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字數作文>1000字作文>

【熱門】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集錦6篇

1000字作文 閱讀(2.85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集錦6篇

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元宵節的作文。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新年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新年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該習俗始於宋朝。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元宵和新年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

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着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爲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劉宋的軍隊,後來傳人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

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爲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爲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

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爲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爲相似。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爲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以廣東爲中心,並風行於港澳,東南亞僑鄉。

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着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綵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南獅流派衆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

南獅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鬚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着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爲"劉備獅"。黑鬚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鬍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獅子爲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爲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裏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樣如意,事事平安。

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剛沉寂了幾天的爆竹聲又一次響徹雲霄,拉回年的記憶。在新春的第一個月圓之日,燈籠紅了,花燈亮了,喜樂響了,湯圓甜甜地出鍋了---這便是元宵節到了。

火樹銀花鬧元宵

在夜幕剛剛落下之際,禮花焰火便點燃了深藍的天空,喚來了那輪明澈皎潔的圓月。伴隨着陣陣驚雷的轟響,流星在空中綻放出五光十色的花兒,最終化作明亮的繁星灑落人間。地面上,膽大的小夥子利索地點燃煙花,圍觀的人們迅速捂住耳朵躲閃一旁,焰火便帶着人們美好的祝願直衝天際;孩童最快樂,他們的小手上或提一隻會唱歌的花燈,或握一束火花四射的熒光棒,跳着,鬧着。斑斕的光芒映襯着每個人臉上神采奕奕的笑容,尚未回暖的天氣絲毫沒有影響到人們歡喜鬧元宵的興致。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辛棄疾的詞寫得好,元宵之美淋漓盡致地體現在這一片熱鬧歡騰之中。

五彩花燈耀元宵

雖然我已不如孩子般調皮可愛,但在元宵花市燈如晝的景緻中,不提一個花燈怎麼行?走上街市,店鋪門前一排排、一串串,古樸的紙質花燈與現代的電動花燈各具一番風味。隨手提起一隻兔兒燈,燭光從透明的薄紙中幽幽地硬照出來,兔兒的外形頓時鮮活了,我看見的分明是一隻在草坪上跳躍的小白兔。流連於彩燈的花叢中,我竟感覺如夢似幻、飄飄欲仙了。這般流光溢彩、五彩斑斕難道不是天上的街市纔有的奇景嗎?

詩情畫意醉元宵

衆裏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美好的詩意與熱鬧的街景在我的心頭交織。圓月已爬上枝頭,遙望明月,想到百千年前的元宵一定也如今天一般,不,比今天更盛大喜慶。家家燈火,處處笙歌,舞龍舞獅,鑼鼓喧天。多愁善感的詩人在元宵佳節觸動情思,詩興大發,膾炙人口的詩句得以流傳千古;或美好或淒涼的故事在浪漫的元宵夜發生,爲它又增添了傳奇色彩。相傳,東方朔爲幫助一個名叫元宵的宮女與家人團圓,才設法在正月十五這天讓家家吃湯圓,滿城放煙花,元宵節便這樣成爲了一個家人團聚、喜慶歡樂的日子。但與最喜慶的春節不同,元宵的意境是朦朧的,燈火闌珊,彩燈如晝,柳梢月明,總會令人浮想聯翩,生出恍如隔世之感。是的,在這個節日裏,人的心醉了。

湯圓甜蜜品元宵

賞花燈、看街景、猜燈謎,只差品元宵。只見潔白的湯圓在溫熱的水中上下浮動,節日的喜悅和豆沙、芝麻餡兒一起包了進去,因此嘗一隻,甜似童年的糖果,甜似孩子的笑臉。碗中湯圓與空中明月遙相呼應,我終於明白,此時自己品的不僅是元宵,還有圓月的風味。慢慢吃,彆着急。外婆用輕快細碎的吳語說道。有幸生在南方,纔有這番品元宵的情趣。

幾隻湯圓下肚,喉嚨中還留有一絲香甜,忽然想到,元宵一過,年就真的過完了。元宵是新年的起點,是春日的開端,遊子重新踏上征程,一切又回到忙碌而井井有條的景象。懷着對美好佳節的不捨與留戀,我還要繼續前行,期待來年再鬧元宵!

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正月爲元月,古人稱夜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爲漢文帝。因爲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爲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爲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子……其熱鬧程度實際上遠勝過春節!

記得有一年元宵節的晚上,月光皎潔,分外明亮,幾片雲彩飄過,月亮猶如羞澀的少女,用紗巾擋住自己的臉。我和妹妹跟媽媽坐在陽臺上,一邊吃元宵一邊仰望着天空。看着天空綻放的五顏六色的煙花,心裏感到無比快樂!無比幸福!

