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實用範文>論文>

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進行美育教育論文

論文 閱讀(1.74W)

美育教育是語文教育的基本要素。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要向孩子傳授基礎知識、形成基本的語文素養,同時也要發揮語文學科特點,使語文課堂成爲對孩子進行美育教育的主陣地。所以,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將美育教育和語文學科結合起來,更好地培養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

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進行美育教育論文

一、藉助語文學科特點,積極創設情景。讓孩子感知美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藉助音樂、圖畫、語言等手段,積極創設情景,讓學生透過生動具體的形象,創設歡快的旋律和愉悅的氛圍讓孩子感受美。我在教《白楊禮讚》一文時,按照設計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感受白楊樹的象徵意義,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塑造堅強的人格品質”這一主題,在教學開始時我先播放了《我的祖國》(電影上甘嶺主題曲)隨着激昂而優美的旋律,孩子的注意力馬上被集中起來,學習的情緒高漲了起來,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學習狀態。我抓住機會,迅速出示學習目標和問題,“白楊樹大家見過嗎?今天我們學習《白楊禮讚》,要感受白楊樹的高大、挺拔的形象,理解其象徵意義,你從中還能感受到什麼?”孩子按照教師的指導要求,快速閱讀課文,藉助學習小組完成了學習任務,教師及時組織孩子進行了展示、評價。這樣,孩子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既完成學習任務,實現了學習目標,又凸顯了美育教育,爲後面的教學活動打好了基礎。再如教《醉翁亭記》一文時,我抓住文字中“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朝而往、暮而歸、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爲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等描寫景物的句子讓學生進行反覆誦讀,引導孩子藉助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喚起學生內心的視象,讓孩子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孩子儘快進入對課文內容的學習之中,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去感受作者筆下描繪的大自然之美。達到了既學習文字知識,又培養孩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目的,爲後面的學習埋下了伏筆。所以,我認爲語文教師一定要緊扣語文學科的人文特色,發揮文學語言形象性的特點,積極創設情境,就一定能發揮語文學科美育教育的功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

二、發揮語文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引導學生創造美

教育方針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但目前普遍存在重智育而輕美育的現狀,而社會需要的是既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健全的`人格、高尚職業道德的人才,這就是一對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任務就是要依靠廣大教育工作者。語文作爲其他學科的基礎學科以及語文學科具備的特點,就決定了語文教師要發揮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將培養學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作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去完成。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習的內容和表現的思想藝術,讓學生去感知課文中優美的詞句,藉助豐富的想象,在完成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淨化和薰陶。透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培養孩子真、善、美的情操,獲得正確的審美意識,逐步培養孩子對美的欣賞能力。如在教《陌上桑》一文時,我引導孩子透過語言媒介,讓孩子從人物的描寫中,感知羅敷和太守兩個人物孰美孰醜,組織孩子圍繞人物服飾、語言、動作等進行鑑賞,讓孩子明確羅敷不但外表美,而且心靈更美,而這正是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之一。審美的目的不僅在於欣賞美,還在於創造美。美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創造出感人的美。教師可透過作文教學來實現這一目標。春季開學第一週,我都要安排孩子圍繞春天撰寫一篇文章,我組織孩子深入田間地頭、村社街道去探究、觀察,讓孩子真正發現生活中的美,包括自然美和人文美。教師積極引導孩子把觀察到的生活美進行梳理,再組織孩子用比較優美的語言把生活中的美表現出來。

三、憑藉語文學科優勢讓孩子挖掘美

語文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就在於它是母語,作爲中華兒女我們要傳承五千年的輝煌文化,無論是漢賦、唐詩宋詞,還是元曲明清小說,無不展現着我們博大光彩的文化歷史。語文作爲傳承這一偉大的文明歷史的學科,更要求語文教師要言傳身教,憑藉學科優勢和課堂教學讓孩子去感受祖國的語言美,挖掘文字中潛在美,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受到教育。如組織孩子學習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時,我先組織孩子反覆進行誦讀,在誦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作者描白的景物,展開聯想、想象,玩味作者筆下描繪的景物美,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其中,感受元曲的藝術魅力,並組織學生進行仿寫,把自己平時觀察的生活美展示出來,變成自己的東西。

總之,語文教學不僅要突出對語文知識的教學,更要關注對孩子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體驗。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儘可能地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的作用,強化對學生的美育教育,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