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看名著>短歌行>

《短歌行》導學案2篇

短歌行 閱讀(5.07K)

《短歌行》導學案1

知識目標:

1.瞭解曹操生平及《短歌行》寫作背景。

2.梳理字詞,積累基礎知識。

3.理清思路,熟讀成誦,理解詩歌的主旨。

4.培養和提高鑑賞古典詩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5.積累曹操名句。

素養目標

1.積累基礎知識,品味詩歌語言,熟讀成誦,培養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

2.理清思路,理解詩歌的主旨、寓意,促進思維發展,培養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

3.掌握鑑賞古典詩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鑑賞能力,培養審美鑑賞與創造素養。

4.瞭解曹操的生平及創作風格,積累曹操名句,培養和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養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

1.理解詩歌的主旨、寓意,瞭解曹操的創作風格。

2.掌握鑑賞古典詩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鑑賞能力。

一、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作爲政治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知人善察,唯纔是舉;作爲軍事家,他指揮了官渡之戰,逐步統一了中國北方;作爲文學家,他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他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其文學成就頗高,與其子曹丕、曹植成爲建安文壇的領袖,開創了一代文風,其詩語言質樸,情感深沉,格調蒼涼悲壯,被稱譽爲“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他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繼承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真實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社會現實。他的詩歌內容較爲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二、瞭解建安風骨及歌行體:

1.建安風骨:

指漢魏之際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等人慷慨悲涼的詩文風格。漢獻帝最後的年號爲“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所以這一時期的詩文風格就被稱爲“建安風骨”。這一時代的作家,以“三曹”“七子”爲代表,逐步擺脫了儒家思想的束縛,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當時處於戰亂動盪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更爲慷慨激昂,他們創作了一大批文學鉅著,形成了文學作品內容充實、感情豐富的特點,普遍採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並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即人們常說的“建安風骨”。建安文學的輝煌成就,對後來文學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北朝劉勰和鍾嶸反覆推崇建安時期的文風;唐陳子昂盛讚“漢魏風骨”,李白有“蓬萊文章建安骨”的詩句

2歌行體:

歌行體,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行”是樂曲的意思。因漢魏以前的樂府詩題爲“歌”和“行”的頗多而得名,其章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常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亦稱古詩、古風。

三、瞭解背景:

赤壁大戰前夕,在曹軍用鐵鎖連舟之後,曹操看着大軍威武的氣勢,以爲不日就可掃平四海,統一中原,不禁喜從中來,於是備齊鼓樂,以歌舞壯軍威,飲至半夜,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發了自己立志統一中原的雄心鬥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後,曹操即被孫劉聯軍大敗赤壁,然而這首不朽的樂府詩卻被廣爲傳唱。

四、解題:

這是一首樂府詩,“短歌行”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的名稱,樂府詩有長歌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據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於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行,則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8194;

“短歌”是針對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的。這首詩詩句都是四字句,就成爲“短歌”。長歌行與短歌行的區別除了在歌聲、曲調的長短上有區別外,還有另一個區別,長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較適合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

四、名家點評:

(1)魏武帝“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言當及時爲樂。又舊說長歌短歌,大率言人壽命長短分定,不可妄求也。——唐代史學家吳兢

(2)孔融、楊修俱斃其手,操之高深安在?身爲漢相,而時人目以漢賊,乃以周公自擬,謬矣。

——南宋文學家、宋末文壇領袖劉克莊

(3)此詩即漢高(祖)《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清代文學家陳沆

(4)言當及時爲樂也。“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託。“山不厭高”四句,言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成其大也。——清代詩人、學者沈德潛

五、積累基礎知識:

1.字音

譬如(pì)青青子衿(jīn)呦呦(yōuyōu)何時可掇(duō)

度阡(qiān)契(qì)闊談18217;(yàn)三匝(zā)周公吐哺(bǔ)

2.通假字

契闊談18217;:“18217;”通“宴”,宴會

3.古今異義

人生幾何古義:多少今義:幾何學的簡稱

4.詞類活用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名詞作狀語,向南

鼓瑟吹笙:名詞用作動詞,彈奏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使動用法,使……歸

5.特殊句式

何以解憂:賓語前置句,“何”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六、朗讀節奏: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七、內容解讀:

