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育隨筆>

《彩虹》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教育隨筆 閱讀(2.29W)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彩虹》教學反思(精選1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彩虹》教學反思(精選16篇)

《彩虹》教學反思1

成功之處:

1、在生字教學環節,着重強調了易錯點,提醒學生書寫時注意觀察,做到“一看二寫三對照”。

2、學生的參與度與之前相比有所提高,透過語音、拍照、打字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善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不足之處:

1、範讀沒有實施。在教學設計中有針對問句的朗讀指導,但是在課堂上沒能實施。

2、沒有讓學生對長句子進行朗讀練習,對於學習目標中“讀懂、讀好長句子”沒能保證學生是否達到這一目標。

改進措施: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分清次重點,重點內容多講一些,次要的內容略講,這樣可以儘量避免因爲時間不足重要的內容沒有進行講解。這節課在授課的過程中自己沒有把握好主次,每一部分都講的很多,導致重要的環節(如指導朗讀)沒有如期進行。因此,我要學會分清主次,按照課程標準上低年級段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和開展教學工作,以保證學生達到相應的學習目標。

《彩虹》教學反思2

在教學《彩虹的祕密》這課時,我讓學生猜謎語看圖片:你知道彩虹是怎樣形成的,有幾種顏色?聽到彩虹的形成,同學們興趣盎然,求知慾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首先,我讓同學們做陽光透過三棱鏡,會分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的實驗,一是使學生知道陽光是由七種色光混合成的。二是使學生認識三棱鏡,知道三棱鏡能使混合光分散。隨後,利用一盆水和一面平面鏡在牆上投射出彩虹。

接着,揭示本課的重點: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看見到過彩虹?有的說在雨後看到的,有的說在灑水車灑水時看到的,有的說在河邊玩水時看到的,有的說在瀑布前看到的。你發現這些地方能看到彩虹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積極思考,有的回答的有陽光,有的回答的有水,我問;大海里有很多水,大海里有彩虹嗎?馬上就有學生回答:需要小水珠。學生很快就領悟到:彩虹的形成需要陽光和小水珠。

這節課,學生分組實驗配合的非常好,而且課堂氣氛活躍,覺得學生很輕鬆地就掌握了所學知識、

《彩虹》教學反思3

經過這次的體育遊戲活動,我明顯感到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對於意外的應變和教學的能力都需要改進。

一、熱身活動的控制

在一開始的熱身部分,這裏是要求老師自己做到精神飽滿,可是我卻好像沒有精神飽滿,很有激情的樣子,所以孩子們做的也有一點隨便了,還有就是我對於場地的安排也沒有很好的做好準備,試教的時候,我是安排的四組,每組4個人,可是因爲我覺得四組太控制了,怕有些孩子會跑出來,就調整到了2組,每組7個人,可就是在上課的時候去卻發現七個人太窄了,熱身活動有一點做不開,我又怕時間來不及,在孩子們還沒有完全站好的情況下就開始了熱身活動,在以後的日常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注意,一定要等到孩子都準備好了再開始,就像上語言課的時候要等孩子們安靜下來再開始上課。不然的話就孩子就好像有一點興奮。

二、意外事件的處理

其次,我是覺得我在意外事件處理的方面還有着很嚴重的不足,在遊戲比賽時,有出現一組孩子已經全部跑好了,另一組孩子卻還有三個孩子還沒有開始跑。發生這個情況的時候我一下子有一種懵了的感覺,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以前的教學活動中也沒有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後來,我還是讓玩好了的幼兒鼓勵一下還沒有玩的三個幼兒,讓每個幼兒都玩兩次遊戲。有可能是我的教學指導存在着問題,也有可能在分配幼兒的時候,沒有考慮到能力的水平,把能力好的幼兒分開來,在第二次遊戲時,還是一組幼兒好了,另一組幼兒還有一個人還沒有開始的現象。還有就是對幼兒的迴應,在遊戲的一開始,我是想在幼兒自己觀察障礙物的基礎上,讓他們來說一說想要採七色花要經過什麼?我事先也應該考慮到幼兒的思維是直觀的思維,他們就直接就說了是障礙物,當時我就沒有理直接說了那是小河,彩虹橋,小橋、後來回家我想了一想我這樣有點把我自己的思維灌輸了給孩子,我覺得應該肯定孩子的回答,那的確是障礙物,那是小河、彩虹橋、小橋的障礙物會更加合適。

