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課文>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

課文 閱讀(4.84K)

《二十四孝圖》圖文並茂,非常感人。下面小編整理的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歡迎來參考!

人物介紹:

樊中嶽,湖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書法專業導師,三峽印社顧問。曾任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東湖印社副祕書長和《書法報》主任編輯,書法報社社委委員、書記等領導職務。而立之年師從漢上著名書法家谷有荃先生,學習書法篆刻和文字學。擅長大小篆、章草和璽印。大篆古靜簡遠,走筆含韌,着意清圓,功夫老道。近年潛心於楚金文,初見成效,令人耳目一新。章草,氣息雅正,珪璋特達,清新靈動。篆刻,宗秦漢,追古璽,或古樸、或清雅,意趣簡遠。

二十年來,編著出版了《章草》、《篆書》、《金文》、《甲骨文》、《漢印》、《鳥蟲篆》、《六體書法字典》等十四本書法篆刻工具叢書,在書壇產生了廣泛影響。2006 年,“書法篆刻工具叢書”獲中國書協第二屆蘭亭獎。

武漢迎來第一輪酷暑天,忙了幾個月的樊中嶽捧着剛剛結集出版的《樊中嶽“二十四孝”書法篆刻作品集》,長長抒一口氣。“還沒忙完呢,要到12日纔算告一段落”。讓70 歲高齡的他惦念不已的,是7 月12日在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舉辦的“樊中嶽《二十四孝》“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事蹟”書法篆刻藝術展“。這次展覽展出的,除樊中嶽擅長的書法和篆刻外,他收集的木版水印畫“陳少梅畫《二十四孝圖》”,“二十四孝“舊煙片,“二十四孝”人物古墨也是 界難得一見的珍品。

作爲著名書法家谷有荃的高徒,樊中嶽用一支筆、一把刀,一顆赤子之心重新賦予“二十四孝”時代內涵,“文化人要與時俱進,把二十四孝的積極內容擴展至道德層面。他最得意的章草作品,是第一屆全國道德模範孝老愛親模範頒獎詞:“大愛無聲。是你們,用人間的大愛,詮釋生活的真諦;用人間的至孝,顯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氣。無論天荒地老,無論滄海桑田,是你們的一顆顆赤子之心,見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血脈相隨的道義。”

至孝的含義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從小生活在大家族的祠堂,與父母隔屋相伴,這種帶着溫度的記憶一直伴隨樊中嶽的城市生活。他是家裏的第七個孩子,母親百歲那年逝世。幾年前,老母親想看彩電,家裏意見不統一,有的說“這大年紀了,看麼彩電。他爲了讓母親在人生最後幾年生活得愉快一些,說服了家人,滿足了母親的要求。

他和夫人一起看到的一條新聞更是堅定了他做孝文化專題的決心。“中國有1。3 億老人,不少老人一年才能見一次子女”。樊中嶽是幸運的,常常能與子孫們相聚,生活其樂融融。

儘管人大正透過立法手段加強全社會對老人的關愛,樊中嶽還是希望以更爲豐富的形式,譬如用書法和篆刻吸引人們對孝道的關注。“有人說二十四孝是封建糟粕,那是因爲他們沒有生在那個時代,無法理解極端環境下的情感。當然其中一些故事有民間添加的成分,過於傳奇。但大多數內容完全能對當今社會注入積極意義。”

樊中嶽正在準備另一本書“二十四孝合集”,在那本書裏,除了書法和篆刻作品,他還將加入個人對二十四孝的新解。“扼虎救父”講的是少年楊香在父親落入虎口之際,置生命於度外,勇鬥猛虎,勇氣可嘉。“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鼓勵孩子勇於擔當。”他還舉了另一個二十四孝故事“鹿乳奉親”,“我們爲人子,除滿足父母的衣、食、住、行外,父母想吃的、想玩的也應盡力去滿足。不然,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大的憾事。”

將二十四孝的故事推及到更高的道德層面,是樊中嶽從第一屆全國道德模範孝老愛親模範評選中得到的感悟。有幾位道德模範,如楊德碧,伺奉亡夫前妻的父母,所善待的不一定是自己的親生父母,這讓樊中嶽聯繫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纔是至孝的含義。他欣喜的發現被授予“孝老愛親”道德模範的故事已遠遠高於《二十四孝》中“善事父母”的孝行了。

13 件楚金文刻款

樊中嶽的書桌上,二十四方印章靜靜躺在盒子裏。每方印章都在講述一個孝故事,每個印章都有印拓。合文印更是樊中嶽在這二十四枚印章文字上下的“大工夫”。以賣身葬父的`故事爲例,中國人講“入土爲安”,爲了更好地表現董永“賣身葬父”的大孝之舉,樊中嶽立意“葬父”作合文。董永賣身終於將父葬入棺槨中。“葬”字假甲骨文一期中的“葬”,“葬”從人在井中,“井”的形意爲棺槨之狀。即使是圈外人,看到那一方有藝術創作的印章,也爲中國文字的象形功能所驚歎。

孝是什麼?孝是寬容:寬容老人總也捨不得扔掉的"垃圾破爛";寬容老人的嘮叨;寬容老人的口水和鼻涕。孝是報答:是母親節的一束康乃馨;是父親生日時的一瓶好酒;是久病牀前的送湯喂藥。孝是耐心的陪伴:耐心聽取老人的話;耐心向老人解釋做工作;耐心說服老人。孝是善意的欺騙:百餘元的衣服不妨告訴老人只花了幾十元。孝是常回家看看:回家給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

閒暇之餘,翻閱朋友的空間時偶然看見《二十四孝圖》這本書,看後感受頗深!《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

縱觀《二十四孝圖》這本書,孝子們有爲父母舍利的,有爲父母捨身的,有爲父母舍妻子、兒女的,可以說無一不能捨!甚至自己的生命。捨身、舍心,完全是無我的盡孝。

吳猛《恣蚊飽血》,王祥《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丁蘭《刻木事親》,郭巨《埋兒奉母》 …… 值得我們繼承和弘揚的是——對父母的敬愛和關心、發自內心的侍奉父母的精神。

今天,孝敬父母不僅要養父母之身,重要的是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一個孝子該如何行孝呢?孔子從居、養、病、喪、葬、祭五個方面告訴我們具體的做法。

首先"居則致其敬"。"致"就是盡心盡力切實做到,而且做得圓滿。就是說對父母要發自內心,完全真誠,沒有絲毫保留。虛僞。對父母由衷的尊敬,這樣的一種敬意就叫"致其敬"。二是:"養則致其樂"。孝親有三個含義: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關鍵是要做到,讓父母歡喜快樂,沒有憂慮、沒有煩惱。三是:"病則致其憂"。就是在父母生病時,做兒女的心中要憂心忡忡,問寒問暖,儘快爲父母檢查治療,早日痊癒。四是:"喪則致其哀"。就是說如果父母過世了,做兒女的要知恩圖報,盡其哀情,這是兒女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要注意節哀。五是:"祭則致其嚴"。是講父母埋葬後,要定期的祭祀,莊嚴肅穆,恭敬,追憶感念父母祖先的恩德。

如果一個人對父母的居、養、病、喪、祭五個方面都很好的完成了,基本責任已經盡到,可以說是個大孝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