(一)白話譯文:

短歌行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鬱長久填滿心窩。

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着青領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爲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羣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麼時候纔可以拾到;

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着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着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羣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週卻沒斂翅,哪裏纔有它們的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願如周公般禮賢下士,願天下英傑真心歸順我。

(二)結構層次:

全詩共分爲四層。

第一層:對酒當歌……唯有杜康。寫作者對酒當歌,感慨人生的短促。

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愁的原因是苦於得不到衆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功立業。這裏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賢才”們人生就像“朝露”那樣易於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他那裏施展抱負。

第二層:青青子衿……鼓瑟吹笙。寫作者思念賢才,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望。

“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曹操在這裏引用這首詩,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更是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爲什麼不主動來投奔我呢?”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

第三層:明明如月……心念舊恩。先寫內心的憂愁,再寫要禮遇賢才。

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後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複,而是含有深意的。曹操在這裏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麼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承上啓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第四層:月明星稀……天下歸心。寫求賢若渴之情。

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啓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於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最後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順,確切地點明瞭此詩的主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是透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決不會有“人滿之患”。“周公吐哺”的典故出於《韓詩外傳》,在這裏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

(三)詩歌主題:

詩人以感人的真誠和慷慨悲涼的情感詠歎了生命的憂患、生命的悲劇,流露出對於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但詩人並沒有陷在消沉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對統一天下大業的追求中獲得了超越,抒發出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願。

(四)意象:

(1)酒

在詩歌中“酒”一般被用來表達憂愁思緒,因而有了“借酒澆愁”一說,曹操借酒表達的是人生短暫,要抓緊時間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詩人將人生短暫比喻成“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

(3)明月

在古典詩歌中明月一般藉以寄託相思別緒,在此曹操借明月喻賢才,“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時才能得到,因而“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五)詩人形象:

曹操有宏大志向,充滿霸氣和謙恭之氣;有廣博的胸襟,待人真誠、熱情、尊重人才(愛才惜才),對猶豫彷徨未找到明主的賢才給予關心和同情。他憂人生,憂賢才,憂天下。因壯志難酬而憂,但他沒有陷入低沉的哀嘆而不能自拔,反而因憂愁而迸發出巨大的生命能量。《短歌行》是曹操胸懷大志的壯歌,體現了直面現實、熱愛生命的擔當與豪情。曹操的憂是進取中的憂,是追夢中的憂,是反覆憂愁後的奮發激昂。生逢亂世,他彰顯了生命價值,影響推動了一個時代。

(六)藝術特色:

1.用典

適當用典可以增大詩詞表現力,在有限的詞語中展現更爲豐富的內涵,可以增加韻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詩詞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①“青青子衿”——《詩經鄭風子衿》

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裏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②“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賢才若來投奔於己,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

③“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韓詩外傳》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覆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爲完成統一大業而不遺餘力的真誠態度。

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管子.形解》

海納百川,誠心納英才,希望接納的人才越多越好。

【用典的主要作用】

品評歷史,借古論今

抒情言志,表明心跡

引發聯想,創新意境

簡潔精練,內涵豐富

【用典的形式】

化前人語句。點化不同於直接引用,而是將前人語句消化後用自己的話寫出。

明用歷史故事。在引用歷史故事時,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這是明用。

暗用歷史故事。比明用隱蔽,因爲沒有明白地指出是什麼,所以難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歷史故事,便能讀懂詩詞;反之,便要大傷腦筋了。

反用歷史故事。明用和暗用歷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歷史故事,則是反用其意。

2.比興

①“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明月喻指賢才並起興,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②“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以此起興流露出詩人唯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③“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並以此起興,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纔是舉。

3.言志與抒情相結合

言志是這首詩的基調和靈魂。它加強了詩作的內容,使之更爲厚重:它決定着詩作的主旨,使之更爲深刻。而本詩的抒情性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強作品感染力的藝術效果。

八、拓展延伸:

曹操經典名言:

1、生於亂世是爲不幸,但如能變亂爲治,豈非不幸中之大幸!

2、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3、欲取勝他人,自己先要立於不敗之地!

4、唯纔是舉,吾得而用之。

5、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7、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龍乘時之變化,可比世之英雄!

