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案模板>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衣着打扮要整潔》含反思(精選10篇)

教案模板 閲讀(1.09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衣着打扮要整潔》含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衣着打扮要整潔》含反思(精選10篇)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衣着打扮要整潔》含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穿着衣服,鈕釦要對齊,鞋子穿正確。

2、讓幼兒明白穿衣只要整潔大方,得體合適。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説普通話。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儒靈童教材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着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知道怎樣把小白兔變成小花兔嗎?請聽故事《小白兔、小花兔》。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白兔為什麼會變成小花兔呢?

故事總結:小兔子穿上潔白的衣服,乾淨又漂亮。可是它在畫畫時,卻把各種顏色都擦到自己的衣服上、尾巴上和臉上,結果變成了一隻五顏六色的小花兔,衣服弄得髒髒的。小朋友們我們可不能學小白兔,我們要做愛乾淨的好孩子。

3、"看"動畫提問導入:你們平時會自己穿衣服嗎?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寶寶早上起牀是怎樣穿衣的?

(2)媽媽告訴寶寶怎樣的衣服就可以穿?

(3)小朋友你覺得怎樣的衣服才是漂亮的?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徵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寶寶早上起牀自己穿衣時鈕釦扣錯了,鞋子穿反了,得到了媽媽的幫助,穿戴整齊的寶寶看起來別提多精神了!小朋友們我們平時穿衣的時候,要注意鈕釦扣好,保持衣服的乾淨整潔就行了。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們穿衣時要把釦子扣好,穿戴整齊,保持身上乾淨整齊,做個愛乾淨的好孩子。

四、遊戲互動

鞏固主題名稱:我會自己穿衣服規則:教師用小朋友們的外套5件,(拉鍊或鈕釦的外套)請5名幼兒上台,老師規定時間一分鐘或兩分鐘,幼兒在規定時間內將衣服穿好,並會整理衣領等等。下面的小朋友扮演裁判,時間到時,請裁判説出誰穿的衣服又快又整齊。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經典。

(2)教師可在午覺起牀之後,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穿衣。

(3)和家長聯繫,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活動中,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輕鬆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衣着打扮要整潔》含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穿爸爸、媽媽、自己的鞋子的體驗,學習詞語:拖拖拉拉、搖搖晃晃、蹦蹦跳跳。

2、能大膽表述出觀察到的不同鞋子的區別和穿上後的感受,在探索中獲得知識的樂趣。

3、願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爸爸、媽媽的鞋若干雙。

2、佈置鞋屋的場景,男鞋區、女鞋區。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聽音樂參觀鞋屋,激發幼兒的興趣。

引導語:今天,我們一起到鞋屋去玩,好嗎?(進活動室)(二)讓幼兒觀察並表述不同的鞋子都有什麼特點:

引導語:哇!鞋屋裏有好多鞋呀!

1、鞋屋裏有些什麼鞋呢?(皮鞋,高跟鞋、布鞋、運動鞋)2、這些鞋都是誰穿的?(爸爸穿的鞋,媽媽穿的鞋)3、爸爸的鞋子和媽媽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爸爸穿的是皮鞋,跟低;媽媽穿的高跟鞋,很高)顏色一樣嗎?(不一樣,有白色的、黑色的……)4、大家小腳併攏,看看自己穿的鞋子和旁邊小朋友的鞋子有什麼不一樣?

5、誰的最大?誰的比較大?小朋友的鞋子呢?(爸爸的最大;媽媽的比較大;我的鞋子最小)6、小結。爸爸、媽媽、小朋友的鞋子都不一樣,現在鞋屋裏有這麼多爸爸媽媽的鞋子,我們一來起穿上試一試,好嗎?

(三)通過嘗試讓幼兒體驗穿不同鞋子的感覺。(脱下自己的鞋放到椅子底下)1、第一次嘗試,集體體驗穿上爸爸媽媽的鞋的感覺。男孩穿上爸爸的鞋,女孩兒穿媽媽的鞋走一走,試一試。

(1)交流討論:穿上爸爸的鞋,有什麼感覺呢?走路很慢、我不會走路了、要拖着走,很不舒服。

(2)我請一位小朋友穿爸爸的鞋走一走讓大家看看是不是跟我們説的感覺一樣?

