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2.94W)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1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高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物理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問題的空間呢?那麼,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

新課程下物理的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物理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

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爲日趨優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爲,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作爲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成爲時下教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許多研究性學習“綜合探究”;近幾年,都有部分中學的開展物理“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活動;許多教學雜誌也刊登了很多關於研究性學習的文章……可見,各地普遍重視研究性學習。但是如何開展物理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緻地探討。

另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下實踐教學智慧。

教學的複雜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知識、演練技藝的過程,而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過程。我在初登教壇時,爲了教好物理課,經常透過多講定理、多做習題,但往往學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透過反思我意識到人的認識是從感性到理性的發展的,那麼知識的掌握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因而我在動量守恆定律教學中,先介紹了這個定律的發現過程:它起源於16~17世紀西歐的哲學家對宇宙運動的哲學思考。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2

整個三月份,我一直進行的是物理單元複習,雖然在上個學期末的時候,已經進行了將進一個半月的複習,但一個假期過後,開學再上課時,一看學生做題的情況,又有很多的知識被遺忘了,所以我計劃再用一個半月的時間進行單元複習。

所有的老師都知道,初三複習中,其實第一輪對基礎知識的複習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在這一輪的複習中,我儘量做到放慢速度,把知識點複習到位,把單元知識結構梳理清楚,讓學生結合考綱,多看課本,有不懂之處,及時進行指點,儘量做到讓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物理公式及單位等,並能運用這些基本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填空、選擇、簡答、計算、實驗等習題。

在基本知識的複習中,如果一味的運用一種複習方法,學生會感到厭卷,提不起興趣。所以我在複習時,根據所複習的章節不同,選擇了不同的複習方法。比如在複習“多彩的物質世界”和“運動和力”這兩章時,是透過歸納成條文或畫圖表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梳理知識的,然後再配以相關的練習進行鞏固。而在複習“力和機械”一章時,主要是提出一些問題,把問題作爲複習的出發點,發揮其主導作用,將有關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物理思想溶於其中。在複習“壓強和浮力”時,則根據解答壓強和浮力問題的幾種方法,設計一組可將有關方法溶於其中的小題目,讓學生做,這樣就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應用自己的知識和思維方法掌握物理,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回顧所學的方法並作出相應的選擇判斷,從而輕鬆愉快地實現知識複習與能力提高,最後,我再進行歸納解答相關問題的幾種解法。

每次一組題目解完後,我都要帶領學生回過來反思,本題複習了哪裏基礎知識?體現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溫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物理思想?哪些題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這樣把疑問交給學生,使他們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我還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了什麼?還未掌握什麼?哪些學生掌握了?哪些學生還未掌握?等等。做到及時反饋,糾正或強化。

爲此,我認爲用這種些不同的方法進行不同章節的單元複習教學,是解決當前物理複習教學效率低,質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3

本節內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與彈力地位等同,本節知識是本章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所以對這節內容的教學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要將它放在一個較高的層面上來對待。由於摩擦力問題的複雜性,且在具體問題中又表現出“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尤其靜摩擦力在許多情形下又似乎是“若有若無,方向不定”,因此對於初學者來說不易理解。與傳統教材相比,本節教材在處理摩擦力的教學內容上有所調整,從靜摩擦力入手,然後介紹滑動摩擦力。這樣處理是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驗現象發生的先後順序考慮的。教科書首先透過“思考與討論”欄目讓學生認識摩擦力的規律;接着透過實驗認識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以及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的關係,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公式。本節課的重點是透過實驗認識摩擦力的規律,因此在教科書提供的實驗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實驗裝置,使實驗效果達到最佳尤爲重要。

對於摩擦力的知識,學生並不陌生,但要上升到力的知識體系中,學生卻感到很困難,因此本節課在考慮到探究的難度,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師生共同探究。先由教師演示然後再由學生小組進行探究最後形成結論。只要引導得法,透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完全能夠完成實驗和探究過程。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探索性本着“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設計理念,教師要精心設計好適用於學生學習,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動態方案,以便凸現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給學生一個充裕的思考問題(包括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過程的探究)的時空。並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始終將學生置於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讓學生透過自身的思考和合作學習來獲取知識和技能、掌握過程與方法、學會交流與合作。同時要重視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從實際生活中物理現象出發,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再由學生在實驗中利用控制變量法歸納出結論和規律,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在本案例的教學過程中,能靈活運用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等科學方法,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