8、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9、以螻蟻之裏而撼泰山,何其愚也。

10、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隱機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1.思考,全詩可以分爲幾層?

明確:

全詩可分爲四層:前八句爲第一層,詩人慨嘆人生有限,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功業未成的深沉感慨;

次八句爲第二層,透過思念賢才、宴飲嘉賓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求才若渴的心情;

再次八句爲第三層,寫對賢才的仰慕,想象賢士到來,暢抒情誼;

最後八句爲第四層,寫賢才擇主和自己希望搜攬人才以完成統一事業的宏偉抱負。

2.思考,這首詩的詩眼是哪一個字?

明確:

3.思考,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的思想感情?全詩的感情基調是不是消極的、低沉的?

明確:

思想情感:爲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曹操雖然取得了許多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敗。他深感奮鬥中的艱難,也因年歲增長,光陰流逝,理想尚未實而憂愁,所以纔有人生苦短之嘆。但這一“嘆”不是無所作爲者,蹉跎歲月者,不思進取的消極之“嘆”,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賢才幫助以實現建功立業雄心的英雄之嘆。“人生幾何”“去日苦多”是進取中的憂嘆,追求中的苦悶。表達了詩人抓緊時機,大幹一番事業的強烈願望,隱含着的仍然積極昂揚的精神。

感情基調:

全詩的感情基調並不消沉。作者的這種憂思,源於內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暫,才更渴望招納賢才、爲已所用,建功立業這裏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於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4.思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是如何表達對人才的渴盼的?

明確:

這四句,揭示曹操“憂”之內容和原因曹操急於實現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實現理想,迫切需要人才的輔助。

作者借用《詩經》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達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過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求姑娘對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態,借用得天衣無縫,準確生動。

引用《詩經鹿鳴》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裏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併合作的。

5.思考,“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中的“憂”的上文的“憂”相同嗎?

明確:

詩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喚:天下賢才,我何時才能得到你們呢?顯然這裏憂的'內涵是“賢才難得”。

6.思考,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詩?

明確:

這四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話和周公“一沫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史記魯周公世家》的故事,來說明詩人自己一方面感到生命易盡,一方面則更加激勵他及時建功立業的思想,渴望有更多的有才能的人來幫助他實現他的政治理想。

7.詩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詩,哪幾句最切合宴會主題?

明確: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陌”“阡”都是指田間小路東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駕、屈駕“用”,以“存”,探問、問候“契闊”,久別重逢“讌”,通“宴”“舊恩”指往日的情誼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枉駕來訪主客久別重逢,歡快暢談,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誼。

8.思考,曹操“憂”的根源是什麼?

明確: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一憂時光易失,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二憂賢才難得,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三憂功業未就

正因爲功業未就,曹操思賢之心纔會如此強烈。

9.思考,詩歌表達了怎樣的主題?

明確:

詩人以感人的真誠和慷慨悲涼的情感詠歎了生命的憂患、生命的悲劇,流露出對於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但詩人並沒有陷在消沉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對統一天下大業的追求中獲得了超越,抒發出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願。

10.思考,詩歌塑造了怎樣的詩人形象?

明確:

詩歌塑造了一位胸懷天下,渴望建功立業,求賢若渴的詩人形象。

11.思考,這首詩有哪些藝術特色?

明確:

(1)用典

適當用典可以增大詩詞表現力,在有限的詞語中展現更爲豐富的內涵,可以增加韻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詩詞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①“青青子衿”——《詩經鄭風子衿》

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裏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②“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賢才若來投奔於己,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

③“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韓詩外傳》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覆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爲完成統一大業而不遺餘力的真誠態度。

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管子.形解》

海納百川,誠心納英才,希望接納的人才越多越好。

(2)比興

①“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明月喻指賢才並起興,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②“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以此起興流露出詩人唯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③“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並以此起興,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纔是舉。

(3)言志與抒情相結合

言志是這首詩的基調和靈魂。它加強了詩作的內容,使之更爲厚重:它決定着詩作的主旨,使之更爲深刻。而本詩的抒情性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強作品感染力的藝術效果。

1、下列加點漢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譬如(pì)慷慨(kǎi)青衿(jīn)

B.笙簫(shēng)阡陌(mò)契合(qiè)

C.周匝(zā)哺育(pǔ)鼓瑟(sè)