(3)穿爸爸的鞋走的時候鞋子離開地面了沒有?在地面上不斷的發出聲音,走得很慢,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叫拖拖拉拉,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

(4)我們穿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穿媽媽的鞋走路有什麼感覺呢?媽媽的鞋跟太高了,走路時想要摔倒。

(5)請兩位小朋友穿媽媽的鞋走一走讓大家看看是不是跟我們説的感覺一樣?

(6)穿媽媽的`鞋子走路的時候身體怎麼樣了?搖晃了,想要摔倒,我們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叫搖搖晃晃,穿上媽媽的鞋,搖搖晃晃要摔倒!

2、第二次嘗試,交換穿鞋,驗證。

(1)男孩穿上媽媽的鞋子走一走,邊走邊説:“穿上媽媽的鞋,搖搖晃晃要摔倒”

(2)女孩穿上爸爸的鞋子試一試,學説:“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

3、第二次嘗試,穿上自己的鞋子體驗。

(1)我們來穿上自己的鞋走走跑跑會有有什麼感覺呢?不大也不小正好,很舒服,穿自己的鞋跑得快,又蹦又跳的。

(2)那我們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蹦蹦跳跳,穿上自己的鞋,蹦蹦跳跳跑得快!

4、小結:穿鞋真有趣,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穿上媽媽的鞋,搖搖晃晃要摔倒;穿上自己的鞋,蹦蹦跳跳跑得快。

四、情景延伸:

(1)聽是誰在吵架?小鞋子你怎麼了?(穿反了)那該怎麼辦?我們班的小朋友可聰明瞭沒有把鞋子穿反,穿反鞋會很不舒服,也會摔倒。

(2)我們在家裏不要隨便穿大人的鞋子,如果想穿,要有爸爸媽媽的攙扶,否則會摔倒或扭到腳,很危險,大家能做到嗎?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用小手穿了爸爸媽媽和自己的鞋子,鞋子上的細菌、小蟲子都爬到我們的手上了,應該怎麼辦呢?(洗手)好的,讓我們排好隊出去洗洗手吧!

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佔主導,都應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遊戲活動。教無定法,無論採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於人的感官才能發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刺激手段。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衣着打扮要整潔》含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學會穿衣方法。

2、進一步認識衣服的各個部分,豐富詞彙:領子、袖子、鈕釦。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一件衣服(可以是自己的外套),一件用袋子裝好的衣服(教師用)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大公雞喔喔叫,太陽公公出來了,小兔子揉揉眼睛起牀了,咦 ,衣服怎麼不見了?小兔子急的哭了起來,小朋友快來幫幫忙,幫小兔子找一找衣服,提示幼兒到椅子下面去找一找。

衣服找到了,小兔子可高興了,一邊穿,一邊還念起了兒歌,你們聽:

教師一邊用緩慢的速度念兒歌,一邊示範穿衣服

“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了,”“吱吱扭扭上房子”

你們聽到了嗎?

提問:

a、“抓領子,蓋房子”是什麼意思?

b、“小老鼠”指的是什麼?“洞子”指的是什麼?

c、“吱吱扭扭上房子”是在幹什麼?

2、小兔子穿衣服真有意思,老師也真想學一學(教師再次示範穿衣,邊念兒歌)

a、你們説小兔子穿衣服有沒有意思啊?想不想學啊?幼兒學念兒歌。

b、幼兒邊念兒歌邊學習穿衣。

c、小兔的衣服都穿好了,讓我們去活動活動吧。

活動反思:

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教師要言傳身教,多開展自理能力培養的活動,並多與自理能力較差幼兒的家長溝通,指導他們在家裏做一些配合學校活動的做法.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孩子更好、更快的形成良好習慣,具有一定自理能力,也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衣着打扮要整潔》含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如何穿好衣服。

2.知道自己有一雙勤勞的手,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穿衣服,褲子,鞋.

難點:

1、鈕釦扣得是否正確。

2、穿褲子分清反正。

3、能分清左右鞋、繫好鞋帶。

活動準備

兒童上衣(鈕釦式)、褲子、鞋(繫帶式)若干。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做手指操,穩定幼兒的情緒。

基本部分:

一、談話

1.師:你們已經是學前班的小朋友了,你們覺得自己可以做哪些事情?

2.師生共同總結:我們可以自己穿(脱)衣服、褲子、鞋。

二、學習自己做事情

1.學習穿(脱)衣服、褲子、鞋的方法。

(1)請幾個幼兒到前面穿上衣(或褲子、鞋),要求其他幼兒仔細觀察,並説説:他們是怎麼穿的?誰的方法好?為什麼?

