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育隨筆>

新概念閱讀教學宣言

教育隨筆 閱讀(1.68W)

曾祥芹

新概念閱讀教學宣言

新千年,新起點。爲了開創語文教育的新紀元,必須首先使閱讀教學跨越到一個新的境界。因爲,語文能力“讀”佔鱉頭,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重心,閱讀學研究的歸宿在於提高閱讀效率,培育“讀書人口”,營造書香社會。

    1978年,呂叔湘先生批評語文教學少慢差費,主要指閱讀教學少慢差費,即閱讀數量太少,閱讀速度太慢,閱讀效率太差,閱讀時間太浪費。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們不但積累了新的閱讀教學經驗,而且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閱讀學理論。新語文教學大綱、新語文教材的頒佈實施,提供了大好機遇。現在,對閱讀教學實行整體性變革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一、“新概念閱讀教學”的基本內涵

    一個概念就是一面旗幟。“新概念閱讀”是從“新概念英語”“新概念作文”生髮出來的。20世紀末,“新概念作文”擂響“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的戰鼓,對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產生了衝擊波。它宣示要“探索一條還語文教學以應有的人文性和審美性之路,讓充滿崇高的理想情操、創造力、想象力的語文學科,真正成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學科”。以寫作教學爲突破口來改革整個語文教育,不失爲一條出路;以閱讀教學改革爲龍頭帶動整個語文教育,更是一條標本兼治的通途。“寫作程度有跡象可尋,而閱讀程度比較難捉摸”(葉聖陶語)。閱讀研究歷來滯後於寫作研究,但是閱讀學一旦迎頭趕上寫作學的腳步,其發展的後勁可能更大。我們借鑑“新概念英語”“新概念作文”的創意,生髮出“新概念閱讀”和“新概念閱讀教學”,意在用它來概括“閱讀”和“閱讀教學”的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旨在對低質量、低效率的傳統閱讀觀念和傳統閱讀教學陋習進行大力度的改革,先使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閱讀教學產生革命性變化,進而推進高校的閱讀教學和社會讀書活動,爲建設“先進的閱讀文化”而奮鬥。

所謂“新概念閱讀”,是針對非科學的落後的閱讀舊觀念、舊傳統而提出來的,它並非排斥有用的閱讀老概念,反叛中外閱讀的優良傳統,而是容納一切有用的閱讀老概念,繼承和發揚中外閱讀的優良傳統,特別是總結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閱讀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樹立起現代化、民族化的科學閱讀理念。“新概念閱讀”是“學”而兼“術”的,包含閱讀原理和閱讀技法兩個層次:

1.閱讀基本理念  站在哲學人類學的高度,我們應從讀者和讀物、讀者與作者、讀者與社會、讀者與自我的四個視角揭示閱讀的本質特性,認清“閱讀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緣文會友的交往行爲,是書面文化的精神消費,是人類素質的生產過程”。這個“閱讀”定義超越了《大百科全書教育卷》和《現代漢語辭典》的界說,突破了主客結構的思維定勢,擴展到主體之間的社會交際,深入到精神消費和生產的辯證關係,從而開拓了閱讀的新視界。閱讀過程,作爲寫作過程(家物→創意→綴文)的逆向運轉,包括“技文→得意→及物”三個階段,貫穿心智和行爲的雙線執行,包含意化和物化的雙重轉化;其全過程固有着“感言羣體→人情得意→運思及物”三條基本規律,分別派生出一系列閱讀原則。閱讀科技作爲一種精神生產力,對個人、對社會,發揮着“育人成才,經國濟世”的巨大功能。

2.閱讀技法系統  古今中外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林林總總,難以窮計。如果着眼閱讀時效來分類,可簡要分爲精讀、略讀、快讀三大技能:精讀法,可採用朗讀方式,要求每分鐘讀250字以下,理解和記憶率達90%以上;略讀法,可採用默讀方式,要求每分鐘讀250-500字,理解和記憶率在80%左右;快讀法,可採用視讀方式,要求每分鐘讀500字以上,理解和記憶率在70%左右。這個閱讀技法新體系補充和發展了“讀法只有精讀、略讀兩種”的舊說法,強化了閱讀的效率意識。雖然,略讀、快讀能力的形成要以精讀爲基礎,就教學而言,要以精讀訓練爲主,追求閱讀的高質量要靠精讀,但是,就應用而言,人生閱讀的主要方式是略讀和快讀。從閱讀生活的多種需要出發,要綜合解決閱讀的深度、廣度和速度問題,一位現代問題能手必須全面掌握精讀、略讀、快讀三大閱讀技能。

