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彙總9篇

說課稿 閱讀(3.22W)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說課稿彙總9篇

說課稿 篇1

教學內容:8、9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正確計算8、9的加減法。

2.初步學會從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並運用所學的8、9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正確計算10以內數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小棒、方塊、多媒體課件、展板。

教學過程:

同學們,準備好了嗎?上課。

一、同學們,我們一起到水簾洞看看,調皮的小猴子又在幹什麼呢?你來說。

說得真好,小猴子們在做遊戲呢。你找到了什麼數學資訊呢?

你來說。

他看到了岩石上左邊有5只小猴,右邊有3只小猴。

你來說。

這位同學還看到了小花,有5朵紅花、4朵黃花。

同學們觀察真仔細。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把你的問題說給同桌聽一聽。

誰來給大家說一說?你來,誰有不一樣的問題?你來說。

同學們真棒,提出這麼多的數學問題。

(1)一共有幾隻小猴子?(2)還剩幾隻小猴子?(3)一共有幾朵花?

二、現在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1.求一共有幾隻小猴子該怎樣列式?

你來說。你認爲應該是5+3,你能說說爲什麼要用加法算?

說得真好,求一共有多少隻小猴子就是要把兩個數合起來,要用加法。

該怎麼計算呢?自己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再和同桌說一說。

誰來說說你的算法?

你說。真好,用擺小棒的方法。左邊擺5根小棒,右邊擺3

根小棒,合起來是8根小棒。得出5+3=8。

你來說。哦,你是用擺方塊的方法解決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這位同學是用數手指的方法解決的。先伸5根手指,再伸3根手指,合起來是8根手指。得出5+3=8。

你還有不同的方法,你來說。真棒,你會用數的分與合來算,5和3合成8,5+3=8。

同學們都很了不起。現在我們一起來解決第二個問題。

2.還剩幾隻小猴子?怎樣列式?

同學們都認爲這樣列式8-3

你能說說爲什麼要用減法算嗎?

說得真好。從一個數裏面去掉幾,要用減法。

你能獨立想出怎樣解決這道算式嗎?試一試,用你的方法算一算。

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你來說,誰又不一樣的,你來說,你再來。

同學們想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可以擺小棒、擺方塊、數手指,也可以利用我們學過的數的分與合,還有的同學想到了利用加法和減法的關係。因爲5+3=8,所以8-5=3。表揚孩子們,你們真的很了不起。

現在我們比較一下,以上的幾種算法,哪種方法算起來更快、更方便呢?

是的,孩子們,第一、二、三種算法雖然比較直觀,但是比較費時,第四種算法最快、最方便。10以內數的分與合大家已經掌握的比較熟練了,所以利用數的分與合算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3.一共有幾朵花?你能自己解決嗎?

你來說。5+4=9(朵)。有不一樣的想法嗎?

同學們真棒,能夠很正確的解決這個問題。

三、現在我們一起來看自主練習題,比一比誰做的又對又快。

1.先看第1題,請你自己在課本上寫出算式,然後和同桌互相說一說。

2.第二小題,直接寫得數,我們比一比,看誰能夠全部算正確。

3.一起來看第三題,這道題有兩幅圖,誰能說一說圖畫的意思?

你能列出算式嗎?

4.看第四題的這兩幅圖,給同桌說一說圖畫的意思,然後再在書上填一填。

誰來說一說你的算式?有不一樣的嗎?你們真棒,能夠把這些題目全部做正確。

四、同學們,這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麼收穫?把你的收穫給同桌說一說吧,比一比,誰的收穫多。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說課稿 篇2

【學習課標析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五組中的一篇課文。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情節改寫而成。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諸葛亮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本文濃墨重彩的人物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與周瑜的智鬥中,諸葛亮冷靜從容,顯現了大家風範。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本班實際情況,我運用課改理念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識記7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領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把握課標議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我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讀書探究爲主線的原則,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1、合作學習法:

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有利於師生、生生間情感溝通和資訊交流,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主動地獲取新知。

2、扶放教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着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教學時,我透過“扶”讓學生掌握知識和學法,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在“放”中瞭解學情,做到“以學定教”,在“學會”的同時又“會學”。