幼兒自由討論並回答以上問題。

(2)教師演示穿(脱)衣服、褲子、鞋的基本要領:

穿衣服,注意鈕釦要扣得正確。衣襟對齊後再扣,這樣就不會出現衣襟一長一短的現象。

褲子,首先穿之前要分清反正面,把正面朝上再穿,不要兩條腿穿一個褲筒裏。

鞋,先分清左右腳的鞋,不要穿反鞋。穿上後學繫鞋帶,不要系死扣。

(3)讓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從新穿衣服(穿鈕釦式衣服的)

鼓勵孩子以後要經常自己動手穿,因為我們都有一雙勤勞的雙手,並且我們長大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

三、課程拓展,進一步學習生活自理的一些基本技能

教師示範整理物品的方法,講解整理物品的正確方法和基本要領。如書包的整理方法,教師拿幼兒的書包做例子,從新整理。

讓全班幼兒自己從新整理書包。

結束部分:引導幼兒在家裏幫父母做能做的事情

教學反思

在這節《我會穿衣服》 的課程中,教師為孩子提供了充足的道具,便於幼兒動手操作活動的開展,教師在每個環節中都注意向孩子講述注意事項,如穿衣服、褲子、鞋子前要分清反正;學習整理書包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比較難的方面在於幼兒繫鞋帶的方法,教師給每個孩子一根鞋帶來練習,並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了一點點的進步就要表揚他,要和他們成為好朋友。

總之,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教師要言傳身教,多開展自理能力培養的活動,並多與自理能力較差幼兒的家長溝通,指導他們在家裏做一些配合學校活動的做法.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孩子更好、更快的形成良好習慣,具有一定自理能力,也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衣着打扮要整潔》含反思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平日生活中大人包辦的又太多,在幼兒園中集中表現為部分幼兒中午起牀後不會穿衣穿鞋,經常要老師幫忙,為此,我們有意識的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在娃娃家中提供一些小衣服,讓幼兒給娃娃穿衣服,每天午睡起牀後,都要提醒幼兒,先穿毛衣,再穿褲子,最後是外套和鞋子,我們還請家長配合,在家裏也堅持讓幼兒自己穿衣服。我們還打算舉行一個幼兒穿衣服比賽,一段時間下來,大部分幼兒都學會了穿衣服。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習穿衣服的方法,使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2、通過引導幼兒討論、嘗試各種穿衣服的方法,鍛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幼兒的小肌肉。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鼓勵幼兒嘗試自己穿衣服,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心。

活動準備

1、玩具娃娃、毛衣、外套、褲子、襪子、鞋子。

2、教學圖片。

3、佈置娃娃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娃娃表演引出課題:

〈1〉表演內容:我是紅紅,今天天氣真好,太陽公公出來了,我也起牀了,“媽媽!媽媽!媽媽去哪裏了呢?我還沒穿衣服呢!嗚嗚嗚!媽媽快來!媽媽,快來幫我穿衣服!”

〈2〉結合表演引導幼兒分析討論:紅紅做得對嗎?應該怎樣做?

二、看圖片並啟發幼兒討論

講述:我們應該怎麼樣穿衣服?

三、讓幼兒練習正確穿衣服

〈1〉娃娃穿衣服。

〈2〉給同伴穿衣服。

〈3〉自己穿衣服。

四、各領域中的滲透:

1、在音樂活動中學習《日常生活模仿動作》。

2、在美術活動中學習塗色:《漂亮的衣服》。

五、生活中的滲透:

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兒學習穿脱衣服。

六、境中的滲透:

在“娃娃家”中提供娃娃及娃娃衣服給幼兒練習穿脱衣服。

七、家庭中的滲透:

家長平時要鼓勵幼兒學習自己穿脱衣服。

八、教育活動設計評價結果。

教學反思

我覺得除了課堂上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鍛鍊。什麼是生活課程?生活課程是生活和教育的有機整和。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資源,要在組織一日生活活動中滲透教育的因素,同時要挖掘生活的價值。像這類教育內容要體現生活的特點,它是一種日復一日的重複活動,不僅要依靠老師,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動地學。如果我們穿衣服只是在課堂上學習了,生活中不去要求和積累的話,那麼小朋友再過幾天他還會自己穿嗎?所以教師要隨機地自然地在相應的生活環節中開展一些生活課程。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説過這樣一句話:“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這不僅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使孩子能對自己的生活、行為負責。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可以抓住這個關鍵期,鼓勵引導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飯、穿衣、疊被、繫鞋帶、整理圖書等,注意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的能力,培養他的責任意識,而不是一味的包辦代替。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衣着打扮要整潔》含反思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為了給幼兒提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及獨立能力,讓幼兒在脱離媽媽之後能自理,掌握最基本的生活能力。

