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後感>

有關《伊索寓言》的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2.9W)

在我讀了《伊索寓言》時,我常常感嘆,伊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我終於明白,他是一個富有智慧、非常睿智的人,下面是《伊索寓言》的讀後感,歡迎參考!

《伊索寓言》的讀後感

《伊索寓言》描述出了百態人生:有的驕傲自滿,有的奮發圖強,有的善於動腦,有的善惡不分,有的殺雞取卵,有的知恩圖報,有的真心實意,有的虛情假意,有的忠厚老實,有的陰險狡詐,有的`聰明機靈,有的臨危不亂,有的不負責任,有的不動腦子,有的造謠中傷,有的貪圖安逸,有的兩面三刀,有的忠於職守,有的無私奉獻,有的自私自利,有的……

我願做一個像烏龜那樣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人,做一個像盛滿酒的桶一樣有真才實學的人,做一個像老鷹一樣知恩圖報,直擊長空,用優異的成績、良好的風貌、過人的技能回報我的老師、家人和朋友的人,做一個像烏鴉一樣善於動腦,攻堅克難,學有所成的人,做一個像公雞一樣臨危不亂,鎮定自如的人,做一個像小狗一樣與朋友同舟共濟,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的人,做一個像成捆的樹枝一樣抱團取火、團結互助的人,珍視集體,團結同學,寬容大度的人,做一個像蜜蜂一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做一個……

總之,我要做一個大大的“人”字,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學習,學習,再學習,刻苦,刻苦,再刻苦,提升學習的空間,獲得優異的成績。

《伊索寓言》的讀後感

在《伊索寓言》中,幾乎每一個故事都來源於生活,大部分以動物爲主人公,極少部分以神或人做主人公。各個故事都富含哲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在許多寓言中,我最喜歡的寓言是《獅子和狐狸》。

這則寓言的內容是:狐狸譏笑母獅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獅子回答說:“然而是獅子!”這個故事雖然不長,但它的啓示卻不小。它讓我懂得了,事物不在多,而在於精。也就是說,美好的事物在質而不在量。

記得上小學時,有一次,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要求把語文書第一單元的生字一個抄兩遍。回到家,我就翻開作業,以最快的速度三下五除二地抄完了。抄完後,覺得第一單元的生字還比較少,便自作主張又把第二的生字抄完了。合上作業本,我就喜滋滋地等着第二天交上去後老師給我的表揚。可當作業本再次發下來,我的本子被老師用紅筆寫道:“寫得不認真!”,看着這幾個紅字我心裏就很不服氣:哼,多寫了一點還要受批評,什麼意思嘛!

現在,我明白了。就像那一則寓言裏的狐狸於獅子一樣,就算狐狸一胎生五六個,可看着一頭獅子,還不照樣都得點頭哈腰、畢恭畢敬的。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只是盲目地爲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心不在焉地學習,學那麼多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

我認爲,學習不在於學的科目的多少,比如學繪畫、學舞蹈、學提琴,若你什麼都學,而什麼都浮於表面,不深入下去,還有什麼用呢?而如果精於一門,在一門上下功夫,在完全掌握了一門後再學另一門,也未嘗不可。或者,就專於一門。比如只研究數學,當一名數學家;只研究音樂,當一名音樂家;或只現就科學,當一名科學家。做任何一件事都深入下去,功到自然成。

以後,無論學哪一門課程,我都要深入地去學,而不僅僅是學一些膚淺的東西。這樣纔算真正掌握了這門課程的知識。當然,那本《伊索寓言》我一定會好好地珍藏,它將使我終生受益。

《伊索寓言》的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伊索寓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則寓言是《鷹和屎殼郎》。

講的是一隻鷹在追逐一隻兔子。這時兔子看見了一隻屎殼郎,於是他叫屎殼郎救自己。屎殼郎安慰兔子後,便向鷹懇求不要傷害這隻兔子,可是,鷹根本沒有把小小的屎殼郎放在眼裏,直衝下來把兔子吃了。屎殼郎深感不快,覺得受到侮辱。從此以後,他便不斷地盯着鷹巢,只要鷹生了蛋,他就把鷹蛋從巢裏推下去。鷹無可奈何,只好四處躲避。後來,鷹飛到宙斯那裏,請求給它一個安全的地方生兒育女。宙斯答應讓他在自己的膝上來生。屎殼郎知道後,就滾了一個大糞團,飛到宙斯的上面,把糞團扔到他膝上。宙斯立刻起身抖掉糞團,無意間把鷹的蛋都砸了下來。據說,從那兒以後,屎殼郎出現的時節,鷹就不孵小鷹了。

讀完後,我覺得《伊索寓言》妙語連珠、說理深邃,還明白了故事中的道理,就是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因爲再弱小的人,當他受到侮辱也會奮起報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