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字數作文>900字作文>

【必備】元宵節的作文900字錦集十篇

900字作文 閱讀(1.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元宵節的作文900字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元宵節的作文900字錦集十篇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1

農曆一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一月爲元月,古人稱夜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一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爲漢文帝。因爲平息諸呂的日子是一月十五日,此後每年一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一月十五日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一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爲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一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一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爲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2

時間過得好快啊,轉眼之間就是元宵節了,“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

每年一次的元宵節帶着幾分寒意來了。家家戶戶都洋溢着紅彤彤的笑臉來迎接元宵節的到來。有的人家不僅只掛着大紅西瓜燈籠,而且還有孔明燈、絹燈、橘燈……各式各樣、豐富多彩。把整個上煙村照的如同白天一樣。頑皮的孩子們提着燈籠,嬉笑着,追逐着奔跑在大街小巷,歡聲笑語響成一片。

瞧,孩子們手提眼花繚亂的燈籠,手舞足蹈的。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塗點紅色,桃底有翠綠的大葉子,真是既漂亮又簡單。再看那“孔雀展翅”它們的翅膀就像是眼睛一樣,還有那一組“十二生肖”燈籠,威武的龍在“嚓!嚓!嚓!”的打小鈸,還別說,蠻有節奏感的;憨厚可愛的小豬正用盡力氣“咚!咚!咚!”的掄着槌子敲大鼓;剩下的幾隻動物們正扯着嗓子唱着歌……真是一言難盡啊!

“呯呯!”我正欣賞着千姿百態的花燈,突然,耳邊傳來一陣陣轟鳴聲,哦,原來是當我擡頭時,煙花早已升到了上空,絢麗的綻放,給漆黑的天幕添上了一層色彩。那邊的煙花從天而炸,彷彿使天空炸開一個洞,亮閃閃的星星像鑲嵌在天幕上的鑽石,也鑲嵌在人們的心裏。

聽媽媽講,傳說在很久以前,世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突然災難降臨、城內洪水氾濫,城外田地乾旱,原來是王母娘娘請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會後餘地回宮辦事,於是把雨簿寫錯了,本應是城外雨五分,城內雨三分,玉帝給寫反了。青龍得知原因,便偷偷地裏溜到天宮,改了雨簿,這樣世上又慢慢恢復了本來面目。玉帝酒醒後,也發現寫錯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說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將錯就錯。後來玉帝發現自己的雨簿被改過,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來到人間殺了青龍,丞相照做了。青龍被丞相殺了後,變成一隻神鳥,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慚愧,便下書要黃帝向百姓傳令,要紀念爲民除害的青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敲鑼打鼓,耍龍舞獅幾年青龍,慶祝元宵節。

元宵節,不僅有花燈、煙花等特色,還有一種。元宵節那天晚上,媽媽把煮湯圓的任務交給了我。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務,生怕煮破了,所以心裏好像揣着一隻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媽媽煮湯圓的經驗,先把水燒開,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當白嫩嫩的湯圓浮出水面,我着它們一個個膨脹,不禁叫到:“湯圓熟了,可以開鍋嘍!”當全家人品嚐着我親手煮熟的湯圓,我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

今年的元宵節,過的非常的有滋有味的。我在心裏默默的祈禱着,希望大家都能和家人團聚的一起,享受節日的快樂。

我,期盼着下一年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3

正月十五的晚上,姑姑請我們去火鍋店,豐盛的晚餐擺滿了一桌,我們一家人共吃團圓飯。我對全家人在這難忘元宵夜,相聚在這裏,共度良宵的幸福之情難以言表。

吃過飯後,我們從火鍋店出來,看到街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在路邊的空地上,有許多的小朋友在放煙火,五彩的火花不時從天空呼嘯劃過,或是從平地竄出,把元宵節的夜空裝扮的更加燦爛絢麗。

走着走着,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縣城的廣場上,廣場上正在舉辦着燈展。這兒的燈真多啊!你瞧,各家店鋪門口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的。有紙的、紗的、玻璃的、塑料的……有的燈套着粉紅色的外套,有的燈穿着金色的褲子,有的燈披着淡藍色的披肩,有的還襯着變色的五彩衣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我們一家過得快快樂樂的。