    “新概念閱讀”的內涵相當豐富,簡言之,就是加強閱讀的科學性和人文性:即一面擯棄“閱讀無學”的偏見,把閱讀當作從文字作品中獲取知識、資訊的一門社會科學技術;一面改變“被動接受”的舊習,將閱讀視爲讀者對讀物主動進行重構、加工,藉以提高自身素質的精神生產過程。“新概念閱讀”與“新概念作文”一樣,共屬於言語智能形態的精神生產力的一對範疇。

所謂“新概念閱讀教學”,概括講,就是自覺用“閱讀學”來指導“閱讀教學”。依據閱讀學的三級體系(科學、技術、工程)建構,“閱讀教學”本身屬於“閱讀原理”“閱讀技法”在閱讀教育工程中的應用。新概念閱讀教學,一方面要克服閱讀教學中的種種盲點,樹立“依靠閱讀科技,振興閱讀教育”的信念,提高教師導讀和學生自讀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要區分社會科技與自然科技的特點,走出“科學主義”的誤區,強化“閱讀自主”“閱讀創新”的意識,弘揚閱讀的人文精神,發揮讀者的心靈自由性和主體創造性。

二、“新概念閱讀教學”的改革方略

    開展“新概念閱讀教學”的前提是編制多套內容新鮮、結構合理、文體兼備的閱讀教材,特別是創編“精讀、路讀、快讀一條龍”的訓練教材,這是教材編審者的職責。對於第一線的中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主要是正確選擇和運用新編閱讀教材的問題。“新概念閱讀教學”務必貫徹“大語文教育”思想,以課內閱讀教學爲軸心,開闢課外和校外閱讀的課堂,面向紙本書、電子書、無字書,實行“大閱讀教育”。這種立足全局的整體改革,要求在閱讀教學目標、過程、策略、方法、媒體、測試諸多方面破舊立新:

    1.在閱讀教學目標上,打破“語文純工具論”的迷信,克服“閱讀純技術論”的偏頗,真正實現閱讀教育的人文價值。閱讀教學不僅有使用功能、發展功能,而且有教育功能。閱讀不單是求知、開智的便捷手段,而且是立德、審美的有效途徑。閱讀能力以閱讀智能爲主幹,以閱讀知識爲先導,以閱讀情志爲動力,三者組成一個立體的開放結構。因此,佔語文課時最多的閱讀課,必須擺脫“閱讀是寫作的附庸”的束縛、,確立“以培養閱讀能力爲閱讀教學主要目標”的觀念。閱讀教學目標體系是多元的:既要有直接目標--提高適應各類語體、文體的閱讀能力;又要有間接目標--磨練開發智力的閱讀思維加工能力;還要有潛在目標--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閱讀能力是綜合的,閱讀技能是可以分解的。新教學大綱對閱讀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小學列出8項,初中列出8項,高中列出9項,技能訓練目標明確而具體,但也存在不足。按照全面培養精讀、略讀、快讀能力的高標,我們既應嚴格執行和兌現大綱規定的目標,又要敢於對大綱規定的目標有所補充和提升。

    2.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糾正“純粹吸收”的“單程閱讀論”,堅持“內外互動”的“雙重轉化論”;超越“止於得意”的“半程閱讀論”,堅持“披文→得意→及物”的全程閱讀論。閱讀活動作爲讀者和作者的理智轉換和情感交流,本是閱讀吸收和閱讀表達相統一的過程,是意化(內化)和物化(外化)的“知行遞變”過程。“單程閱讀論”的偏頗,表現爲“單向”和“單線”視角,誤認閱讀只是讀物資訊由外到內的輸入,看不到讀者主體意識由內到外的輸出;“半程閱讀論”的偏頗,表現爲“得意忘行”,誤認“理解作品思想內容是閱讀的最終目的”,只把閱讀看作認知過程,無視閱讀又是一個行爲過程。優化“閱讀教學過程”必先遵循“感言羣體→人情得意→運思及物”的“閱讀過程規律”,走完閱讀全程,切不可半途而廢。從閱讀能力形成的縱向結構看,閱讀教學不但要訓練學生的閱讀感知力、閱讀理解力和閱讀鑑賞力,而且要培養學生的閱讀遷移力和閱讀創造力。從閱讀教學模式的操作規程看,閱讀教學不但要抓“文意的具體化、簡約化。系統化”,而且要抓“閱讀心得的言語化、靈活化、實踐化”。