三、教案的設計

最後,我覺得不足的地方是教案的設計上的,我覺得我的遊戲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難度並不是很大,基本上大班的幼兒都是可以做的到的,只是快慢的問題。在課前的時候,我也詢問過有經驗的老教師,如果在一個遊戲中要有一個重點突破應該怎麼做,她是告訴我,要在幼兒自己探索的基礎上給一個力量支撐一下,可是我回去想了半天還是不知道應該怎麼樣去做,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在以後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重點的突破一下的。

經過這堂課讓我看到我許多的不足之處,讓我明確了以後將要學習的方向,今後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也要多加註意,爭取在以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避免類似的錯誤,取得進步!

《彩虹》教學反思4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和富有童趣的語言,寫了“我”看到雨停後天空中美麗的彩虹,把想象成一座橋,然後思維一路發散,聯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壺澆水,拿着媽媽的圓鏡子爲媽媽照着月亮梳頭,甚至把哥哥的鞦韆系在彩虹上盪來盪去。文章呈現了一個純真爛漫的想象世界,傳遞了兒童關愛家人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段巧妙的比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思考。隨之而來的3個自然段結構相似:都以親切的稱謂開始,爸爸、媽媽、哥哥,用反問的方式呈現了3個奇妙的想法,這三段文字想象奇特,富有童趣,是練習朗讀的好材料。本文的語言表達非常生動,趣味性強。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1、認識“虹、座”等12個生字和衣字旁一個偏旁,會寫“着、那”等7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讀好多個分句組成的長句子,注意分句間的停頓,並能試着讀出問句的語氣。體會關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本課生字比較多,需要會讀的生字我將生字進行了分類處理,與此同時,我採用圖片識字的方法加深孩子對生字的識記,這個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得到了較好的成效。不僅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而且與此同時也加深了對生字的識記。對於要求會寫的生字,我利用多媒體軟件教學講生字的讀音筆順投影到大屏幕上,讓孩子書空書寫,加深生字筆畫的記憶。

教學最後環節設計了讓孩子發揮想象,試着說一說如果有一條彩虹擺在你面前你打算幹什麼呢?讓孩子暢所欲言,發揮想象,鍛鍊孩子說話和想象的能力。

整節課有亮點與此同時還存在着一些問題。我覺得在長句子的停頓這個教學重點上處理的還不夠,我個人覺得長句的停頓在多次朗讀中能有進步,但是實際效果還不是很好。還需要加深對長句子的重點指導,領着孩子讀,領讀全篇,讓他們讀的更好。

其中涉及到了一部分多音字和設問句,孩子們在接受上還有些吃力,這樣的拔高還需要斟酌。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提升教學內容和環節。

《彩虹》教學反思5

彩虹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種自然想象,所以在引導時比較容易,尤其本課時是第一課時。

優點之處:

1、多種方法認讀、指讀課文。基本能做到能夠正確通順的讀課文。

2、以問題爲引領,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讀出感受。

讓孩子們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有重點地指導學生讀好長句,讀好反問句,使學生在充分地讀中內化語言,培養語感,加深情感體驗,同時注重學法指導,抓住契機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從而達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目標。

不足之處:

仿寫的時間過長,對於漢字的書寫沒有過於詳細的指導。仿寫對於能力強的學生是提升,對於一部分能力弱的同學就是壓力。

改進措施:

設計一些有梯度的仿寫,讓學生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優點之處:

1、老師自己的話語變少了,把課堂基本做到還給學生。

2、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況,匯入到初讀課文,到識字、讀文答題,每個教學環節都滲透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充分地把讀書權教給學生。

3、問題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讓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導地位。

不足之處:

1、引導找到答案時,讀文的過程雖然有,但是沒有多次讓學生朗讀,紮實內容。

2、反問句講的不夠透徹,部分學生仍然不理解何爲反問句。

改進措施:

