动中有始到终贯穿的是直观形象法:观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我选择了每人一本书观察自己书上的图片,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以及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对故事所蕴涵的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书上色彩鲜艳的图片,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2、情感转移法:幼儿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少,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理解很难或很片面。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讲大道理,就很难让他们理解和接受。如:现实生活中很多幼儿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有六个大人围着他转,总是大人在照顾他,而他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也要关心大人,总是觉得自己还很小,于是,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情感转移法,让幼儿通过小乌鸦报答妈妈的事,转移到自己身上,说说自己应该怎样报答妈妈爸爸。使他们从小养成孝顺长辈的好习惯。

3、读书指导法和游戏法: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我们班这个学期语言方面的重点,这也是为了能更好的和小学衔接,所以不管在看图还是讲故事的时候,我们都要求孩子用手指图、指字,做到图字对应。在活动中教师不会提醒孩子要用手点字、指字等,因为这些在平时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常规。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所以在复习巩固的时候,我采用给“字卡找朋友”、“给字卡排队”等游戏,如果我们只是把字卡出示,让孩子反复的认读的话,就很难让他们接受,他们会觉得和没劲,从而失去兴趣。活动中采用的游戏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记住了这些汉字,这可以加强幼儿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认识水平。

四、说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根据我们班幼儿平时阅读习惯和流程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看图猜故事,完整欣赏故事

首先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猜猜图上的故事,以及图上乌鸦妈妈和小乌鸦有可能讲的话,从图上孩子就能看出他们之间的爱的情感,然后让幼儿指图欣赏故事,听听你猜对了多少?从而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二)欣赏第二遍故事,说说整个故事给人的感觉

在这里重点还是让幼儿感受故事中乌鸦妈妈和小乌鸦的情感,体会他们之间的亲情。

(三)幼儿轻声跟读故事一遍,认读字词,情感转移

这个整个活动的重点,在这里我通过提问,“想一想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让幼儿从故事中的每个地方去寻找让他感动的词句,这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幼儿对这个故事有了充分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适时出示有关字卡,当出示“孝顺”时,让幼儿讲讲对孝顺的理解,找找故事中哪些话是说小乌鸦孝顺的,并让幼儿说说平时你在家的时候是怎么孝顺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又是怎么孝顺爷爷奶奶的?

(四)幼儿跟录音大声朗读故事一遍

再一次整体感受故事一遍。

(五)通过游戏巩固字词

这个环节是孩子最喜欢的,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参加,“打牌”“打字机”等这些游戏,我们在平时也经常做的,所以肯定能很好的参与每个游戏,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就认识了字词,并学会使用,提高孩子阅读和识字的兴趣,从而也提高了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2页的例3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和“表内乘法(二)”中的解决问题相对应。这个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已由离散量扩展到连续量,由实物个数扩展到了取自于量的数量,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是除法现实模型的拓展,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需要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想一想”是继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数量、单价、总价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与此数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2、将处罚扩展到连续量中去,深化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五、教学准备

各种相关的课件

【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找问题”“找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表内乘法的知识复习,引出新课,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寻找相关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整个教学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构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文文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文文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文文吗?

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文文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文文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三、巩固练习

1、一根28米长的绳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几段? 28÷7=4(段)

问题:(1)读题;

(2)你知道了什么?

(3)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解答正确吗?

小结:因为每7米分成一段,要求28米长的绳子可以分成几段,也就是求28里面有几个7,28里面有4个7,所以可以分成4段。

2、(1)学校买来36本课外书。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 36÷6=6(本)

(2)学校买来36本课外书。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人? 36÷4=9(人)

小结:把36本课外书平均分给6人,求每人几本就是把36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36本书,按照每人4本一份来分,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4。所以这两道题都用除法来解答。

3、皮球8元、文具盒5元、茶杯9元、手帕6元

(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5×6=30(元)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6÷9=4(个)

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43页练习九第4、44页9题。

本节课板书主要呈现解决问题的步骤,重点突出。本板书能给学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说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求:56里面有几个8。

56÷8=7(个)

检验:7×8=56(元)

【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有意识的将知识置身于同学们熟悉的、喜爱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中挖掘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才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的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都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并根据学生的活动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气氛轻松、有序、和谐。在教学中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新、勇于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本节课,我教态自然大方,课堂处理灵活自然,并且能够做到放手。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第一、在设计提问的问题时,问题再准确些,能够让学生更清楚老师问的是什么。第二、在课堂练习的环节中,运用了让学生上前板演的形式。由于学生年龄较低,书写缓慢,所以浪费了些时间。所以,采取投影订正的形式会更好。第三、检验解答是否正确的方法处理再细致些。学生检验是否正确有些困难,教师应在引导后及时进行总结,说明检验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检验方法的认识。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就说明活动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爱好;重视参与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技能;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然而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活动:“开心跳跳糖”就是为了很好地落实了这一教育任务而设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极尝试各种跳法,能根据信号做动作。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验与同伴分享、交流游戏的快乐;并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设计的是一节音乐游戏活动,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学常识教育。但教学仍以游戏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幼儿知道用自己的身体模仿表现吃跳跳糖的感受及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出来。通过品尝跳跳糖,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二、说教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讲述法、游戏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音乐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前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糖,以增加幼儿对糖果的了解,从而突出跳跳糖与别的糖的不异及与众不同的特点“跳”!活动过程中以幼儿为主题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提示,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肢体表现吃跳跳糖的感受。并且尽量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品尝的感觉,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意。