D.沉吟(yín)拾掇(duō)呦呦(āo)

【答案】A

【解析】B契合(qì)C哺育(bǔ)D呦呦(yōu)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準確的一項是( )

A.慨當以慷 當以:應當可以。

B.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掇:拾取、摘取。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禮遇。

D.繞樹三匝 匝:遍。

【答案】B

【解析】A項,沒有實義;C項,問候,探望;D項,周,圈。

3.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D.但爲君故,沉吟至今

【答案】B

【解析】B項古今義相同,指顏色。A項古義,多少;今義,一門學科。C項古義,光明、明亮;今義,表示顯然如此或確實(下文意思往往轉折)。D項古義,只;今義,但是,錶轉折。

4.下列加點的詞語不是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C.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D.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答案】D

【解析】A項形容詞作動詞。B項名詞作動詞。C項名詞作狀語。

5.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30個字。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__①__。東漢末年,曹操慷慨賦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淋漓抒寫了詩人__②__。一千三百年前,李白曾吟詠“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表達了他__③__。“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在《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歐陽修總結了後唐莊宗既得天下又失天下的原因,感喟小自一人、大至一國,無不以安逸而衰亡,以理想而勃興。

【答案】①就是人類的夢想史 ②勇於追求的壯志豪情 ③不畏艱難的遠大理想抱負

【解析】第一個空根據語境應填寫“就是人類的夢想史”;第二個空主要根據前面引用的內容來填寫,曹操的詩句表達了詩人勇於追求的壯志豪情;第三個空根據李白的詩句表達了他不畏艱難的遠大理想抱負。

《短歌行》導學案2

教學目標:

1、能感受並誦讀出作者的情感變化

2、感受曹操在詩中所抒發的“憂”及其實質,進而體驗曹操憂而豪壯的特殊情感

3、體驗曹操爲實現志向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體驗志向與現實的關聯。

教學重點、難點:

誦讀《短歌行》,品析曹操的憂思之壯

主要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巧妙匯入、明確目標

1、匯入:三國時期,英雄輩出。其中有一個怎麼也不會被淡忘的人。他統一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爲後世統一全國打下堅實基礎,他就是——曹操。我們對曹操都應該不陌生。大家用一兩個詞來總結對曹操的印象?(奸詐、梟雄),曹操真的是這樣的性格嗎?我們今天就來讀詩,感受一下這個歷史人物的真實情懷。

2、背景介紹:話說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八十萬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掃平孫劉勢力。大戰前夕,夜晚皓月當空。曹操宴請文武衆臣。酒至酣處,忽然望見烏鴉往南鳴飛而去。時年五十三歲的曹操有感而作《短歌行》。

3、知人論世: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人,太尉曹嵩之子,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爲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學)

1、字詞清盤

青青子衿()呦呦鹿鳴()何時可掇()

鼓瑟吹笙()繞樹三匝()契闊談18217;()

2、解題:“短歌行”,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名稱,屬《相和歌平調曲》。初中時我們學過長歌行,後人也有《琵琶行》,《兵車行》等詩歌。短歌、長歌,因歌詞長短而區分。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於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

2、本詩詩眼爲“憂”。篩選:幾次出現?是哪幾句?

三、組織學生合作探究(議)

1、曹操這詩裏的詩眼是“憂”。他憂的是什麼?請大家自己品讀,結合文字概括詩歌裏反應出來曹操擔憂的是什麼,爲什麼有這種擔憂?

2、詩歌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或藝術手法

四、引導學生拓展創新(創)

說到壯志,和它連在一起的通常是另外兩個字,(未酬。難酬)耳熟能詳,恐怕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感受。請大家品讀、思考討論:和上面的詩句相比,你覺得曹操的憂有什麼獨特之處?

A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B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C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五、課堂小結、當堂檢測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本詩卒章顯志。正是有建功立業吧,一統天下的宏偉壯志,所以纔會一掃遷任書法人生短暫,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正是有壯志纔會想到人生短暫,更應當抓緊時間延攬天下人才及早及快建立功業。正是這種壯志讓我們看到曹操不屈從於命運和時勢的抗爭,正是這種壯志讓我們看到曹操真豪傑大英雄的本色。何以解憂?只有壯志。

六、課後延伸、溫故知新

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