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說課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統計》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2.27W)

一、說教材:

小學二年級數學《統計》說課稿

1、教材內容

教學內容:教科書94、95頁上的內容

2、教材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本冊教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和上一冊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每一格代表2個單位或者多個單位。內容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二、說教法

1、多媒體設定生活情境引入法。藉助計算機這一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工具,結合日常生活中鮮活的實物、實例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實際操作發現法。讓學生親身參與測量體重的活動中,透過小組交流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數據,爲教學增添生動性和趣味性,同時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數據產生的過程,使學生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積極組織學生人人蔘與,以學生爲主體,結合教材內容,緊密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帶着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估計、判斷能力爲以後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2、交流互補法:透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三個環節:

1、收集數據

(1)我給學生提供了學生喜歡的動物卡片,要求學生記錄喜歡各種動物的人數,學會統計喜歡每種動物的學生數,並教給學生簡單的整理數據的方法。

(2)根據喜歡動物的學生數,製成統計圖。目的是讓學生在製作過程中感知格子不夠時,發生了矛盾怎麼辦?

2、學習用一格表示2個單位。

3、練習。我安排了兩個練習:

(1)課件出示P96第1題,讓學生根據圖中的資訊完成統計圖。

(2)、完成.P97第2題,天氣情況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課件出示晴天、多雲、陰天、雨天、雪天的氣象標記。)這幾種氣象標記誰認識?說給大家聽一聽。再學生完成統計圖。

五、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透過現實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卡通素材引入新知,透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賦予抽象的教學知識於豐富的現實背景,學生玩得開心,學得舒心。數學課成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真正達到了“寓教於樂”,收到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