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文化作文>傳統作文>

【實用】弘揚傳統作文彙總5篇

傳統作文 閱讀(2.98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弘揚傳統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弘揚傳統作文彙總5篇

弘揚傳統作文 篇1

雖然我的老家在外省,但我出生在溫州,並在這裏讀書,所以我發現這裏有很多對我來說全新的事物。如我家就有一個彌勒佛雕塑,它神態動人、栩栩如生,每一個細節甚至袖口間細小的褶皺都有體現。 家裏的長輩說那是黃楊木雕,十分珍貴,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於是我檢視了相關資料, 原來黃楊木雕來自溫州樂清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裏說,相傳黃楊木雕首先由清末一名叫做葉承榮的放牛娃發現。他在廟裏跟着一位老人學習圓塑、泥塑、上彩、貼金、浮雕等技藝。機緣巧合之下,他發現黃楊木是雕刻的上等材料,也因此,民間藝術黃楊木雕就這樣誕生了。

透過查閱黃楊木雕,我對原材料黃楊也有了一定的瞭解。黃楊質地堅韌,紋理細膩,表面色澤如同象牙一般,古樸內涵,還會隨着年代的久遠而不斷加深,因此通常被用來雕刻,但由於其生長緩慢,很少有作爲大件的傢俱存在。

我很喜歡黃楊木雕,不僅僅因爲它優雅美觀,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不可缺失的優秀工藝。黃楊木雕蘊藏着雕刻大師們的智慧與技巧,代表了溫州人民長久以來的精神財富,爲溫州創造歷史文化名城添上濃重的一筆!

文化就是因爲有了歷史的沉澱才顯得彌足珍貴,可歷史的洪流也總悄然將文化席捲而去。如今,非物質文化遺產遭遇失傳的危險,黃楊木雕,困境重重。工藝複雜,材料缺失,技術不佳,種種問題都擺在了大家的眼前。爲了瞭解黃楊木雕的現狀,我還特意去了好幾家木質裝飾店詢問,黃楊木雕裝飾物價格昂貴且稀有,店家爲了盈利也不願意去購進。可見黃楊木雕迫切需要上到政府、下到百姓的重視,它每一道工序的精細較之其他雕刻類藝術作品都是不可同語的,也是因爲這樣的複雜和精細,更值得去保護。但是又不只是黃楊木雕,它更像是個縮影和代表,折射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窘境。在這個人人追尋中國夢的時代,當然少不了溫州夢,而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爲歷史書寫了不朽的篇章,它們的傳承與發揚必將是溫州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非遺面臨的衆多問題並非不能解決,我願意爲黃楊木雕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更願意爲非遺文化做力所能及之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千萬華夏兒女的責任,倘若每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可磨滅的非遺夢,那麼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結晶必將越過時間的阻攔而長存!

非遺夢,我的夢!

弘揚傳統作文 篇2

美德總是被人們理解爲是一種美與德行的相結合,但美德似乎不被人們所重視,甚至一直忽略它,美德說起來是那麼容易,但要達到那種境界卻那麼難。美德充分體現了一個人的品質和行爲,甚至是一盞指路明燈,是一面明鏡,心中有美,鏡中自現。沒錯,現在的社會不缺少美德,也可以說,美德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了,可是殘缺不全的美德也散落各處,讓美德所渲染的聖潔社會又被污染了。不要以爲美德不算什麼,對現在的社會造成不了什麼影響,實際上社會的堅實基礎就是美德,當務之急就是要弘揚傳統美德,不忘社會之本,引領大家走進幸福的生活。