側面引導學生知道了解反問句的特點,多列舉幾個,讓學生自己找共同點。

《彩虹》教學反思6

《美麗的彩虹》是一篇圖文兼美的課文。孩子們較感興趣,這對理解課文很有利。於是我組織他們美美地朗讀課文,讓他們感受課文把彩虹寫得很美。透過各種形式朗讀課文至熟練後,進一步指導孩子們怎樣讀得更好,讓孩子們進行自主研讀,旨在讓學生讀出自己的個性來,孩子們讀得津津有味,如癡如醉,強烈地感受到彩虹的美。

爲了拓展孩子的思維和培養說話能力,我還創設了以下幾個活動:向彩虹提問題、畫一幅彩虹圖。這兩個活動受到了學生的喜愛。他們幾乎是毫不思索地向彩虹提出了一大堆有趣的問題,如:“彩虹,彩虹,你有寶寶了嗎?”、“彩虹,彩虹,我可以和你交朋友嗎?”、“彩虹,彩虹,你怎麼這麼彎?”、“彩虹,彩虹,我可以躺在你身上睡覺嗎?”、“彩虹,彩虹,我想拉住你盪鞦韆,你答應嗎?”、“彩虹,彩虹,你看見我們在學習嗎?”、“彩虹,彩虹,你在天上看見飛機了嗎?”、“彩虹,彩虹,我怎樣才能爬到你上面去?”、“彩虹,彩虹,我可以帶上你這條美麗的項鍊嗎?”……這些極富個性和想象力的提問,正是學生們創造力展現之處,也充分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後來學生們畫的彩虹圖中,有些孩子把這些提問內容也畫進去了,真是童趣十足,想象奇特。

上了這一課,我更深地感受到,課堂要充滿活力,師生的創造是很重要的。而課程改革實驗教材正爲師生提供了很多創造空間,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運用了。同時也要求教師要努力學習,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做一個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發揮的教師,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有利因素,創設條件,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課堂充滿創新!

《彩虹》教學反思7

《彩虹色的花》是一本風格極其獨特的作品。厚重的紋理,大塊的色彩,都給這本書帶來一種原始粗獷的美,但它敘述的卻是一個極其溫柔細膩的故事。彩虹色的花,用六片花瓣給朋友們提供了幫助,使朋友們獲得了快樂,而自己也感受了幫助別人的快樂。我將故事內容製作成PPT,配上優美的音樂,爲孩子們創造了寬鬆的閱讀環境,利用“猜”故事,“說”故事,“編”故事等多種形式引起孩子的閱讀動力。對於剛升入中班的孩子來說,讓他們感受閱讀的氛圍,體驗故事的情境,理解故事的情節,便達到了一次教學活動的目的。我覺得在本次活動中,以下幾個方面還是做得成功的:

1、我注重挖掘故事情節,結合故事的發展脈絡,聯繫實際生活,適時引導幼兒思考,發散了思維。每個故事都有一個創作背景,創作的深層次意思。教師要事先挖掘這個故事的內涵,課堂深入淺出,用適合兒童心理,特點的語言,表達出來、藉故事,讓孩子學道理。本次活動內容從載體到形式,從意象到內涵等,都以貼近幼兒生活爲切入點。幼兒始終以愉快的、主動的情緒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內容,並將自己融入情節中,遷移自己的情感體驗,懂得幫助朋友和得到幫助都很快樂。

2、在活動中我採取了ppt、情景表演、視聽結合以及完整欣賞繪本等多樣的形式來開展活動,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幼兒在流暢、輕鬆的音樂聲中自由地理解和猜想。孩子是以形象思維爲主,藉助繪本的畫面讓孩子從視覺上,聽覺上都能受到刺激,爲幼兒的創編提供有利的幫助,繪本中的螞蟻、老鼠等親切可愛的形象、相似的故事框架以及稚趣的對話、生動形象地詮釋了童話故事內容。透過聯繫自我,充分的激起孩子樂於幫助朋友的情感,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昇華情感。