3、體驗學習法:

學習不僅要用腦子想,還要用眼睛看,耳朵聽,用嘴說話,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

【培養能力談學法】

1、學會自主求知:

只有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才能保證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性,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很多,在重點內容的理解上,更注重自主探究,自主參與學習,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學會交流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課堂中,讓學生充分的發表見解,既有興趣,也提高能力。在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同時,也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

【體現課標說程序】

本課共安排六個環節。

一、課前準備

1、讓感興趣的同學讀一讀關於《三國演義》的書,欣賞一些電影、電視,初步感知三國故事。

2、師生共同蒐集一些三國時期的資料,充實學生的知識,爲學文打下基礎。

二、交流資料,疏通障礙

1、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和讀書,看電影、電視後的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說,調動起他們學習、探究的積極性。

2、老師適機補充,並在黑板上板畫三國魏、蜀、吳對峙的草圖,讓學生感性瞭解三國演義的一些情況,掃除一些障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比較長,但還是要留相當的時間給學生充分的讀,形式可以是多樣,自讀、齊讀、小組間互讀、評讀等。

2、理清脈絡,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在學生頭腦裏留下一個清晰的故事梗概,也爲複述課外埋下鋪墊。

四、合作探究,挖掘內涵

課文的層次理清後,就要着重引導學生探究課文深一層的內涵了,這個環節,我擬用小組合作、師生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討完成,主要探討以下幾個在本文中提綱挈領的問題。

1、周瑜爲什麼讓諸葛亮造十萬支箭?

2、諸葛亮爲什麼會輕鬆的答應周瑜的要求,並自願下軍令狀?

3、諸葛亮是怎樣借箭成功的?

4、從課文哪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討論,充分地讀,充分地想,在交流的過程中,也可以不拘一格地進行觀點闡述、補充、辯解、甚至是辯論,在這個環節中,老師要全力當好學生合作者,引導者,支援者的角色,適時的點撥,適機的補充,鼓勵學生人人蔘與,平等對話,尤其是對第三、四題更要挖掘好課文中藏而不露的內容。

五、複述課文

透過以上幾個環節後,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複述課文則是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個小結,更是一個拓展。在複述課文這個環節,鼓勵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以補充自己個性化的觀點與評論。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複述,如講個故事和同學合作來演一演這個故事等。

六、課後延伸

學習課文後,學生對古典文學可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鼓勵學生課後自己閱讀一些名著,在晨會課或班會課時開設一個故事會或讀書會,及時瞭解學生的閱讀情況,激勵他們的閱讀行爲。

【板書設計】

19、草船借箭

諸葛亮:欣然接受

下軍令狀

做好準備神機妙算

霧裏借箭

如數交付

周瑜:“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忌妒。

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國標語文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把我寄給爸爸》。

本冊教材採取主題板塊式結構。其內容豐富,構成了有機聯繫的十一個板塊。《把我寄給爸爸》這一課安排在其中的第十個板塊。本板塊的主題是《小小的希望》,其中的兩篇課文都是寫學生的心願,突出一個“情”字。《把我寄給爸爸》是第一篇課文,文章以一個學生的口吻,寫出了元宵節前夕,學生對到南極探險的爸爸的思念,以及對南極的嚮往之情。文章富於想象,用寫信的方式寄託了學生的美好希望,全新的體裁定會引發孩子們強烈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望。由於這一板塊已經接近本學期教學的尾聲,孩子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和朗讀能力,因此本節課在繼續培養識字、朗讀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在讀中想像、讀中感受、讀中提升,真正實現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爲此,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認識13個字和2個部首,會寫7個字。

二、朗讀課文,爭取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三、感受學生對父親的思念之情,引發學生的想象力和主動與親人交往的意識。

四、用“說”和“畫”的方式來表述自己的願望。

根據教學目標的確立,爲了使學生真正達到本學段的教學要求,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收集資料、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二、多種方式、巧識字形、識字寫字。

三、自主探究、動情朗讀、讀中感悟。

四、開放課堂、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下面,我就對以上4個環節的設計逐一加以具體、詳細的闡述:

一、收集資料、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資源豐富,應充分開發課程資源,爲學生學語文、用語文創設空間。爲此,課前,我引導學生廣泛收集有關“元宵節”和“南極”的資料,多渠道地獲取學習資訊。課堂啓始,我會興趣盎然地與學生交流:“小朋友們,關於元宵節,你們知道多少?誰願意和大家說說?”學生定會從元宵節的來歷、習俗等方面表達。這時,教師緊緊抓住這一契機,順勢引導:“這樣美好的節日,家家團圓,多幸福啊!可有一個小朋友,他的元宵節過得很特別,你們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這時,學生已徜徉在幻想的境界中。情感激起後,教師透過範讀,使學生走進文中,尋到了自己內心的渴求,繼而引出本課課題——《把我寄給爸爸》。在教師的引發下,學生在已有資訊的基礎上,學與情有機融合,不知不覺中走進了課堂。

二、多種方式、巧識字形、識字寫字。

識字與寫字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在這一課識字、寫字的教學中,我注重體現自主識字,在情境識字,在生活中識字,透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具體設計步驟如下:(軟件出示)

1、自主識字。主要是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識字。然後透過自己對照字卡檢測,同桌交流檢測等自學、互學的方式進行識記生字,使學生在自主的學習氛圍中,產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2、在情境中識字。教師透過開心大轉盤、找朋友、捉迷藏等有趣的教學活動,將生字在不同情境中展現,引導學生在活潑的氛圍中學習生字。如重點字“角”,教師透過軟件,引導學生用字理方法記憶。

3、在生活中識字。對於重點字,可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出自己是如何記住這個字的,如在超市中見過,在讀書的時候讀過,在旅遊勝地賞過。使學生的識字與原有的認知緊密結合。

4、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當學生經歷了以上幾個識字環節後,引導學生回到課文中識字。學生自然能把課文讀準確。

以上識字的過程要求透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主、使學生漸漸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識字,逐步形成獨立識字的能力。

寫字環節,教師可按字形結構分類指導。如先寫左右結構的字,再寫上下結構的字,以利於學生掌握不同結構字的書寫規律。

在教授寫字的過程中,要指導孩子學會觀察虛宮格中每一筆的位置,字的間架結構,在教師範寫之後,自己練寫,不求多,只求精,真正達到寫字訓練的目的。

三、自主探究、動情朗讀、讀中感悟。

《把我寄給爸爸》這篇文章,通篇貫穿了一個“情”字——父子情。本課教學,教師將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體驗。這一訓練主要透過以下環節落實:

1、自由讀。引導學生怎麼體會就怎麼讀,體現自主閱讀的過程。

2、引導讀。教師採用指名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個性張揚來讀,並在讀中與學生交流:“你爲什麼這麼讀?”“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麼?”尤其是讀到“他到南極探險去了,不知圓圓的月亮,會不會照到他?”這一重點句時,教師可這樣引導學生說:“南極在哪裏呀?你想象一下:爸爸去南極探險,望着圓圓的月亮,小朋友會想到什麼?他的心情會是什麼樣?”引發學生在想象中讀。再如:“爸爸,我把我寄給你了!我想看看南極的冰雪,更想看看你啊!”朗讀這句時,引導學生體會小朋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他的話中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教學到這,學生可能會產生疑問:“我”怎麼會把“我”寄給爸爸?“我”又怎麼能看到南極冰雪,怎麼能看到爸爸呢?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我寄給爸爸的是什麼?我能看到南極的冰雪嗎?能看到爸爸嗎?課文爲什麼這麼寫?這樣有的放矢的引導,學生會自然感受到孩子對父親的思念之情。然後透過學生自己試讀、生生互讀、教師範讀等形式,使學生情感受到薰陶與感染。這樣,關注學生參與學習的狀態,多深入指導,多留心體會,教學會出現良好的效果。

3、表演讀。當學生獲得充分的情感體驗後,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透過表演讀的方式,表現課文情感。這樣,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閱讀實踐達到統一,真正實現了有個性、有創意地讀。

