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說課稿>

高一數學《集合》說課稿示例

說課稿 閱讀(3.15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數學《集合》說課稿示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數學《集合》說課稿示例

高一數學《》說課稿示例1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內容和地位

本次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一數學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節《集合》(第一課時)。集合這一課裏,首先從初中代數與幾何涉及的集合實例入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並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然後,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徵以及常用集合的表示。把集合的初步知識安排在高中數學的最開始,是因爲在高中數學中,這些知識與其他內容有着密切聯繫,它們是學習、掌握以及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從知識結構上來說是爲了引入函數的定義。因此在高中數學的模組中,集合就顯得格外的舉足輕重了。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和內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與心理特徵,依據新課標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瞭解“屬於”關係的意義,掌握集合元素的特徵。

2、過程與方法:透過情景設定提出問題,揭示課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習慣,並透過“自主、合作與探究”實現“一切以學生爲中心”的理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的人文價值,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由集合的學習感受數學的簡潔美與和諧統一美。同時透過自主探究領略獲取新知識的喜悅。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爲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及元素特徵。

教學難點:掌握集合元素的三個特徵,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

二、說教法和學法

接下來則是說教法、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互相聯繫和統一的,不能孤立去研究。什麼樣的教法必帶來相應的學法,以遵循啓發性原則爲出發點,就本節課而言,我採用“生活實例與數學實例”相結合,“師生互動與課堂布白”相輔助的方法。透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體驗,憑藉有趣、實用的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探究能力,更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技能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自主探究、觀察發現、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等。

總之,不管採取什麼教法和學法,每節課都應不斷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機制,不斷優化教師本身的教學行爲,自始至終以學生爲主體,爲學生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三、說教學過程

接着我來說一下最重要的部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流程主要分爲六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入目標)、自主探究(感知目標)、討論辨析(理解目標)、變式訓練(鞏固目標)、課堂小結(自我評價)、作業佈置(反饋矯正)。

上述六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多層次、多角度地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環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目標

課堂開始我將提出兩個問題:

問題1:班級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問班級一共多少人?

問題2:某次運動會上,班級有20人蔘加田賽,16人蔘加徑賽,問一共多少人蔘加比賽?

這裏我會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討論問題,事實上小組合作的形式是本節課主要形式。

待學生討論完畢以後我將作歸納總結:問題2已無法用學過的知識加以解釋,這是與集合有關的問題,因此需用集合的語言加以描述(同時我將板書標題:集合)。

安排這一過程的意圖是爲了從實際問題引入,讓學生了解數學來源於實際。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慾望。

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自主探究讓學生閱讀教材,並思考下列問題:

(1)有那些概念?

(2)有那些符號?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麼?

安排這一過程的意圖是給學生提供活動空間,讓主體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讓學生自主探究之後將進入第三環節:討論辨析

小組合作探究(1)

讓學生觀察下列實例

(1)1~20以內的所有質數;

(2)所有的正方形;

(3)到直線 的距離等於定長 的所有的點;

(4)方程 的所有實數根;

透過以上實例,辨析概念:

(1)集合含義: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爲一個集合,也簡稱集。而

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號{ }或大寫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

寫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小組合作探究(2)——集合元素的特徵

問題3:任意一組對象是否都能組成一個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什麼特徵?

問題4:某單位所有的“帥哥”能否構成一個集合?由此說明什麼?

集合中的元素必須是確定的

問題5:在一個給定的集合中能否有相同的元素?由此說明什麼?

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複出現的

問題6:咱班的全體同學組成一個集合,調整座位後這個集合有沒有變化?由此說明什麼?

集合中的元素是沒有順序的

我如此設計的意圖是因爲: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感受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根本動力。

小組合作探究(3)——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問題7:設集合A表示“1~20以內的所有質數”,那麼3,4,5,6這四個元素哪些在集合A中?哪些不在集合A中?

問題8:如果元素a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們如何用數學化的語言表達?

a屬於集合A,記作a∈A

問題9:如果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們如何用數學化的語言表達?

a不屬於集合A,記作a?A

小組合作探究(4)——常用數集及其表示方法

問題10:自然數集,正整數集,整數集,有理數集,實數集等一些常用數集,分別用什麼符號表示?