吃完元宵,我和媽媽、妹妹興沖沖地來到大街上,只見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到處張燈結綵,好不熱鬧!路邊有各種各樣的花燈,令人看得眼花繚亂:有小女孩喜歡的美羊羊燈,有紅紅火火的大紅燈籠,還有兔子燈……我最喜歡的就是老虎燈了,小老虎燈做得惟妙惟肖,可愛極了。我們邊走邊賞花燈。最有趣、最好玩的要數猜燈謎了!,每個花燈裏都有一個燈謎。如果你回答正確,花燈就歸你了。我興奮極了,因爲猜謎可是我的拿手好戲啊!我隨手拉開一個美羊羊花燈上的字謎,謎面是:半價出售(打一字)。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催!”我真的答對嘍!媽媽問我:“你怎麼知道的啊?”我故作神祕地對媽媽說:“這是個祕密。”說完還衝媽媽做了個鬼臉。妹妹看到我拿到了一個花燈,吞吞吐吐地說:“姐姐,真羨慕你啊!你可不可以……”沒等她把話說完,我便脫口而出:“好啦!我也幫你拿一個吧!”我順手拉開一個燈謎,謎面是:八兄弟賞月(打一字)。我暗自欣喜:這個我會啊,於是大聲地說:“是脫嘛!”燈的主人豎起大拇指對我說:“小朋友,你可真聰明啊!”妹妹高興地提過花燈說:“姐姐,你真了不起!謝謝你!”我的心裏比吃了蜜糖還要甜。

回到家,我和妹妹在後院玩花燈,妹妹仍意猶未盡,忽然她興奮地對我說:“姐姐,我們玩遊戲吧!”“你這個機靈鬼,又想到什麼遊戲啦?”我說。“姐姐,你有幾根菸花?”妹妹問道。我說:“你是不是打我煙花的主意?”“我哪敢啊,好姐姐。”妹妹連忙拉着我的手解釋。我疑惑地說:“仙女棒15根、彩菊10個。”心裏暗自猜測:又打什麼鬼主意?妹妹聽後興高采烈地說“我也是,我們就來玩猜燈謎的遊戲,來20局,誰輸了,就給一個煙花對方,最後,誰的煙花少,誰就輸了,媽媽當裁判。”原來是這種小兒科啊,我立刻信心十足地說:“你怎麼可能贏我呢?只管放馬過來!”開始時我佔上風,漸漸地妹妹有了轉機……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20局很快就賽完了,我和妹妹打成了平手,媽媽鄭重地宣佈:“我決定:加賽一場,加賽是搶答,搶到的人可以選擇是自己答還是對方答,答對加十分,答錯就算對方贏。請聽題:謎面是包拯出門。”我想了想:包拯外號包黑子,包黑子出門,黑加一個出,不就是“黜”嗎!我連忙舉起了手說:“媽媽……不,裁判大人,我要自己回答,答案是‘黜’。”媽媽看看了我,又看了看妹妹,說道:“我宣佈,最後的贏家是—孟恬。”我對妹妹扮了個鬼臉:“我說你比不過我的嘛!”妹妹回了我一個鬼臉:“哼哼!今天算你運氣好,下次再來,我不信贏不了你!”媽媽笑着說:“好,我們明年元宵節再舉行一次猜謎比賽!”我和妹妹齊聲歡呼。

多麼愉快的元宵節啊!我盼望着明年的元宵節快快到來!

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正月十五的晚上,姑姑請我們去火鍋店,豐盛的晚餐擺滿了一桌,我們一家人共吃團圓飯。我對全家人在這難忘元宵夜,相聚在這裏,共度良宵的幸福之情難以言表。

吃過飯後,我們從火鍋店出來,看到街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在路邊的空地上,有許多的小朋友在放煙火,五彩的火花不時從天空呼嘯劃過,或是從平地竄出,把元宵節的夜空裝扮的更加燦爛絢麗。

走着走着,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縣城的廣場上,廣場上正在舉辦着燈展。這兒的燈真多啊!你瞧,各家店鋪門口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有紙的、紗的、玻璃的、塑料的……有的燈套着粉紅色的外套,有的燈穿着金色的褲子,有的燈披着淡藍色的披肩,有的還襯着變色的五彩衣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我們一家過得快快樂樂的。

聽媽媽講,傳說在很久以前,世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突然災難降臨、城內洪水氾濫,城外田地乾旱,原來是王母娘娘請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會後餘地回宮辦事,於是把雨簿寫錯了,本應是城外雨五分,城內雨三分,玉帝給寫反了。青龍得知原因,便偷偷地裏溜到天宮,改了雨簿,這樣世上又慢慢恢復了本來面目。玉帝酒醒後,也發現寫錯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說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將錯就錯。後來玉帝發現自己的雨簿被改過,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來到人間殺了青龍,丞相照做了。青龍被丞相殺了後,變成一隻神鳥,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慚愧,便下書要黃帝向百姓傳令,要紀念爲民除害的青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敲鑼打鼓,耍龍舞獅幾年青龍,慶祝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讓每家團團圓圓,所以今晚媽媽“權力下放”,把煮湯圓的重要任務交給我來執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務,生怕煮破了,所以心裏好像揣着一隻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媽媽煮湯圓的經驗,先把水燒開,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湯圓浮出水面,看着它們一個個膨脹,我興高采烈地喊道:“湯圓要出鍋了。”我慶幸,還好湯圓沒煮破。大家高興地品嚐了我煮的湯圓,“美食家”媽媽給我打了一個一百分,誇我長大了,懂事了。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麼高的評價,我心裏美滋滋的。

晚上七點左右,我們全家一起下樓放焰火。正好碰上我的好朋友劉一凡,我倆一起去放焰火。我拿着一個最大的“金椰子”禮花,用香把禮花點着了,看見一朵朵美麗的“茶花”衝上天空綻放了,我和劉一凡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個超大型的“飛毛腿”,只見那好似流星劃過天際,放射出五彩光芒,飛遠了。接着又放了手搖花、花籃、降落傘……

最後我們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發上看着元宵晚會,其樂融融的。

今天我學會了煮湯圓的常識,感受到了放焰火的快樂。我夢想每天都是元宵節那該多好啊!我期盼着明年的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