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單元作文>八年級下冊作文>

【推薦】我家鄉清明節作文合集9篇

八年級下冊作文 閲讀(2.17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家鄉清明節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我家鄉清明節作文合集9篇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已經悄悄地來到,清明,一個令人懷念的日子。這個時節,萬物祥和而生動。漫山遍野的花,紅的、粉的、白的、紫的花開得十分鮮豔 ,彷彿要把積一冬的能量都釋放出來,好像這些花兒也懂得思念。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們家每年團聚和掃墓的日子。無論有多麼繁忙,我的家人都紛紛從四面八方趕回來掃墓。清明年年有,年年盡不同。人們的觀念在更新,生活的品質在提升,唯一不變的是緬懷先人之情。清明祭祀的可喜變化,亦讓人欣慰。

要是在以前,家人只能徒步祭祀,特別辛苦。在祭祀的時候人們總是用一把火就把墓地旁邊的野草燒盡,因此常出現“野火燒不盡”之滾滾濃煙景象,還會引起火災事故,另外,有些人為不走冤枉路,還會在街頭路邊燒紙,弄得到處都是灰燼。可如今,農村人都騎上摩托車,甚至開小車的也不在少數,大家祭祀出行方式越來越輕鬆。

而今,文明祭祀之風興起,人們過清明節不再是單一掃墓的方式,儘管在農村還沒有興起城市裏提倡的網上拜祭先人,但是已經少放鞭炮,少焚香味,多鮮花,多現代氣息,部分農村人已然在用實際行動來詮釋文明祭祀新風。人們在祭祀的時候都懂得防火,走的時候更會仔細清理火種。

清明節淵源於掃墓祭祖的習俗,祖先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享有神聖而崇高的地位。清明節祭祖,其中藴涵着我們民族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懷祭逝去卻永存的情意。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2

今天是4月5日——清明節,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節日,家家都要上墳。

今年的清明一如往年,我隨同姥爺驅車回老家給老爺爺上墳掃墓。踏在家鄉的小島上,我們穿梭在家鄉朦朧的山野裏。我的前面,隱約出現了一座起伏的大山,老爺爺的墓地就在大山下。

姥爺和我來到墓前,我看到姥爺在墓前拔去一片亂草,培上幾把新土,擺下幾杯水酒,點上幾支香煙,寄託自己對親人的哀思。

我在一旁靜靜的看着,默默的想,一個人的生命是脆弱而短暫的,但又是堅韌的,無數個生命緊緊相連,一個生命逝去了,新的生命還將持續,而活着的人,總會為逝去的生命而充滿懷念。

上完墳,掃完墓,返程的路上讓我思緒萬千:幸福的生活真好,我一定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3

4月5日是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是拜祭祖先的日子。

我們一家四口一大早就起了牀,我們帶上供品前往茶園山公墓,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手持鮮花、還有鞭炮、冥幣……一些燒給祖先的東西,到了目的地,一下車,我們看到那裏羣山環繞,樹木茂盛,風景優靜。

我們來到祖先的墳前,首先,我們獻上手中的鮮花,然後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接着,我們向祖先拜祭、叩頭,這時侯讓我想起小時侯奶奶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想到她慈祥的臉,親切的笑容,還有她做的香甜可口的飯菜,現在我再也看不到我親愛的奶奶,我非常想念她。雖然她離我們而去,但我們每年的清明節都會去看她們的。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

這是我家鄉的清明節,你的呢?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4

清明節這一天,人們沒有一個是閒着的,都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祭奠死去的親人們,比如掃墓、燒紙錢、上墳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好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清明前夕,家家户户忙個不停,準備好掃墓用的祭品。我的家鄉也不例外。

“又是一年芳草綠”,伴隨着春姑娘的腳步,清明節到了。這天,我回到老家,奶奶先讓我穿厚點,因為那裏非常冷。之後又帶上紙錢、供樣、香等祭品,坐着爺爺的拖拉機向親人的墳墓開去。一路上,我開心的邊唱歌邊搖頭。伴着我的歌聲,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一看“唉,盼望已久的美麗風景原來就是這個樣子呀,真掃興!”我望了望田野,很是荒涼。但鄉間小路上,三人一夥,五人一羣,來的,回的絡繹不絕。點起火堆,燒起香燭,處處瀰漫着清明的氣息。我們一起燒紙錢、掃墓、給先人墳上填土,我還把自己親手做的紙花一一插在了祖先的墳墓上,沒過一會兒,我們就已經“凱旋歸來”了。