四、说教学过程

以温馨的环境创设“糖果屋”导入

1、出示各种糖果,让幼儿观察跳跳糖。

2、品尝跳跳糖,感受跳跳糖在嘴巴里跳动的感觉。

3、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想出各种跳的方法。

4、游戏:开心跳跳糖(大嘴巴吃跳跳糖)

5、师幼互动:快乐分享(借助幼儿高涨的情绪贯穿一点基本的礼仪,让幼儿知道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把好的事、好的东西及快乐分享给别人,从而让幼儿懂得小小的分享会让更多的人快乐!)

五、总结性的小结及反思

通过活动设计在教学中实践后本人做一下小结及反思:

课前应组织幼儿不断地练习,掌握双脚跳,单脚跳,交替跳等为课堂所需做一些简单的铺垫及准备!这样课堂气氛与幼儿的情绪及表现欲望将更高!

本活动之时之尾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发现,在发现中解决问题,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疑激趣,以趣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变被动为主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求异思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抛硬币》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第九单元的第三课。“抛硬币”是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之上,对“可能性”这一生活中的概念的认识和研究。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统计结果的分析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游戏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数学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可能”这一数学概念。

(二)教材处理

1、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小学的低年段,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对数学概念的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比较薄弱。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这一数学概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只是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的系统。这时候我首先采用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景导入,让学生的听故事的过程中参与其中,学到新知,使概念的教学生动起来;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验证一下自己刚才的猜测,使学生学习的理论有实际的经验为基础,也使学生在验证活动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体验;然后我引用书本中的抛硬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问题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联系我们身边的问题,找找生活中有哪些用“可能性”来表述的现象,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受知识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根据这一教学思想,我认为在课堂教育环节上,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导孩子初步感受知识,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讲“可能性”时我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景引入新课,形式新颖,别具匠心,让学生的听故事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并表现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由于这样步步引导,环环推进,产生的教育效果是良好的,为下面的学习铺垫道路。

2、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知识

小学生脑中的具体形象,决定于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所以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结合相关情境,让学生自己逐步探索、发现和总结。特别是实际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感悟知识的内涵。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教育活动从来都是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的。首先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其次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必须重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采取了合作互动的方式,选择小组合作的形式,达到相互交流启发的目的。学生在学习中参与意识越强,合作意识越浓,越能发挥他们的潜能,越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可能性”教学中,教师没有过多讲解的含义。这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将学生带入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体会、理解“可能性”,然后再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意向。为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不但进一步巩固了可能性的知识,同时也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引入新课,学生的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展开想象,运用所学合理猜测,初步感受新知,引出数学概念。

2、小组合作,动手验证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情况,验证刚才猜测的结果。对新知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合理练习,巩固新知

运用抛硬币这一小游戏,让学生先运用所学的知识猜测结果会怎么样,说说为什么这样推断,课后再进一步验证结果。

4、课堂总结,形成系统

让学生回忆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整理,形成了一定的知识链。

5、联系生活,拓展课堂

引导学生找找我们的身边有什么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使数学学习不局限于课本与课堂。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松鼠和松果》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由吃松果想到种松树的故事。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主要以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为主线:高高兴兴吃松果——担心以后没有松树了——很高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欣喜地看到自己种的松果长成了小树——对将来充满了希望。通过用心感受这篇童话故事的语言美,以及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使学生感受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二、说学情:

低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很感兴趣,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可爱的小松鼠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很亲切,蕴含的道理易于接受。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难2、书写“以、后”等6个生字。

五、说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交流、边读边悟。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展开教学。

猜谜语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开课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则谜语:

树上树下采果欢,大大尾巴真好看。高高跳下不受伤,只因带了降落伞。(打一小动物)学生很快就猜出来了,一齐兴趣盎然地大声喊:“松鼠!”我紧接着鼓励同学们:“真聪明!那你知道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吗?”学生马上又齐声回答:“松果!”老师随即在黑板上贴出松鼠和松果的图片。这样,很快就引出了课题。

这样的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步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

3.在组织交流记字方法时,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大家的方法可能有利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来记字,音近字、形近字比较记忆,还有的用换偏旁、换部件、猜字谜的方法来记字。如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做动作识字: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忽然、主意