聽媽媽講,傳說在很久以前,世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突然災難降臨、城內洪水氾濫,城外田地乾旱,原來是王母娘娘請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會後餘地回宮辦事,於是把雨簿寫錯了,本應是城外雨五分,城內雨三分,玉帝給寫反了。青龍得知原因,便偷偷地裏溜到天宮,改了雨簿,這樣世上又慢慢恢復了本來面目。玉帝酒醒後,也發現寫錯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說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將錯就錯。後來玉帝發現自己的雨簿被改過,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來到人間殺了青龍,丞相照做了。青龍被丞相殺了後,變成一隻神鳥,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慚愧,便下書要黃帝向百姓傳令,要紀念爲民除害的青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敲鑼打鼓,耍龍舞獅幾年青龍,慶祝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讓每家團團圓圓,所以今晚媽媽“權力下放”,把煮湯圓的重要任務交給我來執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務,生怕煮破了,所以心裏好像揣着一隻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媽媽煮湯圓的經驗,先把水燒開,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湯圓浮出水面,看着它們一個個膨脹,我興高采烈地喊道:“湯圓要出鍋了。”我慶幸,還好湯圓沒煮破。大家高興地品嚐了我煮的湯圓,“美食家”媽媽給我打了一個一百分,誇我長大了,懂事了。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麼高的評價,我心裏美滋滋的。

晚上七點左右,我們全家一起下樓放焰火。正好碰上我的好朋友劉一凡,我倆一起去放焰火。我拿着一個最大的“金椰子”禮花,用香把禮花點着了,看見一朵朵美麗的“茶花”衝上天空綻放了,我和劉一凡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個超大型的“飛毛腿”,只見那好似流星劃過天際,放射出五彩光芒,飛遠了。接着又放了手搖花、花籃、降落傘……

最後我們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發上看着元宵晚會,其樂融融的。

今天我學會了煮湯圓的常識,感受到了放焰火的快樂。我夢想每天都是元宵節那該多好啊!我期盼着明年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4

又到元宵夜,十里長街十里燈,對處飛紅濺綠,流光溢彩。工在燈河裏遊弋,卻無心觀賞,只爲儘快見到她一位賣燈女孩。

去年元宵的晚上,我正忙着批閱學生的試卷。老伴拖我去看燈,說是放鬆放鬆。這幾年是我半生裏最艱難的歲月。由於連年任教畢業班,工作緊張,飲食起居沒有規律,我落下了神經衰弱和消化不良的毛病。每當我對着鏡子,看着自己形銷骨立的樣子,就會心灰意冷。

我陪老伴在街上逛了一會兒,有點累,便登上雙橋倚欄小憩。賣燈羅,賣燈一個賣燈女孩來到老伴跟前:大娘,買盞燈吧,自家做的,精工細作,價格公道。她指着燈架一一介紹,紅梅報春、蓮花仙子、百年好合、國色天香女孩所言不虛,地道的手工,件件玲瓏剔透,巧奪天工。

老伴看中了蓮花仙子,忙問價錢。賣10塊,圖個吉利,您給8塊吧。老伴招呼我給錢,我忙掏口袋,可翻遍了上上下下的口袋卻是空空如也。我尷尬地說:姑娘,真不好意思,出來匆忙,沒帶錢。她莞爾一笑:沒關係,這燈您先拿着,明年再給錢不!這咋行?我連連搖手,她卻硬把挑燈的木棒塞到我手中。

我被女孩的真情和豪爽打動,與她攀談起來,她家在山東濰坊,今年18歲,藝專畢業找不到工作,攜一手編扎技藝浪跡天涯說話間,橋下又有一羣人上來了,她轉身迎了上去。

女孩躑躅橋頭,左右顧盼,不斷招徠買主。可惜看的多,買的少,她費了許多口舌才賣出一盞。看着眼前的情景,我不禁心酸起來。孩子呀,你那瘦削的雙肩能找得起這綿長的日子嗎?叔叔阿姨們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吧!老伴抹着眼淚:看人家孩子多不容易咱不能還是把燈,還給她吧。我走過去要把燈還給她。大伯,大娘喜歡,您就留下,這燈算我賒給您的。 賒?那成!我連忙拿出紙和筆寫下自己的姓名和電話,她接了過去:明年元宵燈會見。那瘦削的身影慢慢地消失在橋下的燈河中......

