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後感>

《苦兒流浪記》的讀後感範文600字

讀後感 閱讀(2.13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苦兒流浪記》的讀後感範文6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苦兒流浪記》的讀後感範文600字

《苦兒流浪記》的讀後感1

《苦兒流浪記》是世界文學名寶庫裏的一本小說,它是著名作家埃克多·馬洛寫得最得意的一本書。

本書的主人公叫雷米,他悲苦曲折的經歷讓我感嘆不已。而作者細膩的描寫、富有哲理的敘述,更讓我不能忘記。

“人都長着兩隻眼睛,那是爲了看東西;眼睛不管用,就得戴眼鏡;書本就是眼鏡,你把它架在眼睛上,就能看得更清楚,而且還能看到更多的東西。”從這段話中我體會到:人長着兩隻眼睛,是爲了讓自己更好地觀察東西,但是世間萬物紛繁複雜,單靠眼睛是不夠的,還需要透過讀書來獲取知識,明辨是非,提高能力。書中雷米的養母,雖然貧困,但她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細心呵護、哺育雷米,而雷米的叔父是位紳士,卻爲了霸佔侄兒的財產,不惜將只有六個月大的雷米扔到大街上。透過讀書我知道看人不能只看外表,還要看他的言行。

“生活常常是一場搏鬥,人在這場搏鬥中是不能稱心如意的。”這句話告訴我: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平坦的,肯定會有坎坷,阻礙着我們前進。面對挫折,如果自暴自棄,就會一事無成;如果我們用毅力和智慧去戰勝它,那麼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雷米在生活中遭受了很多挫折,先是被養父賣給流浪藝人,靠賣藝爲生,還在礦井裏遇到洪水的侵襲,險些因飢寒交迫凍死在花農門前。然而,不論環境多麼惡劣,雷米始終抱着堅定的信念,憑着頑強、堅韌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和生母一團一聚。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閱讀《苦兒流浪記》,隨着主人公的足跡前進,不僅能領略到另一番陌生而奇異的風景,而且能學習很多知識,明白更多道理。

《苦兒流浪記》的讀後感2

一個身世不明的棄兒雷米,被法國一農戶收養逐漸長大。他天真而又善良,在慈愛的養母的呵護下在山村過着貧窮但寧靜的生活。但天有不測風雲,他像牲口似的被賣給了陌生人。一位有着神祕身世的流浪藝人,從此踏上朝天大路,常年來與一些動物爲伍,與它們情同手足相親相愛。他們一行靠賣藝雜耍謀生,路途中風餐露宿,險象環生。

這就是《苦兒流浪記》。幸福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可憐的雷米遭受了太多的打擊,太多的困苦,災難一次次的把苦兒雷米從幸福的邊緣推向無窮無盡的深淵。但是,他堅持不懈,永不言棄,雖然,失去了師傅,可雷米並沒有灰心,離開了阿根,可雷米並沒有氣餒,而是用他堅定的步伐,帶着捲毛狗卡比走遍大小城市。故事的結局總是完美的,似乎是小雷米那顆堅定而頑強的心感動了上蒼,最終,雷米在旅伴馬西亞的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生母,繼承了一大筆遺產,結束了他苦難與漂泊的生活。

是什麼,讓雷米一次次死裏逃生,是什麼,讓困難一次次地在雷米麪前低頭?對,就是意志,就是那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意志。師傅不幸辭世了,我就更應該努力勞動,照顧好卡比,花農阿根入獄了,我還可以再去大街上賣藝。這每一次的絕處逢生,絕不是偶然,那樂觀的.心態,那堅決的眼神,那矯健的步伐,都在證明着,雷米小小的胸中的信念,是多麼的令人欽佩。

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色彩斑斕多變,十分引人入勝。跟隨着主人公的足跡前進,呈現在我的眼前的是一個奇異而陌生的環境。“堅持不懈,永不言棄”,這句反覆出現的話語,已經成了我的座右銘,時時激勵着我,努力!奮發!向上!

《苦兒流浪記》的讀後感3

今天,和藹的太陽爺爺又開開心心地來到了我們萬里無雲、水汪汪的藍天了!儘管是在秋葉零落,天氣降低的情況下。而在這樣的天氣下看一場感人肺腑的電影是最愜意的事情了!

第二節課,汪老師來到教室二話沒說就到電腦裏的主頁裏迅速地打上了《苦兒流浪記》這幾個字。正當我們腦袋上出現着無數問號,不知道汪老師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的時候,汪老師終於告訴我們說:“今天第二節課與第三節課都給你們看這個電影。”頓時教室裏如同炸了鍋一樣,都在紛紛議論着這個電影好不好看的問題。在汪老師棍棒的一聲響下,同學們陸續安靜下來。目不轉睛地看着電影。

這個電影原本是小說《苦兒流浪記》是十九世紀著名的法國小說家,埃克多馬洛多寫下的一部着作。埃克多馬洛是以發展並提高了當時的情節劇小說而載入法國近代文學史的作家之一。馬洛是位多產作家,一生寫過不下七十部小說,而《苦兒流浪記》是其中最爲家喻戶曉的一部。之後,就有人根據這部小說表演了這樣一部感人肺腑的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可愛活潑的小男孩雷米被養父租給了一個賣藝人,從此開始了他作爲流浪小藝人浪跡天涯的生活。在流浪途中,他經歷了很多苦難,但他始終抱着堅定的信念,憑着頑強、堅韌的意志克服了種種磨難,終於找到了親人,朋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了這個電影之後,我深有感觸,因爲就連僅僅10歲大的小男孩都具有那麼頑強、堅韌的意志力,還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與媽媽。而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不僅沒有像雷米那樣被丟棄在一邊,還在父母的愛惜下幸福地成長。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對待自己的父母!

《苦兒流浪記》的讀後感4

《苦兒流浪記》是一本受到世界許多小朋友歡迎的小說。本書的作者艾克馬洛是19世紀一位法國作家,生在1830年,死於1907年。這本書在1978年出版後,成了世界聞名的兒童文學作品。大家愛讀這本書主要因爲書中故事生動,情節曲折,主人公雷米的不平常的經歷牢牢吸引住了每個讀者。圍繞着雷米,我們在小說中還看到了許多關心他、愛好他的人物,其中,有把雷米當成親生孩子撫養的巴貝蘭大媽、他的師傅維達裏、待他像一家人,和雷米一同在街頭流浪賣藝的馬夏,以及最後救出雷米的鮑勃兄弟。在他們身上都充分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尤其是維達裏,他對雷米是那樣關心、關懷,努力培養他,用自己的行動教他怎樣做一個正值的人。

小說也揭露了一些冷酷無情的現象,維達裏因爲反對警察當局不合理的規定,抗議欺辱雷米,竟被判處兩個月的徒刑,還要罰款。老爹受了天災,還不了債,要做五年牢。雷米如果沒有馬夏、鮑勃兄弟的援救,也要被拉到重罪法庭受審。從維達裏和雷米的經歷,可以看到許許多多街頭流浪藝人的悲慘生活。

作者最後給維達裏安排了一個圓滿的結局。雷米就是米里甘太太的兒子。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似乎不大可能會有的。雖然我們爲雷米能夠和母親、弟弟團圓感到高興,但是一定也會覺得作者編造的這個情節未免太巧合了。而且雷米一個人成爲有錢人家的子弟,他想創立一個機構來救濟那些流浪街頭的人,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廣大流浪兒受苦受難的命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