總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學習先進的教學思想,在新課改的理念指引下,轉變自己陳舊的觀念,以適應新的教育教學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4

物理學作爲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初中物理教學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入門和啓蒙,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啓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用心性,瞭解並適應學生心理特點有很大的作用。

就初二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於幻想,同時好動、好勝、好玩。但學習用心性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鉤,遇到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會很快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和用心性,最後導致初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學必須要適應學生心理特點。好奇作爲中學生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培養好奇心,能使人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教學中應有意識進行引發和激勵,如:精心設計相關情景,充分利用相應實驗和小故事。好問,是中學生心理的.又一特點。中學生已有必須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和生活經驗具有過渡性的特點,他們的認識由經驗型向思維型發展,學生好問的用心性應得到及時鼓勵和尊重,教師要善於設問,以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的潛力。好動,是中學生用心思維的和一種表現。精心準備探索性實驗器材,精心設計探索性實驗過程,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動心理,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觀察力和實驗素養。好勝,是中學生極爲寶貴的一個心理特點,有利於他們構成平等競爭的品格。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有意識讓學生爭論,在爭論中培養勇於創新的思維習慣。好玩,是中學生的天性,要啓發學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創

新,玩得有出息,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玩的天性,合理安排課堂時間,鼓勵學生做課外小實驗,在玩中學,學中玩。易受挫折是中學生心理弱點。在學習困難知識時,學生易受挫,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應鼓勵學生培養和鍛鍊意志品質,多表揚學生的閃光點,多挖掘學生的優點,鼓勵他們的信心,多與學生溝通,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們犯錯誤的原因。給他們講科學家、偉人的故事,學習他們經歷了困難的歷程,歷經了磨難,最終克服困難的精神。激勵學生確定短期學習目標,爲目標不懈地努力。

總之,初二物理課堂教學要適應中學生心理特點,極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因與外因,從而有效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的人才。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5

20xx屆高三很快進入全面複習,經過一段的複習,學生中暴露出很多的問題,反思近一段的教學,自我認爲今後的複習還就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的複習

在複習中發現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基礎知識但是關是造成學生題不會做的主要方面,例如在進行浮力計算時由於公式不記得,看到浮力題感到無從下手,在分析力的有關知識時,由於對於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分析不清楚,分析不清物體受到幾個力,造成許多的力學問題無從下手。基礎知識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前提,也是中考中的重點資料,因此搞好基礎知識的複習應是物理複習的重中之重。

二、搞好試卷講評,提高應試潛力;

試卷講評是下階段的主要課型之一,透過試卷講評一是鞏固深化所學知識;二是及時反饋資訊,發現、解決教學疑難,查漏補缺;三是總結吸收教與學的經驗和教訓,改善教學。四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應試潛力。只講評不練習,只練習不講評,或雖講評但卻不及時,都會影響教學效果。

①獨立審題,獨立地弄清物理情景、獨立地提取資訊,這是學生務必具備的基本的解題潛力,也是近幾年中考命題所看重的熱點問題。近幾年出現“資訊給題”、“聯繫生活、生產、社會和科技的題目”,意圖之一就是考查學生是否具備獨立審題潛力、是否能夠透過自己的閱讀理解,從中篩選出有用資訊,進行求解。爲何這類題得分率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學生獨審題獨立解題的潛力差。因此,在複習中,在分析例題或者講評試題的時候,教師要把審題的機會還給學生,從讀題開始,獨立完成解題全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審題、獨立解決問題的潛力。要透過例題、習題,養成對具體物理過程作具體分析的好習慣,學會分析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維方法