回到家,我懷着好奇心,在互聯網上查詢了一下有關清明節的習俗,讓我大開眼界。知道了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還知道了清明節的歷史,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爺爺還告訴我,清明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掃墓、燒紙錢、上墳是我們這些晚輩對先人的尊敬和懷念。

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節年復一年,寄予了人們對老一輩人的無限哀思和祝福,每逢這個時節,家鄉的人們總是忙裏忙外,不僅表達了對先人的懷念,更給予了對新一年的希望。

家鄉的清明節,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我盼望着下一個

清明節的到來……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六,我父親一大早説:“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知道啊!就像就你知道一樣。”母親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父親一個字都不敢説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

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父親母親,我父親母親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裏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

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父親母親的樣子,先鞠躬,再説些什麼話,我的父親母親在説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説:“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説説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

最後,我父親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説:“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説:“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父親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説:“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因此,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嚐了一口,我覺得不好吃,可是我還是吃了下去,由於我相信父親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6

在我的老家安慶,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清明節祭祖”,別認為這很普通,其實我們全家人對其是非常重視的。

在離老家幾十公里處,有一個小鎮——許嶺鎮,是我們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許嶺,安葬着我們徐氏幾十代先人們。

山上,數不清的樹木,荒草和荊棘,證實了他的古老。可是他也阻礙了我們前進的腳步,為了祭拜祖先,我們也不會屈服,折斷多餘的樹枝,踩平多刺的荊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墳地,我們看見了大大小小的墳。爺爺帶路,先找到我們最親近的先人,然後爸爸和叔叔除去墳上的荒草,爸爸拿着三根香串上六張紙錢插在墳頭上,接着叔叔拿出一疊紙錢在墓碑前點燃,我當時親眼看見墓碑上玄孫一欄裏有我和兩個弟弟的名字,還有幾個沒見過面的堂兄弟的名字,當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為什麼他們沒有來祭祖呢?也許是他們在外地過年,沒有回來。然後就是放炮竹了,接着我們就要給祖先叩頭了,叩頭時,先要雙膝跪下,然後雙手觸地掌心向上,叩頭三次,這樣重複三遍才是對祖先最恭敬的禮節——三拜九叩大禮。最後,我們要把祖先“請回家”。

回家後,要將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還要擺上供品,這供品也是有講究的,雞、魚、肉、豆腐、糕點、水果、酒、茶等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雞和魚的頭要向着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飯,在吃年夜飯時,餐桌上也要空一個座位,那是留給祖先享用美食的。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斷的,否則寓意香火不旺!

到初四的早上,我們就要送祖了,送祖時要將供品移到餐桌上,雞和魚的頭也要向着門外,我們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門外拜三拜,以示將祖先送回到極樂世界。這樣整個清明節祭祖儀式才算結束。

就像奶奶祈禱時説的那樣,祖先們時時刻刻在身邊保佑我們,對於我們來説也是一種幸福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讓我們也時時刻刻懷念他們吧!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7

四月,清明,幾分陰冷,像是儲蓄好久,一瞬間,湧上來。

家鄉的清明,是淡淡的綠,不似洛陽城的金紅一片。門前,有點發蔫的墨綠色柳枝散發着輕輕的香氣,枕邊的艾草露出嫩綠的`臉頰,蔚藍的天空裏,遊離於白雲之間的風箏,似乎也是那樣的綠。

於是,在這淡淡的飄動着的,亦或是搖曳着的綠裏,和着細細的雨絲,清明,悄然而至,一切都靜下來。

雨,剛剛下過,泥土變得濕潤而有些粘稠。一家人,一前一後,在這泥濘的小丘上走着,終於來到墳頭。爺爺拿出兩張又白又長的紙條,用磚壓在墳頭上。接着,奶奶把紙祭品拆開,分給她的三個兒子,還叮囑着哪些東西應該放在哪裏燒。