3、本次活動,我爲幼兒提供了學說句式的環境,如:“xxx把。當作了。”,讓幼兒進入故事情節,扮演小動物的角色,主動、積極的學習句型,並及時給予點撥、幫助,給予鼓勵和肯定,激發幼兒對話的熱情,培養孩子大膽講述能力。在故事的結尾,出示了讓幼兒意外的結局,引發幼兒思考,“又會有誰從彩虹色的花的面前走過?它又會幫助誰呢?”,引導幼兒根據之前的故事情節,創編故事,讓幼兒的想象力、表達能力再次得到提升。

4、關注幼兒情感體驗,我試着將自己、孩子都帶入故事,讓孩子就把自己當成故事的主人公,身臨其境的想象如果是我,這種情況我該怎樣做?激發思維的火花。活動中,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對話,把自己當成故事的主角;製作彩虹色的花,帶着花去幫助朋友,獲得體驗;儘量激發所有的孩子都參與進來,使課堂變成一個活的,生動地課堂。

《彩虹》教學反思8

本節課是在學生獲得有關影子的知識的基礎上,探索和認識光的一般特性,激發兒童對光的濃厚好奇心和探索興趣,並透過製造彩虹活動讓兒童動手動腦,進一步認識太陽光,瞭解彩虹形成的簡單知識,發展積極主動地探索和研究科學的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本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是以探究爲核心的宗旨設計的。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猜猜——想想——探究——驗證的探究式學習過程,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選擇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與交流,並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探究、彙報,學生的彙報雖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對學生的回答適時補充,並善於及時捕捉學生隨時閃現的智慧火花,給他們以肯定,給他們以激勵。學生能用自己的方法制造出彩虹,還能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知道了彩虹多形成於夏天雨後的原因……

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這也是《新課標》所要求的。在活動過程中,既做到關注學生製造彩虹的方法、又關注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活動,並在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基於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讓學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達成共識,形成結論。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評價。

我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一、教師收集的圖片效果不好,影響了學生的判斷;二、在探究彩虹形成原因時,有些強加給孩子的感覺,這個環節如果能在孩子們做完實驗後再總結,效果會更好;三、學生製造完彩虹後應該在彙報中演示一下,這樣其他孩子也能知道更多的製造彩虹的方法;總之,對於初次教學品生學科的我來說,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了,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探索教育教學方法,也希望各位提出寶貴意見。

《彩虹》教學反思9

《彩虹》是孩子們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現象,富有童真童趣,能夠引發學生產生聯想。

教學中,我以朗讀爲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讀中感悟,合作交流,創造性地學習。緊緊圍繞學習生字、積累語言展開語文學習活動。充分與文字對話,在潛移默化中感悟“我”的懂事。同時鼓勵學生嘗試仿寫,使他們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課堂上,我還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匯入到初讀課文,到識字、讀文答題,每個教學環節都滲透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充分地把讀書權教給學生。另外,我作爲一個引導者的身份,讓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導地位。

《彩虹》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節二年級的課例。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年紀較小,認知水平比較有限,生活閱歷也不是很豐富,但是他們的思維卻很活躍,善於觀察與發現,因此在本節課中既有一些難以忽視的問題出現,但也不乏有一些意外的驚喜出現。以下是我在本節課例中的幾點思考:

一、良好的課堂秩序是活動成功的關鍵所在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一般來說對課堂上的新鮮活動非常感興趣。因此,每當遇到課堂上有新鮮的活動內容時,他們都會變得異常興奮。這個時候,課堂的秩序往往會變得比較糟糕,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在那裏喊叫吵鬧,或蹦蹦跳跳,以表達他們心中的那種激動興奮的情緒。無論老師課前多麼鄭重的強調課堂上一定要多麼遵守紀律,聽從指揮,沒有老師的允許下不要亂走動、亂吵鬧……例如,在本課例中,我先示範了一下用手電筒和三棱鏡製造彩虹。示範的過程中,課室裏沸騰起來,有的同學大聲喊叫,似乎是給我吶喊加油,有的跟周圍的同學議論紛紛,極力表達心中的那份激動心情;還有的同學在老師沒有批准的情況下直接走出座位,走到我的身旁,看我示範……總而言之,當時的課堂氣氛比較熱鬧。當我要求同學們安靜下來,認真觀察我的示範時,我發現我所講的沒有幾個學生可以聽到,儘管有的同學聽到我所說的要求,但是他們看到其它同學的都那麼激動地在那裏說啊,笑啊,跳啊……此時,我有點手足無措之感。因此,我覺得在活動開始前,首先得明確活動的要求,並且最好採用小組評比機制要進一步約束與規範他們的行爲。

