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實用範文>論文>

行業企業如何參加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論文

論文 閱讀(2.55W)

【摘要】行業企業參加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是以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爲導向,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同參與,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可以實現企業與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博弈的組織化和理性化,實現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有效對接。

行業企業如何參加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論文

【關鍵詞】行業企業;職業教育;模式

現階段下,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一些新興企業行業不斷涌現,新型的職業崗位隨之應運而生,對人才需求結構也相應發生變化。職業教育作爲一種與社會經濟密切相關的教育形式,已經爲社會培養了大批的各行各業緊缺的人才。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角色定位不清,參與意識淡薄,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對接不夠緊密,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需求形成“錯位”。一方面職業院校還沒有真正建立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學生專業特色不明顯,市場認可率低,就業困難;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與實際企業行業的需求相差太遠,執行機制不暢,這些己經成爲職業教育辦學和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基於此,本文擬梳理出高關聯度的要素,對行業組織參與職業教育的模式進行探尋,分析其對接的可行性和路徑並進行有效銜接。

一、企校一體的對接模式

行業企業應當在政府頂層設計指導下對職業教育進行科學分工和定位,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校企合作、就業創業、吸收技術等方面與職業院校進行充分合作,這對於治理統籌規劃中的問題將會有一個良好的預期。(一)校企訂單班的深度融合。針對行業企業與職業教育合作不緊密,體系不完善,吸引力不強的問題,需要實現校企訂單班的深度融合。職業教育要透過教育內容、課程、學科、教師、機制等全要素進行融入、融通、融合,與企業行業的精準對接,企業行業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校企合作,從而實現校企訂單班的內涵發展。在融合過程中,強調企業行業產業標準和專業建設的融合,企業行業技術力量和師資隊伍的融合,產教融合機制的融合,注重把實踐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二)現代學徒制的貫穿打通。現代學徒制倡導企業行業的深度參與,深入指導,打通人才培養和行業應用研究。企業行業和職業院校的“師傅”在“車間”、“工段”、“企業課堂”中,共同指導學生技術技能培訓,共同制定評估標準,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工學交替,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進行融合貫通。這樣,不僅爲學生的專業和就業發展奠定基礎,更讓學生得到專業性、應用性、綜合性的技術技能和職業素養。(三)企校聯合的供需對接。職業教育能否與區域名企進行全面合作,是專業建設的重要抓手。職業教育在爲企業行業輸送所需人才的同時,也解決了學校學生的就業問題。具體來說,企業經營管理干將和能工巧匠是否能參與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中來,校企是否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企業主營業務工作或作業流程、內容、方法、項目、案例能否融到相關專業課程,校企是否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以及基地有效執行,專業能否針對企業的工作或作業流程進行培訓,幫助企業發展助力。企校聯合的供需對接,有利於形成互惠互贏的“人才培養與需求對接”的新模式。

二、多元主體的互動模式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明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從立法層面保障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基本辦學模式的全面落實。並指出“校企合作實行校企主導、政府推動、行業指導、學校企業雙主體實施的合作機制。”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必須打破單純依靠職業教育或行業企業的'思維,以多元主體爲其邏輯起點,明確樹立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中重要地位。透過多元主體的互動模式,職業教育院校與企業主動加強彼此合作是消解職業教育跨界障礙的重要途徑。

(一)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需求的“適配性”。職業教育的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重要的因素在於產教融合程度及校企合作的程度,即職業教育是否適應行業企業的需求。校企訂單班的人才培養質量,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共建基地的實際效益,課程共建的師資配比,就業率與行業企業的關聯度,科研成果的轉化率,橫向技術服務的合作等,都是職業教育建設與發展質量息息相關的評估指標。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員工培訓方案,教師與企業行業人員相互交流,相互跟崗兼職,爲學生實習實訓、就業創業、企業技術和產品研發、成果轉移轉化等提供支援。

(二)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的“教學相長”。職業院校要引進企業行業的技能名師或者行業能手,有着豐富的參與企業行業一線的實踐經驗,或者從事相關職業工作的職業技能,這樣能夠科學準確地培養行業企業需求的人才。職業院校教師深入到企業行業一線工作,不僅能夠培養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全面指導學生的專業實踐實訓活動,而且能夠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整合教育資源,反哺企業行業的新員工和職業資格培訓工作,使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相互促進,“教學相長”。

(三)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的“同頻共振”。由政府主導、行業指導、學校爲主體、企業參與是目前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一種執行模式。學校主體是充分運用資源優勢,促使教育資源的設計和開發有序執行,爲職能銜接創造條件,吸引行業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另一種執行模式則是行業企業爲主體、校企共建職業教育,建立較爲明晰的校企合作利益分配機制、統籌協調的執行機制、持續完備的評估機制,激勵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

三、協同創新的培養模式

2015年,教育部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鼓勵行業參與職業教育,發揮企業主體辦學作用,明確提出要建設一批緊貼產業發展、校企深度融合、社會認可度高的骨幹企業。行業企業與職業教育的協同創新,強調專業設定聚焦各自服務領域特別是與新興產業、特色產業的深度對接。

(一)重視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現階段,產業動力結構發生改變,服務業成爲支撐經濟增長的最強動力。支撐產業發展的要素實力明顯增強,產業發展模式正在邁入新階段;創業創新環境不斷改善,“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態勢逐漸形成。職業教育不忘育人初心,以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爲着眼點,把握人才定位,創新現代培養模式,傳承轉化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在產業新體系構建中會大有作爲。在頂層設計指導下,對職業教育進行科學分工和定位,採用創新模式驅動產業發展。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校企合作、就業創業、吸收技術等方面與新產業體系形成有效對接,這對於治理統籌規劃中的問題將會有所裨益。職業教育應圍繞未來新型產業體系的理論構造與執行邏輯,整合資源打通渠道,促進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緊密對接,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服務和支撐。既要重視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堅持問題導向和倒逼機制,又要主動的、自下而上的進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機制的探索,激發職業教育自身的活力。

(二)設立協同創新的研究平臺。職業教育新技應用人才的定位,應實現從“產業跟隨”到“產業互動”至“產業領跑”的階段性目標。積極堅持產業化導向,充分利用行業企業的資源和環境,設立協同創新的教育研究平臺,共建新型產業學院,形成科技創新支撐產業升級的協同效應。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需要充分利用行業企業的資源和環境,設立協同創新的教育研究平臺,形成聯合育人的理念和系統培養的思維,將技能培訓和教育教學、學業與行業、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高技術技能人才。

(三)共同組建“全產業鏈式”格局。職業院校的專業設定須立足地方和區域產業的特點和產業文化的特色,聚焦產業扶貧,凝練出辦學特色和專業特色,採用互動模式貼合本土新產業發展。並在此基礎上,聯合政府、區域行業組織、社會組織、企業和新技術研究機構等,共同組建“全產業鏈式”新技術應用和創新實踐格局。同時,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需要將行業規範、技術標準等納入課程開發,並開展專業建設、課程設定等項目改革,使職業教育更加適應行業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着力推進產學研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技術技能培養相結合、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將專業鏈、行業鏈、創新鏈連結起來,從價值鏈、產業鏈等方面進行創新轉化,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培養具有良好科學人文素修、紮實專業技術技能和良好職業精神的複合型應用性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