4 .小组合作识字:如、活。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

5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6 .逐段指名读、齐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三)指导识记、书写“以”、“后”、“更”。

1、以,会意字,同私。到了楷书在右旁加一人字,写成以,所以,以、私同义。其后以字借声表示用来、将要等义。书写的时候注意观察“以”:哪些笔画落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一点。

2、后,会意字。其古文本是一只手放在口边,表示那人在发号施令。其本义指国君。由发号施令的人引申指尊贵者,如皇后。又作后的简化字,表示前后、先后。书写的时候注意观察“后”的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

3、更,形声字,其古文本由丙、 攴二字构成,攴形丙声。攴是手持工具,用工具劳作就可以改变事物的面貌,所以更的本义是改变,常常连称为“更改”。指导书写的时候注意观察,关键的一笔是竖撇,一定要做到先竖后撇。

4、学生描红,教师范写“以、意”。

5、写字练习,展示作品,评议。

(设计意图:在这一为环节中通过对字形的字理分析、教师的范写指导、学生的描红练写、教师的巡视提醒等手段,落实教学目标“在田字格中按笔顺规则的书写生字”。 )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引导学生联系重点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几个句子作了重点指导:

1、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从“那么……那么……” 和“香、可口”谈理解和体会。)

2、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读好感叹的语气)

3、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读好疑惑忧虑的语气,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4、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用自信的语气去读)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 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②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4.教材的处理

①充分利用书上的漫画,坚持“一图多用”的原则。理由是:这样既直观,又体现例子典型性、精练性。

②有选择性地利用书中的5个探究活动。由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能联系初中已学知识,提炼观点。理由是: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二、说教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这更是新课改形势下不变的真理。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将采用如下方法:

1.探究讨论法

理由:这体现新课改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多媒体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体设备,能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说学生

总体上,高一年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学生素质整体上呈现“两头尖、中间大”的多层次特点,要求因材施教。

具体地说,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三也初步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的几个层面、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他们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说课稿 篇9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书写“骄傲”,学生跟着写。理解“骄傲”的意思,用骄傲说话。教师补齐课题,学生质疑:我指的是谁?你指的是谁?谁为谁骄傲?为什么?(“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骄傲一词是文后要求书写的,也是本文的题眼,所以让学生写写,再抓住题眼,理解意思,造句,这既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又是培养学生抓题眼来理解课文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检查初读:认读生字,分节朗读课文,注意评价

教师引导:为什么老奶奶为小男孩骄傲?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一说。(从文题中引发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整体读书,概括要义。)

三、深入研读,理解课文

教师再问:小男孩是怎么打碎玻璃的,惹祸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读懂的相互交流一下,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学生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提出一个整体性的能牵动全篇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又提出了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方法、要求走进文本。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学功能,避免了学生盲目的自主学习。

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教师点拨:你们玩游戏的时候开心吗?那么你能开心的读一读吗?(学生读,评议后再读)

教师抓住“……像……又像……“让学生仿句说话。

学生读第2自然段,理解“像兔子一样逃跑的心情”。教师引导:谁见过兔子逃跑的样子?(学生模仿)那你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吧!(指名读,读的不好,激励学生再读。一起读)

教师引问:小男孩惹了祸,会怎么想呢?学生读第3自然段,理解“不自在”的意思。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不自在”的感受。(学生多元的理解)教师指名学生读出“不自在”的情感,同桌读,评议后读,全班读。

教师学小男孩的样子读这段,然后,让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激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学生向学生挑战。小组向小组挑战。

教师引导:小男孩后来是怎么做的?学生读第4自然段,读后谈自己的理解(几个学生的看法不同),教师继续引导:小男孩还完钱后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启发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让学生说说小男孩是什么样的孩子?(学生从多方面来回答的),这时,一学生提出要读一读课文,并且要求男女生比赛。老师及时扇情。

引导:老奶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学生读5、6自然段。并且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你认为老奶奶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很活跃,谈出各自的看法)

紧扣语言的训练展开教学活动的。比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抓住小男孩和老奶奶神态、心理、动作的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模仿文中的句式“像……像……”练习说话;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情感,练习朗读;等等,都是为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训练意识,注重基础性的把握。

四、,总结全文,归纳领悟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老奶奶是宽容的人,小男孩是负责任的人。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只有放飞学生的思想,注意多元的理解,才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五、巧妙拓展,丰富教学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拿出一封信,说是老奶奶给寄来的(学生问:“是真的吗?”,老师说是真的。)在学生好奇的状态下,打开,要学生读一读。(勉励小男孩学习的话)。

语文教学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语文是工具,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二是语文学科教学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语文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

六、写字指导

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写字。首先出示生字,让学生读一读,再让学生观察生字,让他们自己提出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范写生字,边写边讲。学生“描和写”生字。

七、课后作业。

让学生给老奶奶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