二、挖掘課外資源補充教材

在本課例中,我不僅能恰當地處理和運用教材,例如學生透過閱讀教材能瞭解一些製造彩虹的方法;而且還能充分開發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一是把同學們平時喜歡吹的泡泡、家裏用的手電筒、三棱鏡、光碟等都請到課堂上,二是把日常生活中人們利用彩虹原理製造出來的物品(彩虹燈、彩虹包裝紙、彩虹糖、彩虹蛋糕……)透過照片欣賞的方式讓同學們去感受生活,讓他們明白學到的知識要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世界、生活多姿多彩,從而達到了延伸課堂,走向生活與社會的目的。

三、善於鼓勵學生有創新的精神

小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老師就應該點燃他們的思維火花,讓他們盡情綻放。在本課例中,學生自主實踐的時間較爲充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表現得較爲明顯。教師的引導不但非常及時有效,還能敏銳地捕捉生成性問題,例如學生利用手電筒和三棱鏡製造彩虹的過程中有新發現,他們發現用手電筒同時照射多個三棱鏡及光盤,製造出來的彩虹更加清晰、漂亮。我在課堂上及時地表揚他們,並讓他們在全班上分享,我鼓勵大家在活動的過程中繼續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發現更多的驚喜。

《彩虹》教學反思11

今天講了第四單元的最後一課《彩虹》的第一課時,我還是採用的集中識字的方法,按照以往的先帶拼音讀小老師領讀,齊讀,指名讀,去拼音小老師領讀,交流識字方法,開火車檢測,遊戲檢測等。

整節課整體來說目標的達成還算可以,學生都能學會12個生字,會寫兩個生字。但就我們現在所研究的樂實課堂來說,我覺得我做的還有欠缺,沒有真正的體現樂,因爲還有個別學生有遊離課堂的現象,還沒有真正的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如在檢測的過程中,有個女生把“挑”和“提”弄混了,我也及時抓住了這一課堂生成,讓學生來說這兩個字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但由於當時學生都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課堂的紀律稍微有點亂,我沒讓學生來總結而是自己把要點說了出來,其實這個知識點對於學生來說很容易就說出來了,但我們都是被已有的講課方式給固定住了,所以纔會直接給學生講而沒有讓學生自己來說。

還是我們老師心中沒能時時刻刻裝着學生,沒能時時刻刻把學生當成課堂的主人,我們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權,總覺得他們說的不好,說的不完整,其實只要放手,孩子就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彩虹》教學反思12

本次公開課我所執教的是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彩虹》,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寫了小主人公看到雨停後天空中美麗的彩虹,把彩虹想象成一座橋,接着思維一路發散。文章呈現了一個純真爛漫的想想世界,傳遞了兒童關愛家人的美好情感。

我認爲,公開課不僅是一種展示和彙報,對我來說更是一個自我提升和不斷改進的過程,透過本課使我認識到了自己身上的進步和不足之處,現反思如下: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彩虹是孩子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現象,由此入手,採用問答和欣賞圖片的方式匯入,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情境,併爲接下來的授課開了一個好頭。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識字、讀好課文、初步感受課文,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是一大任務。由於之前的教學中一直採用的都是集中識字,雖說學生已經習慣了那種學習方式,但是把生字單獨拎出來,無疑增加了學生識字的難度,也使課堂變得有些乏味。在本課採用了隨文識字法,引導學生邊學課文、邊讀句子邊識字,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難度。但是,學生的接受能力很強,只要教師的教學思路清晰,走在學生的前面,學生就會準確的跟着老師的步伐,學習效果反而不錯,並且提高了學習興趣,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有新鮮感、課堂變得更加有趣,更富有語文的味道。