活動目標

1、瞭解穿戴整齊的意義,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學習正確的穿衣服,能自己穿衣服。

3、學會收拾衣物、整理衣服。

4、探索、發現生活中衣服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自己每天堅持自己穿衣服,學會真正意義上的自己穿衣服,來減輕媽媽的負擔。

活動準備

1、若干有釦子和有拉鍊的衣服數件。

2、不同材料的衣服數件。

3、若干個芭比娃娃和它的衣服。

活動過程

1、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些你們的好朋友!(出示芭比娃娃)小朋友們喜歡嗎?(喜歡)那小朋友喜歡芭比娃娃的什麼呢?(頭髮、衣服、鞋等)老師在問:你們早上起牀之後是誰幫你們穿衣服的呀?(奶奶、媽媽、自己等)好,我們今天呀讓芭比娃娃和我們一起來學習穿衣服,好嗎?

2、先讓孩子們比較兩種衣服的不同。

(1)老師請兩位穿有釦子和穿有拉鍊上衣的幼兒展示扣扣子和拉拉鍊的動作。有老師説明穿衣服的方法會因釦子和拉鍊的不同而不同。

(2)老師演示扣扣子和拉拉鍊的方法和步驟。

(3)將幼兒分成幾組,每組發一件衣服,讓幼兒練習扣扣子和拉拉鍊的動作。

(4)老師檢查並指導動作,注意幼兒脱下衣服後如何處理。

3、老師教幼兒整理衣物。

(1)老師將三四件衣服隨意丟在桌子上,便提醒幼兒脱下的衣服也因該摺疊好,邊進行講解示範動作。

(2)請各組練習把衣服摺疊好,老師把所有摺疊好的衣服在前面桌子上擺放整齊。

(3)老師:整理好的衣服就像放在衣櫥裏一樣,整齊而且什麼顏色都看得很清楚,很方便拿取也很漂亮哦。

4、遊戲:變裝大賽。

(1)設定起點和終點,在起點放已摺疊好的一件有釦子的衣服,終點放已摺疊好的一件有拉鍊的衣服。並告訴幼兒等一下換下的衣服要和現在一樣摺疊整齊。

(2)請各組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在起點,一組在終點。

(3)起點的幼兒穿上扣扣子的衣服後,跑到終點脱下衣服摺好;換終點的幼兒穿上拉鍊衣服,跑向起點脱下衣服摺好。再換一名幼兒。老師要隨時提醒幼兒釦子要扣對洞,並且要把衣服弄整齊;旁邊的幼兒可以幫忙檢查、整理。

(4)最快完成的組獲勝。

5、遊戲拓展:給芭比娃娃穿衣服並幫助娃娃整理衣物。

(1)分組來幫芭比娃娃穿衣服。

(2)讓孩子們把自己的衣服脱下來疊整齊在穿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鍛鍊幼兒的時間感。

6、最後教育幼兒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等常規事情。

教學反思

1、現在的孩子缺的就是動手能力,很多事情都被家長包辦了。

2、學習穿衣服、整理衣服的過程 很簡單,難就難在孩子們堅持的把這件事情做下去。3、幼兒時期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而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伴其一生,並影響他的一生,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讓幼兒強化習慣的培養及養成。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衣着打扮要整潔》含反思 篇7

活動目標:

1.能細緻觀察畫面,從圖畫中體會文本所傳遞的豐富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圖畫、文字內容的理解,感受作品的詼諧幽默。學習用"因為……所以……"的句式連貫講述。

2.通過猜測想象、討論分享等方式理解動物不應該穿衣服的原因,體驗文本的趣味性。

3.積極參與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集體閲讀和分享的快樂。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自制PPT教學課件、動物穿衣相關圖片若干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發興趣

1.今天天氣真不錯,陽光金燦燦,百靈鳥給我們帶來最新消息,我們來聽一聽:虎大王要召開化粧舞會啦,虎大王命令動物們都要穿着漂亮的衣服來參加化粧舞會!

2.你聽到了什麼?(個別説)我們也來做百靈鳥傳達虎大王的命令,讓周圍的動物都能聽見!(集體説)

3.都有哪些動物聽到命令了呢?你覺得動物願意穿着衣服參加舞會嗎?為什麼?