3.在閱讀教學策略上,應以閱讀能力訓練爲中心展開教學,閱讀的人文精神必須滲透在閱讀能力訓練之中;要把“隨意被動”、違背閱讀規律的閱讀教學盲點,變成“自覺主動”、符合閱讀科技原理的閱讀教學亮點。具體說,至少有八大閱讀策略的改革:

    ①變盲無目的的“漫讀”爲定向擇優的“選讀”。這是由資訊多源、資訊多變、資訊多歧的閱讀背景所決定的。鑑於讀物數量的無限性、質量的差別性和閱讀時間的有限性以及少年讀者漫無選擇的閱讀通病,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和校外閱讀的指導特別需要提倡“擇真而讀,擇善而讀,擇美而讀”。

    ②變拘於一隅的“偏讀”爲廣泛涉獵的“博讀”。這是由認知自然、社會、思維這個大千世界的閱讀使命所要求的。針對單憑興趣的“偏讀”病(如對武俠、言情小說的偏愛,對文言文閱讀的輕視,對現代科技;文閱讀的畏難情緒,等等),教師應引導學生“博約結合”,走文理兼通、全面發展之路。

③變肢解課文的“析讀”爲整體感知的“意讀”。爲避免“皰丁解牛,不見全牛”,強化讀文教學的人文精神,必須淡化偏重形式的分析性操作,發揚意會性閱讀的優良傳統。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言語體式的整體感知出發,透過整體觀照下的局部分析,達到對整篇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正確綜合。

④變沒有記憶的.“白讀”爲注重積累的“誦讀”。沒有記憶的閱讀是無效的閱讀。青少年是人生閱讀的黃金時代,應充分利用學生“記性好”這個閱讀生理優勢,恢復“朗讀涵泳”的優良傳統,讓他們在基礎教育階段多背誦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多積累一些終生受用的文化知識。

⑤變食而不化的“吞讀”爲質疑問難的“攻讀”。讀書如吃飯,需經過唾液。胃液、腸液的消化。爲克服囫圇吞棗的閱讀通病,必須熟讀深思,對讀物內容加以簡化、深化、系統化。語言化。爲培養閱讀創造力,更要從被動的“接受式閱讀”起步,向質疑問難的“探究式閱讀”發展,讀出共性中的個性。

⑥變單純吸收的“心讀”爲勤於表達的“寫讀”。不動筆墨的“懶讀”,是造成閱讀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新概念閱讀強調“表達性閱讀”,既關注閱讀吸收中的傾吐(“以意逆志”);更重視閱讀吸收後的傾吐(“以文表心”)。表達既是閱讀的必要手段,又是閱讀的深化階段。所以,必須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⑦變只管認知的“空讀”爲知行統一的“活讀”。閱讀教學只求讀懂,不求致用,無異於培養“書呆子。“運思及物”比“披文得意”更加艱鉅。爲根治“半程閱讀”的流行病,務必下大力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閱讀創造力,實現文字向實際生活的遷移,完成有字書向無字書的過渡,將閱讀吸收的精神營養化爲改造主客觀世界的能量,纔算學到了閱讀的真本事。

⑧變逐字逐詞的“慢讀”爲一目十行的“快讀”。長期以來,從總體看,閱讀教學一味抓精讀,很少抓略讀,幾乎不抓快讀訓練,致使絕大多數學生只會“點式閱讀”,不會“線式閱讀”,更談不上“面式閱讀”。爲改變蝸牛般爬行的“慢讀”習慣,必須在精讀、略讀基礎上實施和推廣快讀訓練,養成與朗讀、默讀配套的“視讀”習慣。新語文教學大綱雖然沒有正式起用“快讀”這個新概念,但是,要求“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初中)、600字(高中)”,實際上已經灌注了“快讀”的精神,量化了“快讀”的最低指標。我們爲什麼不抓住機遇,去迎接資訊時代必然到來的這場“閱讀革命”呢?

4.在閱讀教學方法上,廢除以教師過多講解擠掉或取代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講讀”模式,建立班級閱讀教學中在教師導讀下以學生自讀爲主的“議讀”機制。新大綱提倡“討論式閱讀”,要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改革閱讀課,必須變“一言堂”爲“羣言堂”,把閱讀歸還讀者,把課堂還給學生。班級閱讀教學屬於教師指導下以學生個體閱讀爲基礎的羣體閱讀,它最忌把教學參考書的課文分析定於一尊,硬塞給學生。按照“見仁見智”的閱讀原理,最宜實行“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讓學生各抒己見,由教師相機點撥,在“讀讀議議”中撞擊出閱讀心得的火花。教師的導讀藝術就表現在善於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趣,拓展閱讀思維的四維空間,在閱讀理解(感言辨體、入情得意)和閱讀遷移(運思及物)兩個層面上培養閱讀創新能力。封閉性的閱讀只在“文字解讀”上下工夫,只在讀者和讀物之間兜圈子;開放性的閱讀不僅要“解文”,而且要“知人、論世、察已”,跨越讀者與讀物、與作者、與社會、與自我的四大距離,學會在四者之間彼此往返,自由馳騁。翱翔於閱讀的“內宇宙”,纔會高度發揮讀者的智力潛能。