這節課從識字、讀文、答題,每個教學環節都考慮到了學生的差異性,比如:簡單的問題提問程度相對較差的學生,有難度的問題提問程度較好的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位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不是把這節課“只講給好學生”,忽略了基礎較差的學生。設定的教學環節也都滲透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這種理念,充分把主動權教給學生。另外,我作爲一名引導者的身份,讓學生自主學習,找到問題的答案,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

課後,我認真聽取了聽課老師們的建議,積極對自己的教學反思,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在課堂上使用重複語,在今後的教學中應當注意,儘量不要重複自己或學生說過的話,除非是重中之重,課堂指令也要更加清晰、簡潔、明確。做到真正的關注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而不是總去關注自己教學的下一個環節;引導學生有重點的識字,掌握學情。在教學中有一個“讀好長句子”的環節,應該多多把讀書的機會給學生,並及時做出有效的評價,使之體現出有階梯、有層次的教學。另外,要注意使用語言,注重課堂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不要說沒用的話,課堂上每一分鐘都是十分寶貴的。

透過這節課,使我有所成長、有所收穫,使我更加清楚的明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從備課到上課,時時刻刻都要考慮學生,把握學情,注重學生的上課感受和體驗,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們探究的慾望,增加課堂趣味性的學生的參與程度,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同時又能更加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

《彩虹》教學反思13

我執教了《我們來造彩虹》,看到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用各種方法探索光的顏色,表現出好奇和興趣。其實製造彩虹的方法很多,不限於教材上介紹的那些。學生有的拿了光盤來造彩虹。我儘量鼓勵他們創造和嘗試其它各種方法,把自己的辦法介紹給大家,並引導他們將學到的方法應用到日常生活或遊戲中去,讓生活更有趣味。

對於本節課,目的是培養兒童的探究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嘗試利用光豐富自己的生活,並從中體驗到無窮的樂趣。課堂中我沒有要求學生記憶大量的知識。由於用三棱鏡或其他方法能看到七色光的道理、製造彩虹的原理等比較抽象,兒童不容易理解,因此在課堂中我重視人人蔘與,積極探索,感受光的色彩,而沒有講深奧的科學原理。

以上是我在課堂上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本節課不足的地方也很明顯,例如:

(1)學生造彩虹的活動地點問題。我選擇了窗臺旁邊、走廊,但是這兩個地方儘管有陽光的照射,但是卻不夠強烈,影響了學生的實驗效果。

(2)學生在分組實驗中,沒有交換各自的材料進行實驗,以至於有的同學始終嘗試了一種造彩虹的方法。學生的實驗方法很單一,如果能夠讓學生進行有序地輪換實驗操作用品,學生將會體驗到更多的實驗方法。

(3)學生在畫彩虹的時候,四人小組分工合作得不夠理想。我的本意是讓學生一起動手完成一幅作品,誰料是小組長做主角,另外的同學旁觀得多。因此應該更具體地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分工,怎樣合作完成一份作品。

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希望我能不斷改善,希望能帶給學生更有活力的課堂!

《彩虹》教學反思14

由於彩虹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始不需要設計華麗的情景匯入新課,而要直奔主題,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究彩虹的活動中去。在學生觀察彩虹時,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觀察彩虹的最佳位置,而是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看到彩虹的合適位置,這樣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給學生提供自己發現的機會。教師帶領學生到陽光下觀察彩虹,學生親自參加、親自操作、將會獲得更多的感性體驗。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從引導學生對三棱鏡的探究逐步延伸到讓學生思考彩虹現象形成的原因,科學課不但要啓發學生對問題做深入的思考,還有鼓勵學生對所觀察到的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尋找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反思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勇於探索的精神。

