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學設計 閱讀(1.38W)

教學目的

1.瞭解的結構特點;

2.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正視困難並積極地克服困難。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2.引導學生正視困難並積極地克服困難。

教學過程

一、課前積累,開拓視野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二、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上節課我們學了詩歌《在山的那邊》,我們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佈滿了艱難險阻,其實,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處處都會有坎坷,那麼,面對困難,我們該怎麼辦,是放棄呢亦或是迎上去?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難的,並希望同學們學完這篇文章後,能夠從中受到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啓迪。

(二)整體感知課文。自由泛讀課文,要求學生能夠複述課文內容。

(三)研讀和賞析

根據自由泛讀課文,複述課文內容,完成下列問題。(投影儀顯示問題,學生自由討論,自由回答)

1、根據複述提示: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過程,課文可以分爲幾部分,各寫了些什麼內容?

明確:可以分四部分,具體如下:

(一)起因(1――3)遊戲玩厭,去爬懸崖

(二)經過(4——15)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三)結果(6——2)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四)啓示(24)走一步,再走一步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玩遊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麼?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爲什麼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爲“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爲了鍛鍊“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5)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麼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後者有複雜情感,有歷險的餘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四)拓展延伸:1、談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樣教育我們克服困難的?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字詞(聽、寫訓練)

(二)研讀與賞析:

1、學生自由朗讀,劃出詳略描寫的句子

2、寫過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學生閱讀、討論解決,考察能力)

明確:寫作上詳略得當。開頭的說明和末尾的點題是略寫。當中攀爬懸崖和爬下懸崖的回憶是詳寫。在寫攀爬懸崖過程中,詳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其他小朋友的活動則略寫。寫“我”爬懸崖的過程詳寫,詳寫“我”怎樣在父親的指導下爬下懸崖,父親的指導則略寫,詳寫“我”的行動與心理。

(1)找出心理活動的句子並加以體會。

明確:課文第二部分中,當“我”被棄於懸崖,文章用了“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裏面鼕鼕亂跳”、“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眩”、“啜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等大量詞句刻畫主人公處於險境中的心理狀態。這裏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於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最初是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繼而是信心萌發(“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隨後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起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2)“我”心理變化過程怎樣?

明確:最初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萌發(“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

隨後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後巨大成就感

(3)“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什麼?

明確:明確:“經驗”有兩層意思:①是從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使自己終生受益。②再次將這“經驗”歸納成:“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之後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爲止”。這也就是告訴讀者,在困難面前不應該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可能積小勝爲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三、小結:這種用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說明道理的記敘方法是一種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寫法。

板書:事小實

理大虛

四、體驗與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分析困難、化解困難,對於我們學習具有那些積極的意義?五、拓展與延伸:

張海迪在下肢三分之二的軀體癱瘓的情況下,憑藉自己堅強的毅力自學完中學到大學的全部課程,並且成爲醫學博士,作家,成爲當代青年學習楷模,以此談談自己今後如何走出人生之路的困境。(這一題是要求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瞭解名人成才之路,激勵學生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