5.在閱讀教學媒體上,改變傳統的“黑板+粉筆”的單調模式,突破單純從紙本書上獲取知識、資訊的格局,進而學會從電子讀物上獲取知識、資訊的本領。新世紀閱讀教學的媒體將由單一的紙本閱讀改換爲紙本閱讀和屏幕閱讀或網上閱讀同時並舉的多媒體閱讀。當然,根據閱讀教育國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依然以紙本閱讀教學爲主。現代語文的內涵發生變化,它包括語言文字運用和資訊技術運用兩個含義。計算機文字處理技術(即電腦閱讀和電腦寫作)不僅是語文教學的內容之一,而且是語文教學方法之一。在教育界加快普及現代資訊技術、用資訊化帶動現代化的大好形勢下,閱讀教學應儘可能利用多媒體(電腦、視頻展示臺、投影儀)資訊技術,借課件的屏幕顯示,創設情境,使課文變得好看、直觀、生動,以此擴大課堂閱讀容量,增加知識密度,節省板書時間,享受文、圖、聲、像多樣光景的賞讀意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不過,多媒體閱讀要運用得當,不能讓課件變成“教案搬家”,讓教師變成“放映員”;多媒體技術只是閱讀的輔助手段,不能取代文字的自讀,不要以現成的音像束縛讀者的豐富聯想和想象,要謹防閱讀中的思想懶漢。在多媒體閱讀教學中如何弘揚閱讀的人文精神,是個嶄新的課題。

6.在閱讀教學測試上,其內容不應侷限於閱讀知識和能力,而要兼顧閱讀知識、能力、態度、情感諸方面;其形式不應侷限於書面,而要採用書面、口頭多種形式進行綜合考查;其題型不應讓標準化試題主宰,而要降低客觀性試題的比重,確立以主觀性試題爲主。標準化試題適合大規模考試,有客觀、準確、易於評分等優勢,不可一概取消;同時它又有死板、機械、抑制創造,導致讀死書、死讀書等弊病,必須減少其分量,退爲語文試題的輔助成分。閱讀測試比寫作測試難得多。閱讀心得的潛隱性要求透過書面或口頭表達(即外化的試卷和答辯),方能檢測閱讀內化(意化)的當前水平,還有未曾釋放的閱讀儲存留到以後遇上新的情境、新的問題才能表露出來。而文學和文章作品鑑賞的主觀差異性最忌刻板一律的標準答案,所以標準化試題難以解決閱讀鑑賞、閱讀遷移等能力的科學測試問題,只有主觀性試題才能真正檢測“見仁見智”的閱讀創造能力。爲了強化閱讀評估的人文精神,必須增加能力性和應用性的試題分量,以主觀性試題爲基本題型。這種主觀性閱讀試題,重結果又重過程,重篩選又重表達,重認知又重情感,重精確又重意會,便於發揮考生的主體創造潛能。閱讀測試的重點應擺在閱讀理解的準確性和閱讀心得表達的創造性上面。自然這也是閱讀測試的難點。因爲它要恰當處理閱讀評分標準的客觀統一性和主觀差異性的矛盾(特別是文學鑑賞能力的測試)。我們要在閱讀評估上想方設法,攻破這個世紀性的難題。

二、“新概念閱讀教學”的實踐主體

“新概念閱讀教學”對新一代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閱讀素質要求。培育中華“讀書人口”的導師,必先通曉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閱讀學基本原理,諳熟精讀、略讀、快讀三大技能,把握“新概念閱讀教學”的一系列改革方略,使自己不但成爲紙本閱讀、屏幕閱讀、網上閱讀的高手,而且具有學者風範和人格魅力,善於在閱讀訓練中滲透人文教育,激發創新精神。

“新概念閱讀教學”呼喚新世紀的中小學生樹立“爲生存發展而讀書”“爲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崇高志尚,從小練好精讀、略讀、快讀的基本功,養成“閱讀自主”“閱讀創新”的良好習慣,及早取得“讀書人口”的資格,成爲未來書香社會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