爲了去年的約會,我帶着那盞燈,也帶着那份感動,佇立橋頭,苦苦守候。然而,賣燈人走過一個又一個,而她恰似黃鶴一去不復返。

我舉起那盞燈,紅荷怒放,芬芳四溢,花中仙子飄然欲飛。燈,猶存;人,何在?舉目十里長街,燈火闌珊,塵煙茫茫,弱女孤身天涯路,悽風苦雨堪奈何?我步履沉重地走下橋去。

突然,手機響了,原來是她!大伯,您好嗎?我想此刻您一定還站在橋頭,讓您久等了,真對不起姑娘,你在哪兒呀我我剛到羊城,我向您和大娘拜晚年啦!那盞燈就算我送給你們的紀念吧。也許您到現在還會廳怪,我怎麼會把燈賒給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告訴您,是校徽,是您胸前佩戴的那枚校徽給了我保證。

聽到這兒,我的眼睛溼潤了。我托起胸前的校徽,戴了30年了,從未感到如此沉甸甸的分量。我把燈貼在心口,這是比黃金都貴重的東西呀,夠我深藏一輩子的!有它相伴,後半生裏我不會孤獨,不會彷徨,不會懈怠。我,無怨無悔。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5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會。我們來到中山橋,只見那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三個一羣,兩個一夥地等待着焰火晚會的開始,有的小朋友手裏還提着花燈。 到了八點整,嗖嗖嗖……煙……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會。我們來到中山橋,只見那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三個一羣,兩個一夥地等待着焰火晚會的開始,有的小朋友手裏還提着花燈。

到了八點整,"嗖嗖嗖……"煙火噴上大堤,讓大堤上顯示出了"東南海渡假村"六個大字。"啪"的一聲,一個火點如同離弦的箭一般飛上天空,綻開了燦爛的笑容。好漂亮,多像小天使頭上的光環啊!又是"啪啪啪"的幾聲,煙花接連不斷地奔上天空:有的煙花起初裏面是黃色,到最後卻變成紫色了;有的噴上天空,綻開了銀白色的花朵,箭雨沖天,隨後像流星似的落到了人羣和屋檐上;有的煙花如同蜜蜂出巢,四面紛飛……

夜空中,百"花"爭豔,爭奇鬥豔的火樹銀花像一個個調色盤,把漆黑的夜空描繪成一幅色彩繽紛的元宵喜樂畫。你瞧,那煙花:紅的如火,黃的如金,綠的如草,白的如銀,紫的如茄……人羣立刻沸騰起來,以往只能在電視裏看到的"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壯麗景象,今天在這裏讓觀看的男女老少大開眼界,大家情不自禁地歡呼喝彩起來。

水上芭蕾,猶如一羣穿着金色長裙的仙女在荊江河上翩翩起舞。水上芙蓉更是讓人拍手叫絕,猶如小星星的火花向四面噴射,時而高時而低。河邊又出現的一隻正在展翅開屏的孔雀,你瞧它的羽毛,這變是紫色,那邊卻變成了檸檬黃,我心裏暗暗想:"這……孔雀……挺臭美的嘛!"人們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有的把嘴巴張得大大的,有的眼睛瞪得像銅鈴,有的指指點點讚不絕口。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只見大堤上又一次呈現出一幅令人擊節讚美的圖畫--一排煙火像瀑布似的從天而降,"嘩嘩譁"那響聲也如瀑布一般。忽然,我眼前一亮,我看見幾個叔叔拿着手機和照相機正拍照。我一拍腦門,小聲嘀咕着:"哎呀,瞧我這記性,出門時幹嗎那麼急,把照相機都擱在家裏。"

最後,"啪"的一聲巨響,這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顫動起來似的。伴隨着巨響,好像有什麼亮點從天而降。我仔細一瞧,原來是一盞盞紅燈籠如仙女散花,播滿夜空,悠然下降。"紅燈照,照出了全家福。紅燭搖,搖來了好消息……"不錯,這五彩繽紛的煙花不正象徵着南靖人民的生活正蓬勃向上嗎?