4.舞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只有虎大王孤獨的來到草地上,怎麼回事?

二、引導幼兒藉助圖片,自主講述,猜想、互動討論,擴展想象1.出示"下不了蛋的母雞",引導幼兒進行描述。

(1)哦喲,她穿得好時髦哦!誰能來描述一下她是怎麼打扮自己的?你還能在圖中發現什麼?

(2)如果你是這隻愛漂亮的母雞,穿着緊身褲,快要下蛋了,遇到這麼麻煩的事,你會説什麼?

(3)那你們覺得她適合穿這樣的服裝嗎?誰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説説為什麼她不適合穿這樣緊身的服裝?

2.出示四副圖片,分組討論,引導幼兒對這些動物是否需要穿衣發表個人見解。

別的動物穿上衣服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有人拍下了他們的照片,提供給小朋友看,並請圍繞二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

問題一、"它是怎麼打扮自己的?"看誰能用優美的語言來描述一下?

問題二、"它適合穿這樣的服裝嗎?為什麼?"請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講述理由。

討論完了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講給其他組的小夥伴聽。

3.小組代表互動交流討論的圖片內容,教師幫助歸納提升幼兒的學習經驗哪組的小朋友先來試試用好聽的語言,用因為、所以句子來描述一下你們看到的圖片?

綿羊:小結:有的動物本來就有厚厚的皮毛,再穿棉衣、圍圍巾,那真是多此一舉了!

長頸鹿:小結:有的動物穿上太麻煩,還會遮擋住它的保護色。

蛇:小結:有的動物根本沒有穿衣褲的條件,如果硬要穿上衣服,會給他們的生活和行動帶來麻煩。

豪豬:小結:有的動物身上長滿尖鋭的刺,如果穿上衣服會把衣服刺破,還會失去防禦敵人、保護自己的作用。

4.引導幼兒總結動物不能穿衣服的原因並報告虎大王。

"你們覺得這些動物適合穿衣服嗎?看來啊,盲目跟風,一味地追求新潮、漂亮真的不合適,可虎大王不這麼想,誰願意把這些道理告訴它?"三、首尾呼應,結束活動1.小朋友剛才説了動物不用穿衣的各種理由,其實這也是保護動物朋友的一些好的建議。虎大王覺得你們説得很好,它想原來動物們簡單樸實、真實自然才是最美的。於是它大聲地説:動物不用穿衣服啦,舞會照樣進行。

2.幼兒加入動物舞會,並伴隨舞會音樂退場。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衣着打扮要整潔》含反思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日常生活中“起牀”活動,學習5以內數的形成、數數、認識數字5。

2,激發學數學的興趣,知道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處。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5的圓卡和數字卡若干。

2,幼兒用彩筆和練習紙若干。

教學過程:

1,幫助我們的小娃娃。師:娃娃要起牀了,我們一起來幫助娃娃好嗎?(好)1)穿衣服:邊給娃娃穿衣服邊説:1件衣服添上1件是2件,2件添上1件是3件….?(小朋友一起點數)2)扣鈕釦:我們來數數,扣了幾顆(4顆)再加上1顆是幾顆?

3)梳辮子:我們幫娃娃扮維吾爾族人,邊梳邊數1、2、3、4(複習4以內數)的形成。

4)繫鞋帶:幫娃娃穿鞋帶孔提出:已經穿了幾個?(4個。再添上1個是幾個?)5)老師:我們幫娃娃穿衣、扣鈕釦、梳頭、繫鞋帶,並學習了數數,今後我們自己穿時也可以邊穿邊數。

2,認識數字:51)5件衣服、5粒釦子、5根小辮、5個鞋帶孔可用幾個圓點表示?

2)觀察、討論:“5”像什麼?

3,老師請幼兒塗色:

今天老師給了許多禮物,請小朋友找出可以用數字5表示的禮物塗上美麗的顏色。

4,延伸:

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尋找與“5”有關的物品並作統計記錄。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我以“變變變”的形式出示自己設計的寶盒,請幼兒猜猜裏面藏着什麼,打開盒子,一起看看裏面收藏的樹葉。出示一些不同的樹葉交替裝飾的範例,請幼兒看看樹葉是怎樣排隊的。幼兒通過觀看教師操作發現兩種葉子交替排列,產生興趣。我讓幼兒按照一片綠葉子,一片紅葉子或一片大葉子,一片小葉子的規律動手來排列。在活動中幼兒都很有興趣積極主動的動手操作。

