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後感>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讀後感 閱讀(1.98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的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1

讀完《呼蘭河傳》這本書,我被震驚了,感觸頗多。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蕭紅小時候在呼蘭河的童年趣聞,可以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十分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快樂,向我們展示出了上個世紀初呼蘭河的景色、人物,瞭解了作者的童年背景。

參考歷史背景,不難發現作者蕭紅的這本《呼蘭河傳》創作於1940年12月,她飽受着日本侵略者刀口炮火和疾病的困擾兩者之間相互攻擊,這比她童年時期的生活差了許多倍,她寫此書就是表達自己嚮往自由、和平的時代。

《呼蘭河傳》給我們看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天天生活在種着小黃瓜和大倭瓜的小院裏,年年呆在有蝴蝶、螞蚱、蜻蜓的後花園,慈祥的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侶。呼蘭河這小城是寂寞、刻板單調沒有色彩的地方,人們天天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死板生活。呼蘭河也是一個善良的地方,吵架了也會和平解決,沒有一絲惡意。蕭紅生活在這樣一個寂寞的環境中,給她心靈上的烙印加深到了很重的程度。

這本書雖然內容零零碎碎,不像是一本小說,但它記錄着蕭紅她童年往事的真實寫照,只是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她受到了日本人的限制,她是多麼想回到童年啊!這樣的一本真實的書籍,怎能不讓人爲之動容呢?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2

《呼蘭河傳》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小說。

全書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爲引線,描繪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東北小城呼蘭河種種的人和事: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廟會;令人心碎的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苦生活……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無聊的交替,並沒有什麼好驚訝的事發生。蕭紅筆下小鎮的一切都是暗灰的。淒涼的暗灰色如同一張紗布,不知不覺地籠罩着這個小鎮,籠罩着那羣愚昧的人。遮住瞭如陽光般燦爛的笑容,蕭紅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對世界充滿好奇,她有天真活潑、任性頑皮的性格。當她在祖父的後園亂鬧一陣後,卻不被責備,因爲祖父是一位慈愛的老人,對外孫女充滿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孩子的天性,給小孩自由、快樂、幸福。在尾聲,老祖父已經不在了,而後花園也荒涼、枯黃了,讓我感到十分淒涼和悲傷。不由想到那首詩: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什麼,就有什麼。都是自由的……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3

在清明放假的期間,媽媽帶我去書店看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

這本書是蕭紅的名著,裏面大部分都是寫呼蘭城裏發生的事情。

那裏很冷,把大地都凍裂了,大家在家裏用掃帚掃着冰溜。呼蘭城不怎麼繁華,只有兩條街,一條從南到北,一條從東到西,而最有名的是十字街。街上有很多大泥坑,每年會有好多人,一不留神就掉進泥坑裏,許多動物也是這樣。還有兩個學堂,一個在南頭,一個在北頭都是小學。除了這些在道街上,還有幾個小衚衕,不過衚衕裏面,又冷清,又寂寞。要是有一個賣燒餅的,從衚衕的東頭喊,到西頭,也沒有幾個人買,只是把頭探出來問問價錢,然後去摸一摸是不是熱的。等問過,摸過,然後就放下,反正也不買。

這本書寫的最好的是她和祖父的故事。他寫祖父的院子裏有蝴蝶大紅色的,帶一點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蜜蜂嗡嗡地飛着,滿身絨毛。裏面還寫到她最不喜歡祖母,因爲祖母有潔癖,總是罵她。她們家的窗子都是四邊紙糊的,她喜歡用小手指在窗子上多捅幾個洞,祖母就用針刺她的手。

這本書還寫了許多故事,把童年寫的是多麼的美好呀!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4

曾有人說過,想起張愛玲,那是一個泛着華美微光的蒼涼手勢。而讀蕭紅的文字,則感受一種迴盪在荒野上的寂寞低吟。蕭紅的呼蘭河是她童年的家園。“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着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這樣一個東北小城,風土人情,來往婚嫁,平常起居,蕭紅淡淡的敘述,精心地刻畫。她寫賣饅頭的老頭、東二道街上的扎彩鋪、一個提籃子賣燒餅的,又一個賣涼粉的,“賣涼粉的一過去了,一天也就快黑了。打着撥浪鼓的貨郎,一到太陽偏西,就再不進到小巷子裏來,就連僻靜的街他也不去了,他擔着擔子從大街口走回家去。賣瓦盆的,也早都收市了。揀繩頭的,換破爛的也都回家去了。只有賣豆腐的則又出來了。”偌大的一個城,來來往往的人,能幹的就那麼幾件事,能過得就那麼一種生活。這兒的人最熱衷於乾的事就是看熱鬧,甚至只是一個女人追趕孩子的鬧劇,就可以讓周圍的人看的興趣盎然,全然忘記了自己。甚至由此還會發出今天過得真有趣的感慨。