今夜多麼的迷人啊!絢麗的煙花、火紅的燈籠,林立的樓房、如潮的人流,把節日裏的南靖裝點得分外妖嬈,更充分展現了南靖人民心中豐收的喜悅和美好的祝願。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6

元宵節早已離我而去,但元宵節的那個故事至今使我記憶猶新,那盞蘿蔔燈我也儲存起來了。

那天,我和爸爸特意買了幾個又粗又長的蘿蔔,用水洗乾淨,未等涼幹,就迫不及待地製作起蘿蔔燈來:用小刀把蘿蔔切好、挖空,用鐵絲拴好系在一根筷子上,倒入食用油並放入一條棉線作燈芯。這 樣,一個青凌凌的蘿蔔燈做成了。我得意洋洋地挑着蘿蔔燈滿屋子裏跑着玩,並央求媽媽爲我點着。“那有大白天打燈的?先別急,等天黑了再點。”媽媽說着把燈奪了過去。

我盼啊盼啊,天總算盼黑了,我心花怒放地挑着蘿蔔燈跑下樓去。

大街上,有的挑着動物電池燈,有的挑着布做的電子燈,有的挑着會唱歌的音樂燈……只有我的燈是個老古董,是個地地道道的手工燈,是爸媽小時候玩的那種手工燈。聽他們講,以前每家的孩子都很 多,生活很困難,沒錢買燈,孩子們就用蘿蔔、白菜根自己製作他們心目中的元宵燈。元宵節的晚上,他們捧着自己心愛的元宵燈,擁上大街去展示,比比誰做的燈最漂亮。

今天,那種老式的煤油燈、蠟燭燈被多種多樣的電子燈、電池燈、音樂燈所代替,我這樣的蘿蔔燈更是無影無蹤了。

我慶幸自己生長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幸福年代,更慶幸自己處於好奇玩了回蘿蔔燈,併爲爸媽找回兒時的記憶,使我也從中受到了教育。

啊,元宵節,快樂而難忘的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有賞花燈、舞龍、舞獅子、吃湯圓等習俗。這天,我跟着家人一起去下小溪看龍。我、爸爸、表嫂和哥哥姐姐來到了一個大市場,只見這 兒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有的踮着腳,一副急不可待的樣子;有的象猴子偷桃似的,手搭涼棚,左顧右盼;有的談笑風生,好不熱鬧啊!龍還沒來,爸爸便跟我說:“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 ,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爲元宵節,而它又稱爲小正月、元夕或是燈節……”說着,天空綻開了一朵朵“花”,給這灰暗的天空添加了幾分姿色。這“花”有紅的、有黃的、有綠 的、有藍的、有紫的,五顏六色,彌補了下雨的不足,美麗極了。龍來了!龍頭如三層樓房那麼高,五、六米那麼寬,博得一陣陣歡呼。龍身一彎一彎的,每一彎都象一座橋似的,變幻着顏色。紅的、 黃的、藍的……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龍尾繞了幾個彎,在最後哪裏掛上了幾串小燈,做工可精緻了。這龍很長,有一百八十多節,一眼望不到頭,如同一條長廊。它很美,它要是人,只能用如花 似玉來形容。最有趣的要數團龍了。一會兒龍頭被圍,一會兒龍尾被困;一會兒排成兩豎,一會兒筆直一豎;一會兒團成圓圈,一會兒變成迷宮……真是喜過元宵喜看龍!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7