四、開放課堂、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課標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爲此,在課尾,我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交流:(軟件出示)“如果爸爸回信了,他會說什麼呢?”“你想把你寄給誰呢?畫畫你自己,並說一說。”這些問題既聯繫課文內容,又不拘泥於課文內容。這種延伸練習,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同時,也滲透了親情教育。這樣,學生在學語言的同時,創造性的運用語言,在語文實踐中開闊視野,提升情感,逐漸獲得語文實踐能力。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力爭透過活潑、開放教學空間的營造,自主、實踐教學方式的呈現,使學生在輕鬆、愉悅中獲得各種學習資訊,逐漸形成各種學習能力。

最後,說說我的板書設計:

把我寄給爸爸

寄信

爸爸———————我

思念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與朱元思書》是我們初三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屬山水小品(山水遊記),文章以簡練雋永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本單元的主題爲“學會讀書”,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是要學生學會分析獨立思考。教學本文,除讓學生讀懂字句,疏通文意,背誦默寫,更要學生學會從字裏行間欣賞祖國山河之美,學會如何有層次的寫景方法,學會描寫景物。

2、教材處理: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背誦課文,關鍵句段能夠默寫;瞭解“駢文”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

2、熟讀課文,掌握重點文言字、詞的意思;會準確翻譯課文。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抓住特點有層次寫景的方法;寓情於景的寫法。

4、抓關鍵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二)過程與方法:

1、本文語言優美,反覆朗讀背誦課文,讀中體會語言美、景物美,體會作者的意旨。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解難。

3、輔以多媒體手段,增強直觀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理解作者透過對富春江優美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他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疏通文字:掌握關鍵詞語,準確翻譯課文。

2、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

教學難點:

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他寄情山水、厭棄塵俗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分組教學法,點撥法。多媒體直觀形象,印象深刻;分組教學是此次課改的教學模式,加上本課較短,理解難度不是很大,適宜合作探究,要適當指導探究方式方法;對難點問題教師適度點撥。

學法: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評提高。組長要指導組員如何看課文才能很好的很快的探究出較正確的結果來(哪些問題粗讀,哪些問題細品;什麼問題適宜看篇首,什麼問題適宜讀主體);展示交流、點評提高注意方法的指導。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鑑於本文屬山水小品,類似於七年級上學期學過的酈道元的《三峽》,因此,我運用多媒體展示“浙江富陽、桐廬一帶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然後匯入:南朝時有一位文人吳均見到這種美景後,迫不及待的給他的友人朱元思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外,他還表達了欣賞這種優美景色後與衆不同的情感。那麼究竟他描寫了怎樣一幅優美的景色呢?又表達了怎樣一種與衆不同的情感呢?用以激發學生閱讀課文、走進富春江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學生興趣被激發之後,適時地引導學生走入文字,掌握文章的結構框架及內容安排。在此環節中,爲了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我讓學生自主學習,各組組員在組長的指導下獨立思考,然後形成共識,以初步解決知識目標3。

(三)再度課文,重點研討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一步走近文字。各小組組織組員讀第二段文字,進一步理解作者如何多層次多角度寫景的,進一步實現教學目標3的要求。透過對“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感悟,讓學生明白:這奇偉、瑰麗、美妙、和諧的山光水色,使作者心靈得到淨化,精神得到洗滌,境界變得高尚;感覺人世間爭名奪利、官場角逐的一切,都變得了無趣味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棄塵俗的情趣得以表現,從而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至於對作者生活態度和方式的探討主要是爲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四)三讀課文,品味語言

主要是讓學生感知本文最大的語言特點:句式整齊,富有變化或駢散相間的語言特點。甚至兩個句子賞析,一是感知語言的整齊美,二是感知語言的參差錯落之美。

(五)達標檢測

把本節學習的內容透過題目的.形式呈現出來,檢查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四、說教學效果

本節課教學意圖基本實現,但在小組探討問題的方法指導上還不夠;點化關鍵知識點時強調不很到位,少數同學還較模糊;教師調控課堂能力略顯欠缺,氣氛不熱烈,個別學生沒進入學習狀態。