自然數集(非負整數集):記作 N

正整數集:記作 N或 N? 整數集:記作 Z

有理數集:記作 Q 實數集:記作 R

設計意圖:由於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體驗和理解。讓學生透過合作交流相互得到啓發,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第四環節:理論遷移 變式訓練

1、下列指定的對象,能構成一個集合的是

① 很小的數

② 不超過30的非負實數

③ 直角座標平面內橫座標與縱座標相等的點

④ π的近似值

⑤ 所有無理數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自我評價

1、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這節課主要解釋了什麼數學思想?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思想方法進行小結,形成知識系統、教師用激勵性的語言加一點評,讓學生的思想敞亮的發揮出來。

第六環節:作業佈置,反饋矯正

1、必做題 課本習題1、1—1、2、3。

2、選做題 已知集合A={a+2,(a+1)2,a2+3a+3},且1∈A,求實數a 的值。 設計意圖: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讓所有學生都有成功的情感體驗。

四、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爲了讓學生直觀易懂的看筆記,板書應設計得有條理性、概括性、指導性,所以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集 合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特徵

(學生板演)

3、常見集合的表示?

以上,我是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並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

高一數學《》說課稿示例2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必修一1、1節《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本次說課包括五部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和說板書。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集合是現代數學的基本語言,可以簡潔、準確地表達數學內容。 本節是讓學生學會用集合的語言來描述對象,章末我們會用集合和對應的語言來描述函數的概念,可見它是今後數學學習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重要素材。

2、教材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的精神,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①知識與技能:(1)瞭解集合的含義與集合中元素的特徵

(2) 熟記常用數集符號

(3) 能用列舉、描述法表示具體集合

②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從集合實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徵的過程,感知集合的含義、 讓學生透過觀察、歸納、總結的過程,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集合的必要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集合的基本概念與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說教法

1、學情分析

《集合的含義及表示》這一課時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接觸到高中數學的第一堂課,它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對高中階段數學學習的認識;如果我們教學上過於草率,學生很容易對數學失去學習興趣。再者,這是高中數學課程的第一章的第一課時,是整個高中數學的奠基部分,所以我們不僅要正確地傳授知識,更要把握好教學的難度。如果傳授得過於簡單,那麼學生容易麻痹大意,對今後的學習埋下隱患;如果講得太深,那麼學生會有畏難心理,也會對今後的學習造成影響。

2、 方法選擇

在教學中注意啓發引導,透過預習學案的形式把知識問題化,透過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歸納,上課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讓他們經歷觀察、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的理性思維的基本過程,切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

說學法

讓學生透過課前結合學案,閱讀教材,自主預習,課上交流、討論、概括,課後複習鞏固三個環節,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值得提出的是:集合作爲一種數學語言,最好的學習方法是使用,所以應該多做轉換練習,

說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軍訓前學校通知:x月x日x點,高一年段在體育館集合進行軍訓動員;試問這個通知的對象是全體的高一學生還是個別學生?

在這裏,集合是我們常用的一個詞語,我們感興趣的是問題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對象的總體,而不是個別的對象,爲此,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概念——集合(宣佈課題),即是一些研究對象的總體。

透過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問題引入課題,爲概念學習創設情境,拉近數學與現實的距離,激發了學生求知慾,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關注生活。

(二)研探新知,建構概念

讓學生閱讀課本P2內容,讓小組思考討論,代表發言,師生共同補充答案它們的共同特徵:它們都是指定的一組對象。這時我藉此引入集合的概念,把一些元素組成的總體叫做集合,簡稱集,通常用大寫字母A,B,C,?表示。 把研究的對象稱爲元素,通常用小寫拉丁字母a,b,c表示;

接下來,我引導學生把集合的涵義進行拓展,期間結合一些師生互動:我們班上的女生能不能構成一個集合,班上身高在1、75米以上的男生能不能構成一個集合,班上高的男生能不能構成一個集合??,透過身邊這些大量例子,讓學生了解集合的概念,並切實感受到學習集合語言的重要性。

對於集合元素的特徵: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我則在學生了解集合概念基礎上,透過設定三個問題(1)班裏個子高的同學能否構成一個集合?(2)在一個給定的集合中能否有相同的元素?(3)班裏的全體同學組成一個集合,調整座位後這個集合有沒有變化?調整後的集合和原來的集合是什麼關係?讓學生思考:任意一組對象是否都能組成一個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什麼特徵?

這樣設計將知識問題化,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歸納出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爲——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用兩集合相等的概念。

思考3:(1)設集合A表示“1~20以內的所有質數”,那麼3,4,5,6這四個元素哪些在集合A中?哪些不在集合A中?

(2)對於一個給定的集合A,那麼某元素a與集合A有哪幾種可能關係?

(3)如果元素a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們如何用數學化的語言表達?