不足之處:由於上課經驗不足,有幾個環節在課前準備中很熟,可幼兒一亂,就忘記強調了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衣着打扮要整潔》含反思 篇9

設計意圖: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富強,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伴隨而至的是生活垃圾的處理等問題。而面對這羣即將踏入大班階段的幼兒來説,我們更多方面是培養他們成為社會人,讓他們瞭解社會,關心社會,尤其是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積極倡導環保及變廢為寶。結合這話題,我和孩子們選擇了以瓶子為題材,開展《給瓶娃娃穿新衣服》的活動,引導幼兒收集生活中各種廢舊瓶子,並加以裝飾來美化環境,減少環境污染等。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毛線在瓶娃娃身上依次序繞圈。

2、培養幼兒對手工的興趣,養成細心操作的習慣。

活動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課題:

出示瓶娃娃,告訴幼兒:秋天到了,瓶娃娃身上還沒有穿上衣服,你們想怎樣幫助他們?你想給娃娃穿上什麼樣的衣服?(幼兒自由討論)

出示毛線,師:這是什麼呀?用毛線怎麼給瓶娃娃做衣服呢?幼兒自由講述。

二、教師交代任務。

介紹操作要點:我們今天就給娃娃穿上毛線衣服。要把毛線一圈一圈緊緊地繞在瓶娃娃的身上。要一圈一圈緊緊地挨着在一起。

三、教師示範繞毛線。

重點講清楚毛線的頭和繞完以後毛線的尾巴該怎麼辦,如果不繫住毛線圈就會鬆掉,娃娃的衣服就沒有了。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指導個別幼兒要繞得緊一點。為能力弱的幼兒提供適當的幫助。

五、評價幼兒作品。

教師請幼兒展出自己的瓶娃娃,大家觀察講述誰給瓶娃娃穿得毛衣又緊又漂亮。

以娃娃的口吻謝謝大家。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給瓶娃娃穿衣十分感興趣,能夠認真地看老師的示範,自己操作時也是有模有樣的。能手眼協調地給瓶娃娃穿上美麗的外衣,個別幼兒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在幼兒操作中經常會把毛線拉得很長,結果就打結了,怎麼也解不開,只能剪斷,再繼續繞。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衣着打扮要整潔》含反思 篇10

活動目標

1、瞭解穿戴整齊的意義。

2、學習穿衣服的正確方法。

3、學習整理衣服的方法。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懂得穿戴整齊的重要性,學習穿衣服和疊衣服的方法,能積極參與集體遊戲、

活動準備

有釦子和拉鍊的衣服各數件,不同材質的衣服若干。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故事《迪沙長大了》導入。

提問:

1、 迪沙的衣服為什麼找不到了?

2、 如果你是迪沙你脱下來的衣服會怎樣放?

總結:我們小朋友要做一個愛整齊不亂扔東西的好孩子,我們已經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基礎部分:

1、 首先來叫孩子説一説家裏都有那些樣式的衣服,孩子們發表自己的意見

2、 老師出示兩件不同上衣,一件帶扣子一件帶拉鍊,請孩子仔細觀察兩件衣服的不同之處,小朋友們這些樣式的衣服你們自己會穿嗎?

3、 請幾位小朋友來到前面按照自己的方法來穿一下這些衣服,然後試着把這些衣服疊好,這時不管孩子穿的好壞都要給予鼓勵。

4、 老師分別講解不同款式衣服的穿法和疊法,老師講過之後在請幾名孩子穿衣服,看看孩子對於穿衣服的一些要領掌握的如何。

結束部分:進一步總結穿衣服和疊衣服的注意事項,告訴孩子們我們已經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做一個勤勞整齊乾淨的好孩子。

遊戲部分:《比一比,誰最快》

活動目的:鍛鍊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從小養成整齊乾淨的好習慣。

教學反思

穿衣服和疊衣服看似很簡單,但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説卻很難,再選本節課之前,考慮到我們中班的小朋友應該自己來做這些事情了,但我們班還有很多孩子不會,我決定來選這節課,在講課之前我認真的研究了孩子們如何才能正確快速的把衣服穿好,首先教孩子認識衣服的反正,以及在拉拉鍊時的一些小細節,孩子們在學的時候都很感興趣,都想伸手試一試,經過我的講解和示範令我興奮的是孩子們學的很快,穿的很好,疊的也很整齊,我本節課的目的也達到了。