說課稿 篇5

老師們,下午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節小班語言活動《動物運動會》。

健康是孩子成長的基石,爲了全面發展幼兒體能和增強幼兒體質,預防秋季流感的傳播,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符合小班幼兒年齡及特點抓住幼兒喜愛小動物特點我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小小運動會》,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並能根據動作創編兒歌,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這也是本次活動的目標。學習日常生活中常用動詞如:飛、跑、爬、遊、跳、走並根據詞語做相應動作,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本次活動我分3個階段進行,一、情境環境的創設,加上有趣的律動《我愛蹦蹦跳跳》的匯入積極的調動了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二、觀看小小運動會課件,出示教學圖片,啓發幼兒完成問題,並歸納小結創編兒歌做相應動作,在律動《動物模仿操》體驗運動的快樂。三、互動教學,我來做你來說,我來說你來做,達到教學互動的高潮。最後爲了提高幼兒自信心並大膽的表演,我們以律動操《我真的很棒》當中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的教學是否能達到預設的目標還有待教學的實踐,請各位老師點評指導,謝謝。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黃山奇石趣味橫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更有趣。先總寫景色秀麗神奇,再用濃墨重彩具體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四塊神奇怪石,其他幾塊簡寫。作者採用“總分”和“點面”結合的方法,把黃山奇石寫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

因爲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觀看插圖,閱讀課文,欣賞“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的神奇有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難點是對課文略寫的“天狗望月”、“仙女彈琴”等部分,如何引導學生髮揮自由想象。

所以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1、會認14個生字,會寫8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對黃山奇石的讚歎。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3、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的情感。

二、說教法

1、圖文結合法:透過觀看插圖,欣賞黃山奇石,體會課文中對黃山奇石的讚歎,感悟課文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自主探究法:透過讀課文、課件演示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感受課文的語言美,積累豐富的詞彙。

三、說學法

1、朗讀感悟法。開展多種形式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別讀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使教師、學生、文字三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2、情境體驗法。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我將分兩課時完成,下面我分5個板塊來具體我的教學過程及思考。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認識奇石美。

1、我的匯入是這樣的:秋天到了,天氣轉涼了,燕子往南飛,樹葉紛紛落下,田野一片金黃,紅紅的蘋果掛滿枝頭。在這美麗迷人的秋天裏,我們班組成了一個旅行團,去遊覽著名的風景區黃山。板書課題:黃山奇石。

2、然後出示中國的地圖,讓學生找到安徽省,知道黃山在什麼地方。

3、最後透過對第一自然段中“尤其”和“聞名中外”的理解,認識黃山風景區四絕之一的怪石。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爲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在這大好的時光裏,老師組織學生“遊”黃山,讓直觀圖像與課文語言文字融合在一起,拉近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與課文的距離,使學生對“黃山奇石”產生共鳴,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第二板塊:檢查字詞,感知奇石美。

1、首先學生帶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要求自讀課文,讀完後我用ppt課件出示詞語,學生透過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鞏固“風景區、胳膊、巨石、著名”等14個詞語。

2、然後,我讓學生再次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描寫的幾種奇石,並領着孩子把奇石和課件中相應的圖片一一對應起來。之後出示“作者具體寫了四塊黃山奇石,簡寫了樣一個句式進行說話練習。

在這個環節,透過檢查生字和說話練習,爲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豐富的詞彙作鋪墊,讓學生初步瞭解黃山景色之美。

第三板塊:品位詞語,感悟奇石美。

這裏讓學生又一次走進文字用心默讀課文,找出作者具體寫的黃山四塊奇石的句子結合圖片來品味,交流、朗讀。

仙桃石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讓學生透過“好像、飛、落”等詞語,想像仙桃石的神奇有趣。

它兩隻胳膊抱着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着翻滾的雲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這裏抓住“抱着腿、蹲在山頭、望着翻滾的雲海”這些詞語欣賞“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在這句話裏學習作者使用“望、站、伸、指”這些動作把靜態的奇石寫成動態的手法。也可以讓學生上臺表演“仙人指路”。

