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計劃>

怎麼寫第五冊音樂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 閱讀(2.57W)

新一輪課改工作推動教學的新的理念、新的規範的轉變。本教材以《義務教育音樂課程規範》的課程理念爲依據,以課程改革實驗爲重點,以審美爲中心,以音樂文化爲主線,以同學發展爲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指導思想,爲培養和造就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一代新人服務。作爲一名三年級的教師,我將以新的課程規範和課程理念爲指導,改變保守的教學方法,重視同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養成,培養同學學習合作,創新精神,爲同學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爲了給同學的發展開闢更加廣闊的天地。現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如下:

怎麼寫第五冊音樂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八個單元,教材對每一課,每一單元都儘可能地設定有意味的情境,這些內容都是有組織的聯繫在一起的,每個單元的內容由感受與鑑賞、音樂表示、音樂發明、音樂與相關文化這幾局部組成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各異,能充沛調動同學學習積極性。使同學在聽,唱,跳,畫,玩的過程中學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學會創作。

音樂表示是同學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示形式,主要引導同學以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演唱時主要訓練同學演唱技能,採用恰當的呼吸方法,抓住同學的學習興趣,充沛發揮指導同學進行有感情的演唱。

感受與鑑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同學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這一局部內容以音樂爲本,從音響動身,以聽賞爲主。

音樂與相關文化是教學的關鍵,也是基礎局部。每節課的音樂知識是同學最難掌握的局部,以生動的音樂爲載體,在同學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讓同學透過實踐和各方面的興趣教學,來調動同學基礎知識的掌握。

音樂發明對於激發同學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發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器樂教學與唱歌、鑑賞、發明等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讓同學在普遍參與中發展自身的特長。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共分八個班,480多個同學,其中男生多於女生。透過兩年的學習和訓練,他們各方面的素質已逐漸提高,對音樂也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了解,對音樂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繽紛的世界充溢幻想。也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音樂有了一定的感受力和鑑賞力。

總體來看,音樂素質較好的佔40%,較差的佔10%。而且女小朋友比男孩兒更愛音樂,在教學中,我將採用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差生也不歧視,讓他們由易到難逐漸感受體會音樂的魅力,增強同學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興趣讓同學主動發展,加強同學的表示力和感受力,對特長生加以培養,加緊轉化後進生,爭取同學全面提高,全面發展提高同學的整體音樂素質,教師要對同學付出加倍的內心和細心,從小培養同學的觀察力、審美力、創作力,努力提高同學的發明實踐能力,促進同學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透過歌曲的學唱和開展各種音樂活動,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同學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

2、藉助音樂欣賞和唱歌教學教育同學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並培養他們勇於實踐的能力,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並在歡快的歌聲中進行音樂創編活動。

3、透過欣賞各種樂器演奏曲,讓同學認識不同樂器,教育同學熱愛祖國的民歌和民樂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尊重藝術,理解多元化,使在音樂學習興趣、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知識技能目標:

1、認識do、re、mi、sol、la。結合課本歌曲和聽辯單音。準確掌握4/4、3/4兩種不同的拍號,唱準節奏時值。有效地促進同學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能用正確的呼吸和清晰的咬字、吐字、的歌曲技能來表示演唱歌曲。培養同學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身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正確的運用輪唱的方式有感情的完整表示歌曲。

3、透過欣賞,瞭解旋律進行的方式在表示音樂的情感和形象上所起的作用,感受音樂打給人們不同的情緒,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結合《中國娃娃》、《最美麗》的欣賞,激發同學的愛國熱情,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增強民族自豪感。透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和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瞭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學習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音樂,在音樂表示活動中運用樂譜,提高同學的音樂素養和水平。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繫,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示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徵,瞭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繫。

(三)過程、方法目標:

1、根據低年級同學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透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爲音樂表示和發明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激發同學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同學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爲主要特點的探究與發明活動,重視發展同學發明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2、倡議完整而充沛的聆聽音樂作品,使同學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啓發同學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沛展開想象,維護和鼓勵同學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3、充沛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扮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同學良好的合作意識和羣體中的協調能力;將其他藝術表示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透過以音樂爲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協助同學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和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四)教學成果目標:

和格率達到100%,優秀率達到省定規範。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

指導同學用急吸緩呼的方法按句喚氣,練習清晰的吐字,用輕巧的聲音演唱並用動作表示出來。

教學重點

1、學習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和同學交往,喜歡並樂於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能夠和大家一起整齊的演唱並能背唱歌曲,初步認識課本中的幾種音樂學習標誌,嘗試以動作和語言表達活潑歡快的情緒。同學聽着音樂,作自身喜歡的動作,在同學的心中建立4/4、3/4拍是與音樂相關要素的意識。讓同學聽音樂大膽創作。

2、用聽唱法學會歌曲,完整聆聽音樂,自由的想象。透過音樂會的形式,鼓勵同學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教師範唱自然親切認真,讓同學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情感。知道有4/4、3/4兩種不同的拍號,唱準節奏時值。練習隨歌聲或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引導同學注意傾聽,分辨每一首小曲讓你想到了什麼,音樂的情緒怎樣。同學自由想象,創遍動作表示每一段音樂的內容,表達自身的感受。

3、透過範唱、手勢、表情的提示,糾正同學唱歌時的不良習慣和不正確姿勢。透過演唱提醒同學不要大聲的喊唱,做到輕鬆、自然、愉快的歌唱。能按圖拍擊節奏、編創節奏、傳送節奏。正確的運用輪唱的方式有感情的完整表示歌曲。歌曲演唱時教師引導同學聯繫自身的生活和體驗,感受並表示歌曲的感情

4、引導同學親自參與進行創編節奏。在聆聽音樂中嘗試用動作表達自身想象中的動物神態。能準確的朗讀歌謠,並讀出三拍子、四拍子的強弱,引導同學自身創編。是同學對地球、動物以和人類自身有初步正確的認識,同時啓發同學善待動物——我們人類的`朋友、善待地球——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教育同學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五、教學設想

根據新的課程規範的要求和新的教學理念,本學期的音樂教學強調了“以同學發展爲本”,更新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實現師生交往互動,師生、生生與課本之間的交流對話,形成同學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氛圍。注重體現同學進行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

1、重視激發同學的興趣。興趣是同學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鮮的事物,形成開放系統,這樣就能抗拒外界干擾,提高接受效率。同學學習音樂的興趣,是音樂教學的內驅力,是發明一個歡樂和光明的音樂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我要積極的,發明性的開展音樂教學活動,讓課堂教學變成激發學習興趣的催化劑,變成激活同學想象力的和時雨。

2、在唱歌教學中,採用聽唱的教學方法,讓同學完整的欣賞樂曲,合理的佈置範唱,首先根據歌曲的難易程度決定範唱的次數和時機,在一般情況下,第一次範唱可以放在分析歌曲之後,這時同學對歌曲有了初步的瞭解,教師有表情的爲同學進行範唱有助於同學理解音樂,另外在處置歌曲時,教師也可以爲同學再範唱,用來協助同學進一步受到啓發達到更好的學習歌曲的目的。

3、在器樂教學中注意培養同學的興趣。在整個器樂教學中興趣最濃的要數一開始階段。按一般規律,學器樂必需從練習曲開始,由於課堂教學的規律性,可以把練習曲和小樂曲結合教學,這樣既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又培養同學的興趣。訓練同學的發散思維發掘同學的想象力和發明力,讓同學掌握不同形式的創作方法。啓發同學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讓同學發現美的事物藏在生活中。培養同學動腦、動手能力,以此啓迪同學智慧,全面提高同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