②規範解題

語言規範:個性是目前比較注重探究題、論述題,要求學生能清晰的理解物理概念並能準確的表達,敘述應有較強的邏輯性、條理性,要簡明、扼要,直奔主題,要寫出主要的步驟。尤其是實驗填空題,最後結果表述不規範,就可能把解答過程所花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浪費掉。書寫規範:對作圖題更要個性注意認真規範。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6

物理是初二學生剛接觸的一門新課程,教材在編寫課程時有意識的進行了安排,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聲》安排在第三章,學生表現出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透過一個月的教學實踐,二次練習結果卻與老師的想象相甚遠。就其根源有以下幾點:

1.滿足於表象,思考不夠。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老師例舉的事例有很高的認知度,但要求學生舉例時往往無從說起,對生活的事情缺乏思考。

2.對學生了解不夠,師生缺乏互動。教學中要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滿足於教給學生知識和結論,更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新課標滲透了STS(科學、技術、社會),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3.有時課上講得太多,學生練習得太少,沒有把握好校正時機,基礎知識夯實得不牢固。學生很大程度上滿足於聽,不去思考,回家後並不去記憶,對基本概念掌握的很差,作業情況很不理想。

4.對學生認知過程認識不夠。對一些知識的講授時,總自以爲很容易,滿以爲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能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而一筆帶過。沒有認識到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是馬上就能接受的,對於一些重點特別是難點的知識點,不但要講透而且要針對性地加強練習、加強運用。

在今後,我將從以下方面來改進教學:

1.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繼續做好分層教學,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後進生輔導。

2.對基礎知識講解透徹、分析細膩;準確把握重點、難點,避免課堂教學中,重點知識不突出,誤將“難點”當“重點”講的現象,避免重點、難點錯位、失衡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下降的現象。

3.向紮實有效課堂努力。力求多種教學模式並用,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運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等有效的學習形式。

4.加強學校家庭的聯繫,齊抓共管。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7

最近幾天,高中部組織了各學科備課組長進行了“複習示範課”,我講了一節《整體法隔離法解連接體問題》專題複習課。我在備課講課過程中進行了探索和實踐,現在將這一過程進行總結交流。

一、備課反思

高三複習綜合性強,我在準備過程,參照了近三年全國各地高考題,同時結合教學進度和學生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在設計上,先講方法,後由淺入深的處理相似問題,最後歸納,比較方法。我自以爲設計合理,重點突出,內容精練,習題選擇合理,不足之處在於投影片製作粗糙,部分習題設計不嚴密。沒有進行板書設計和一題多解設計。

二、授課過程反思

1、優點

以前講課有羅嗦、嘮叨的毛病,自己不知不覺中說了許多重複的話。在本節課上,我注重了語言的簡潔性、準確性,語速也達到了自己的設計要求,在講解與投影片相結合的過程中有進步。內容講解與備課過程預設的完全一樣,自己覺得選題恰當。注重遞進難度,注重基礎學習方法歸納,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確實有“啓發性”的教學感受。

2、缺點和不足

師生互動嚴重不夠,沒有單獨提問任何人,也就不能將學生的真實思維暴露出來,感謝評課老師在此處的指點。

板書過於簡潔,給自己一種空的感覺,重點沒有留在黑板上,強調的不夠。(另一原因,因“連接體,整體法,隔離法”均不是在教材上體現的,對自己收集理解的概念均無明確定義。另一原因擔心給學生一種再掌握“幾個概念”的負擔。)各環節過渡連接語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自覺連貫性,因果關係情況表達的不好。投影片應在多做幾張。講課過程中發現投影內有的應分開來放,突出一些內容會更好。

三、課後反思

利用資訊技術,在備課過程中,收集資料、使用資料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講課過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但投影效果不好,學生看不清等技術問題沒有解決。資訊技術在課堂教學上需不需使用?如何用?輔助效果如何?評價還需探索。

高三一輪複習注重“三基”複習,本節課專題設計我認爲成功,高三物理還應有多少題?其他複習課如何體現教材?大綱和考綱的精神?複習課中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如何培養學生除做題外的更多能力呢?願與同仁研討、請教。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8