沒有一個外來的人打破這死寂的生活。這樣的小城,一點點把你拉進時間靜止的暗域,掙扎不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茅盾說:“讀蕭紅的作品,開始有輕鬆之感,然而越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

蕭紅以犀利的筆鋒剖析了人們靈魂中哪種可怕的惰性。比如那個泥坑子,“老頭走在泥坑子沿上,兩條腿打顫,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嚇得狼哭鬼叫。”然而“一年之中擡車擡馬,在泥坑子上,不知擡了多少次,可沒有一個人說把泥坑子用土填起來不就好了嗎?沒有一個!”呼蘭河的歷史,小人物的悲歡,都在冷靜的筆調下娓娓道來。既有畫卷般的鄉土風情,也有壓抑的矇昧人性。她愛這座小城,卻決不苟同。一直逃離命運的把握,卻又一直想回到那個溫暖的掌心。矛盾、衝突、現實與童心,交織着呼蘭河城的氣息,像有些發黴的棉絮暴露在陽光下,氣味陰溼,但你絕無法拋棄它的舊日溫暖。

呼蘭河的寂寞,蕭紅明白,蕭紅的寂寞,又有誰明白?蕭紅父親殘暴,母親早逝,幼年生活裏僅存的溫暖是祖父的疼愛。後來她受逼婚離家,隻身到北平。再後來爲逃避敵人追捕,流亡關內,及至晚年因肺結核死亡,年僅31歲。

在蕭紅的作品中,她從不迴避殘酷現實中的苦難和不幸,她描寫貧困、飢餓、疾病、災難,展現出一幅幅驚心動魄的人生。但在《呼蘭河傳》裏,她依然傾注了愛意與童心,不乏詩意與抒情的筆調。那是因爲有祖父,有他的後花園。書中也寫過:“祖父不怎樣會理財,一切家務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閒着;我想,幸好我長大了,我三歲了,不然祖父該多寂寞。”

這樣的一個花園,“這花園裏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花園裏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說也奇怪,我家裏的東西都是成對的,成雙的。沒有單個的。磚頭曬太陽,就有泥土來陪着。有破罈子,就有破大缸。有豬槽子就有鐵犁頭。像是它們都配了對,結了婚。”小主人公,和她和藹的祖父,使得這死灰般的生活底布上顯現了一抹亮麗的色彩。與祖父在一起的日子讓人看得興致勃勃,無端地豔羨,“玩膩了,又跑到祖父那裏去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奇怪的就是並不往菜上澆,而是拿着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裏一揚,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看到這兒,不由得會心一笑,可親可愛的祖父,童真童趣的“我”,即使有“父親的冷淡,母親的惡言惡色,和祖母的用針刺我手指的這些事,都覺得算不了什麼。”他們過着桃源般的生活,無憂無慮。這兒,是存在蕭紅心中的唯一想念,恐慌境遇中的祥和之地。就是在夢中,看到漫天無際飛舞的蝴蝶、蜻蜓,也會同樣開心地笑出來,好像回到了童年的花園。

她一遍遍地重複,絮絮地講述曾經的歲月,生活過的地方,放花燈的、唱臺戲的、跳大神的,人們湊熱鬧,談天說地,睡覺,吃飯,探親……一切的細節,都是對祖父一起生活的深刻想念,對故園的渴求。但,逃也逃不開的,是漂泊、遊離、終苦一生的命運。

“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園裏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

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着,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蕭紅的文字,一以貫之地清淡平靜、一以貫之地荒涼寂寞。她將命運的起伏不定都向內斂化,讓世事的荒涼和悲壯都隱忍在文字後,如同種子般,深埋地下而包含巨大力量,開出一朵寂寞之花。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5