總之,在整個教學中要讓學生有目的的去玩,帶着問題去玩,在玩中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嘗試做光的合成實驗,在實驗中學生會親身發現光的神祕色彩,感受到光與色彩的無窮奧妙。我的教學思路是瞭解彩虹的形成原因,認識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常用色,透過水粉顏料加水融合的實驗,讓學生了解幾種常用色之間的聯繫。鞏固理解時可以出示紅、橙、黃、綠、藍、靛、紫色的色卡,讓學生按照彩虹色彩的順序進行排列。還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彩筆中找出和彩虹相應的顏色,並按照彩虹色彩規律排序,達到人人都能清楚辨認常用色的程度。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裏所體現的與衆不同的東西,讓學生在繪畫表現中能盡情地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達出來,讓他們體驗到表現的喜悅和滿足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創作表現前一定要解除學生的緊張心理,這是促使學生自由表現的保障。在與學生交流討論時,我是學生最好的聽衆,對學生的表達表示共鳴,在繪畫指導的過程中,我不會強迫指導,我會用一種欣賞的眼光,配合適當的讚美和建議,因爲我相信教師關懷的眼神和充滿愛心的讚美以及必要的提示,是使學生鼓起勇氣努力表現的源泉。

反思整個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

1、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每位學生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準確一些,有的偏遠一些,還有的讓人出乎意料。那麼作爲一名年輕教師的我來說,對於學生回答問題之後的評價,還有待提高;

2、學生使用的都是彩鉛、油畫棒等用起來比較方便的顏料,畫出來的彩虹雖然漂亮但不能體現彩虹色彩逐漸變化的柔和感覺。面對這幾個未能解決的的重要問題,我自問如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靈活輕鬆地解決這幾個問題。

經過回憶思考,找到了幾個突破口:

1、提高自己的組織管理能力。

2、對學生的評價從正面進行鼓勵。

3、建議學生嘗試用水彩顏料爲繪畫工具來畫彩虹,這樣每種顏色和顏色之間自然滲化彩虹那種似真似幻的感覺也就出來了,而且可以爲以後進一步學色彩打好基礎。

調整、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後,我在另外幾個個班教學中加以實施。上課效果突出了很多,課堂氣氛活躍,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了很多探索性的實踐活動。學生透過自己動手,看見了美麗的彩虹,有了強烈的創作慾望,完成的作品豐富多彩且富有新意。同時,透過教師總結性的語言,明白了只要留心觀察、細心發現,美就在身邊,美就在眼前。

《彩虹》教學反思15

《彩虹》一課是小學科學四年級《光》單元的第3課。本課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對光的各種現象(光的傳播、反射、折射等)已有了初步認識、對日常生活中色彩有所瞭解的基礎上的,讓學生嘗試做一系列光的合成和分解色光的實驗,以感受光與色彩的無窮奧妙。讓學生認識到日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光混合成的,沒有光,也就沒有顏色。透過這些既貼近生活,又引人入勝的科學探究活動,引領孩子們去探索光與色彩的祕密。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依據學生已有的關於光的知識和學生對七色光的經驗,緊緊圍繞動手做、動腦想對光的色散和合成現象引導進行認識和分析。

一、動手製造彩虹。

彩虹本身就是美好的象徵物是個美麗的自然景觀,本課以製造彩虹的活動做爲開頭,必然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一定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光和色彩的研究中去。透過課件向學生介紹展示製造彩虹的實驗方法,也就是分解白光的方法:

1。用三棱鏡分解陽光——光線射進三棱鏡後,光線發生了折射,由於組成日光的七中色光的折射角度略微不同,各種不同顏色的光就被分解開了。

2。用斜放在清水盆中的鏡子分解陽光——調節鏡子和水面,使它像是一個三棱鏡,產生與三棱鏡相同的效果。

3。用噴霧器背對着陽光噴霧的方法。

二、分析彩虹認識光的色散。

透過彙報總結,認識組成太陽的光七色光——紅、橙、黃、綠、藍、靛、紫;瞭解白光經過三棱鏡或小水滴等進行折射、反射產生色散現象。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

三、不同顏色光混合,把七色光合成白光。

在手電筒上蒙上紅、綠、藍三種顏色的玻璃紙,兩兩混合,觀察混合後的顏色。第一次試教時我發現這個實驗做得很失敗,因爲手電筒光的強度不同,而且蒙上顏色玻璃紙後顯現的顏色也不夠明顯。所以學生很難判斷光色混合後的顏色,結果要我來告訴他們。在第二次試教時,我先選取相同型號的手電筒,充足電,然後蒙上兩層玻璃紙,效果好多了。透過這實驗,學生可以知道紅、綠、藍三種顏色兩兩混合可以合成其他所有顏色,它們是光的主要顏色,三種混合就是我們見到的白光。透過視頻介紹光的三原色,並引出彩色電視機的色彩工作原理的拓展活動。