高一物理新課程實施近兩個月,在兩個月的教學實踐中,有頗多感受,對新課程教學作階段性小結,爲進一步實施新課程教學做更好的準備。

一、學生方面

1、本屆高一新生是新課程教學的第一屆,從初中就開始了。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心強,思維敏捷,求知慾旺盛,信心十足。這是好的方面是我們實施新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保證,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是思維品質不是很高,比較衝動,偏激,好鑽牛角尖,容易將老師講的內容課本的結論當作絕對的真理,不懂得辨證思維。所以對高中物理中的理想模型的觀念的建立有一定的思維障礙。有些學生初中物理知識貧乏,沒有系統性,物理思想更是欠缺。這對我們實施新課程會造成負面影響。

2、學習近兩個月時間,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是學生普遍反映是高中物理難學,有70%以上的同學覺得有些不適應,但是他們都表示有信心學好它。

二、教材方面

1、高一新教材,是高中物理必修1和必修2,對教材的總體評價是肯定的,是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的。但是教材由於編輯匆忙,難免會出現些問題,有些不夠科學嚴謹。如必修中P28練習題第3題中用

火車站中的列車時刻表求列車在某段間執行時的平均速度大小還是平均速率,兩者是有區別的。還有P72實驗與探究部分,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物體壓力間的關係”中教材介紹的方法根本無法做到物塊能勻速滑動,因爲鉤碼的質量無法連續變化的,實際實驗做不到。因此本人認爲教材必須做必要的修訂。

2、教材與配套的練習有些脫鉤,教材講授的知識相對比較簡單,有些概念,方法介紹得並不一定很到位,特別是物理方法介紹得不是很系統。可是配套的練習卻很難,需要用的物體知識比較多,物理方法的運用也比較多,需要的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要求也很高,綜合性強,學生感覺難度很大。

三、教師方面

1、絕大多數教師能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實施新課程教學,加強理論學習,能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加強集體備課,互相交流教學經驗。

2、但是,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對教學的深、廣度把握不一定準確,同時,課堂教學的組織工作也會遇到各種挑戰,對指導學生探究,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自由度把握感覺比較難。如果觀念沒有改變,難免又會回到,教師“滿堂灌”的老路上。

四、對策

1、針對學生的特點,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科

學的學習方法,將辨證思維,相對真理的觀念,逐漸引導學生認識。向學生說明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着學習的深入,隨着知識儲備越多,你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就會越清楚,學習的理論就會逐漸得到修正,就會越接近於客觀世界。科學無止境,告戒學生不要迷信權威,更不要迷信老師。但是,在一定範圍內科學還是要遵循一定規律的,在一定範圍內還是真理,我們還得要利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2、教師還是應該學會利用教材實施新課程教學,要學會創造性地用好教材,該創新的地方,可以創新,有更好的方法進行實驗,就應該指導學生使用你的方法。除了必須貫徹新課程理念外,還要兼顧未來高考的要求,一些好的思維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都可以引導學生逐漸掌握。

3、要儘量創造條件,多給些時間給學生,讓學生能真正體現自主學習,能夠自動探究,真正有所得,就要多創設情境,多提供實驗設備,挖掘課程資源,服務課堂教學。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9

又是一個新的學期,面對新的挑戰,總結一下過去一年的成長,爲新的起點作準備。成長的一年中有汗水和喜悅,有迷茫也有前進……

在教學方面有成長的一面也有仍需探索的地方。首先很明確的是先吸引學生,對任何一門課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信心是成功的保證。課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的動起來,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自習課堂把時間充分的給學生,讓他們對不同的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過程中適當的給予指導。但是必須明確這一節課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要有一定的要求,抽查任務要跟上,這一點需要不斷加強。同時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鼓勵學生,讓他們始終對自己有信心,尤其注意學生的一點小的進步,包括課堂的表現、作業情況和小考進步等。平時課下儘量與學生多交流,及時瞭解他們的一些情況和問題。