《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創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在這部小說中作者以一個孩子單純天真的視角,描繪了一個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世態人情以及自己童年生活。隨着作者內心深處的記憶,我彷彿身臨呼蘭河之中,共同感受着作者對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以及對“孤寂與苦悶”情懷的反思。

那時的呼蘭河是歡樂的,“我”的眼裏處處新奇,摘一個黃瓜,拔一棵白菜,用顏料往指甲上染,用觀音粉往門上劃,就算是“火燒雲”出來也可以盯上它一兩小時。但“我”那童年的樂趣掰盡手指也只有這麼多了。只有那一個慈祥而有童心的祖父爲“我”的童年增光添彩。

祖父的眼睛總是笑盈盈的,並非是呆呆傻傻的憨笑,也並非是興高采烈的大笑,他笑得像個孩子。“我”總是跟着祖父,似乎有他的地方就有無盡的歡樂,祖父還沒起牀,“我”的耳旁總會響起“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誦讀聲。到了傍晚睡覺時,祖父也總會給“我”講故事,但那點小小的樂趣,怎能耐得住寂寞?

寫到這兒,“我”的筆鋒陡然一轉,寫家中的荒涼之景,“颳風和下雨,這院子是很荒涼的”“多大的太陽照在上空,這院子也是荒涼的”,原本的青草綠樹,花朵昆蟲,都被破舊殘物取而代之,沒有什麼樂趣。鄰居們的生活幾十年如一日,

刻板單調,而那路過的黃鸝留下的歌聲,也許是那冬天裏的一絲溫暖,黑暗中的一抹陽光。

那時的呼蘭河是無知的。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下雨天,都會遭受深陷其中的危險,淹雞淹鴨,悶豬悶狗,遭遇許多次的危害,卻無一人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然而,這一泥坑子也誤導了人們許多事,人們吃豬肉,卻被商家哄騙說豬肉不是瘟豬肉而是淹死豬。這些事可笑而又令人深思。

兩位主人公的故事最令人唏噓。

小團圓媳婦深受封建思想迫害。“很快,小團圓媳婦被擡進大缸中,滿是熱水,滾燙的熱水。”“她在缸中,叫着,喊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她臉澆的通紅,她不能在掙扎了”,小團圓媳婦的死迎來的不是哀傷和嘆息,而是一片掌聲雷動和哈哈大笑。“我”用悲憤的筆調狠狠地鞭撻了這一踐踏生命的行爲,這種封建思想,迫使着後代一步步走入死亡的邊沿。

馮嘴歪子和鄰家王大姐不聲不響的來了個“隱婚”,生了小孩,但後來王大姐承受不住病痛的折磨死去了,馮嘴歪子毅然拉磨,買年糕,承擔下了撫養兒子的義務,並堅強的活下去,即使生活似一個人遍體鱗傷,到後來那每處傷口都會成爲身上最強壯的地方。

《呼蘭河傳》的動人故事,淚中帶笑,笑中有淚,可是仍有美,即使有些病態,卻不能不使人炫惑。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6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筆下的一部作品,這本書帶有一種回憶感,我因爲對於書籍所描寫的地方呼蘭河不熟悉,所以也產生了一種神祕感。

《呼蘭河傳》的故事主要講述了在呼蘭河邊的一個小村莊裏發生的故事,在這個呼蘭河邊的小鎮上住在一個小姑娘,有着快樂與歡笑的童年。她的童年是很開心的,在她祖父的院子里長着各種各樣的蔬菜,年年春秋季節就有各種各樣的昆蟲出現。小姑娘也跟祖父生活得非常開心,可是童年時光過得飛快,很快小姑娘就長大了,早早地就嫁到了遠方去了。後來小姑娘回到了家鄉,看到了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心中感慨很多。

讀了《呼蘭河傳》可以說我們都有共鳴的,因爲大家的童年都是很相似的,都基本上是有一段輕鬆快樂的往事,然而時光匆匆,一切都會過去。不過《呼蘭河傳》當中講述的一些鄉村人的生活態度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其實一些命運可悲的人往往身上帶有一股愚昧、殘忍、無知是讓人覺得很可氣可悲的。

《呼蘭河傳》帶有一種幽默與諷刺,值得我們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