在科學教學中,當學生把探究作爲一種學習的需要,逐步成爲學習的行爲習慣時,課堂教學就會化被動爲主動,學習就會成爲學生的一種內驅動力。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小學中年級學生年齡小、好玩的心理特徵,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玩”中經歷探究七色光祕密的全過程,在“玩”中激發繼續探究的興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教學目標。

四、擴展

最後我播放了《顏色》視頻讓學生觀看,學生可以瞭解我們生活中見到的顏色除了和物體本身有關還和光有關。爲了使學生更集中精神認真聽,我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做筆記,播放完後讓個別學生上講臺提出問題,其他學生回答,能提出問題的同學除了認真聽之外還證明他在認真思考問題,一舉兩得,許多同學也想做小老師,提出問題,他們也就更集中精神聽了。

透過《彩虹》這一課例的教學實踐過程,我覺得我的教學設計還不夠完善,如教學語言不夠精煉,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充分地讓學生思考,放手給學生做,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還不夠,個別學生在課堂上還做不到主動思考問題等,這些都值得我在今後得教學中不斷反思、改進、積累。

《彩虹》教學反思16

《彩虹》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學生們透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訓練學生運用多種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我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透過教學,發現我所設計的教學過程既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談一談我在本課教學時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

這節課,我利用教材的2部分內容:第一部分自制水棱鏡。第二部分:製作牛頓盤。要求學生事先做好準備工作:自備小鏡子、白色卡紙片、7張彩色卡紙、剪刀、鉛筆。老師事先準備好:三棱鏡、水槽、噴霧器。從而爲學生們的實驗活動,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

二、教學過程由易到難,層層遞進。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觀察用三棱鏡分解陽光的實驗。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動手自制水棱鏡,並觀察能否形成彩虹。同時提問:我們除了能用自制水棱鏡製作彩虹外,大家還能用哪些方法制造彩虹?第二個活動是讓學生製作牛頓盤,並透過小組討論,全班探討,學生們初步觀察依次用三到七張(紅、橙、黃、綠、藍、靛、紫)的彩色卡紙組合成一個牛頓盤。在小組中再親自進行動手實踐,使學生們更加體會到觀察的重要性。第三個活動:讓各組學生派代表彙報觀察的結果。由於前兩個活動爲此活動已經奠定了基礎,學生們在活動中不僅熱情高,思維活躍,做起事情來還井井有條,在彙報時,各組學生們積極發言,把本小組所所觀察到期結果逐個說出。透過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探究活動,學生們逐步掌握了觀察事物的方法,同時還開拓了學生們的思維,提高了學生們探究的慾望。

三、開展設計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這節課的教學以科學觀察、實驗設計製作爲主,在第一個、第二個的實驗觀察後,我讓學生說說觀察到什麼。各組進行製作牛頓盤比賽,透過這一比賽活動,學生們體會到要提高效率,不僅合理設計、有選擇性地研究問題,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進行科學探究必須要有合作精神,這樣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才能想出多種方法解決面臨的問題。

四、注重成果的彙報。

學生們親身經歷了觀察、設計實驗、探究學、得出結論的過程,在這節課,爲了促成學生回顧自己的科學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我注重讓學生進行交流和彙報,進一步深化認識。在進行交流和彙報時,我採用了不同的方式:請學生到講臺上與全班同學交流、到黑板上寫出你自己的觀察、實驗、的結論。同桌討論等。

五、學科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教育來源於生活,同時還要融入到生活中去。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與日常生活實際緊密聯繫。接着提問:我們除了能用自制水棱鏡製作彩虹外,大家還能用哪些方法制造彩虹?學生們踊躍發言,各抒己見。說出了許多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解決這樣問題的方法,把科學課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