說起一個人,大家一定不會覺得陌生,雖然他走了,但到處都能看見他的影子,我從小就知道他是個不尋常的人,因爲他的那些事蹟大家早已耳熟能詳了,現在我對他的看法發生了一點微妙的改變,我並不會用那些離我們比較遠的詞去形容他,在我心裏,我很佩服他,起碼跟他相比,我做不到無私的去幫助別人,我永遠記得他說過的一句話,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會乾枯,他是真正的融入到了這個社會,他讓大海因爲有它這滴水而感到自豪,他不是別人,他是一個平凡的人 -----雷鋒。雷鋒的一生不僅讓大家看見了他的美德,還把美德永遠的弘揚了下去,大家不是都說他有釘子精神嗎?他是有,他把美德釘在了每個人的心裏,他讓大家一直都不敢忘記,曾經有一個人是那麼的熱愛這個社會,愛社會裏的每一個人、幸福真的不只是索取,而是付出,你有沒有嘗試過幫助一次別人呢,當別人真心的和你說一句謝謝的時候,心裏可以溫暖好久。最聰明的人是雷鋒,他時刻幫助別人,一生洋溢在幸福中,因爲他無私的付出,從不索取,所以他擁有了得到幸福的權利。可見,美德是一把開啓幸福之門的金鑰匙,鑰匙也要高溫才能打造出來,美德也是如此,只有不斷弘揚傳統美德,才能保證這個社會經久不衰。

美德如水,我們要讓它淵源流長;美德如煙,我們要讓它縷縷不絕;美德如香,我們要讓它愈燒愈濃,讓我們用美德去捍衛這個社會,在恆愛之心下呵護同一個社會,讓美德永遠佇立在心中,弘揚傳統美德,引領幸福成長。

弘揚傳統作文 篇3

當我們揹着書包,踏着一路陽光,走進我們的學校——青槓林小學的時候,仰面總是看到“德、智、體、美、勞、績”的校訓,耳濡目染,校訓上的六個大字,深深的鐫刻在我的心靈裏,給我啓蒙,催我奮進。作爲一名六年級的學生,我逐漸理解了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

我的母親身有殘疾。自我知事起,她每天都要微跛着一隻腳,到兩里路外的工廠裏去打工。由於母親與我上學順路,我總是挽扶着母親走一段路。可我看見學校的同學,總是會鬆開挽着母親手臂的那隻手。母親看出了我的靦腆,她露出善意的微笑說:“孩子,你走吧。我自己能行走。”聽到母親這話,我的淚水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想想母親爲了養育我,不顧身患殘疾,每天去工廠打工掙錢,從不說一聲,叫一聲累,我卻爲了自己的顏面而鬆開了挽着她的那隻手。全社會都在關心和幫助殘疾人,作爲殘疾人的兒子,爲什麼不能儘自己的孝道呢?《弟子規》中說:“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我們遵守校規,努力學習,誠信爲基,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講孝道,這也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精髓。自小學三年級開始,我再不因爲自己有一位殘疾母親而感到羞愧。

美是一種追求,美是一種願景,更是實實在在摸得着,看得見的事物。當我們乘坐公交車的時候,總會聽到車廂裏的喇叭溫馨的提示人人尊老愛幼;當我們走到公園旁的芳草地的時候,木牌上寫着“碧草青青,關愛呵護。”是的,這些都是不經意的小事,如果人人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學校,將處處沐浴美的道德、美的人文思想。因爲,一滴水能夠折射出太陽的光芒。

如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有愛國主義的思想,有樂善好施的品德,有敬業樂羣的奉獻,有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理念。今年春天的一個上午,在上課的時間,我的肚子突然一陣陣的疼痛,像刀絞似的。起初,我以爲忍一忍就過去了,可後來越來越痛,豆粒大的汗水也從額頭上冒了出來。班主任文老師聞訊後,急忙打車把我送到了就近的花溪醫院。經醫生診斷,是急性闌尾炎。所幸送得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藥到病除,我很快就好起來了。當我躺在病牀上,看見文老師慈祥的面容,心裏說不出的感激。她就像母親一樣,給我關懷,給我慈愛。愛崗敬業,在文老師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優秀教師的形象。

從我做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懂得“忠、孝、禮、義、廉、恥”,懂得“溫、良、恭、儉、讓”,樹愛國之情,立報國之志,勵志創新,凝聚衆智,在今後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內,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弘揚傳統作文 篇4