而金雞叫天都這塊奇石的教學,從雄雞的顏色“金光閃閃”,和雄雞的動作“伸着、對着、啼叫”入手,透過觀察圖片與文字進行結合,理解作者是怎樣想象的。

透過觀看插圖,讓學生了解黃山奇石的美;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味優美的詞語、句子,讓學生不僅感受到黃山奇石美,而且感悟到作者的語言美,簡單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第四板塊:延伸課堂,加深奇石美。

欣賞“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的神奇有趣,那麼讓學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幾塊簡寫的奇石的樣子,挑一塊自己感興趣的奇石學着作者的樣子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寫話提出了一定要求,所以這一板塊我讓學生用一兩句話介紹自己感興趣奇石。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水平又給學生一個展示和表達的機會。

第五版塊:指導寫字,佈置作業。

1、學寫本課的8個生字。重點指導“區、巨、它、安”四個字,認識“三框兒”這個新部首。

2、找一找黃山奇石的圖片,給這幅圖片配上一段介紹的文字,喜歡畫畫的也可以畫上一幅黃山奇石圖來展示。

2、情境體驗法。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老師:

大家好!

下面我就自己執教的《迷人的張家界》一文進行說課。我說課的題目是——《整合拓展,神遊仙境》。

教材分析

《迷人的張家界》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的第4課。課文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意境優美,透過寫湖南張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表達了作者對張家界景色的熱愛、讚美之情。

根據教材建議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感受張家界迷人的自然風光,增強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2、理解和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

3、在談話中充分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4、學會一邊讀一邊想,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課文從哪幾方面寫張家界的迷人景色。

教學難點

感悟、欣賞張家界迷人的自然風光。

設計理念

1、體現新課程倡導的“語文課要重積累、重體驗、重感悟、重運用”,力求發揮資訊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功能,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將積累的詞語活學活用,將領悟到的美感盡情表達。

2、透過專題性站的設計和運用體現新課程強調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力求突出學生讀書方法的指導。

資源整合說明:

1、師生課前閱讀《張家界市旅遊大全》,觀看VCD《走進張家界》,上網查找有關張家界方面的資料(即“說說張家界”、“養在深閨人未識”、“張家界精彩圖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名人贊張家界”等網站。)。

2、教師製作課堂教學課件和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迷人的張家界”專題性站。網站內容包括:視聽在線、神奇傳說、精彩畫廊、民俗風情、動植物樂園、奇山秀水、文學天地等10個模組,爲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拓展創建了資訊資源平臺。還有課程學習,同時也爲教師的教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基於以上教學理念和資源,我將教學流程設計爲以下三個板塊:

一、 圖文整合,指導“神遊”教方法。

新課伊始,在師生親切的談話交流中,告訴學生神遊的方法——文章寫得好,我們把書也讀好了,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就叫“神遊”。

在“猜詞遊戲”中,我讓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有你的理解,他有他的觀點,我有我的理由,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詞語的積累與運用,學會了解詞的方法,感知了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

二、循文入境,進行“神遊”品美景。

在這個板塊中,我重點設計了兩個環節:一是讓學生默讀課文,從語言文字中感受;二是觀看錄像,從形象逼真的畫面和優美的解說詞中感受。大家剛纔已經看到了,他們在靜靜地走進課文,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後,繼而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讀書,學會感悟;在交流中分享讀書的快樂,體會成功的喜悅,得到個性的張揚,受到情感的薰陶。那直觀的錄像更是激起了孩子們對張家界和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三、創設情境,拓展“神遊”開眼界。

我們知道,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是有侷限性的,爲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我設計了第三個板塊——創設情境,拓展“神遊”開眼界。在這個板塊中,我做的其一是用語言描述由一到十,由十到萬的張家界景點名稱,讓學生感受張家界的美景舉不勝舉;其二是用課件展示“名人讚歎張家界之美”的經典語言,總結“神遊”之妙,啓迪昇華;其三是向他們推出“迷人的張家界”專題性站。讓學生真正感受張家界景色的迷人,感受到學無止境。讓孩子們帶着求知的興趣走進課堂,帶着求知的慾望走出課堂。