然後,把香遞給小孩子和幾個兒媳。香一枝接着一枝被點着,頓時,小山丘上煙霧繚繞。緊接着,奶奶開始請求祖先保佑大家一年裏順順利利,大家都閉上眼睛,手裏緊緊地握着一捆香,或是蠟燭。那些平時調皮的小孩,也分外安靜,學着大家的樣子。

上過香,燒過紙,請祖宗吃過飯,放過鞭炮後,就結束。山上,縈繞着無盡的思念。

回到家,奶奶把燒豬,切成一塊一塊 的分給大家,曰:“太公分豬肉。”原本死氣沉沉,大家都靜默着,沒有一絲聲響。現在,又迴歸熱鬧。小孩子們推推拉拉,爭先恐後地搶燒豬肉,大人們則在一邊拉拉家常。清明,一家人又聚在一起。

柳枝還像以往一樣,緊緊地貼着門,艾草的香氣溢滿整間屋子。屋外,不知何時又下起雨,一切景物,又變得模糊。

四月,春,雨,柳,家鄉的清明。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清明節我都會想起唐代有名的詩人杜牧。杜牧是在今陝西西安人。每到清明我們都要去掃墓。

今年我家全部人都從外地趕回來掃墓。在清明的前一天媽媽和嬸嬸們準備好過節的食品,好在清掃墓的時候用來做祭品

清明節到了,外面下着毛毛雨。奶奶叫小孩子不要去了,可我們都鬧着要去,奶奶也無話可説。我們買好了掃墓要用的東西就出發了。我們先坐車到山下,遠遠望去,山上熱鬧極了。我們開始上山,在途中有很多大人們拿祭品、鋤頭、鏟子,小孩子們就跟在大人的後面。我們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了長滿雜草的祖墳,我們開始忙活起來,有的鋤草,有的剷土,有的在一旁站着幫不上忙。弄好了就要燒香燭,用12張粗紙和12支香在墳墓周圍插好,因為今年是12個月所以要插12支香,12張粗紙。然後在墳頭用石頭放上幾張粗紙蓋住,開始燒紙錢、紙房子、紙衣服等的日常生活用品。等燒完以後,放鞭炮。最後拜三拜,我們就下山去了。

吃飯的時候,要多添一碗飯、一雙筷子、一個座位、要夾滿菜,這個座位是祖先的。小的時候我不懂事,就在祖先的座位上坐下了,後來爺爺把我叫下來了。

這就是我家鄉清明的規矩。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9

清明節要到了,家家户户都準備過清明節的東西,有鞭炮和香燭、有祭拜的貢品和吃的乾糧。

清明節早上,我們一大家人把這些東西搬上汽車,爸爸把車開到山腳下,停車之後,大家分別拿好東西,向山上的祖墳出發。山路彎彎曲曲,很難行走,我跟在爸爸後面,然而只能手腳並用,慢慢爬行。

我們越走越累,但就是都在趕山路,不好停下休息。因為今天就是清明節,就是我們晚輩懷念已故的祖先,時間不能推遲。大家好不容易到達了祖墳前,休息了一會兒,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爸爸拿着鐮刀把墳墓上面的雜草都割掉,伯伯拿着錘子把墳墓前不平整的石頭給打碎了,扔到一邊去。叔叔拿着鏟子要了一塊新土放在墳墓的上面,各個同心協力,做好祖墳清理工作。我也不休息,幫助媽媽撿乾草。

等到這些事情做完了,媽媽就把一堆乾草給點燃了,再點燃蠟燭和香足,把雞肉、豬肉、雞蛋放在墳墓前面的空地上。大人們就按照從大到小的輩分依次站在祖墳前,然而雙手舉香足,開始鞠三個躬,嘴裏默默的禱告,再一一插香。

大人們插完香,輪到我們小孩拜祭了。我也要學着大人那樣去做,媽媽站在我身邊,悄悄地告訴我:“請老祖宗保佑你身體健康,學習進步,長大成才!”原來就是我們祭拜祖宗時,就就是將美好的心願告訴祖先,讓他們在九泉之下,可以安心,為我們高興。最後我們開始放起了鞭炮。我們小孩就在旁邊觀看鞭炮。“噼哩啪啦”的鞭炮聲宣告祭拜祖先活動結束了。

就這樣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過了,我的心中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