再有對於課堂的幾點感悟:新的知識儘量由生活和學生了解的知識入手,引導他們正確的使用物理語言科學的描述和表達,同時練習與應用要跟上;複習課要從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入手進行總結拓展,理科的東西學生很討厭死記硬背,造成很多學生理解意思表達不科學,這方面在平時就要注意,在複習時更應加強。現在正想培養學生複習時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包括知識和題的類型。相應的引導一方面是要求學生每章節結束時對概念和基礎知識進行整理,題的類型剛開始和學生一起完成整理的過程,同時注重知識點的聯繫和銜接,這個是剛開始,目前只是從題的類型變形入手。例如目前學的速度裏面存在的比例、圖像問題和前面學習的密度、電阻裏面就很類似,有的只是字母和數字變化,這幾個物理量和公式的相通之處和學生一起思考。想法是一道題能引起學生從對一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延伸到對一系列的問題思考。提醒自己複習後的效果檢查要跟上。

作業方面我覺得首先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當然這需要各個學科間的配合,現在很多方面不是單靠重複就能完成的,當然適當的練習是很必須的,自己留的作業不多,但缺點是層次性不突出,需要改進。作業主要是爲了掌握和加強應用,所以不會的應該反覆。

有些想法在實踐的過程中覺得可行,有效果,有些想法是剛剛嘗試需要不斷的改進和思考,希望有想法的同事給予指導。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10

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這個知識、這個問題講過了,學生還是不會,有的做不對。其實這涉及到一個“教過”和“教會”的矛盾。

教學過程中必有教師“講”的環節,“教過”是指教師已完成這個環節,如果教師已向學生講解、分析過有關知識,我們就說這知識是“教過”的。“教會”是指教師不僅講解、分析過有關知識。而且透過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使學生掌握並能運用有關知識。有一種說法,有沒有教過是教師的責任,學不學得會是學生的責任。這種說法顯然是曲解了教師的責任。教學活動的結果要引起學生的行爲改變,如果只教,而不負責會不會,學生的行爲並沒有真正改變,就談不上教學的效能。“會”纔是教學的有效成分。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都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發展的程度”。也就是說,評價教師的教學,並不是指教師講得好不好、多不多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穫,即使老師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要真正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必須在“會”字上做文章。

爲了使學生“會”,筆者認爲首先應該讓學生從思想上引起重視,讓其知道學習的重要,學科的重要性;其次應該從心理上讓學生喜歡你,進而喜歡這門學科,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第三,應該抓兩個環節:一個是練習,一個是檢查。只有練習才能鞏固知識,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習運用知識的方法。課內有講有練,並且注意練習題的設計,以達到好的訓練思維的效果,課外再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使學生有充分的練習機會,以達到“會”的境界。檢查則是落實“會”的重要手段,作業是檢查的一種形式,認真逐條地批改作業,並且進行講評是很有必要的。考試是檢查的另一種形式,透過考試所獲得了反饋資訊後,一定要設法講評並給以矯正。

相信透過多方努力,讓老師的“教過”變爲“教會”,讓學生的“學過”變爲“學會”。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11

高一新開學差不多兩個月了,對於高中物理的教學已完成了第一章《力》和第二章《直線運動》,中間進行了兩次單元測驗,結果不盡如人意,比如我上課認真講過的《力》中“三力平衡問題”,《直線運動》中的“剎車陷阱問題”,“追擊問題”等,均嚴重未達標,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仔細回想一下整個授課過程,可能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由於課時緊張,上課時我自己講得太多,學生練習得太少,很多類型的問題只講過一、兩次,我就相當然的認爲,我講過,學生就應該會,由於我每種題至少操練過不下100次,對其中的迂迴曲折瞭如指掌,而學生作爲新手,他對上述問題一無所知,教師和學生對問題的認知差異性非常大,理解起來存在很大的困難。