總之,我的目的是——整節課都想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至於成敗得失,還是由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們評說,更希望各位提出寶貴的意見。

最後我想說明一點的是,今天,我們是在單機環境下與學生共同學習《迷人的張家界》,如果在網絡環境下,能達到學生一人一機或小組合作的話,我在學生看完錄像後,課堂上就讓學生進行快樂的張家界網上旅遊——登入“張家界”專題性站,再把自己從網上看到的張家界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發送到張家界公衆資訊網上,然後啓迪昇華,佈置研究性作業。我想,這樣的課堂,更能張揚學生的個性,學生的收穫也會更獨特,也更能體現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比傳統教學的優越性。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有不妥之處,希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8

13課《學棋》。這篇課文講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所學結果截然不同,告訴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學棋優秀說課稿,一起來看一下吧。

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秋是古時候一位下棋能手。第二自然段講兩個學生在跟秋下棋時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第三自然段講兩個學生的學習結果各不相同。課文中的插圖展示了兩個學生學習時的不同表現,對比鮮明,與重點段的內容相對應,要指導學生觀察圖畫並藉助圖畫理解內容,練習背誦。因識字與朗讀是低年級階段的重點,所教學目標定爲: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

其中,第二自然段兩個學生分別是怎麼下棋的是全文重點語段,也是學習的重點。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理解水平有限,把“究兩個學生向同一個師傅學藝,爲什麼結果各不相同”作爲本課學習的難點。

本文可以分二課時進行教學。下面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說一說,首先第一課時: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多媒體,縮短文字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展開豐富的想象,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爲此,本篇課文的設計思路如下:

一、教師導讀:

這兩個學生拜怎樣的人爲師呢?請大家一起朗讀第一自然段,然後讓大家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出色、了不起、著名)。學生填空後,再讀,找出文中能體現老師棋藝高超的關鍵詞語(能手、遠近聞名),或聯繫上下文,理解這兩個詞意思。然後指導感情朗讀。(用讚歎的語氣)。

二、指導朗讀,探究兩個學生學習結果各不相同的真正原因。

課文中兩個學生學棋時的表現對比鮮明,教學中可抓住重點詞句,透過看圖比較、對比朗讀等多種方法探究學習,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學習要專心的道理。

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出課文中相應的語句,想一想兩位學生是怎麼學習的,同桌交流,生生交流,師生交流。

聯繫一位學生在學棋時“一邊聽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的具體表現,透過“看、聽、問”三個動作理解“專心致志”的意思:一心一意,集中精神。“一邊聽一邊看 ……”這個句式表示“聽”和“看”這兩個動作同時發生,教師可以進行句式的訓練,把所學的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然後帶領學生朗讀,體會他的認真、專心。抓住“走了神兒”、“不由得”這兩個詞語體會另一位學生學習不專心。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兩個學生學習的不同態度。對比朗讀兩段話,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這兩位學生,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表現截然不同。“那兩個學的結果怎麼樣呢?”自然引出第三自然段。抓住“出色”與“一直沒有多大長進 ”進行對比朗讀,引導學生用“因爲…所以…句式把學習態度和學習結果連起來說一說。讓學生明辨是非理解學習態度與學習結果之間內在的因果關係,懂得學習要專心的道理。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

最後說說板書:

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發現文中兩個學生的學習態度。

一個學生 專心致志 出色

另一個學生 三心二意 沒多大進步

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估計學生可能會說“一心一意”、“心不在焉”等等也可相機板書,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提高其自信力。

那麼不同的學習態度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出色”、“沒有多大長進”,一上一下形成鮮明對比。

總之,在本堂課的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抓住關鍵字詞句進行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想,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精神。

說課稿 篇9

一、 說教學內容

1、教材分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學生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分小數互化、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後的一個知識點,是今後學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和帶分數加減法的基礎。

2、教學目標:

a、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b、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c、進一步培養學生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d、發展探索與創新精神,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數學的交流和表達。

3、教學重點:理解計算法則,能正確地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4、教學難點:理解計算時必須先通分的道理。

