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後感>

有關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2.81W)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有關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寫的,寫的是魯迅的往事。它是一本家喻戶曉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讀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師益友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不只是爲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於兒童的事,讀起來興味盎然,而且隨着年齡的增加,我們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佈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安閒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而我,已經遠離了童年,走進了少年,天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而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了,還記憶猶新。

我的童年已漸漸遠去,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回憶,多麼懷念童年的時光啊!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童年,一個惹人懷念的時代!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2

這兩天,閒暇之餘,我讀完了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讀完后里面的故事情節,使我頗有感觸。

魯迅的文筆很美,駕馭語言的能力也很強,文章着墨不多,但寥寥數筆卻刻畫出人物的獨特個性。如:長媽媽的淳樸善良;辛亥革命失敗後範愛農的苦悶和放浪等。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具有和高的文學價值。

這本書中最令我難忘的是《五猖會》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兩篇寫出了我們每個人童年真實的感受在《五猖會》中我體會到家長對孩子在興趣上的條件壓制。《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卻寫出了兒童渴望自由與快樂。

而令我難以忘懷的人物就是魯迅兒時的保姆阿長媽媽,她是一個純樸善良的鄉下人,對“我”的照顧也很周到,還給我買了一本帶圖畫的書《山海經》,在剛得到《山海經》的“我”似乎遇到了一個晴天霹靂,這個霹靂,表現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懊悔之情,最後,長媽媽辭別了這人世。

作者的語言清新自然,真切動人。表現了作者對社會的極度不滿。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3

我知道這樣一個偉大的名字——魯迅,但之前卻幾乎沒讀過他的文章,不是因爲不喜歡,而是怕以自己的心智無法讀懂他文章深刻的內涵。直到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才發現他的文章也是那樣的平易近人。於是,我開始閱讀《朝花夕拾》,細細體味其中的樂趣。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懷念快樂有趣的童年,懷念百草園中無憂無慮的日子。“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在這裏彈琴。”多麼令人嚮往的場景!魯迅先生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魯迅先生在現實生活中經歷了種種磨難,但他卻依然用文字描繪出一個如此美好的世界。《朝花夕拾》是無價之寶,在每個人心中,它都是一幅美妙的畫卷。美好的童年一去不復返,但會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不一樣的時代,一樣的快樂回憶。細讀《朝花夕拾》,享受着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浪漫的情感,總覺得非常親切,一種暖暖的感覺圍繞在周圍。

魯迅的童年並非沒有苦,但留下最深印記的還是樂。我們的童年也是充滿酸甜苦辣,然而不管怎樣,童年留給我們的還是一份最純真、最美好的回憶。讓我們把花種撒下,精心培育,讓它們開出最美的花朵,然後,把它捧在手中,細細端詳,心中就會充盈着幸福的滋味。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4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朝花夕拾》,我看完了,深有感觸。

這本書是魯迅和艾青兩個著名作家寫的。裏邊有許許多多的詩篇及其文章,都很感人,其中,我覺第一章“狗。貓。鼠”最爲好看,全篇以議論爲中心,中間穿插描述童年時代的生活,脈絡清晰。有“正人君子”的攻擊,回想到作者自身過往的經歷,使作品的論證更具有說服力。而且細緻的細節描寫,顯示出隱鼠的柔弱和敵人的殘暴,是作品更具有感染力。

《朝花夕拾》是作者從“記憶力抄出來的”,大多數用來凝練的筆法摘取那些深藏在記憶裏的難忘的生活片段加以描述,選擇具有象徵意義的情節和細節描寫人物的神情心態,使作品的生活氣息更加濃厚,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動人。文章雖着墨不多,但渺渺數筆,卻刻畫出人物的獨特個性,如長媽媽的淳樸善良、辛於革命失敗後範愛農的苦悶和放浪等,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這本書給人很多的感動,同時,在行文中,作者常常插入與內容相關的典故傳說等,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別具一格。

《朝花夕拾》給我的感受深深印在心裏,這本書相信在長大後再次回頭來看的`時候,你會覺得別有一番風味,會覺得魯迅和艾青寫的散文和詩集是多麼得重要。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一篇追憶童年生活的文章,它充滿了童年個人生活的天真和人類文化的發展軌跡。書中有批評和嘲諷,可以說是魯迅的雜文筆法滲透到了散文中,不僅使其魅力更加豐富,也體現了魯迅的現實關懷,這纔是真正的魯迅。這本書真的很好。

《狗貓鼠》描述了童年時對貓和老鼠的好惡,《阿長與〈山海經〉》回憶了長媽媽的樸實善良,《二十四孝圖》批判了當時社會荒謬無知的孝道,《五猖會》描寫了小時候作者看廟會的經歷無,《無常》對鄉間迎神賽會時的活無常進行了生動描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憶了純真快樂的童年和在三味書屋學習的日子,《父親的病》在描述父親長期治療疾病時,表達了庸醫誤人深深的憤慨,《瑣記》描述了作者在南京學習的經歷,《藤野先生》懷念在日本留學時的老師藤野先生,同時寫了魯迅棄醫從文的經過。《範愛農》回憶並悼念了他年輕時最好的朋友範愛農。