其二、學生的數學知識,比如平面幾何及三角函數關係應用很不敏感、很不熟悉,因此在進行力的分解和列平衡方程時遇到很大困難。

其三、由於現在教輔資料越編越精緻,很多歷年高考中的好題,競賽中的高考難度的題都被編進了現在的教輔資料,走進了學生的平常訓練,這些歷經30年能存活下來的好題,一般都是當年的難題,試題進化的速度遠遠高於人類自身的進化速度,要知道從類人猿轉化爲人可是花了幾百萬年的時間啦!所以我們在學生遇到學習物理困難時不要太多苛責,而是要多一點鼓勵和安慰。

由於存在以上問題,我覺得應該重新認識一下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的關係,教師是該領域的領袖,學生對該領域幾乎一無所知,教材既是橋樑,同時也是橫亙在學生面前的一堵高牆。教師應更多的是想辦法在學生和教材之架起一架梯度合適的梯子,使學生能較爲理想地到達知識的頂峯,儘量少做一些加大試題難度,擴大學生與教材之間高度差的工作。因爲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的理解能力及數學知識在逐漸提高,在高中後階段的學習中,以上提到的問題會自然而然地被解決,所以目前不必盲目加大難度,讓學生痛苦不堪,自己也自尋煩惱。現在要做的是講好、講透概念規律,適當地做點重複練習。一切順其自然,一切水到渠成。

以上是本人關於前期物理教學的一點反思,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12

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仍有很多流於形式,有效性差,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小組長成爲小老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

個別學生侃侃而談,神采飛揚,其他或者洗耳恭聽、或者似聽非聽,無所事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成了演講者,一到合作學習的時候,他既要當好小組長組織大家開展活動,又要帶頭髮言,還要作好記錄,最後代表小組上臺彙報“合作交流的成果”。而其他的學生就只是處於被動聽講的地位。完全是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的複製品。“學優生講,學困生聽”這種不平等的、缺乏真正交流的合作形式,嚴重打擊了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和思維主動性。我對八年級學生做了一項無記名問卷調查發現:

一般情況下,在合作學習中你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嗎?

(A)每次都會26.2%;(B)有時會38.1%;(C)從來沒有45.7%。

可見,以上所描述的現象普遍存在。這樣的合作學習很難形成“榮辱與共,同舟共濟”的合作精神,也很難達到“人人蔘與,合作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學優生”由於自己的觀點總支配着小組的活動,缺乏認識的多樣性,長此以往,他們的認識也會變得狹隘。

2、小組合作學習成了部分學生和一些教師的“課間休息”

隨着新課改的開展,我們也逐漸將課堂還給學生,想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探討的時間和空間。在一些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了下面的情景: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任憑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探究,教師不敢幹預太多,只好暫時從課堂中游離出來。在熱熱鬧鬧的小組學習中,由於少了教師的監控與規範,有些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無所事事,說說閒話,甚至會故意調皮搗蛋,製造事端來干擾小組活動的順利開展。這些學生在集體學習或個別學習時,不遵守紀律的行爲很容易暴露出來,但在小組合作中學習反而比較“安全”。因此,有些學生會利用合作學習的機會逃避學習。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13

在寬鬆而又熱烈的氣氛中,我的《聲音的特徵》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優美的旋律、動感的視頻、多樣的活動、豐富的聯想,給在座的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聲音的特徵》一節中,教材力圖透過實驗,讓學生在體驗與探究中瞭解聲音的三個要素;透過聲音的速度估測增強學生對聲速的感性認識,熟悉聲速的測量方法。

爲了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我事先進行了較爲充分的準備,透過實踐教學的體驗,感覺效果不錯。成功之處大約有如下幾點:

第一,以聽聲爲主線,透過莫扎特交響樂播放、擊鼓、樂器演奏、辯音、結束曲播放等環節,讓學生在豐富的聽覺體驗中反覆感受,逐步從無意轉向有意,在潛移默化中體驗聲音的三個特徵。

第二,以生活爲背景,引導學生透過實驗、觀察、探究、討論等方式由表及裏、深化思維,培養合作能力和理論聯繫實踐、物理結合生活的意識。

第三,以媒體爲依託,透過精心備課,理順各知識點的銜接關係,做到過渡自然、流暢,方法科學、有效,語言簡潔精練。從始至終,教師都是學生的學習合作者、點撥者、促進者。

第四,以問題爲平臺,透過解疑過程導引學生的思維,循序漸進、注重發散,層層推進;在問題的設定上堅持面向全體,“橫看成嶺側成峯”,使每個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

