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地域作文>雲南作文>

讀後感作文:《雲南看雲》讀後感

雲南作文 閲讀(1.7W)

篇一

讀後感作文:《雲南看雲》讀後感

沈先生的《雲南看雲》作於1940年的昆明,時值8年抗戰,社會動盪,人們在戰亂中討生活。“熙熙攘攘,皆為利往,擠擠挨挨,皆為利來”的人事狀態下,“盧先生卻來昆明展覽他在雲南的攝影”一事,撥動了他敏感的神經,成就了這一百年名篇。

而今,遠非是沈先生所處的時代,人們早已脱離了戰火和貧窮,社會安定,生活富足。定下心來,再讀《雲南看雲》,感慨良多。説實話當初買這些大師級散文家集子的時候,就曾想過這些老古董樣的文字,到底對現在的人們還有多大的可讀性。那些週一早上趕着上班的,長龍樣被困在四環路上焦急的私家車主們,那充滿煎餅味的地鐵車廂裏,被擠成相片似的小青年,那午夜還在肯德基打工的大學生以及花天酒地應酬中的明星和官員們,有誰,還能抽出一點點心思,騰出一點點時間,靜靜地坐下來去讀它們?市場經濟下,工人、農民、官員、作家、教授、學生……人們奔波的腳步,無不直接或間接地朝着一個方向,那就是金錢,這和沈先生文中描寫的形形色色只追求“法幣”的人事狀態又有何不同?隨便翻閲一下某網站的博客,自稱為作家的比比皆是,而真正有社會責任感的如沈先生這樣的大家又能有幾人?趙本山的小品,教會了人們一個詞——“忽悠”,人們在各種各樣的忽悠中,追求和享受着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快餐,其結果是活得越來越單薄,越來越沒涵養!其實説了半天,自己也是一樣。二十多年前,自己和先生,能以極高的熱情,坐夜車去幾十裏以外的北京人藝,聆聽蘇民老師的一場講座;能去書店轉上一天,只為尋找一本戴望舒的詩集。而今,你讓我安安靜靜坐下來,看一場話劇,讀一篇散文或小説,彷彿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就連這篇賞析的小文,也是抄近路而擬就。

某個傍晚,在公交車上遇到倆猴孩子,問她們去哪裏,倆説是去國家大劇院看話劇。眼前一亮!要知道從通州校區到國家大劇院,遠比當年我去北京人藝的路要長,何況倆猴孩子當晚還要趕回通州。莫名的欣喜!我想,就是雲南看雲的沈先生如果能知道,也會欣喜的吧。

篇二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名叫《中國最美的`散文》的書,裏面有許多作家寫的散文。其中,我最喜歡讀的就是著名作家沈從文寫的《雲南看雲》了。

這篇散文裏,作者善於寫景,在文中大量運用了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詞手法,把雲南的雲寫的變化多端,把雲美麗迷人,出神入化地描寫了出來。

首先,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各地雲的不同,如“河南的雲一片黃,抓一把下來似乎就可以做窩窩頭”。雲南的雲完全是水墨畫,筆調超脱而大膽,“有時黑得如一片漆”。這些語言很生動,真實地寫出了各地雲的不同特點,給我展示了特點各異的風景畫。

其次,作者用對比的手法描寫了雲南雲的“黑而秀”、“變化得出奇”、“色調出奇單純”的特點。

最後,作者又在詞語的運用上顯出其語言的生動性,如“活潑”、“素樸而情切”、“粗中有細”等詞語,巧妙地付與雲以人的性格。擬人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

不僅如此,此文由對盧錫麟的攝影的感觀開始着筆,寫出了各地雲的地方性,突出了雲南的雲變化多端的特點,並且與各地風土人情和人們不同性格聯繫上。這樣,就緊扣題目中的“看”字,自然而然地由寫“雲”過渡到寫人上,他的感想起到了總領全文的作用。作者通過對雲南美麗的雲的欣賞,發出了對當時國難當頭卻只重眼前利益,在自我麻痺中苟延殘喘的眾生的一種強烈的呼喚和無奈的悲歎。

這篇散文給雲南的雲賦予了象徵意義。文章中這種富含深意的語言比比皆是,如“雲南的雲即或不能直接教育人,還望由一個藝術家的心與手,間接來教育人”。“它啟示我們要有崇高的情感,去追求美麗而偉大的目標,不要甘心墮落,在國家危難時,更要挺直腰板,抗戰到底。”

以前我沒有讀過散文,感覺很難讀懂文章中的意境。但是,經過編者對散文的註解,我有點理解了,以後,還要多讀讀這些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