5、學具:同桌2條一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條。

二、說教法

教師抓住“化異爲同”這一知識的連接點,以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在“生成”中建構屬於自己的認知結構,啓發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面臨的新問題。

三、說學法

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注意在計算法則的引入和形成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小組討論,透過同桌合作真正地讓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體驗轉化思想在教學中的運用,經歷觀察、探索、歸納的數學活動,自主推導計算法則。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1、創設情景:在本次向“海嘯”受災國捐款過程中,文苑小學的學生表現出色,以下是五、六年級捐款情況:

501班與502班捐的佔五年級的5/8

503班捐的佔五年級的1/4

504班捐的佔五年級的1/8

601班捐的佔六年級的2/7

602班捐的佔六年級的3/7

603班捐的佔六年級的2/7

問:“從以上資訊中,你能提出一些一步計算的問題嗎?”

<教師提供最新的“海嘯”捐款事件,爲教學素材,並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只要留心觀察,數學就在身邊>

估計學生會提下列問題:503班與504班捐的佔全年級的幾分之幾?

504班比503班多捐了全年級的幾分之幾

……

2、由此得到下列算式:5/8+1/8 5/8+1/4 1/4+1/8

1/4-1/8 5/8-1/4 5/8-1/8 3/7+2/7……

問:“這些算式可以怎樣分類?”

估計學生能回答:“分爲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兩類。”

3、師指着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式題問:“你是怎樣計算的?爲什麼?”

<舊知,一般是新知的生長點,這裏穿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複習,具有習舊引新作用,利於學生的知識遷移。>

(二)、探索合作,由舊引新

<一>異分母分數加法

1、指着異分母分數加法式題問:“你會計算嗎?說說你的辦法。”

估計有學生會用“化小數”的辦法來做,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並不是通用的方法,如:3/7+2/7

由此,大部分的孩子會想到“通分後計算”。

2、藉助學具操作,突破難點:以5/8+1/4爲例,同桌合作:一方把紙條平均分成4份,用彩筆畫出它的一份,另一方把紙條平均分成8份,用彩筆畫出它的一份,同桌把紙條放在一起,看一看,想一想,5/8與1/4怎樣才能相加?

估計學生的答案有以下一些:把1/4再對摺,可以相加:

把1/4對摺成2.5/4,可以相加……

根據回答板書:5/8+1/4=5/8+2/8=7/8

5/8+1/4=2.5/4+1/4=7/8

5/8+1/4=10/16+4/16=7/8

問:“從左邊的算式到右邊的 ,你的目的是什麼?”(把分母不同的分數轉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

引導學生討論擇優:“哪一種方法更好?”

<引導學生透過直觀材料的操作,明確異分母分數加法爲什麼要通分的道理,即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從而讓學生自己悟出計算法則,讓每個學生在仔細觀察、思考的基礎上,透過積極主動的思維,自主參與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在尊重學生學習結果的同時,引導討論擇優,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對學習策略最優化的思考能力。>

<二>異分母分數減法

1、5/8+1/4=7/8如何檢驗?

生估計有兩種想法:a交換加數再算一遍

b減法驗算

啓發學生:減法怎麼算?學生試做,指名板演、講評,問:“你是怎麼想的?”

2、教學例2:3/10-2/15

3、閱讀課本,質疑。

<從異分母分數加法驗算的教學,自然過渡到減法的教學。由於有加法算法的遷移,因而對減法教學採取了簡化處理。如果學生做7>

(三)、鞏固應用,提高能力

1、思考:你認爲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法,需要哪些知識基礎?

學生可能回答:通分 (教師可出示一組通分題讓學生練習,如:1/5和3/10 1/6和3/8)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師可以趁勢引導小結:今天所學的新知識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就是透過轉化,成爲舊知——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來學習的,轉化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

2、基本練習

<1>口答

<3>改錯:1/3+3/7=4/10=2/5

5、實際應用

你的頭圍占身長的()/(),你的腳長占身長的()/(),你的雙臂長占身長的()/()(可以作爲課外延伸作業)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怎麼計算?

<將計算問題與學生的身體比例相結合,激發了學生對數學與生活之間聯繫的興趣,使學生的思考從課內延展到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