《朝花夕拾》以清新、質樸、深情、舒緩的筆調描寫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的生活,展現了他家鄉的風土人情,表達了對親朋好友的真摯思念,反映了現實。

我們的童年正在消逝,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讀《朝花夕拾》,可以體會魯迅的童年生活,細細品味童年各種各樣的滋味。

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年代不一樣,快樂卻是一樣的。那些逝去的時光,真是令人難忘和懷念啊!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6

在看了《朝花夕拾》之後,我對當時的舊社會有了新的認識,我也認識了一個真魯迅。

魯迅,他棄醫從文,因爲他知道,學醫只能治好他們身體上的病,不能改變舊社會的人的落後,迷信的思想,所以他選擇了從文,《朝花夕拾》便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

在《朝花夕拾》一書中,衍太太這個人物也多次出現。《瑣記》一文中有這樣幾句話:“假如頭上碰得腫了一大塊的時候,去尋母親罷,好的是罵一通,再給擦一點藥;壞的是沒有藥擦,還添幾個栗鑿和一通罵。衍太太卻決不埋怨,立刻給你燒酒調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說這不但止痛,將來還沒有瘢痕。”衍太太看似十分好心,可燒酒是烈性的,不但不能治傷,還會使傷更重。衍太太還教小魯迅偷東西來賣錢:“也許你沒有留心。到大廚的抽屜裏,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尋出一點珠子這類東西……”

與衍太太形成對比的人物,正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當小魯迅想要一本《山海經》時,長媽媽看似不在乎,卻已經牢記於心了。過了十天或一個月。長媽媽便把《山海經》買來了。你可能會認爲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是長媽媽不識字,把《山海經》讀成了“三哼經”,這肯定會造成一定的麻煩。而且,當時正值過年,店鋪都關門了,想要去買“三哼經”,必須要敲一敲書店的門……可見長媽媽是多麼疼愛小魯迅啊!

但在書中,魯迅本人並沒有直接寫出衍太太與長媽媽的性格特點,還用了相反的語句來描寫她們。在描寫衍太太時,作者魯迅先生彷彿在讚揚衍太太的好,實際上他卻用了諷刺的手法,寫出了衍太太的自私、虛僞。而在寫長媽媽,看似在寫她的不好:睡覺擺成“大”字形,迷信……實際上,作者透過描寫,長媽媽的“不好”,寫出了長媽媽對自己的照顧,這也是本書的亮點之一。

魯迅筆下的《朝花夕拾》讓我彷彿回到了那個年代,看到了他身旁的善與惡……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7

人,無非是生老病死,但是,在讀了《朝花夕拾》的一篇文章——《父親的病》中,我對“病”這個字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中講述了魯迅的父親生病時找名醫來治,卻被他治死的事。魯迅在文中用了一句話來說明:“這就是中國人的‘命’連名醫也無從醫治的。”是啊!這就是舊中國的命!這種命是來源於病,中國人心靈上那種封建、迷信和愚昧的病!這種病無從醫治,只能靠自己,打破“建設,封閉社會”的鐵籠,才能重獲新生。

父親的病,雖然不算特別嚴重,但在這些所謂的“名醫”眼中,卻是無所謂對待,終究是害死了父親。其實,名醫自身也有病,這病不會至人於死地,但會讓人心慢慢墜落,變得狠毒、無人性。所以,只有正直人才是真正健康,其實心中有偏見,有不善的人,都是有疾病的。

醫人先醫己,無醫治自己的心靈,再去醫治他人。只有一個心靈健康,不持偏見,開放的人,纔能有真正的健康,真正的幸福與成功。

魯迅的時代是個迷信,狠毒與封閉的時代。衍太太在父親即將逝世時還叫魯迅叫喊,讓父親不得安生。陳蓮河珍金奇貴,卻毫無本領。在看到醫治不得時,還說需查查有什麼冤愆,說是前世的事。在這個紛亂而殘忍的世界中,父親在這些有“心病”的人中痛苦逝去,令魯迅十分痛恨封建,痛恨心靈中的病,痛恨那些虛有其名的無能者。

病,心病,在封建中一一體現了出來,心靈的病,比一切更加殘酷,更加地絕情。

醫能醫病,卻醫不了心病,只有自己,能讓心靈之病去除……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8

在暑假的時候,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書中寫的是魯迅以前的回憶,內容主要是作者對當時舊社會的批判,也體現了魯迅先生寫文章的語言特點。