但是,在具體教學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1.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夠強,一方面是由於對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夠準確、熟練,更重要的還在於平時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對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和訓練。

2.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觀察和思考不夠,缺乏對物理現象觀察的針對性和敏銳性,這也說明學生物理聯繫生活的意識比較淡薄,這一狀況的改變同樣需要平時的日積月累。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雖然已領會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實課堂教學的多元目標,實現高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14

以前上《光的反射》時,現在白紙上畫上“法線”,然後透過教師演示入射光線射向平面鏡,平面鏡將入射光線反射出去,學生很容易得出光反射所遵循的規律,可節省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單從掌握知識角度來說效果可能要好,但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

採用“探究式”教學後,透過給學生創設光發生反射的問題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都由學生完成,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漲,並且透過對光的反射規律的探究,學會了一種研究問題的思維程序,以後遇到問題就知道該怎樣去探究了。

下面我把這節學生探究環節中出現的新穎的探究方法介紹一下。

我任教的三個班的物理課,做這節課,實驗時,學生大都是自己準備器材,然後按照書上的探究步驟逐步完成實驗。只有二年五班的王帥同學探究實驗,做的非常新穎。本節書中光的反射實驗是這樣做的:把平面鏡平放在桌上,將兩塊紙板連接起來,垂直放在平面鏡上,一束光貼着紙板沿某一角度射到平面鏡上,經平面鏡的反射,沿另一方向射出,在紙板上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取下紙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但在描光線的徑跡時,因爲紙豎直放置,沒有依靠,畫的線的歪斜,影響到角度的測量,誤差會大一些,而二年五班的王帥同學做此實驗時,想出了一個新穎的做法:把白紙平放在桌面上,平面鏡垂直豎放在白紙上,平面鏡較堅硬,比較好控制,然後用激光筆貼着白紙射出一束光線,射向平面鏡,經平面鏡反射後的光線沿着紙面射出,用刻度尺、筆畫出光線徑跡。光線筆直,不歪斜,再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誤差大大減少。看到這位同學的新穎的做法後,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同時對這種做法給予了肯定節實驗完成的很好

這位同學的成績屬中等水平,經過這次的經歷,他對物理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後每次做實驗時,都是最先完成,結論的得出也較準確,物理學科的成績提高的也很快,他學習的自信心也大增。

完成這次探究活動,我深刻體會到;教學的真正目的就是讓學生透過知識的探究去獲得研究思維的方法,然後透過方法的獲得以及運用方法探索創造的過程,使學生產生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具有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科學精神。

高一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_物理教學反思15

新課程要求下擔任初中物理教學決不能只當“教書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吸取經驗,取長補短,與時共進。如果物理教師對於自己的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教學中的研究成果,又對自己的教學不做認真反思,則教學過程只能是一潭死水,根本不能達到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下面我談談自己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的兩點反思。

一、教學目標的反思

物理教學中的教學目標的設計是現代教學理念和新課程觀的具體化,是實現新課程標準的關鍵,新課程教學目標具體可分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設計要全面、系統、具體、科學,層次分明,可操作性強,且制定的教學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目標從根本上體現的是課堂教學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學生髮展爲本的全新理念。教師職責不在是單一的“教書匠”,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組織者。在長期的物理教學中,只有更新教學理念,從傳統的教學目標轉向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學生的主體定位、教師的主導角色的定位;也是認真實施新教材、切實提高物理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教無定法,關鍵在得法”,初中物理教學要特別注重學法指導,根據新教材的特點,學生情況,實際條件,因地制宜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降低要求,加強輔導,多鼓勵,絕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爲“遺忘的角落”。教學方法要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要徹底改變“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模式,不斷學習新的業務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轉變角色,“授之以漁而不授之以魚”。改變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學中還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效替換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