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簡短教學反思(精選5篇)

教學反思 閱讀(3.17W)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簡短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簡短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簡短教學反思1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有關章節改寫而成。講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巧妙地取得了勝利。在事實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諸葛亮的才能,並自嘆不如。課文讚揚了諸葛亮傑出的才能和廣闊的胸懷。

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爲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後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研讀主題“從哪些地方可以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拋給學生後,首先讓學生去找,去琢磨,然後帶着他們體會,教給他們聯繫上下文學習的方法來學習課文,真的不用怕學生讀不出、找不到,課堂上學生的滔滔不絕讓我們見識到了孩子們知識面之廣、思維能力之強。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那種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簡短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曾經參加過教學比賽,也是狠下了一番功夫,所以對這節課感到胸有成竹。拿出當年的教案課件,略翻一遍,喚醒當年的記憶,就上了課堂了。真正上起課來,卻感覺完全不是自己預想的那樣。一方面,自己對教材的把握不準,雖然講過多次,但對文字的解讀、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並不是那麼準確,時隔兩年,很多細節已遺忘。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感悟作者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文中周瑜、諸葛亮、曹操、魯肅,個性鮮明,要想準確把握他們的特點,光憑這個故事來感受是不夠的,必須去讀原著,瞭解時代背景、歷史時事、人物關係等。

記得當年講這課時,課前功課是做了不少。佈置學生讀《三國》,看電視劇《草船借箭》這集。課堂上,同學們踊躍發言,我吃驚的發現,他們中大多數都讀過三國,對周瑜、諸葛亮、曹操等人物分析得頭頭是道,並且個別同學還能背誦期中的語句,我由衷佩服。但在今天的課堂上,當我問到誰讀過原版《三國演義》時,竟然沒人舉手,只知道三國中的人物名字,其他就了。我也是無語了。於是,我只能在課後給他們補課了。接下來的其他幾篇名著節選,我提前佈置學生讀相關章節的原著,並剪輯電視劇視頻給他們看,這也激發了學生讀名著的熱情。

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簡短教學反思3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一、我首先“從題入手,因題質疑”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展開思考,設疑。師:看了《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草船借箭”是什麼意思?“誰用用草船借箭”?“爲什麼用草船借箭”?爲什麼說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騙”箭?等等。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學生的積極性高漲,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二、課堂中我利用小組合作研讀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學生彙報到透過三天之後的漫天大霧,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時,“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從而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魯肅的老實忠厚。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最後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中體會到的。

三、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還採用了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有預設的問題,如“草船借箭爲什麼能夠成功?”“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哪?”如果這些問題學生能夠提出最好,如果學生提不出我就一此問題作爲切入點,引領全班學生交流。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我覺得這是體現生本高效課堂的個關鍵所在。

反思自己的教學最大的疑惑是:對於這片篇幅較長的課文來講,如何把握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深度與朗讀訓練到位的統一?這還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學中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簡短教學反思4

今天,我教《草船借箭》一文時,“例行公事”,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質疑問難。大多數學生就圍繞“誰向誰借”、“爲什麼要借”、“借的經過”、“借的結果怎樣”來提問題,這時我發現郭威的小手舉得特別高,一直不願放下來,我心裏嘀咕:還會問什麼呢?可爲了不打消他的積極性,我請他發言:“‘借’是需要經過別人同意的,而在這個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諸葛亮的計,諸葛亮應是‘詐’箭,爲什麼要用‘借’呢?”當我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時,感到爲之一震,一名小學生居然敢向老師發問,敢向教材挑戰。我馬上意識到,敷衍、搪塞都是行不通的,課前精心準備的教案也應擱置一下了。於是,我順水推舟地說:“可書中明明用的是‘借’啊!這可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呀!”

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裏頓時熱鬧了起來。不一會兒,A說:“兩軍對壘,運用策略,不能說是詐騙,不然諸葛亮怎麼能稱得上是軍事家呢?”B說:“從現在法律的角度看,十萬支箭並非是一個小數目,諸葛亮犯了詐騙罪。

”C馬上說:“不對,那也得分清什麼時間,爲誰服務呀!諸葛亮這麼做是爲了國家,爲的是蜀吳兩國的利益,所以我認爲這個‘借’最合適!”“‘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我看過《三國演義》,在以後的戰爭中諸葛亮不也把這些箭如數奉還了嗎……”爭辯聲、討論聲、稱讚聲不斷地傳出。

當我看到這一幕時,不禁感到一絲欣慰。正是由於我今天的包容態度大度,才使得我對我的學生有了新的而且深刻的認識,也使得學生真正地感受到了民主的課堂氛圍,因而他們的思維異常活躍。這使我不由得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話:“創造力量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於是,我沒有斷然判定他們說得正確與否,而是對他們敢於大膽質疑,發表自己意見進行了表揚,學生個個喜形於色。

“那究竟用這個字合適嗎?課文中你會有新的發現。

”這一過渡自然得體,使得學生樂意帶着問題,饒有興趣地去讀文章,去思考。

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簡短教學反思5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 ,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教學時我落實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

一、從題入手,因題質疑

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展開思考,設疑。

師:看了《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學生質疑:“草船借箭”是什麼意思?“爲什麼用草船借箭”爲什麼說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騙”箭等等 。這一目的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教師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活動的重點。

二、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教會學生質疑,還要讓學生學會解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 。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全班交流,各抒己見表現個體思維等方面的差異。

三、發散思維,勇於探索

教學中選擇有思維含量的“發散點”是有效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關鍵。課堂上學生質疑:如果三天內江面上沒有大霧,諸葛亮“草船借箭”落空了會怎樣呢 ?問題一提出,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說,諸葛亮肯定大難臨頭中計了,有的說,諸葛亮足智多謀,定會有化險爲夷的計策 ,有的說,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這一回諸葛亮很可能凶多吉少……圍繞諸葛亮這個人物命運的預測,學生的看法雖然不同,但言之有據 。教師沒有輕易下結論,而是肯定學生的思維,並鼓勵學生課後閱讀,繼續探究。

四、教學中存有不足之處

讓學生活動不夠到位,擔心教學內容沒法按時完成,因此,有些體現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還不夠到位。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聲音過小 ,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