傍晚開始,大街上已是炮聲隆隆,煙花飛舞。

走出家門,賞燈觀花。

圓圓的月兒鑲嵌在東方的上空,成了寂寞的配角。人們顧不上賞月。即使擡頭,眼睛追逐的也是許願燈。因爲煙花治理,今年大街上煙花沒往年多。偶爾可看到升入高空的煙花,瞬間爆炸、綻開,傘狀下落,五顏六色閃爍,繼而化作一縷縷白煙消失在夜空中。人們喜歡煙花瞬間綻出的絢爛,想盡力抓住這易逝的美好。

許願燈也叫雲燈。今年空中被雲燈佔領,似天上的街燈閃爍。紅色的火焰燃燒着,帽子形狀的紅漸漸升入高空,帶着人們對愛情的祝願,對新的一年的期望,順風直奔西北,飄遠。看着空中飛行的雲燈,我忍不住也買兩個,帶給在家看電視的兒子。兒子說外面空氣污染,不願出去看燈。如此熱鬧的夜晚,我是不想悶在家裏 ,兒子卻做到了。

老公開啟雲燈,兒子拿出水筆寫上自己的願望,拿到院子裏點着,火焰漸漸大了。老公試了試,它上升又落下。反覆兩三次。兒子說,看來氣體還不足以帶着雲燈高飛。放雲燈也有技巧,點然後不能馬上放飛,也飛不高。要把許願燈放在地上,任其燃燒一會兒,讓熱氣體充滿整個許願燈的整個空間,再鬆手放飛。由熱氣體頂着雲燈起飛。這樣,才能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看着自家的許願燈加入其他許願燈的行列,一種喜悅油然而生,隨着雲燈騰空而起,飛向遠方。

空中的一盞雲燈承載着人們一個美好願望,期盼每一個願望都能實現。

想起小時候,在老家過元宵節。煙花爆竹是從集市上買的。不及現在的精美且花樣繁多。一家放煙花,村裏人都來看,圖的是熱鬧。燈籠是自家用高粱杆最上面的細楟子、紅紙、鐵絲、漿糊等做成的。小孩子挑着燈籠慢吞吞地走在路上,大人們開玩笑地說:“你看,你看,燈籠下有條蟲!”小孩子歪着頭看燈籠下面。這燈籠也歪了,底座的蠟燭燃燒的火苗燃到一邊的紅紙或透明塑料紙,把燈籠燒一個洞。周圍的.人會高興地說:“你的燈籠開門了!”

老家也有這樣的風俗:姑娘結婚頭三年不準看婆家的燈,孃家人要在正月十五前把閨女請回孃家,過了十五這一天再接回婆家。小孩子出生第一年挑的燈籠也是姥爺送的,第一年挑的燈籠一定要燒開一個洞,說是開門了,有個好兆頭。

記得十五晚上,我跟着哥哥等十幾二十歲的小夥子走到村外的田野,在空曠的麥地裏撂火把。一個個火把是用篦子包裹着麥秸、豆秸、掃着頭等,火柴點燃了,往上空扔,火焰在空中劃一道弧,落在地上。大家一哄而上,誰搶到火把,撿起來繼續扔。直到火把燃成灰燼爲止。一個個火把扔來扔去,一個個火苗在眼前竄來竄去,一條條火紅的弧線在空中劃過,一聲聲歡笑在田野裏迴盪。這兒時的歡笑至今還印記在人們的回憶裏。

20xx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在煙花飛濺,在許願燈升起的時候漸行漸遠。帶着人們新年的打算,帶着對親友的祝福,對夢想的追逐走去……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8

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

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爲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劉宋的軍隊,後來傳人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

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爲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

"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爲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

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爲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爲相似。

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爲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以廣東爲中心,並風行於港澳,東南亞僑鄉。

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着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綵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南獅流派衆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

南獅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鬚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着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爲"劉備獅"。黑鬚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鬍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

獅子爲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爲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裏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樣如意,事事平安。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9

正月爲元月,古人稱夜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爲漢文帝。因爲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爲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爲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10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爲漢文帝。因爲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爲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元宵"、"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爲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禮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