不管怎樣,中國人都不能忘“本”。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在緊急情況下,推開了兩名學生,自己卻被車輪碾壓,雙腿高位截肢。不少人感嘆她的舉動,但也有人替她感到惋惜。對比《二十四孝》中的某些類似“埋兒養母”的極端行爲,這種行爲更讓人尊敬。

文章中提到的有違當今社會主義所“規劃”的和諧藍圖的“傳統道德”如今註定要被剔除,倘若繼承這些糟粕,必定會收到法院的“通知書”和“警察的手銬”。對那些垃圾道德必須剔除,毫無疑問。“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爲千年後的我們描繪了一個男權社會。“裹腳”定義了當時的審美標準,那也註定要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被巨浪衝走,儘管它在某些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正所謂“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今天的'我們可以用千年後的眼光重審過去的歷史事實,諷刺當時的文化糟粕,卻不知道後人千年後亦會用這樣的眼光打量今天我們的一切。

千年前“精忠報國”的英雄與現在騙津貼的“士兵”形成鮮明對比。過去文化的精華大都隨時間的拉長減輕了質量,甚至湮滅了。

不可否認,自中國開啟大門迎接外來文化的同時,我們便遭到外來文化的侵襲。新舊思想道德文化的激烈碰撞,新時代的先進文化才能佔到上風,而中國本土的傳統文化精華大都失去了,或者改變了最初的形態,遭到扭曲,甚至泯滅,無跡可尋。“聖誕日”“復活節”充斥店家“商戰”,“七夕”演變成了“情人節”;——這是多麼的遺憾。

我們承認,中國傳統道德中是精華與糟粕並存,去僞存真、去粗取精就成了必然。中華上下五千年所孕育的未間斷的文化精華,留傳至今是一筆無法用金錢丈量的巨大財富,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是區別於其他名族血脈的獨特精髓。換言之,這就是“本”這就是“源”。

我們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傳統道德文化,衡量其思想價值,繼承並發展精華,保持傳統道德的內在思想形態,維護精華的本原,將它帶入當今的生活實踐中去,在它的基礎之上構建符合這一時代的道德文化大廈。

弘揚傳統作文 篇5

河北農大優秀畢業生羣體的事蹟正被廣泛傳頌,許許多多的人都被這個故事打動。“寶元的父母咱們得管”,這樣樸實的一句話以及隨後很多看似善小卻爲之的舉動,在15年光陰的照耀下顯得異常溫暖而美好。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些深深扎入中華大地的傳統美德的力量。

打動我們的是這個故事中閃爍的守望相助、誠信感恩的傳統“因子”。中華民族有很多傳統美德,有無數像河北農大畢業生羣體那樣樸實的人們,在實踐中傳承和弘揚着這些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崇高精神的生動體現,值得我們珍視並在潛移默化中傳給下一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推己及人的兼愛價值觀,在中華民族發展的過程中,如同閃爍的珍珠,成爲我們民族精神世界中的重要財富。如同參天大樹的根系,默默地爲迎風招展的枝葉提供着養分,它們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合力,讓我們充滿對未來的希望和爲之奮鬥的力量。無論是國家還是個體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都能深深感受到傳統美德在心靈深處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和強大的凝聚力。

在這個春天,教育正爲這些傳統美德發出更大的光彩而努力着。河北農大優秀畢業生羣體身上閃耀的道德光輝,正是教育要追求的育人根本。學習河北農大優秀畢業生羣體的精神,並把這種精神輻射出去,是教育的作用所在。要透過教師的言傳身教、透過對民族文化的學習、透過對傳統美德的弘揚,實現這些價值觀的綿延。正直、公正、友愛、尊老、愛幼、誠實、信用,這些值得我們珍視的價值觀將透過教育深入到學生的精神血脈裏,校園將成爲中華傳統美德獲得更大傳播的基地。

信守約定的羣體,傳承美德的堅守,匯成了這個春天中國大地上的一股暖流。河北農大26名畢業生的故事看似平凡的小事,卻因爲真實、感人,而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在這個春天,讓我們把溫暖留在心裏,把感動付諸行動,把行動匯聚成民族振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