(4)如果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們如何用數學化的語言表達?用符號∈或?填空:

[設計說明]這幾個問題比較簡單,直接提問同學回答,並師生一起完善答案。透過問題的層層深入,目的是引導學生歸納出元素與集合的關係及表示方法。

反饋練習:

1、設A爲所有亞洲國家組成的集合,則

中國____A, 美國____A,

印度____A, 英國____A;

對於集合中常用的符號,我做了這樣處理:簡要介紹後,讓學生用兩三分鐘的時間結合符號特點記憶。目的在於給學生一個信號:課堂上能消化的東西要及時記住。

2、集合的表示法:列舉法和描述法

讓學生自習閱讀課本P3——P4的內容5-7分鐘,接着讓同學試着解決如下三個問題

(1) 由大於10小於20的所有整數組成的集合;

(2) 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

(3) 由1——20以內的所有素數組成的集合;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並用花括號“{}”括起來表示的方法叫做列舉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徵表示集合的`方法稱爲描述法。具體方法是:在花括號內先寫上表示這個集合元素的一般符號及取值(或變化)範圍,再畫一條豎線,在豎線後寫出這個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徵。

透過三個問題不僅檢驗了學生的自學效果,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列舉法和描述法兩種方法各自的優缺點,更重要的是對集合的列舉法和描述法的規範表達做進一步強調, 最後,我帶領學生分析了課本P4的例題,對集合的列舉法和描述法的規範表達做進一步的強調,讓學生完成書上的習題,並請幾個學生上臺來演練,透過練習達到及時的反饋。

(三)歸納整理,整體認識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內容?

2、你認爲學習集合有什麼意義?

3、 比較列舉法與描述法的優缺點。

(四)佈置作業

作業:習題1、1A組: 2、3、4、

作業的佈置是要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集合概念的理解以及集合的表示法,讓學生對數學符號的適用在課外進行延伸和鞏固。

說板書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爲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是課本例題演練,右側是實例應用。在左側的知識要點主要列出了集合、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特性: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和集合的表示法:列舉法和描述法。

以上是我對《集合的含義與表示》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對這節課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一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題,以問題爲基礎,以能力、方法爲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爲指導思想,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高一數學《》說課稿示例3

授課時間: 08 年 9 月 12 日

授課年級、科目、課題: 高一數學 集合的概念

使用教材: 必修1(人教版)

說課教師: 劉華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集合的概念”,本節內容選自高中數學必修1(人教版),下面我將主要從六個方面介紹我的教學方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集合是學習高中數學的重要工具之一,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本小節首先從初中代數與幾何涉及的集合實例人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並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然後,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等,還給出了畫圖表示集合的例子、從教材我歸納出本節內容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徵

(二)教學難點:運用集合的三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數集的概念及其記法;

(2)使學生初步瞭解“屬於”關係的意義;

(3)使學生初步瞭解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

(2)啓發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善於獨立思考,學會分析問題和創造地解決問題;

(3)透過教師指導,發現知識結論,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陶冶學生的情

操,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實事求是的科學學習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三、學情分析:

針對現在的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差、計算能力差的特點,第一節課的內容不要求學生太多的計算,透過大量的舉例讓學生充分掌握集合的基礎知識。

四、教法分析: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主要採用觀察、分析、類比、歸納的方法讓學生參與學習,將學生置於主體位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知識的形成過程轉化爲學生親自探索類比的過程,使學生獲得發現的成就感。在這個過程中力求把握好以下幾點:

(1)透過實例,讓學生去發現規律。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展,力求使學生學會用類比的思想去看待問題。

(2)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

(3)力求反饋的全面性、及時性,透過精心設計的提問,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針對學生回答的問題,老師進行適當的點評。

(4)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不急於把結果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類比得出結果,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簡介數集的發展,複習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質數與和數;

(2)教材中的章頭引言;

(3)教材中例子(P4)。

(二)講解新課

(1)集合的有關概念

(2) 常用集合及表示方法

(3)元素對於集合的隸屬關係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三)課堂練習

1、下列各組對象能確定一個集合嗎?

(1)所有很大的實數的集合 (不確定)

(2)好心的人的集合 (不確定)

(3){1,2,2,3,4,5} (有重複)

(4)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 (是 的)

(5)高一(12)班全體同學的集合(是 的)

(6)參加2008年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成員的集合(是 的)

2、教材P5練習1、2

六、總結

1、本節主要學習了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符號;一些常用數集及其記法;集合的元素與集合之間的關係;以及集合元素具有的特徵、

2、我們在進一步複習鞏固集合有關概念的基礎上,又學習了集合的表示方法和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概念,同學們要熟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