在這本書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寫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寫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幾乎把自己的一生寫進書中。有些故事讀起來會有一絲親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會》,在“我”正準備去看廟會的時候,父親卻讓“我”背書,現在的我們身上是不是也會有相同的事情發生呢?正是因爲這個故事我才覺得父母的這種行爲是不是沒有顧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長媽媽,雖然讓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還愛說別人壞話,但她還是有優點的,如“我”和她聊到長毛的時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對她產生了特別的敬意,雖然這敬意越來越薄,在長媽媽的身上,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的社會的婦女的形象。在現在的社會中雖然也有這種“反面”形象,但已經很少了。這也是當時封建社會留下的後果。

在這本書中,我不但見到了一些舊社會的壞風氣,還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學習的地方,就如書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魯迅先生從醫時的老師,他爲人非常的嚴謹、認真。在“我”的筆記中,他都會幫“我”勾勾畫畫,有一點錯誤他都會改出來,這也使“我”對他充滿了敬意。而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的態度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總之《朝花夕拾》向我們揭示了當時舊中國整體社會現象,落後、愚昧。也激勵我們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創造明天。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9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味書屋》。享受着那份對所熟悉的一切的深深的懷念和流露出來天真爛漫的童真,眼前就不由得浮現出了一幅幅流光溢彩、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讀着魯迅先生這篇回憶童年的散文,品着一杯清幽的綠茶,望着窗外燦爛的陽光。我不覺地閉上了眼,突然,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扯着我。不久後,我聞到了一股淡淡的花香。睜開眼時,只見一個巨大的花園呈現在我的眼前——在青苔磚上鋪滿了爬山虎,宛如一條巨大的綠水晶礦脈鑲嵌在其中。不遠處,一朵朵盛開的花奪走了我的目光,放眼望去,有牡丹、有月桂、有丁香······各種各樣。還有一些我說不上來的花。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着,大大小小的蝴蝶在飛舞着。在遠處,就是一棵蒼天古樹了。我來到了這棵樹的底下,透過葉子,隨着陽光投下來的細碎的剪影。我看到了盤虯臥龍般的枝幹,和它那繁茂的充滿生機的葉子。總之,這就是一個花的王國,昆蟲的天堂。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百草園啊!當我沉浸在百草園美好的景物中時,一聲清脆的歡笑把我吸引了過去。在百草園的前面,便是一座屋舍。

正當我想過去一探究竟的時候,幾個灰頭土臉的小孩衝了出來。我看的爲首的那個小孩,不覺的有點眼熟,咦!這不就是魯迅嗎?他似乎沒有看到我,只見他帶着幾個小夥伴不顧一切一股腦地就鑽進了百草園。想必是趁大人不注意時溜了出來吧!他們在百草園裏,與昆蟲爲伴,與植物爲友。一會兒的功夫就連個人影也瞧不見了,只有偶爾在花叢深處傳來淡雅的歡笑。

突然,一陣風襲來,我只感到一陣的清涼,轉眼間我就離開了百草園,來到了三味書屋。在三味書屋的門口,有一隻肥大的梅花鹿俯着身,眼睛一直盯着前方。走進書屋裏頭,就可以看到靠近窗臺的小魯迅在全神貫注地摺紙呢!再看其他人,亦是如此——不是摺紙就是說話。這時,三味書屋的老師——壽先生,可就不樂意了。只見他板着個臉,用手裏的戒尺用力的拍打着桌面。等到靜下來時,壽先生便大聲的說:“讀書!”這時,教室徹底沸騰了。有人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還有的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更甚者曰“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教室先是由喧鬧變得安靜,然後再由安靜變爲喧鬧。不多時,讀書聲漸漸的低了下來。只有壽先生一人還在如癡如醉的讀。這時的同學們,便互相傳個眼色,然後一鬨而散,各自跑去玩去了。只有三味書屋孤零零的陪伴着壽先生朗朗的讀書聲。

這時,我猛地醒來過來。望着窗外的夕陽,喝一口因爲已經冷了下來而感到有點苦澀的綠茶。我思緒萬千,既有遨遊書海而感到的快樂,又有對人生的思考。文章以一個孩子的角度來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表達了對童年的懷念以及對像童年一樣無憂無慮的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這給了我很多很多的感觸——文中的小魯迅的這種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追求,所希望的美好童年嗎?

其實,童年是我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也是一堂不可缺席的課堂。現在的我們,正處於中學時代,處於花一般的童年。但它已經離我們逐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亂的記憶。

讓我們去細讀下《朝花夕拾》,去感受,去體味一下那個不年代的童年之夢,和小魯迅一起去熱愛自然,去追求自由,去尋找屬於我們的美好童年吧!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10

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纔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小時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起,那時我時常和樓道里的一些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都玩的很開心,以至於每次都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視窗大喊一聲纔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回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就準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着,歡笑着,舞蹈着,體驗着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爲學業操勞。每封佳節,也不在出去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視窗凝視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着……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